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常生活范围内的自由,而在道德领域,他坚持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上帝规
定的道德律即“上帝法”。他强调,个人必须抛弃尘世的欲望,自甘贫困,
寄希望于来世;同时,社会的秩序,人与人的关系,也必须遵循上帝的目的,
遵从等级制度的安排。
托马斯·阿奎那赞同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社会动物的观点,认为人生来
就是一个社会的或政治的存在,必须同自己的伙伴一起结成社会,生活在社
会中,实行必要的劳动分工。这种“自然分工”是等级划分的基础。但是,
人们之所以必须结成社会才能生存,归根结底是由上帝决定的,所以等级制
度是神圣而不可变更的。
既然社会对于人是自然的,那么维持社会秩序的国家也是自然的,正象
灵魂离开肉体,肉体就要瓦解一样,如果没有人为了公共的善去指挥社会成
员的行动,社会就要被搞成四分五裂,也好比一艘船上的全体水手,如果彼
此意见不一,就永远不能按照任何航线去行船。所以社会和国家都有神圣的
正义和权威。国家既不是原罪的产物,也不是个人主义的结果,它的建立乃
是为了公共的善。
国家为了公共的善必须制定人类法,人类法是以自然法为依据的,而自
然法又是基于“人类理性的光辉”的,是人本性所固有的。可是,“自然理
性的光辉”无非是“神的光辉”在人身上的“印记”,因而自然法说到底来
源于上帝的意志,来源于上帝永恒的法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上帝。
个人同国家的关系是部分同整体的关系。部分是不完满的,整体是完满
的。因此,个人必须服从国家。除非公共的善达到了,个人的善才有可能获
得。否则,个人的善就不可能实现。百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
必须安分守己,因为驯服是生活的规律。
在各种政体之中,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君主政体是最好的,它给予国家
更严密的统一。犹如在身体的各器官之间,有一个对其它器官起推动作用的
心脏;在灵魂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机能,那就是理性;在蜜蜂中有一个王;
在整个宇宙中有一个上帝;在人类社会中最好的政体,就是由一个人所掌握
的政体,这些都是完全合乎理性的。君主在地上的地位相当于上帝在宇宙中
的地位,他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并按照上帝法和自然法来控制社会生活,
否则社会就会解体,所以臣民应当像服从上帝那样服从上级和君主,不能进
行反抗。
不过,托马斯·阿奎那又指出,最高的幸福不是在尘世,而是在天国,
… Page 59…
是灵魂的得救。他因而认为,服从世俗国家权力的只是人的肉体,而不是人
的灵魂。他认为,既支配尘世生活和人的肉体,又支配来世生活和人的灵魂
的最高权力属于教会,而罗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应是凌驾于世俗
君主之上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所有者,世俗权力应当服从教会。在他看来,所
谓善就是适应于人的理性的本性,所谓恶就是反对理性的欲望。而理性的本
性和欲望就是要得到来世的幸福,这也是上帝对人的理性的最高规定。因
此,一切行动都遵守上帝的旨意,有助于达到来世幸福,那就是善;而凡不
遵守上帝的旨意而行动,如造反等,那就是恶,就是犯罪。他认为对等级制
的破坏是对上帝的“暴动”,应受到严酷的制裁。但是,一切犯罪中最大的
犯罪就是异端或异教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曲解了永恒生活所依据的宗教。他
主张对一切有异教行为的人,一经查明,就要通过革除教籍将他们从教会中
清除出去,然后由宗教裁判所交给世俗国家的法庭,通过处死把他们从世界
上消灭掉。由此可见,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政治伦理观点是以宗教为基础
的,它要直接论证的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封建统治秩序是神
圣不可侵犯的。
托马斯·阿奎那的整个体系是庞大的,涉及了各个思想领域,它是西欧
封建社会达到全盛条件下的产物,是正统经院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和典型形
式。托马斯·阿奎那以大胆革新的精神,抛弃了奥古斯丁采用的柏拉图主义,
吸收亚里士多德和其他非基督教思想,重建基督教哲学理论,挽救了早期经
院哲学的危机。托马斯·阿奎那力图使天主教的神学更加接近西欧中世纪繁
荣时期的生活状况、文化知识状况,力图用更高的形式调和教会内部各种对
立的思想倾向,从而一方面使天主教神学具有更加合理、近人的外貌以征服
人心,另一方面使天主教会的正统势力更加团结一致以对付各种异端思潮。
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在产生之初,其某些论点还因为得不到某些正统人士
的理解而受到过谴责,但不久就受到教会最高当局的赏识,被推崇为天主教
会唯一正统的哲学,成了教会维护正统信仰对付各种异端思潮的最有力的思
想武器。13世纪以后,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一直是封建社会思想领域
