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都是相等关系。那么,一粒米中可知世界之广,半边锅可知天地之大。  (蒋竹荪)

  峨眉山万年寺弥陀龛

  愿将佛手双垂下
  摩得人心一样平

  凡游峨眉,取道“天下第一山”大门牌坊,去清音阁,登金顶,必首经万年寺,寺中即可见弥陀龛排空而立。本联取佛家偈语格式,宣诵菩萨宏愿:祈祷佛手之垂,实现人心之平。从这个“摩”字,可以品味出安详的垂手动态,体现出我佛慈悲之怀。以这庄严佛像,发海潮音,垂手之因,就可结出吉祥之果,希望大千世界,人心一样平和,既无尔虞我诈,亦不狗苟蝇营,皆大欢喜,永弭刀兵,此般若无碍之真谛,亦峨眉传世之因缘。这一通大乘法用通俗的口语道出,游人读来,更加亲切易懂。  (何以聪)

  峨眉山清音阁
  赵朴初

  天著霞衣迎日出
  峰腾云海作舟浮

  阁在峨眉山牛心岭下,山环水抱,风景秀丽。上联描绘日出之景。满天朝霞,五彩纷披,在迎接冉冉上升的红日。下联刻划云海之景,谓山峦在云海中奔腾,峰尖有如小舟,起伏荡漾。作者善于抓住峨眉奇景,用拟人手法,把朝霞满天比为天著霞衣;又把云绕峰头,比为船浮云海,十分形象生动。  (唐音)

  峨眉山双飞桥
  刘光第

  双飞两虹影
  万古一牛心

  双飞桥,在四川乐山县峨眉山清音阁。桥跨“黑龙”、“白龙”两水之间,故名。两水汇合处,有巨石突兀,状如牛心,名“牛心石”。
  上联写桥,谓桥如两道彩虹,比翼双飞于翠微景色之中。下联写石,谓石挺立于二水交汇之处,万古永恒。上联原作“双桥两虹影”,后杨樵谷改为“双飞”,把静态改为动态,使全联更富有神采。  (陈家铨)

  峨眉山报国寺

  秋月朗晴空,五夜山风狮子吼
  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

  寺在峨眉山麓,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清康熙更名报国寺,取“报国主恩”之意。寺背靠凤凰坪,左依伏虎山,为入山门户。上联说,秋夜月朗中天,五更的阵阵山风好像佛祖宏亮的声音。五夜,五更。狮子吼,比喻佛音。《传灯录》谓:“释迦牟尼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下联说,菩萨开导弟子,传经说法,天上曼陀罗花纷纷散落。花雨,《法华经.序品》云,佛祖讲经时天空普降曼陀罗花。象王宫,普贤菩萨骑象,称为大象王菩萨,此指佛教道场。联语将目前景物与佛教历史典故结合起来,使人如置身佛门清净道场之中。  (蒋竹荪)

  峨眉山报国寺方丈室
  于右任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无如本色难。

  1935年夏,作者游报国寺,见客堂有当时显贵赠方丈果玲的诗幅,觉方丈好名之心未泯,因撰此联以劝。上联谓立身苦被浮名所累,其苦实不堪言。儒家向来重视名声,孔子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后出的《孝经.开宗明义章》更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但佛教认为诸法空相,一切世俗的差别、界限,终属虚幻,浮名实不值得去追求,而因追逐浮名带来的烦恼困苦,更成身心之累。下联谓处世最难的是保持本来面目。人生在世,不能不受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习惯等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束缚。要依自己本来纯净的心志行事,实为不易。联语词句浅近,而含意深远。据说果玲和尚读后,深感愧怍,有所憬悟。  (周艺)

  峨眉山伏虎寺(一)
  王曰曾

  山色溪声,领略几许禅机,过去未来现在
  花香鸟语,普示无边圆觉,碧莲白象青狮

  伏虎寺原名龙神堂,宋时改今名。上联说,山色溪声,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中,可悟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的一些禅理。山色溪声,苏东坡有“溪声便是广长舌(佛的说法讲经),山色岂非清净身”的诗句。下联说,在释迦、普贤、文殊座前,花香鸟语,显示着圆满的佛性。碧莲,释迦坐莲台,借指释迦。白象,普贤骑象,借指普贤.青狮.文殊骑狮,借指文殊。圆觉,圆满的佛性。此是禅宗讲悟道之联。禅宗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讲究顿悟。常用比喻、隐语或动作来启发人,要人们自己去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蒋竹荪)

  峨眉山伏虎寺(二)
  赵朴初

  山色千重眉鬓绿
  鸟声一路管弦同

  此为作者7l岁再度游峨眉山时所作。上联写峨眉山千山万壑,翠色扑面而来,似乎要把眉毛鬂角都染黑了。绿,乌亮之色。
  唐李白《怨歌行》:“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鬂。”宋范成大游峨眉山诗有“如今雪鬂应堆绿”句。下联说沿途鸟声婉转,如同奏出清脆悦耳的乐章。联语概括了作者游山所见所闻所感.峨眉山万绿满望、鸟声盈耳,一片生气勃勃,似乎人也鬓发变黑,返老还童。其兴奋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蒋竹荪)


