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泰罗却在继续研究如何把使用铁路车场的劳动力加以制度化。
根据不同的季节,铁路车场工人的数目从400 到600 人不等,他们的工作是把驶入车场的车皮上的矿石、石灰石和沙子等原料卸下来,然后把制成品装上车皮准备运走。工人们每天的工资基本相同,均为1。15美元,工长是从工人中提拔上来的。当有人告诉泰罗,这些工人“干活慢,无精打采,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诱使他们干得快”时,他表示了不同意见。①泰罗首先抨击了用75名工人装卸生铁的做法。这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工人抬起一块重为92磅的“铁锭”,然后踏着一块木板走上车皮,把铁锭装上车皮运走。泰罗觉得,这是说明他的方法能运用到最简单的劳动上的一个好机会。他曾在米德维尔公司着手寻找“疲劳的规律”,一种能确定一个工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需要多长时间休息的规律;他在米德维尔公司的工作失败了,但是他在巴思的帮助下努力想在伯利恒公司找到这条规律。巴思是持怀疑态度的,他觉得泰罗的想法好笑,但是他还是照着泰罗的办法做了,这也许是为了避免引起泰罗的强烈的愤慨。巴思利用他的计算尺时发现,搬运生铁的工人每天只能用42%的时间从事繁重的搬运劳动,其余的58% 的时间则是不负重的,或者说实际上没搬运铁块。在泰罗开始推行他的方法前,工人们平均每人每天向车皮上装运12。5长吨的生铁。泰罗在分析了他的资料后断定,一个工人每天应该能够装运47… 48长吨生铁,而且由于有间断的休息时间,工人们也不会感到更多的疲劳。②他创造了一种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这种制度能使工人每天多获得60% ,即1。85美元的工资,如果他达到每天搬运47。5吨的标准的话。
①《工厂管理》,第47页。
②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第60…61页.泰罗为说服从数学角度持怀疑态度的人找出了证据。每个铁块为92磅的47。5长吨(一长吨等于2,240磅)。每天搬运1,156块铁锭,每天42%的搬运时间等于每天工作252分钟+1156块铁锭=搬运一块铁锭需0。22分钟。搬运铁锭的距离平均为36英尺。因此0。22分(13。2秒)走36英尺意味着工人在搬运时每小时的行走速度为1。84英里(平常一般的行走速度为每小时4英里)。
泰罗为了实现他的新方法必须选出他的头等工人。他挑选了一个身强力壮、爱钱如命的德国后裔。一位工人评论说,“他能够把一个便士看得象一个车轮那么大”。泰罗喜欢叫他“施密特”(他的真名是亨利·诺尔,身高5 英尺7英寸,体重135 磅)。泰罗要求施密特成为一个“高价工人”(即每天挣1。85美元),并告诫他要按照所规定的方法劳动。①施密特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完成了任务。由于施密特继续挣得高工资,其他工人的反对就象被晒黑的皮肤到冬夭就开始褪色一样地消失了。渐渐地,他们常去找泰罗并要求他说明每天挣1。85美元的新方法。
大约每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头等工人,因此泰罗便对车场的工人进行了筛选;泰罗向反对移调其余工人的人表示,他们被调去从事公司中的其他更适于他们能力的工作,这样他们仍会获得较高的工资。
①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第44…47页。起初有关这件事的报道和后来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工厂管理》(1903年)一书很少提到这件事.《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一书对这件事作了详细叙述。雷格和佩尤认为,《原理》一书所谈到的谈话完全是虚构的。但是他们的确认为,泰罗不应对这种“虚构”负责,因为原稿中增加的一些注释不是泰罗写的,而是别人写的。查尔斯·雷格和阿马德奥·佩龙:《泰罗的铁锭传说:对弗·温·泰罗的生铁试验的历史分析》,《管理学院评论》,第17卷第1期(1974年3月),第6…26页。
泰罗使用施密特的做法受到了别人的批评。一位名叫厄普顿·辛克莱的年轻的社会主义者写信给《美国杂志》主编,他抗议说,“他(泰罗)把工资提高了61% ,而工作量却增加了362 %。”①辛克莱认为,这是剥削,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工人就应“占有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这样他们就能获得他们所作出的努力的全部价值。泰罗在回答辛克莱的批评时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思想,他说,辛克莱的同情心关注的不是地方,而且他忽视了这个制度所带来的更大的好处。施密特挣到更多的钱,但是力气花得并不比过去大,这是因为他被教会了如何干活。
这个方法提高了生产率,这里没有剥削,也不是加速工人的劳动,而是改进方法,使工人省去了无用的劳动。因此,施密特所增加的收入不是用更艰苦的劳动换来的。泰罗的辩护具有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观点:大家都得到好处;工人可不必付出更多的劳动而挣到更高的工资,管理部门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产品。工人挣钱多是因为有别人教他如何干活和为他制定了适当的劳动程序。泰罗主要关心的是所有的人―工人、雇主和消费者得到的总的利益。②泰罗认为,他并没有让施密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其他工人渴望当“高价工人”
