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悟与艺术想像 蒋述卓 广东社会科学 1996.5 P120~123
游戏精神与澄明之境:佛教与中国传统诗学的“存在深度模式” 荆成 东方丛刊 1996.2 P60~71
诗的态度与禅的态度:“诗禅相通”说研究之一 林衡勋 湛江师院学报 1996.4 P1~6
儒佛道的境界说 蒙培元 百科知识 1996.1 P38~39
儒、佛、道的境界说及其异同 蒙培元 世界宗教研究 1996.2 P17~20
禅与自然 蒋述卓 东方文化 1996.4 P58~61
打通“古典”与“现代”的一个奇妙出入口:禅思诗学 陈仲义 文艺理论研究 1996.2 P28~38
诗与禅 丁捷 郑州大学学报 1996.1 P33~37
禅宗与诗词赏析 乙涓 禅 1996.2 P23~24
“论诗如论禅”:作为心学的中国古代诗学 毛正天 湖北民院学报 1996.1 P16~20
门外叩诗禅 李寿冈 中国韵文学刊 1996.1 P1~9
梵呗、转读、伎乐供养与南朝诗歌关系试论 许云和 文学遗产 1996.3 P23~28
诗·梦·佛·道:论梁朝皇帝的两首梦诗 傅正谷 贵州社会科学 1996.2 P71~74,84
佛心诗韵两相通曹操诗风成因一解 左汉林 河北师大学报 1996.1 P60~63
佛教净土思想与南朝崇尚洁净的文风 李炳海 江海学刊 1996.3 P156~163
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 张先堂 敦煌研究 1996.4 P63~73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日 高桥忠彦著 法音 1996.6 P16~24
儒释道与唐诗宋词 赖丹 龙岩师专学报 1996.2 P27~37
寒山子佛学思想探析 蔡海江 台州师专学报 1996.1 P75~78
杜甫与寒山子 陈耀东 杜甫研究学刊 1996.2 P66~67,78
论寒山子的时代、生平和诗歌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96.2 P9~12
《寒山子诗集》版本研究匡补 段晓春 图书馆论坛 1996.1 P62~64
当代美国、日本“寒山热”原因探索 刘亚莉 社会科学探索 1996.3 P30~35
玄奘诗编年考 邹同庆 殷都学刊 1996.2 P23~29
试论王昌龄诗歌的禅境 马现诚 广西民院学报 1996.4 P99~102
试论禅思与孟浩然诗歌意境 马燕 青海民院学报 1996.3 P10~15
王维山水诗的禅境与空境 朱丽霞 松辽学刊 1996.3 P37~41
王维的静与禅 刘竹琴 陕西文史 1996.1 P16~17
试析王维诗歌与禅宗的联系 丘慧 河北师大学报 1996.3 P45~49
王维诗歌创与奉佛思想的矛盾性 刘晓林 中国文学研究 1996.1 P34~39
王维诗与佛道两家的色彩崇尚 于雪棠 北方论丛 1996.2 P76~80
试论禅宗对王维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彭多 西藏民院学报 1996.3 P65~71,57
试论禅思与孟浩然诗歌意境 马燕 青海民院学报 1996.4 P90~94
诗情·书韵·禅趣:王维诗与董其昌书法艺术比较 董菱 辽宁大学学报 1996.2 P97~99
杜甫与禅宗 秦彦士、庾光蓉 天府新论 1996.4 P69~72,91
皎然:“茶禅一味”的诗僧 浙江佛教 1996.3P134~135
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的诞生 孟二冬 北京大学学报 1996.4 P61~67
韩、柳、元、白与佛释 张一平 山西师大学报 1996.4 P44~48
生命·痛苦·超越:李贺与佛道 阮堂明 文史知识 1996.12 P81~85,90
陆羽思想中的禅性意向 陆建伟 湖州师专学报 1996.2 P52~55
宋代的诗僧与僧谈 张福勋 陕西师大学报 1996.4P80~85
永明延寿与宋代禅宗的综合 麻天祥 世界宗教研究 1996.4 P9~15
理学与禅学 麻天祥 湖南师大学报 1996.3 P39~45
朱熹与天台佛学的关系 曾其海 台州师专学报 1996.1 P65~69
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创作思维 万伟成 江西社会科学 1996.2 P40~41
王安石的禅诗与钟山诗 陈磊 古典文学知识 1996.3 P59~66
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浅析苏轼复杂矛盾的世界观 杨艳梅 松辽学刊 1996.1 P14~18
佛之梦魇与禅之忧伤:岭南时期苏轼的禅佛情结 覃召文 文史知识 1996.6 P69~73
慧洪以禅论艺的美学意蕴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96.2 P56~60,66
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初探 刘方 学术月刊 1996.8 P42~46
妙悟论 吴建民 中州学刊 1996.5 P103~106,14
