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区冠淮海,我从丰乐醉翁而至,携云载鹤,更教旷览江山

  欧阳祠,又称”六一祠“,在平山堂內的”谷林堂“后,为祀欧阳修而筑。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宋代大文学家。他任扬州太守时,常在平山堂饮酒、赏景、作诗,留下了很多不朽诗文。上联追想祠主当年风采。遗构,指平山堂。
  溯,追忆。次句是对祠主人品文章的高度评价。”侑客传花“、”徜徉诗酒“,用欧阳典故,笔调轻快。《避暑录话》载:”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以画盒分插百余盆,与客相间。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洒。往往浸夜载月而归“。侑(y6u)客,劝客饮酒。下联笔势一收,以”我“着笔。”名区冠淮海“,意谓平山堂这一名胜古迹是淮海地区(淮河以北及海州一带)之冠。”丰乐醉翁“,代称欧阳,他在知扬州前贬谪滁州,曾写过《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名篇。”携云载鹤“,喻来去自由,无所羁绊。结句”旷览江山“冠以”更教“两字,仰慕欧阳、寄情山水之思顿现。  (张君宝)

  扬州小金山

  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
  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是瘦西湖中一座依山傍水的园林建筑群。筑于乾隆年间,为瘦西湖主要景点。弹指,佛家语,指时间短暂。玉局,后人对苏轼的别称。据《金山志》,苏曾游金山,欲寻坐处,方丈佛印以题难之,苏未能即答,遂以所系玉带留赠山门。下联的”如拳不大“,是形容金山之小。”金山也肯过江来“,谓镇江的金山是个名胜,与扬州隔江,如今扬州有了金山,莫非是镇江的金山过江而来?作者针对前人诗句”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出此歇句,意在赞美扬州的精雅不俗。本联之妙在于仅用两句,就将小金山的历史变迁与小巧精致含蓄而幽默地阐述出来。  (张君宝)

  扬州小金山小桂花厅
  李亚如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小桂花厅,在瘦西湖小金山”琴室“后之静僻处。”小金山“屹立湖心,景色风光类似镇江金山而略小。此联以”借得“”移来“二词点明”湖“”山“命名来历。一个”瘦“字,一个”小“字,揭示了它们与杭州西湖和镇江金山不同之点。进而以”堪夸“、”何惜“又强调了”瘦“、”小“的独特风韵。对联和描述的景点一样。小巧精致,且妙嵌”瘦西湖“和”小金山“于尾首,既巧又工。  (张君宝)

  扬州小金山寒竹松风亭
  徐兆裕

  仍从水竹开轩,免辜负十里春风、二分明月
  偶向湖上放棹,为领略红桥烟雨、白塔晴云

  寒竹松风亭,在小金山西陲。上联写亭中放眼所见所感。唐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作者仅用”十里春风“、”二分明月“八字概括,显得十分精炼。下联为游湖所见。”红桥烟雨“即指”红桥揽胜“、”长堤春柳“两处名景,红桥横跨瘦西湖的东西两岸,为湖上诸景点之开始;”长堤舂柳“,在桥西堍北,傍水遍植垂杨,湖上风来,柳絮起舞,如青烟,如绿雾,如细雨,柔和至极,妩媚至极。歇句”白塔晴云“,就指五亭桥南岸莲性寺內的白塔和晴云阁,亦为扬州一景。联语熔前人诗句,不露痕迹,写来舒展自如,色彩明丽,遣词亦十分优美。  (张君宝)

  扬州小金山月观(一)
  陈重庆

  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
  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

  月观,在小金山的东端,座西向东,临水而筑。发端”今月占月,皓魄一轮“,笔力遒劲,精神振发。用李白《把酒间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意,而仅以八丰提领点染,境界全出。”把酒“句出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青天不会应答,但联作者在月光下已经感悟:沧桑变化只不过是天地间的一个”小劫“(佛教称天地的一成一败为一劫)。下联笔势一宕,视线从天上回到地面:”长桥短桥,画栏六曲“,这人间美好的现实才值得留恋。
  ”移舟“句套用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句。此言驾着小船从湖面上驰向柳絮飞扬的洲渚之悠闲自在。”风柳多情“,犹言自然多情、风物多情、人间多情。可堪,那堪。联语将情与景、人与物融为一体。写出人间胜过天上,身处自然,把握现在之理而得意在言外之趣。  (张君宝)

  扬州小金山月观(二)
  郑 燮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寥寥十字,对月和云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明月高悬,月光如水,月色与湖光融合在一起,柔和、纯净。云涌天空,如群山起伏,连绵重叠,与地上的小金山比美,更给瘦西湖增添了神奇迷离的色彩。只有对自然景色观察仔细,才能描摹得如此逼真传神。
  读此联如读一首诗,如观一幅画,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按上联实化用苏轼《次韵孔毅父》”可怜明月如泼水“诗意。可怜,可爱之意。  (吴关镛)

  扬州梅花岭史可法祠(一)

