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有时俾斯麦也会变得很冷静。有一次奥地利代表向俾斯麦提议到远处决斗,俾斯麦
冷冷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这里的花园就很宽绰,足够我们相互交换枪子儿的。我只需你让我写出决斗的原因,因为我不
愿意让我的君主认为我是一个蛮横的人,办外交要用武力方能进行。”他开始撰写报告,奥地利代表觉得没趣,悄悄溜走。
绝不向任何人低头,但又能冷静分析形势,讲究斗争技巧,这正是俾斯麦的风格。
在当邦联议会公使的9年间,俾斯麦对德意志各邦国形成了明确的认识,他的认识如此超前,以至于他的上司无法理解。他特别欣赏克劳塞
维茨的观点:“德意志实现政治统一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
俾斯麦认为要实现统一必须把“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由普鲁士完成统一,这个目标也许得不到其他小邦的支持,因为没有哪个君
主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但普鲁士有一个最有力的同盟,“这就是德意志人民”。他在一封信中说:“迟早要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
他的见解让一些政府要员认为他是潜在的危险根源,摄政亲王威廉把俾斯麦派往俄国和法国任公使。
在俄法两国,俾斯麦确认东西强邻都反对德意志统一,但是也都可能与普鲁士结盟。在考察英国政治时,他发现:“关于普鲁士,英国大
臣们所知道的远不如他们对日本和蒙古的了解。”
外交生涯使俾斯麦认识到普鲁士的外交政策不能死守正统,他说:“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
他大胆地对一位英国政治家说出了成熟的统一策略:“对奥地利进行清算,解散德意志邦联,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获得民族统一。” 俾斯麦
的直率使这位政治家大为震惊,他私下说:“你们要小心这个人,他说到就会做到。”
事实上早在1849年,俾斯麦就以顽强、敏锐,以及不被人喜欢的傲慢给普鲁士国王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那位国王批示说:“等到短兵
相接时,再用此人。”
1862年9月,俾斯麦收到了一封著名的加急电报:“快!慢则有祸”。
短兵相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此时的柏林政局因为议会拒绝批准新的军事预算而陷入混乱之中,国王威廉一世如果动用军队镇压一定会激起革命,威廉一世觉得无路可
走,打算退位。
俾斯麦与国王进行了会谈,使国王撕毁了退位诏书,走出王宫时他已是普鲁士首相。
此时出现在俾斯麦眼前的是千载难逢的有利局面:
在德意志内部,关税同盟地区已经像一个国家的内部市场一样运作。经济越发达,统一的愿望就越迫切。
普鲁士国力日强,羽翼丰满,军队早已做好战斗准备。而对手奥地利却在同邻国的争斗中元气大伤。
在国际上,英国忙于开拓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势力。
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把目光转向国内的农奴制改革,无力再干涉德意志内政。
美国正陷入南方与北方的内战之中。
唯一有可能阻挠德意志统一的也许就是法国了。
在这种良好时机下,似乎只要振臂一呼、挥戈一击就能完成统一大业。
然而,强硬的俾斯麦并不鲁莽,因为他太清楚德国的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德国的问题,它一直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
如何才能在欧洲列强虎视眈眈的目光下诞生?
2、普鲁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状,两者都必须走(武力)这条路,别无他途!
【图片:统一之战,进入巴黎,镜厅登基】
俾斯麦把整个欧洲政治地图当成棋盘,将列强当成一个个棋子小心翼翼地掂量。因为他知道这局棋落子无悔,德意志的兴衰成败要看棋手
的运筹帷幄了。
他认为,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和外交可以解决国际关系中大部分问题,剩下就交给战争完
成。
在俾斯麦看来,历史从来没有什么不变的原则,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于是,俾斯麦淋漓尽致
的外交表演成为德国统一大业的完美收场。
当俾斯麦在议会发表完铁血演说时,其实已经把自己的命运、普鲁士的命运和德意志的命运联在了一起,这将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向威斯
特伐利亚条约发起的又一次冲锋。
俾斯麦以特有的激情与议会周旋,面对议会的不合作,他利用宪法中的疏漏,把议会抛在一边,未经授权直接使用所需的财政。他不愿受
制于议会,他如此急迫,是因为外交官的敏锐使他看到统一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普鲁士急需扩军备战。
俾斯麦灵活运用外交手腕,纵横欧洲外交战场,大胆而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来突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传统束缚,在要求力量平衡的欧洲
各国中寻找缝隙,不断化敌为友,化友为敌,奇迹般使各国保持中立,确保普鲁士始终只有一个敌人,普鲁士军队只在一线作战。
俾斯麦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以换取俄国的沉默,使俄国甚至做出了“绝不出兵打普鲁士”的承诺。
他数次向法国示好,说:“一个怀有远大志向的普鲁士将把法国人的友谊看作是极端重要的。”他利用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坐山观虎斗、
从中渔利的野心,口头同意把卢森堡、瑞士法语区等土地并入法国。换取法国中立。
他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英国和其它国家袖手旁观。
此时,丹麦的鲁莽行动给俾斯麦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不但使普鲁士开疆拓土,而且降低了整个欧洲的不信任感。
1863年11月,丹麦议会通过新宪法,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太因这两块地方并入丹麦。但这两处都属于德意志邦联的成员,而且都讲德语
。在这种情况下,为显示普鲁士作为德意志民族的利益捍卫者,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宣战。这一举动既消除了欧洲大国的戒心,得到各国
默许,又缓和了奥地利的不信任感,正如他后来所说:“我拴住了哈布斯堡的君王,让他像牛一样犁地,一旦它开始犁地,我就不用拴住他”
。
1864年1月16日,普奥对丹麦发了最后通牒。两军挥师进攻,轻松击败丹麦。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荷尔施太因归奥地利。不过,荷尔施太
因对奥地利来说就是一块“飞地”,因为中间隔了个普鲁士。
很快,俾斯麦掉转枪口面对奥地利,并积极完善外交布局。但奥地利不是丹麦,这一行动缺乏道义基础。他的战争政策遭到宫廷和许多民
众的反对,甚至整个普鲁士都反对俾斯麦,“自由派出于信念,工人为了团结一致,教士出于道德观念,皇后由于害怕,王储出于挚爱和平,
而国王则因为他已经七十岁了。他们都反对这场战争。”
但俾斯麦把德国人的顽固发挥到了极点,面对重重指责,他在御前会议上依然坚定地说:“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我拿脑袋作赌注,哪怕
我上断头台,也要赌到底。普鲁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状,两者都必须走(武力)这条路,别无他途!”
