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瞧瞧大明帝国的官场奇象-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在关山的那一边,与张居正对垒的,就是威名赫赫的俺答汗。
  这个俺答,蒙文史籍把他叫做阿勒坦汗(何其堂皇!过去我们老是不好好翻译别人的名字)。他是一位蒙古族的大英雄,说起来也是需要一本大部头书的。
  俺答的世系相当显赫,是土默特蒙古部的头儿,达延汗的孙子,属孛儿只斤氏。这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他所属的蒙古部落,是由明初被成祖撵到漠北的“北元”延续下来的。明朝人俗称他们为“鞑靼”(达达)。
  俺答的崛起,就在嘉靖年间。开始他不过是个部落头领,其部游牧于阴山南麓及河套一带。嘉靖三年后,屡次帮助其兄吉囊攻掠兀良哈部;嘉靖十一年和十三年,两次攻入西海(青海),大败亦不刺和卜儿孩。后又屡次出兵攻瓦刺部(就是逮了英宗做战俘的那个部落)。还多次攻掠明朝的大同、宣府、延绥(榆林),战无不胜,渐渐地成了气候。
  嘉靖二十一年,哥哥吉囊死了,俺答当仁不让,把哥哥的部众收归名下,控制了蒙古右翼三万户,称“司徒汗”,与大汗(达延汗的继承者,明朝人通称为“小王子”)分庭抗礼,并进而吞并左翼一些部落,迫使汗庭东迁义州(今辽宁义县)边外。
  这下,他成了蒙古部落里最有实力的一支。所控制的范围,包括了当时蒙古的大部分,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大漠,南临长城。还曾一度用兵西藏。
  俺答部落纵马塞上,感觉什么都好,就是日用品不足。老百姓的铁锅用坏了,得不到更新,贵族的绸缎衣服穿烂了,换不了新的,因为当时明朝执行的是拒绝“贡市”的政策,不允许他们与明朝经济接轨。
  所谓“贡市”,意谓“朝贡”和“互市”。朝贡,就是他们派使者向明朝进贡马匹,明朝给予一定报酬,有时报酬还很丰厚,不一定等值,可算是一种特殊的贸易。互市,就是边境贸易,在老百姓之间展开。
  俺答为了让自己的部众有铁锅可用,曾屡次遣使到明廷,请求贡市,都被顽固的嘉靖拒绝。俺答没有办法,不让贸易就只有抢。他乘着严嵩专权时期朝政紊乱,多次发兵攻扰边镇,动辄出兵几万、十多万,杀死明朝总兵官以下的各级武官,先后有23名,让安逸惯了的大明举朝震惊。这种攻掠,也有以武力逼迫明朝开放贸易壁垒的意思。
  嘉靖二十九年,10万蒙古铁骑威逼北京的“庚戌之变”,是其中震动最大的一次。
  边境的形势为何如此紧张?是因为国防线太脆弱了。
  当时北京以北的防务,主要靠辽东、蓟州、宣化、大同这四个镇。明朝设立了蓟辽总督、宣化总督各一名,把守一方,像两个拳头护住北京。辽东方向,起初尚无敌兵骚扰;宣大一带有险要可守;所以最薄弱的就是蓟州。从北京到山海关一线,仅有的屏障,就是一条边墙。蒙古铁骑兵随时可越过喜峰口、黄崖口、古北口打进来。
  敌一入境,可在数天之内奔袭至北京城下。蓟辽重镇,瞬间就成了外线,只能远远地干看着。
  北京城的几次戒严,就是这么造成的。
  一切问题,都是从成祖放弃三大卫引起的。长城以北,没有我方一兵一卒,等于敌人就在窗户底下。也曾经有人提议恢复大宁卫,屯重兵,东与辽东、西与宣府“声援相通”,有了这个重要屏障,北京的压力要小得多。
  正如后人所说:“明初边备,自辽东而大宁、而开平、而宣府、而丰胜、而大同、而宁夏、而甘肃,东西延亘,指臂相依,称全盛焉。”理想的边防,就应该是这样子。可惜,要恢复大宁,起码要出精兵20万,而且还要打得好。兵从何来?将又安出?豪气今又安在?如今的明朝君臣,再不是成祖征漠北的那一代人了,压根就只能是说说而已。
  当然,俺答也是生不逢时。他没有老祖宗成吉思汗那么好的运气。大明不是大宋,大明说什么也是一个强国,首都又在北方边境。成祖的这一决策,倒还没错。首都在边境,边境的武备相对就强。北京一有警,从各镇赶来勤王的兵到得也快。俺答纵是凶猛,每次也只能打到北京城下。北京拿不下来,往南也不能再进一步。
  到隆庆初年,双方的强弱开始易位。由于朝廷已调谭纶总督蓟辽、保定;王崇古总督宣府、大同、山西;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地练兵;北边的防守稍有复苏。
  既有名将镇守,又有张居正、高拱在上谋划调度,至隆庆四年,明虏之间的遭遇战,明军已是屡有斩获了。
  可是,这片阴云何时能才能彻底驱散?