  黄文涵

  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
  一杯故土,还留胜国衣冠

  史可法(160l-1645),字宪之,号道钦,河南开封人。明崇祯进工。曾拥立福王为帝,迁都南京,主持保明反清大业。1645年,清军南下,史率兵固守扬州孤城,后城陷被俘,史自刎未死,不屈遇害。后人葬其衣冠于梅花岭,立祠以为纪念。上联写梅花万点是史可法血泪结晶,下联写墓葬留下胜国衣冠,永为后人瞻仰。胜国,即亡国前朝。上联梅花拟人,人拟梅花,人花一体。下联,写衣冠墓,花香,人香,万古流芳。全联深沉感叹,叩人心扉。  (何禹昌)

  扬州梅花岭史可法祠(二)
  蒋士铨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哀

  上联为史可法的浩然正气而赞叹不已。浩气之歌,南宋文天祥有《正气歌》,抒写自己忠于故国,不畏磨难的浩然之气。据《明史﹒史可法传》载史母怀孕时,”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世有史可法乃文天祥”再世“的传说。下联写史可法孤守扬州殉国,引起过墓后人的感伤。联语将历史背景相似的史可法和文天祥事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既深化了史可法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也赞扬了这一民族气节在历史上先后相承的关系。  (陶继明)

  扬州梅花岭史可法墓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扌不>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上联颂忠。殉社稷,即殉国。三字突兀峥嵘,十分有力。”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九字,一落千丈,极力描写明朝已到必然覆亡的地步,反衬出史可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抗清的精神。
  末句更把这种精神比作”风中劲草“。”尚留得“三字。除赞扬史可法抗清殉职难能可贵外,还有对那些望风逃逸或投降的明朝官员的指责之意。下联缅怀。写出扬州人对史可法的敬仰。淮南,指扬州,杯土,指坟墓。冰心铁骨,形容史可法心地光明,意志坚贞;也指梅花的冰清玉洁,不畏冰雪霜,引出”好伴取岭上梅花“句作结,思致飘逸,韵味无穷。上下联语均先叙后议,叙则简练概括,议则具体形象,感人至深。  (周 艺)

  扬州观音山鉴楼

  数重楼苑,万顷江田,碧荷映日,紫竹浮烟,千古迷人繁盛地
  十里春风,一湾湖水,白塔凌空,绿杨垂岸,九州耀眼艳阳天

  观音山,是扬州蜀冈东面的一个山峰,鉴楼在观音山正殿之西,有匾跋曰:”此楼传为隋迷楼故址,明崔桐匾之曰鉴楼。今仍之,以存故实。“可见所谓”鉴楼“,意在要后人记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引以为鉴﹒观音山可俯瞰、可远眺,如前人所说”江淮南北,一览可尽“。上下联各连用四个四字句以突出展现鉴楼内外及周围景色的秀美。联语写近景和远景,都冠一数量词(数重、万顷、十里、一湾),又妙着四色(碧、紫、白、绿)和四个动词(映、浮、凌、垂)。上下尾句是前四句的归结,七字收拍加强了联语的力度。”千古迷人繁盛地“,点出了鉴楼前身是隋炀帝迷楼的故实。”千古“两字,包含无穷感慨。隋炀帝曾作《迷楼歌》云”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艳变红辉“。亦知”九州耀眼艳阳天“有所本,并已赋予新意。  (张君宝)

  扬州兴教寺弥勒龛
  齐学裘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着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载布袋中,休论空不空,有不有,含哺鼓腹,好同我共享升平

  兴教寺,原在扬州城內。弥勒,指布袋和尚。五代后梁僧人,名契此,号长汀子,浙江人。身材矮胖,形如疯癫,随处寝卧。常以杖荷一口袋,四处化缘,自称是弥勒化身。民间均图塑以光头大耳,袒胸凸肚,箕踞而坐,笑口常开。历代题布袋和尚的对联颇多,而此联却以弥勒的口吻说出,为其特色。觑(qu),细看。上联写所见,下联写所感。有劝世之意。含哺鼓腹,见《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指想像中的无忧无虑、逍遥安处的原始生活。联语诙谐中蕴含着严肃。  (张君宝)

  扬州西园见山楼
  陈从周

  假假真真,池月幻同明月洁
  朝朝暮暮,平山那有见山高

  见山楼,在扬州西园的西北角,是一新移楠木建筑。西园格调粗犷,有深山大泽的气象,在扬州园林中独树一帜。园中有一大池,池水清澈,游鱼可数;而楼筑高处,能俯视全园。每当皓月当空,映照池中,天上水中各有一轮月魄,如幻如真。上联即写此美景,并以池水反衬楼居高俯临之势。下联则正写楼高。”平山“”见山“,指”平山堂“与”见山楼“,前者位于后者的东面,地势略低。一堂一楼,朝暮相对。”平山那有见山高“,是从实景而言,也寓今定胜古之理。联语简洁明快,构思巧妙。  (张君宝)

  扬州南门城楼
  洪 梧

  东阁联吟,有客忆千秋词赋
  南楼纵目,此间对六代江山

  上联叙楼头联吟之雅兴。暗用一典,即:南朝梁诗人何逊曾任扬州法曹,常在官廨中的两株梅花树下吟咏,杜甫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有如此雅兴,自然要赋诗作文,把扬州赞美一番,而前人佳作自是蓝本。”千秋词赋“,又用另一典,指南朝宋诗人鲍照敷写广陵(扬州)风物的《芜城赋》。下联绘凭楼所见之景观。登高临远,这里的远山近水映入眼帘。扬州古属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之地,故以”六代“概之。  (张君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