  贵州省

  贵阳甲秀楼

  烟雨楼台山外寺
  画图城郭水中天

  贵阳甲秀楼之秀、闻名四海,本联就着意刻划此楼之秀。甲秀楼以楼阁景物结构掩映见长。且看,楼台蒙上一层烟雨,已富朦胧秀致,而这秀致独处山外,不太近又不太远,刚好够上领会这一份朦胧秀致的距离,这是环绕山的视角描摹出的楼的秀色。城郭宛若画图,已令人向往于其整齐洁净的秀态,而这番秀态又都倒影水中。这是环绕水的视角描摹出的又一种秀色。上下联采用七律对仗形式,婉丽而精致,与內容所写的灵秀之气协调一致,登楼者读来,更能领略甲秀楼秀的精髓。  (何以聪)

  贵阳甲秀楼翠微阁
  汪炳璈

  半面山楼,半面江楼,书画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几个赤松、黄石、白猿来一评今古
  数声樵笛,数声渔笛,翠微天,尽他拍手高歌,听不真绿水、明月、清风引万象空濛

  甲秀楼翠微阁在贵阳市南明河畔。上联从邀古人作客,谈今论古,写楼阁恍如仙境。一、二句点出翠微阁依山傍水的特点。书画舫,形容此楼风雅别致。舫,游船。掀髯大笑,描画出主人畅怀开朗,乐观旷达之神态。赤松,赤松子。《列仙传》:“赤松,神农时雨师。”黄石,黄石公。据说秦末曾传张良《天书》一卷。白猿,传说春秋时代,越国有处女善舞剑,她在路上遇一老翁,自称袁公,与她试剑,试毕飞上树,化为白猿而去。下联从音响角度描绘楼阁胜景。这里有渔笛、樵笛,悠扬宛转,声声入耳。这里有绿水、明月、清风,自然界各种美妙动听声响组成一支春天的乐曲,令人心旷神怡。翠微天,草木青翠的季节,指春天。空濛,迷茫的样子。联语想像奇特,豪放灵动,写邀仙人作客,何等神奇俊逸;引各种声响入联,何等巧妙飞动。  (吴关镛)

  贵阳龙井

  地缩三弓,墙外让人行路
  桥添一角,座中留客听泉

  龙井,在贵阳北门桥侧,亦名一品泉。此联写龙井左右的一个茶馆。联语赋自然风物的地与桥以丰富的人性。一面压缩面积,好让墙外的人行路,一面补充建筑,留客听泉饮茶,可谓尽其所能为过往客商提供方便与舒适环境。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
  五尺为一弓。联语用词自然平易,上下对仗妥帖,极富人情味。字里行间透出素朴之美。  (谢燕华)

  贵阳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身

  桥在贵阳北关外,建于明代,为送别及迎客之处,今已不存。
  上联写惜别之恨。说一声我告辞了,眼看亲友含泪送别,想着茫茫征途,过桥之后便要走向天涯,不禁阵阵心酸。天涯,强调旅程之远,与“万里”同是夸张之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词:“断肠人在天涯。”下联写归来之乐。久盼归来,今天算是实现了,亲友在路旁争相迎接,彼此见了面,握着手,还疑身在梦境中呢。梦里身,化用杜甫《羌村》诗“相对如梦寐”。联语不正面写桥,而把人们在桥上送迎的状貌和感情写得十分传神逼真。“叹”字突出了离愁别恨,真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之慨。“喜”字突出归乐,隐寓“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词)之意。虚字“也”“哉”,大大加强了联句的感情色彩。  (蒋竹荪)

  贵阳城隍庙

  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对联以城隍爷的口气写来。上句突兀一声断喝,想必令做过坏事的人胆战心惊。对句语气委婉,规劝来者改邪行善。联语全部用口语,刚柔并济,明白通晓,而劝善戒恶之理甚明。  (王明珍)

  贵阳图云关茶亭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图云关,在贵阳城东南二里的高山上,为古驿道必经之峡口。
  旧时设有茶亭。此联从图云关亭上眼前景物着笔。上联说两脚不停赶路,在行走艰难时,要认清岔路再走。下联云从亭中俯看群山,站得高,看得清,看得远,再向前行走,便可赶上前行之人。大道,也可以指正确方向。岔路,也可以指邪路。作者用双关语告诉人们一条哲理:在人生旅程中遇到迷惑不清的关键时刻,头脑要保持清醒,把握正确方向,切不可误入歧途;要高瞻远瞩,努力向前,自然会“赶上前人”,甚至超出“前人”。写景寓理,手法甚新,且语言通俗晓畅。  (戚万丰)

  镇远祝圣桥

  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去
  辟开重译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桥在镇远中和山下,横跨沅水之上,约建于元代。附近中和山有许多建筑,殿阁楼亭,金碧辉煌。清道光咸丰年间缅使者多次经过此桥,逗留中和山,是黔东著名旅游胜地。上联说,东汉之时,马援率军平定五溪,曾乘木筏撑崖渡水而过。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一带,为少数民族聚居地。
  烟,烽烟或烟尘,借指兵乱。汉使,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汉书.马援传》有马援征五溪的记载。浮槎,木筏或木船。撑斗,斗通陡,陡峭的山崖。下联说,清朝末年,通过辗转翻译,缅人乘大象路过,逗留中和山。重译,辗转的翻译。联语形象地描绘了上下千余年镇远与內地、国外交往关系,其中景物记叙,颇有特色,如“浮槎撑斗”是当时汉人水上交通情况,“骑象”则为当时缅人陆上交通工具,均甚有地方风土气息。  (蒋竹荪)

  黄平飞云洞
  龚学海

  洞辟几时,问孤松而不语
  云飞何处,输老鹤以长闲

  飞云洞在贵州黄平县的东坡山上,又称飞云崖。此联构思模式出自董其吕“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一联。但也有其不同之处。上联一个问句从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