  世代宿仇,不是轻易可以破解。以明朝目前的国力、兵力与士气,可能永远也别想“封狼居胥”了。
  可是,张居正的一生,每一步都似乎有天助。隆庆四年九月,一个千年不遇的机会来了!
  边境上突发了一个小小的事件,但是,它猛然间牵动了全局。
  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漂亮女人。历史为她陡然改变了走向。
  事情说破了,却十分搞笑。原来这是俺答家族里闹的一次桃色事件。
  俺答的三儿子早年死了,留下一个孤儿叫“把汉那吉”(这名字又没给好好翻译)。这个小孙子,是奶奶、也就是俺答的老婆一手带大的。
  把汉那吉长大后,娶了妻比吉。可是他又看中了姑姑的女儿——表妹“三娘子”。想必那三娘子一定是漂亮异常,聪明伶俐,同时又解风情,日后才可能惹出这么一场大祸来。
  把汉那吉心满意足。但他没高兴多久,一顶铺天盖地的绿帽子就把他给扣住了。给他戴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爷爷——老俺答。这三娘子是蒙古部落袄尔都司(即今鄂尔多斯)的公主,是俺答的长女所生,按说是俺答的亲外孙女。爷爷看上了外孙女,这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但按当时部落的风俗,这没什么,而且是两相情愿。完全符合李银河老师的私情合法“三原则”。
  俺答公然娶了三娘子。
  当然,这事情未免太离奇,于是也有第二个说法。即,把汉那吉长大后自聘了兔扯金的女儿。俺答却把他所聘的女孩,许嫁给了鄂尔多斯,这才惹恼了把汉那吉。但我个人认为,还是俺答看中了自己的外孙女比较像真实的历史。
  被爷爷给抢了老婆,这是奇耻大辱啊,把汉那吉没去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把满腔怒火撒向了爷爷。一赌气,带了大老婆比吉和自己奶妈的丈夫(奶爸),一行8个人,跑到长城边,在大同镇的败胡堡叩关,要投降大明。
  把汉那吉声称要去大同镇,指名要见大同巡抚方逢时。
  在古代,这叫“降人”。降人到了,大明这边却有一阵慌乱。因为就这么几个势单力孤的降人,后面肯定会有大兵来追还,这不是要惹起战祸?收留还是不收留,众说不一。
  巡抚方逢时不敢擅作主张,立刻转报宣大总督王崇古。
  王崇古十分机敏,凭直觉感到转机来了。他认为当然可以收留,命方逢时“盛陈
  兵卫”迎接把汉进关。就这样,500名盔甲闪亮的汉家骑兵,把这倒霉小伙给迎进了巡抚衙门,当起了贵宾。官府对他们“优给衣食”(估计绸子衣服早就穿坏了),但不许乱走动,等于软禁了起来。
  当时有部将谏阻王崇古:“一个孤竖,何足重轻,不如勿纳为是。”王崇古说:“这是奇货可居,为什么不收留呢?”
