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国诗歌还大胆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历来被认为是至高 

无上的皇帝。如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盟夷》记述了晚清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情况,在辛辣地讽刺了签约官僚的卖国行径后,笔锋 

一转,直指皇帝: 

         ……券书首请帝玺丹,大臣同署全权官。冒死入奏得帝命,江水汪 

     汪和议定。 

可见卖国乞降的头便是皇帝。 

     第三,热烈歌颂了爱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这也是鸦片战争时期诗歌创 

作的热点。如朱琦的 《朱副将战殁他镇遂溃诗以哀之》、《关将军挽歌》等 

诗,都是悼念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的。他的《老兵叹》写厦门之役中的下级 

军官: 

         独有把总人姓林,广额大颡又多髯,自称漳州好男子,当关一呼百 

     鬼喑。可惜众寡太不敌,一矢洞胸肠穿出。转战转厉刀尽折,寸脔至死 

     骂不绝。 

     他还有一首《感事》诗,斥责无功受禄的将领,赞扬忠心卫国的民众: 

         夜觅檄夷书,疾声恣丑诋。忠义乃在民,苟禄亦可耻。 

     过去文人很少在诗中讴歌人民群众武装起来进行反侵略斗争,但鸦片战 

争时期这样的诗歌却大量出现。如表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诗,著名的除 

了张维屏的《三元里》外,还有梁信芳的《牛栏冈》、何玉成的《团练乡勇 

驻扎四方炮台等处纪事》等优秀诗篇。江浙、福建等地人民的抗英斗争在当 

时诗中也有生动反映。如顾翰的七古长诗《俞家庄歌》描写浙东沿海农民、 

渔民机智地痛歼敌船,打击侵略军,使“夷人自此心怯恇,不敢扰害来兹方”。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歌在艺术上也有许多开拓性的尝试。它以丰富多 

样的创作手法、语言风格乃至诗歌体制,改变了诗坛长期存在的因袭、模拟、 

僵化的衰颓状态,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特别是爱国诗歌大都写得活泼、通俗, 

昭示了晚清诗歌发展的新趋势。 

     虽然当时的诗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还缺乏本质的认识,还常常流露 

出封建正统观念,在艺术上也还比较粗糙,缺少提炼和概括,缺少富有形象 

的刻划,但是它们却是以真挚、深厚的爱国感情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它们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它们在题 

材、内容上和艺术表现上都为晚清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Page 91…

               3。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和“桐城派”的中兴 



      (1)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 

     发生于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一次伟大 

的农民革命运动,也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的 

领袖们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斗争的同时,十分重视思想文化斗争。在戎 

马倥偬的紧张岁月中,他们发布文告、诏书等,提出革命的文艺主张,制定 

完整的文艺政策;在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怪鞒肿床湫辛恕度敖洹

士子文》、《戒浮文巧言谕》、《钦定敬避字样》等告谕,在总结太平天国 

文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革命文学理论。 

     太平天国坚决禁绝封建文学艺术的传播。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公开发布 

各种“条禁”,其中规定:“凡一切妖物、妖文书,一概焚化,如有私留者, 

搜出斩首不留。”“凡歌馆书士,如有编造歌谣及以凡情歪例编成诗文,迷 

朦兄弟者,斩首不留。”“凡邪歌、邪戏一概停止,如有聚人演戏者,全行 

斩首。”定都南京后,即成立删书衙,洪秀全亲自主持删改“四书”、“五 

经”等书,并下诏说:“将其中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 

只留真话、正话……”按照太平天国的革命需要,重新清理封建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强调文学艺术要为太平天国的政治服务,与现实 

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劝戒士子文》要求文学创作“一字一句之末,要必绝 

乎邪说淫词,而确切于天教真理,以阐发乎新天新地之大观。”洪秀全本人 

孜孜不倦地写诗作文以为示范。 

     为此,他们提倡“文以纪实,浮文在所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 

反对“吟花咏柳”、“空言无补”。同时提倡“语句不加藻饰,只取明白晓 

畅,以便人人易解”,形式大众化、通俗化;反对运用古奥生僻的词语、典 

故和“八股六韵”等种种清规戒律。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努力实践革命文学主张。他们的诗文充满革命激情, 

讨伐清王朝的罪行,抒发改天换地的壮志,动员群众起来进行斗争,成为革 

命的有力武器;写得朴实浅显,通俗易懂,便于群众的接受和流传。如洪秀 

全的《吟剑歌》: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为地网,收残奸宄落 

     天蜀。东南西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 

     乐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革命者的豪迈理想、博大胸怀,气势恢宏而语言通俗。 

     再如他的《诛妖歌》是在1851年秋驻军广西桂平县时,因军中缺粮又多 

伤病而作,用以鼓舞士气。诗前有个小序,说:“天王诏令各军各营兵将, 

方旦欢喜踊跃,同心同力同向前,万事皆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千祈莫慌。” 

诗云: 

         真神能造山河海,任那妖魔一面来;天罗地网重围住,尔们兵将把 

     心开。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岳飞五百破十万,何况妖魔 

     灭绝该! 

