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工业部门建立了一系列农业机械厂,如哈尔科夫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
厂、罗斯托夫农机厂、萨拉托夫联合收割机厂等。这些工厂为农业生产了大
量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具和载重汽车。1937年,苏联农庄有拖拉
机(15万马力标准台)56。1万台,联合收割机(15英尺标准台)12。9万台,
载重汽车14。6万辆。从而使农庄的机械动力占总动力的66。7%,拖拉机春
耕的机械化比重占全部播种面积的71%,机械化播种和收割分别占全部面积
的54%和44%。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从物质技术基础方面巩固了集体农庄,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是建立与发展机器拖拉机站。自1929年以来,苏联先后建立了机器拖
拉机站股份公司和国营机器拖拉机站。1937年,苏联的机器拖拉机站数从
1932年的2400多个扩大到5800多个。国家通过机器拖拉机站和政治部指导
农庄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使农庄制度日益发展。同时,国家还发展国营农
场制度来推动农庄制度的发展。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37年
农业总产值较1933年增长了33%。
③苏联农业制度的特征。苏联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集体化,于1937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农业制度。与资本主义农业制度相比,它有
下列特点:
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在苏联农业中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了农业生产资料公有制。主要是国营农场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的集
体所有制。
二是实行农业计划管理。即国家对农业实行直接的计划制度,给农业企
业下达计划指标,并通过指令性指标管理农业。
三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指农庄按庄员的劳动日和农庄收入好坏支
付劳动报酬。国营农场等农业企业主要采取计件奖励工资制度。
四是实行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制度。就是说,国家对农产品实行义务
交售制,对经济作物采取合同预购制。允许农民在完成义务交售任务和合同
义务后,将其剩余产品卖给国家、合作社或在市场上销售。
五是实行一长制和民主管理原则。即在国营农场和拖拉机站实行一长
制,吸收工人参加管理。在农庄实行庄员大会制,由庄员大会选举农庄管理
… Page 52…
委员会和农庄主席负责农庄生产经营管理事务。
六是允许小量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即允许庄员和国营农场工人拥有一些
生产资料,如庭园、宅地等,用于从事个人家庭副业生产。但工人和庄员都
必须按规定编入生产队从事集体劳动。
此外,苏联农业制度还具有国家所有制色彩。其表现为:土地属国家所
有,农业机器设备由国家占有和直接支配等。
(3)商业、外贸、财政的发展
①商业的发展。苏联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后,商业获得了明显的发
展。其主要表现:一是建立了许多商业网点。如为了实行粮食和主要消费品
的配给制,苏联建立了许多商业网点,仅1932年就建立700个内部配售商店。
在铁路部门建立了工人消费合作社。在城市和农村建立了高价商店。1936
年,废除配给制,商店转入正常贸易。二是建立了农贸市场。主要是出售农
副产品。三是建立多种商业形式。在工业化时期,苏联建立国营商业、合作
社商业、集体农庄商业,私人商业等多种商业所有制形式。1930年有私人商
店1。2万个,1931年私人商业没有了,国营和合作社商业控制了商品流通领
域。四是商品流转额增长。1937年,国营和合作社商业计有商业网点35万
多个,社会零售商品流转额从1933年的498亿卢布扩大到1259亿卢布。
②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个时期,苏联实行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方针,促
进了外贸的发展。其主要特点:一是签订贸易协定增加。这个时期,苏联同
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许多贸易协定。进口商品有机器设备等,出口商
品有石油、矿石、木材、粮食等。二是贸易额扩大。1937年,苏联对外贸易
额为308亿卢布,达到了战前水平。三是对外贸易作用增长。这个时期,苏
联通过对外贸易不仅进口了大量机器设备,而且引进了大量资金,从而解决
资金不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③财政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苏联的财政经济获得了
显著的发展。它表现如下:一是财政收入增加。如以1913年为100,则1932
年为217。1932年,苏联国民收入为455亿卢布,第二个五年计划国民收入
为4105亿卢布,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916亿卢布增长3倍多。二是改革税制,
增加财政收入。1930年9月,苏联实行税制改革,将营业税、消费税、印花
税等税种合并为统一的周转税,规定利润提成比例。其中国营商业提成率为
84%,1931年调整为81%,最低为10%。所以,税制改革促进了生产发展,
扩大了财政收入。三是实行高度集中的预算制度。主要是实行统收统支制,
国家集中管理全国的税收和利润提成,并实行国家、联盟和地方三级预算体
制。国家掌握了60%的预算资金。1940年,周转税为106亿卢布,利润上缴
额为33亿卢布。
5。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经济
卫国战争时期,一般是指从1941年6月至1945年8月这段时间。这个
时期,苏联经济从和平建设转入战时经济。
(1)卫国战争与和平建设
①和平建设。1937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从1938年起,苏联进