  又有部将建议,不如斩首了算了,也挫一挫俺答的气焰。王崇古坚决反对,说,“一个胡人的小兔崽子,斩之何益?北虏内讧,老天送给了我这个把汉(怎么不多出几个三娘子?),正好以此肃清胡尘,说不定这就是停战的机会!”
  张居正没有看错人,王崇古的确是眼光犀利。他和方逢时联名草拟了一道上疏,谈了自己的意见。
  王崇古考虑的十分周详。他说,这是老天惩罚他们,让他们骨肉叛离,千里来降。咱们应该给这小子豪宅住着,美食吃着,但严禁出入,以防有诈。如果俺答到边境上来要人,咱们就要求开互市,让他们把“板升”逆贼给送回来,还回掠去的人口,然后咱们再把这个小子礼送回去。这是上策。
  如果俺答拥兵来犯,不可理喻,咱们就明告诉他要杀把汉,俺答一定怕,不敢太猖獗,这时候咱们再提出条件。这是中策。
  还有一策也不错。就是如果俺答不管把汉了,咱们就把他安置在边境外,令他召降部众,犹如汉朝的属国乌桓国。等到俺答老死了,咱们就给把汉一个名号,俺答的儿子辛爱一定不忿,要兴兵来争,那就让他俩打去吧。如果双方僵持,我们就平安无事。如果双方厮杀,我们就声称要派兵去援助。他们根本没工夫来侵犯我们,我们也就可以休生养息了。
  要是按照旧例,把降人安置在海滨,俺答就会日日南侵不止。如果分配给诸将,让他随营立功,他一个少爷,受不了约束,日久必然生怨,早晚是要跑回去,说不定会惹出祸事来,得不偿失。这是下策。
  ——王崇古出身于山西巨商家庭,的确是精于算计。他和方逢时都是嘉靖二十年进士,两人从政后都一直负责军事,一脑袋都是在想怎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与此同时,与俺答接洽的事情也开始部署。方逢时准备派百户鲍崇德去和俺答谈。
  张居正在事发不久就听到风声,连忙写信去询问。他问:“昨天有人自云中来,言虏酋有孙,率十余骑来降,不知的否。……若果有此,于边事大有关系,公宜审处之。”
  接着,王崇古的上疏就到了,高拱和张居正看后,不约而同拍案叫绝!他们都看出了解决问题的契机。高拱在回信时,说这是“盖数百年所无者”。张居正回信说:“顾此事关系至重,制虏之机,实在于此。”
  王崇古在奏疏上提到的“板升”,是指一伙汉奸。这伙人以赵全、李自馨(原明朝的生员)为首,投了鞑靼以后,在边境以外诱聚明朝的逃民、降人、乱兵、秘密教众等,渐渐聚起了几万人。又在丰州筑了城堡,开水田,过起日子来了。“板升”是蒙古语“房子”的意思,当时就特指这些住房子而不住蒙古包的汉人。
  “板升”的成分很复杂,叛逃的原因也不一,有的甚至颇令人同情。但是他们投降敌人后,出于对明朝的忿恨,常常鼓动和诱使鞑靼杀掠明朝边镇,他们自己也参与其中,这就无可原谅了。
  赵全是个极聪明的人,对明虏双方形势力洞若观火。俺答视其为心腹,每次出征,都要先到赵全家里喝酒议事,商量完了再依赵全的谋划行动,无不中者。有了“板升”们的介入,俺答的战略更加高明,明朝边境的形势也就更加严峻。甚至赵全还在谋划称王,准备尊俺答为帝,要学千古逆贼石敬塘了。如其所谋,大明的半壁江山就要危矣!
  因此这次解决“三娘子危机”,大明的上下,都把解决板升的问题一并考虑在内。
  明朝处理边境危机不当,以往是有惨痛教训的。
  早在嘉靖三十六年,俺答的儿子辛爱有个小老婆桃松寨,不知何事与辛爱闹翻,率部前来降明。辛爱大怒,兴兵来讨。其时的兵部和宣大总督惊慌失措,毫无章法。竟然诱骗桃松寨及其部将出塞往西跑,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