     这首歌完全是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其中有宗教的外衣,但充满着乐观 

主义精神,很适用于农民革命的需要。 

     太平天国另外一些领袖也都能写诗作文。如东王杨秀清的诗 《果然英 

雄》: 


… Page 92…

         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国尽忠臣;冲锋恐后常虞我,遇事争先讵 

     让人? 

另一首《果然忠勇》: 

         我们弟妹果然忠,胜比常山赵子龙;起义破关千百万,至到天京最 

     英雄。 

     这些诗文都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浅显易懂,很能为有着革命愿 

望的广大群众所接受。 

     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主要是过于强调文学为现 

实政治斗争服务,忽视文学其他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对文学的艺术性更不 

重视,许多诗文也就成为宣传品,题材狭窄,形式单调,缺乏艺术魅力。在 

反对封建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时也存在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简单化的观点 

和做法,不利于文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但是,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活动,毕竟是对封建思想文化的一次大扫荡、 

大清算,对封建正统文学的一次大冲击、大批判,不但对太平天国革命政权 

的建立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揭开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 

动的序幕。 



      (2)宋诗运动和桐城派古文的中兴 

     这一时期,在传统文学的诗坛上出现了学习宋诗的潮流,形成所谓的宋 

诗运动,散文方面则出现了桐城派古文的中兴。 

     清初就有宋诗派崛起,但至19世纪中期何绍基、曾国藩等人出来,声势 

才煊赫起来。何绍基 (1799—1873)是宋诗派的主要理论家。他是个恪守传 

统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对封建末世的社会风气和诗风、学风很不满, 

另一方面奉儒家诗教为正统,认为写诗要“温柔敦厚”,“要扶持纲常,涵 

抱名理”,决不越雷池一步,于“一切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 

皆所不喜,亦不敢也”。在创作上,他反对唐诗派的拟古陋习,主张“自为 

生气”,同时又强调以才学入诗,以考据入诗,以议论入诗。他的诗取法宋 

代的苏轼、黄庭坚,但大都描写山水景物或为书画题跋和官场应酬之作,缺 

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和进步的思想倾向,而对形式、技巧很讲究。有些山水诗 

清新可读,表现出名士的豁达胸怀。如《逆风》: 

         寒雨连江又逆风,舟人怪我屡开篷。老夫不为青山色,何事欹斜白 

     浪中? 

但他的学问诗、应酬诗,没有什么诗味。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在镇压太平 

天国革命中逐渐成为清王朝握有权势的大臣,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官 

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他诗学黄庭坚,虽然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远不能和 

何绍基相比,但由于官高位尊,趋附者甚众。他曾在 《题彭旭诗集后即送其 

南归》一诗中说:“自仆宗涪公,时流颇忻向。”别人也说:“湘乡出而诗 

皆宗涪公。”(陈衍:《石遗室诗话》)可见他对宋诗运动的影响之大。 

     曾国藩在维护封建正统文学方面所作的另一件事,就是力促桐城派古文 

的中兴。他曾在《圣哲画像记》中自称:“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 

表现出对姚鼐的崇敬、谦恭的姿态,借以笼络江苏、安徽一带文人,来对付 

太平天国革命。他还把桐城派古文衰竭的原因归于洪、杨之乱。他的重振桐 

城派事业显然与政治上的目的是联系在一起的。 


… Page 93…

    但是,曾国藩并不是墨守桐城派的成规,而是有新的发展。他在桐城派 

所规范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又加上“经济之学”,认为“此四者 

缺一不可” (《求阙斋日记类钞》),也要求“经世致用”。虽然他不是象 

龚自珍、魏源等启蒙思想家那样用文学来呼吁个性解放,而是企图用古文来 

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然而,这却使桐城派古文从过去狭窄的个 

人小天地解脱出来,去表现重大的题材和复杂的思想。 

     曾国藩在写作上主张对前人的经验广收博取。姚鼐编选有《古文辞类纂》 

一直是桐城派作文的范本;曾国藩又另选一本《经史百家杂钞》,补上《古 

文辞类纂》所不选的六经、诸子、史传及辞赋,拓宽了作文的路子。他重视 

文学本身的某些规律,提倡“道与文兼至交尽”,反对崇道贬文。他还总结 

和发展了关于“气”、“阳刚阴柔”等等学说。——这些对改造桐城派古文, 

使之获得“中兴”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曾国藩的文章大都收入《曾文正公文集》里。其中不少是诬蔑太平天国 

革命和表彰被太平军击毙的清军将士的。但情感真挚,气势瑰伟,叙事生动, 

文笔简洁。就文章而论,为晚清甚至整个清代的大手笔。 

     曾国藩广揽人才,张裕钊(1823—1894)、黎庶昌(1837—1897)、薛 

福成 (1838—1894)、吴汝纶(184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