俾斯麦的顽固让群众的反战情绪终于达到顶点,1866年5月7日,俾斯麦从王宫回家途中遭刺客暗杀,受了伤且赤手空拳的他居然制住了刺客
,安然脱险。俾斯麦回家后先给威廉一世写了一个简短的报告,然后走进餐厅,吻着妻子的前额,以讲故事口吻说:“亲爱的,你不要害怕,
有个人开枪打我,感谢上帝,我没有事!”
重重阻力都无法阻止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的决心,他说:“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
用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的方式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就在俾斯麦受伤期间,另一个在伦敦的德国人马克思写道:“历史的进程完全是
经济因素造成的。”
而这一点,俾斯麦清楚地看到了。就在普鲁士内部因为战争沸沸扬扬之时,普鲁士已经用经济手段使南德诸邦中断了与奥地利的联系,服
从普鲁士的领导。曾经坚决反对普鲁士的巴伐利亚国王在普鲁士要将其开除出关税同盟的威胁下,为了保护本邦的酿酒业而不得不屈服。这一
切说明“德意志在关税同盟中的经济统一是政治联合的合乎逻辑的预备阶段。”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也说明俾斯麦在当时以武促统是“合乎逻
辑的”。
俾斯麦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先是晓以利害,说服俄国亲普疏奥,面对法奥联盟,他抛出诱饵,表示承认法国在所有通行法语地区扩张,
不仅稳住了法国,还一度获得法王拿破仑三世的同情;他又利用奥地利与意大利的矛盾,成功地使意大利成为自己的盟友。
1866年6月16日,普鲁士军队正式对奥地利军队展开进攻。这一次俾斯麦虽然在外交上已做足了工作,但在战场上却没有必胜把握,因为人
民不支持,军队士气不高。他像当年菲特烈大帝一样带着毒药走向战场。俾斯麦可以倚仗的就是出色的普鲁士军官和富有纪律性的士兵了。
很快战役结束了,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一位副官对他说:“大人,您现在是一位伟人了。但如果失败了,您将成为最大的混蛋!”
俾斯麦陷入狂喜之中,他拍着桌子大叫:“我把他们全都打败了,全部!”这个所谓“他们”恐怕不仅指奥地利,也指曾经反对开战的普
鲁士国家的大多数人,俾斯麦用这一胜利奠定了自己在德意志的地位和历史的地位。
但俾斯麦很快陷入了又一轮争吵和怀疑之中,这个坚定的主战派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主和派,而原来反战的人们则叫嚣着要把战争进行到
底。
国王和军方都同意乘胜直追,拿下维也纳。而俾斯麦非常理智,面对所有人的置疑,他再一次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眼光和韬略。他
知道进一步进行战争会引发欧洲各大国的政治地震,引来欧洲强国的干涉,他们可不想看到他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面对国王和军方要求审判奥地利“战争罪犯”的要求,俾斯麦耐心地说:“对我们而言,现在不是去审判谁,而是推行德国的政策。此外
,更应该受到谴责的不是为了生存而进行反普鲁士斗争的奥地利,而是进行这场反奥地利战争的我们。”
而且,俾斯麦已考虑到日后对法作战,“在对奥地利战争之后,接下来的必然是对法国的战争”,为此,“不羞辱奥地利是绝对必要的,
不要干使未来与之友好相处不可能的事”。
普鲁士的军人们因此极为反感俾斯麦,在他们看来,是俾斯麦阻止他们去攫取更大的荣誉。在巨大压力下,俾斯麦要求辞职,去作一名军
官。国王突然发现,没有人可以取代俾斯麦,国王屈服了,虽然国王心里很不痛快,但还是按照俾斯麦的要求提出了温和的方案以结束战争。
普鲁士对战败的奥地利格外客气,只要求解散邦联,并组建一个没有奥地利的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