晚明童心说之学术渊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 黄卓越 中国文化研究 1996.1 P67~75
谈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 洪鹰 南方文物 1996.3 P96~99
清初文论中的佛学影响 陈洪 南开学报 1996.6 P49~54
佛教与新时期文学的融合 石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4 P70~75
《红楼梦》诗词的佛道色彩 姜志军 求是学刊 1996.2 P142~152
俳句与禅文化 马兴国 日本研究 1996.1 P66~73
1997年
禅宗的审美意义及其历史内涵 谢思炜 文艺研究 1997.5 P37~45
禅宗妄心系与真心系 聂清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 1997.1 P45~49
略论楞伽师、楞伽禅与中国禅宗 洪修平 孙亦平 世界宗教研究 1997.3 P29~38
禅悟与诗悟 邢东风 世界宗教研究 1997.2 P1~8
释南禅三偈 简德彬 社会科学战线 1997.5 P128~133
禅的现代诠释 麻天祥 益阳师专学报 1997.1 P76~79
论审美超越与宗教超越 倪志娟 广西大学学报 1997.1 P28~30
海德格尔与禅宗生命体验比较 班秀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7.3 13~18
后现代主义与禅 方生 外国文学研究 1997.2 P40~43
佛教的“无相之美”与“佛教之美” 祁志祥 文艺理论研究 1997.2 P78~82
禅宗语言的非言语表达手法 张美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7.4 P102~108
“游”:禅宗美学的重要范畴 皮朝纲 刘方 天府新论 1997.1 P56~60,63
佛教“三界唯心”与“美是心影”说 祁志祥 苏州大学学报 1997.2 P71~73,55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 皮朝纲 西北师大学报 1997.3 P28~34
“悟”:禅宗美学方法论的核心范畴 皮朝纲 刘方 西南民院学报 1997.3 P97~101
禅悟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 王利军 浙江师大学报 1997.3 P18~22
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 洪修平 孙亦平 中国哲学史 1997.2 P47~55
禅宗思维方式对古代文学鉴赏的作用与影响 徐应佩 南通师专学报 1997.4 P13~17
参:禅宗美学方法论的重要范畴 皮朝纲 刘方 江西师大学报 1997.2 P52~56
浅谈禅宗山水诗的意境欣赏 彭多 西藏民院学报 1997.3 P60~63,69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李丽华 吴宝忠 五台山研究 1997.1 P14~15,23
漫谈佛教与诗歌 张宏生 文史知识 1997.2 P17~22
论诗与禅的互渗 杨维中 西北大学学报 1997.3 P14~17
《高僧传》与文学史研究 曹道衡 古典文学知识 1997.3 P13~19
玄、佛语境与陶、谢诗旨 仪平策 山东大学学报 1997.2 P10~15
禅宗哲学与唐宋心境美学 周春宇 青海社会科学 1997.1 P76~79
哲理机趣与自然景象的契合: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 师长泰 唐都学刊 1997.3 P42~49
禅与唐宋诗人心态 张晶 文学评论 1997.3 P117~125
唐宋禅诗境界略说 刘晓林 衡阳师专学报 1997.5P51~55
诗为禅客添花锦:浅探诗词对禅宗发展的影响 姚南强 上海教院学报 1997.4 P37~40
王梵志生地生年考辨 顾浙秦 西藏民院学报 1997.4 P64~67
寒山子诗结集新探:《寒山诗集》版本研究之一 陈耀东 浙江师大学报1997.1 P42~44
“诗佛”解 林继中 漳州师院学报 1997.3 P13~17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 王树海 吉林大学学报 1997.6 P1~7
王维佛理诗之分类及渊源 邱瑞祥 贵州大学学报 1997.3 P53~58
欧阳修与佛老 严杰 学术月刊 1997.2 P85~91
佛老思想与苏轼词的创作 张玉璞 齐鲁学刊 1997.3 P72~76
论禅家对苏词的影响 杨罗生 云梦学刊 1997.1 P63~67
黄庭坚的禅家思想及禅宗对其诗歌的影响 白政民 人文杂志 1997.1 P118~121
严羽诗论诸说 童庆炳 北京师大学报 1997.2 P82~89
论王守仁美学的体验性质 邹其昌 武陵学刊 1997.1 P32~34,51
从诗和禅联姻的流变解读谢榛的禅悟说 李庆生 苏州大学学报 1997.1 P48~52,58
晚明情感论:与佛学关系之研究 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