的急切心情看来证实了这一点。③①1911年2月24日,见前引科普利一书(第2卷),第50…51页。
②回答的全文十分长,可以在前引的科普利所著一书的第2卷第51…55页和《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第136…140页中找到。
⑧1911年流传的关于施密特因为替泰罗工作而死亡的谣言彻底遭到驳斥,一位医生作证说,施密特44岁时身体仍然很健康,每天劳动10… 12个小时。见前引科普利一书(第2卷),第55页。
泰罗也遇到了来自管理部门以及伯利恒市公民的反对。工厂主看到,如果泰罗这样干下去,劳动力可能被削减至原来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正如泰罗所说的那样:正如他们(工厂主)所说的那样,他们不希望我把南伯利恒的人口减少。他们占有南伯利恒的全部房屋和公司的商店,当他们看到我们正在把劳动力减少到以前的大约四分之一时,他们不想这样办……我说:你们将会看到这种情况的……你们雇用我时明白地知道这正是我要做的……(他们回答说),好吧,我们认为,你不能这样做。①①见前引科普利一书(第2卷),第46页。
泰罗不断同伯利恒公司管理部门发生冲突,只是由于约瑟夫·沃顿的强有力的影响,他才在该公司任职期间保住了他的职务。
泰罗在伯利恒做的另一件事引起了管理部门对他的进一步的敌视。泰罗实行了一种成本会计法,他说这个方法是经过修改和改革而适用于制造业的具有普遍性的现代铁路会计制度。②这就是泰罗以前学到的并在他的早期生涯中在斯蒂尔电机公司实行的会计法。泰罗的方法要求对费用严格加以分类,而报告程序要明确反映出他的例外原则。他的思想促进了人们对成本的关心,从而对会计职业产生了影响。泰罗十分讨厌关于那些事后向管理人员提出年度、半年度和月度报告的会计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是毫无益处的,因为管理部门收到这些报告后再采取行动已为时太晚。他把成本会计职能划归他的计划部门来执行,因此在提出成本报告的同时也就提出了每天的业务报告。这样,成本就成为计划和控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再是经过很长时间后才加以分析的问题。这个制度是十分有效的,事实上就是因为它太有效,公司管理部门才试图摆脱这套制度。很明显,伯利恒钢铁公司的管理部门不喜欢这样精确地来估价其工作成绩。
②出处同上书,第364页。
在这场斗争中,泰罗最后败给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管理部门,所以尽管沃顿一再挽留,他仍于1901年离开了这家公司。同一年,伯利恒钢铁公司卖给了查尔斯·施瓦布,他是卡内基的门徒,他下令停止执行泰罗制。当后来该公司生产下降时,一些下级负责人重新采用泰罗的主张,他们欺骗了施瓦布,他们说,他们的做法不是以泰罗主义为依据的。他们成功地恢复了生产率。①①见前引科普利一书(第2卷),第159…163页。根据泰罗给威廉·克罗泽将军的一封信。
泰罗―到处讲学的哲学家1901年,泰罗随同他的妻子和新收的三个养子离开伯利恒,而去过一种新的生活。泰罗获得过专利权,过去的收入也有剩余,他完全不缺钱花,因此他转向通过撰写文章和发表演讲来宣传他的制度。②他是一位实践活动家,对拿起笔来写文章显然感到不顺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准备撰写1903年出版的《工厂管理》一书的。泰罗亲眼看到许多人采纳他的方法,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链带公司的詹姆斯·梅普斯·道奇以及制造铸模机的泰伯公司的威尔弗雷德·刘易斯等。另外一些对泰罗制态度有所转变的观点也陆续不断地出现,这一定会为伯利恒之前的泰罗带来自豪感。在这些年中,泰罗没有同任何一家公司发生过联系。
在空闲的时候,他美化和整修他在博克斯利(在费城附近)的新居,研究用什么土壤混合剂来改进高尔夫球场的草坪,详细地调查草坪用哪一种草最好,并且着手构思有关高尔夫球棒的新设想。他研究制成了一种新的呈“Y ”形的高尔夫球棒,对其长度和厚度也进行了试验并且花费了许多时间在高尔夫球场上进行实践,或者更婉转地说是“试验”。
②卡卡尔认为,泰罗生活中的这一行动是他对在伯利恒钢铁公司遭到的可以理解的失败所作出的一种反应,是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经常出现的典型的反应,也就是努力消除失败带来的沮丧情绪、从“工作转为做好事”以及试图证明他的自我价值的过程。卡卡尔,第162…166页。
1906年,泰罗担任了声誉很高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他的名声传开了,传播泰罗主义的人也越来越多。支持泰罗的人除了早年即热心于提倡泰罗主义的甘特和巴思之外,后来又增加了亨利·勒夏特利埃、霍勒斯·哈撒韦、莫里斯·库克、桑福德· E·汤普森、弗兰克·吉尔布雷思等和其他一些人。有人请泰罗去哈佛大学讲课(他教书的地方在1908年成了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泰罗拒绝了,他说他的方法只有在工厂中才能学到手。不久后,担任该学院院长的埃德温·盖伊对泰罗说,不管他去还是不去,科学管理课是一定要讲的。泰罗屈服了,尽管他对在教室中传授他的方法并不那么感到高兴。泰罗并不反对教育,但是他认为,学会他的具休办法的唯一途径是亲身去体验。
虽然他讨厌旅行,但是他后来却开始到处旅行,并且向各种组织发表演讲。
1909年,他在伊利诺斯大学发表的题为“论成功”的演讲概括说明了他对企业教育的看法:我已经选出了大约十或十五个例子……来证明下列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常识、品格、刚毅和坚忍不拔等等这些平凡的品质对于取得成功来说远比书本学习或学习上的造诣要重要得多。①①见前引科普利一书(第2卷),第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