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5。拉丁阿威罗伊主义
13世纪,德国皇帝兼领西西里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教皇展开了激烈的
政治斗争。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里他也利用阿拉伯的阿威罗伊主义反对基
督教正统神学。弗里德里希本人具有一定的哲学和科学造诣,熟悉希腊文和
阿拉伯文,经常与东方的学者讨论哲学问题。他所提出的问题明显地表现了
阿威罗伊主义的影响,例如:物质世界是永恒的吗?哲学方法与神学方法之
间的关系怎样?灵魂的本性是什么?在弗里德里希的西西里宫廷里,聚集了
一批著名的阿拉伯学者,据说其中就有阿威罗伊的孙子。弗里德里希用自己
… Page 60…
的政权保护了那些不容于正统神学的学者,使西西里宫廷成为传播阿拉伯的
自由思想和自然主义思想的中心。
13世纪中期,在号称“哲学家之城”的巴黎大学掀起了研究亚里士多德
哲学的热潮,形成了拉丁阿威罗伊主义中心。尤其是阿威罗伊全集的出版(约
1250年),更进一步推进了这一浪潮。巴黎大学的许多学者都成了阿威罗伊
主义者。他们提出的观点往往比阿威罗伊本人更加激进,例如否定上帝的全
知全能,否定个人的灵魂不死,坚持世界本身的永恒性等等。他们还凭借“二
重真理论”为自己辩护,与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展开激烈的论争。
阿尔伯特的著作《斥阿威罗伊学派论理智的统一性》就是为此而作的。托马
斯·阿奎那的代表作《神学大全》也与这场著名的巴黎大论战有着密切的关
系。而在阿威罗伊主义这方面,布拉班特的西格尔则以他的《论理智的灵魂》
成为一员主将。
西格尔(1235—1282)出生于荷兰的布拉班特,15岁左右就读于巴黎大
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就任巴黎大学“艺术”(哲学)系教授,
成为拉丁阿威罗伊思潮的领袖人物,与教皇支持的正统派展开了激烈的论
争。这场论争在哲学上表现为托马斯主义者和阿威罗伊主义者之间的斗争,
焦点集中在是谁歪曲了亚里士多德这一问题上。正统派捍卫阿尔伯特,特别
是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与此相反,以西格尔为代表的阿威
罗伊派则谴责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对亚里士多德的歪曲,捍卫阿威罗伊的观
点。他们公然以世界的永恒性,灵魂随肉体的消灭而消灭,上帝非全知全能,
甚至神学家的言论是以无稽之谈为根据等等为题,进行教学、讲演、写作论
文和辩论。实际上,他们是在亚里士多德名字的掩护下,把在伊本·路西德
(阿威罗伊)那里表现为倾向和萌芽的东西发展成为明确而激进的命题,他
们的观点也因而被称作“拉丁阿威罗伊主义”。西格尔于1270年写的《论
理智的灵魂》的著作,集中论述了拉丁阿威罗伊主义的思想。教会于 1270
年和1277年两次谴责了拉丁阿威罗伊主义的命题并禁止讲授。1277年,教
会把西格尔传到宗教裁判所受审,革除了他的教籍。他在受迫害中于 1282
年在意大利的奥尔维也多去世。
西格尔坚持认为,阿尔伯特和托马斯·阿奎那错误地解释了亚里士多
德,而只有阿威罗伊的解释是正确的。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成
分,拒不承认上帝创世说。他认为上帝是万物的目的因,而不是作用因,是
创世的目的,而不是创世的原因。他坚决主张世界是永恒存在的。在具体说
明中,西格尔特别强调了天然物种的永恒性。他指出,某类生物所以能产生
是由于该类物种孕育着这种生物的许多个体,这一代个体由前一代个体产
生,由此连绵不断,因而不存在有创世主。世界是必然的,自然规律是不可
改变的。上帝只能认识一般和必然的东西,而不能干预各别的事物和个人。
西格尔追随阿威罗伊,区分了个体灵魂和人类的统一灵魂。个体灵魂与
人的肉体不可分,它使个人的肉体获得生命力,并随它一起死亡。而人类理
… Page 61…
性是统一的、唯一的灵魂,它同个体相结合以完成意识的活动。个人死了,
人类的精神却不灭,因而只有人类的灵魂是不死的。西格尔用这一学说,批
驳了托马斯主义者关于个人灵魂不死的说法。
西格尔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和理性中推出了“二重真理”的结论。在
他看来,理性与信仰、哲学与宗教存在着矛盾,如从哲学的观点看,存在物
是真实的,但从宗教的观点看却并非如此。虽然西格尔力图调和理性和信
仰、哲学与宗教的矛盾,而且强调自己在二者矛盾时信仰宗教的信条,但在
当时却造成了对在意识形态领域独占统治地位的神学以沉重打击,因而也受
到了正统派神学家的强烈谴责。托马斯·阿奎那把西格尔称作“伪善的预言
家”和“虚伪的博士”。
巴黎的拉丁阿威罗伊主义运动随着西格尔的被革除教籍和去世基本上
结束了。但是西格尔的信徒和拉丁阿威罗伊主义的影响并没有被完全根除。
拉丁阿威罗伊主义者们是最先反对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正统经院哲学
的先锋,他们在批判正统经院哲学时,大力宣扬和发展了同托马斯主义相对
立的阿威罗伊主义,这种影响深入到了经院哲学内部,为唯名论的新发展提
供了动力和武器。
… Page 62…
五、经济哲学的解体
阿拉伯文明的传入,导致了经院哲学内部的一场大论战。尽管托马斯主
义很快取代奥古斯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