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39年3月,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
了建设共产主义的新目标,这就是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地
… Page 53…
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在经济方面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在最
近时期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赶上并超过欧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和美国。为了实现这个经济建设任务,苏联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战略决
策。主要是制定经济的发展计划,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主义
物质基础,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938~194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收入、工农业
总产值等指标都大幅度增长,加强了国防力量。
②卫国战争的开端。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对苏联发动侵
略战争,从而中断了苏联人民的和平建设事业。当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团颁布了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法令。这样,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卫国战争初期,军事形势对苏联十分严峻。苏联军队被迫退却,经济蒙
受了巨大损失。德国法西斯军队利用突然袭击及闪电式的进攻,占领了苏联
西部大片土地。1941年11月以前,敌军占领区计有苏联45%的人口,开采
全国63%的煤炭,生产68%的生铁、50%的钢和60%的铝、38%的粮食、
84%的糖,占据全国40%多的铁路干线,等等。这些情况,导致苏联工农业
产量大幅度猛降。如1941年下半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下降了50%以上。这
使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遇到了严重困难,处于不利境界。
为了战胜德国法西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一方面重提“一切为了
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作为苏联人民参与卫国战争的指导思想和
行动准则。另一方面是停止和平建设,将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经济轨道。
(2)实行战时经济
①战时国民经济的改组。1941年夏,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立即采取措
施,改组国民经济,主要是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大量发展军工生
产,保证国防需要。改组国民经济的内容及任务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转入战时轨道,一切经济要为前线服务。其做
法:首先,将一系列工业部门立即从生产民用品转为生产军工产品,如拖拉
机厂转产坦克,机器制造厂转产大炮,食品工厂生产浓缩食品,等等。其次,
将重要资源,如原料、动力、燃料、设备、劳力等,优先供应军工企业需要。
再次,在铁路等交通部门实行军事体制,按战时需要运行。最后是制订战时
经济规划,合理配置生产力,保证战争需要。
二是组织生产力东移,迅速恢复生产。根据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
利的原则,苏联成立了工业及居民疏散工作委员会,从 1941年7月至11月,
计有1523个工业企业和1000多万居民从前线地区东迁至乌拉尔、西伯利亚
等地,这些企业都是生产军需品及其原料的工业企业。此外,还有几千个国
营农场、机器拖拉机站和集体农庄的机器设备和财产。经过苏联党政的努力
和工人阶级的奋斗,终于在1941年12月恢复生产,1942年3月工业生产逐
步上升,有些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水平。从此,工业转入了军工生产。
三是建设新企业,迅速扩大生产。为了发展军工生产,适应战争需要,
苏联在战时经济计划中规定,重新配置生产力,在东部地区建设新工业企业,
利用地方资源,扩大生产。主要是扩大东部地区的煤炭、电力、钢铁等基础
工业的产量。为了发展生产,先后在东部地区建立一些新企业,如军工厂、
冶金厂、机器制造厂、矿井、电站等。同时,兴建了一些铁路干线。1942年,
苏联在哈萨克、中亚、伏尔加河、西伯利亚、乌拉尔等地,兴建了1万多项
工业项目。在卫国战争过程中,苏联在大后方建设了3500多个大型工业企
… Page 54…
业,从而促进了军工等工业产品的增长。
总之,苏联党政军民在战争爆发后,利用约一年时间,使整个国民经济
转入了战时轨道。生产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它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伟大的
贡献。
②战时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在战争期间,苏联战时经济发展具有下列
特点:
第一、军事工业发展较快。在战争初期,因敌人占领部分国土,经济发
达地区损失、工业东迁等原因,造成了军事工业生产猛跌。1941年下半年,
工业总产值减少50%以上。东迁企业恢复生产后,苏联军工生产迅速发展。
1942年3月,军工生产达到了战前水平。1944年工业产值较1913年增长4%。
这个时期,军事工业产量增长 51%。这些军工产品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础。总之,在卫国战争期间,军工生产迅速发展,它在工业总产值中占52%,
而消费品工业生产则明显下降,在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