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经济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予解散。同年,遭到应予解散判决的有美孚石油托拉斯和纽约制糖业托拉 

  斯。在这种形势下,各托拉斯组织纷纷改头换面,组建控股公司,以持有股 

  票的形式来控制许多股份公司,实现更大的集中和更高程度的垄断。例如, 

  美孚石油托拉斯于1899年改组为“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之后,扩大为既是 

  控股公司,又是经营公司,实际成为大型托拉斯。此外,以这种新形式组建 

  的垄断组织还有如1892年的通用电气公司,1898年的国民饼干公司,1901 

  年的美国钢铁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和北方证券公司,1902年的国际商用机 

  器公司,191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等。其中最大的是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和美 

  国钢铁公司。 

       20世纪初,托拉斯组织已遍及美国各主要经济部门。据统计,1904年初 

  美国已有大型托拉斯445个 (其中,工业托拉斯318个)。同年参加托拉斯 

  的公司数目为7608家,拥有资金约达203。8亿美元。1908年,参与的公司 

  增至10020家,资金约达316。7亿美元。到1910年,托拉斯式的组织在美国 

  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所占比重,纺织业达50%,玻璃制造业占54%,棉布 

  印染业60%,食品制造业60%,酿酒业72%,金属工业(不包括钢铁)77 

                                          ① 

  %,化学工业81%,钢铁工业84%。托拉斯式的联合成为美国垄断组织的 

  主要形式,美国成了“托拉斯之国”。 

       英国由于拥有广大的海外市场和享有种种销售上的特惠待遇,因此它的 

  垄断联合主要在生产领域。在股份公司一系列合并、兼并的基础上形成的大 

  股份公司,成为英国垄断联合的主要形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大 

  股份公司很快都具有了托拉斯的特征。例如,1888年的盐业联合公司(大盐 

  业托拉斯)控制了全英食盐产量的91%;1889年通过合并组成的伊斯门国际 

  肉类有限公司,把肉类的生产、储存和分配联为一体,其势力范围超出英国 

  而远及美国纽约等地;1895年,由布伦纳·蒙德公司经过兼并后改组成的帝 

  国化学公司,垄断了英国大部分苏打生产;1896年,把煤炭的产、运、销联 

  合在一起的威廉·科里父子公司,垄断了伦敦煤炭产销的1/3;1896年,棉 

  纺业中以科茨公司为核心,合并 16家大工厂后扩建成大型联合企业;1899 

  年59家棉花印花业合并成的大棉布印花联合公司控制了英国印花布生产的 

  85%;1900年,由46家组成的英国棉花染商联合公司,以及另一家漂白业 

  者联合公司,共同控制了英国漂染业务的90%;等等。① 

       继托拉斯之后,垄断联合发展了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即康采恩。这类 

  垄断组织是由不同行业的许多大公司,以其中实力最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 

  心,通过横向和纵向联合而结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康 

  采恩与托拉斯不同,参与这一联合的各企业在形式上仍保持独立,但其核心 

  企业 (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通过持股和其他财务、人事等方面的关系,将 

  所参与的企业牢牢地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由于康采恩是以金融控制为基础 

  的,因此出现得较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它首先在德国和日本出现,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康采恩是克虏伯康采恩、西门子康采恩。例如, 



① 尼·布哈林:《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44—45 页。 

①  '英'约翰·克拉藩:《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中译本)下卷,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268—280 页。 


… Page 35…

克虏伯康采恩,它的前身是大钢铁厂和军火制造厂,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 

行从煤、铁开采到金属冶炼的纵向联合。19世纪末又横向扩展,兼并了日尔 

曼造船厂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组成以克虏伯公司为核心的,把采矿、冶 

金、机器制造和军火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巨型康采恩。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由国家扶植起来的大资产阶级,大都是封建时代的 

富商巨贾。他们在经济上原来就实行跨行业经营,既拥有钱庄,又开设工商 

业,早就具有“家族康采恩”的雏型。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生 

产集中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组织中,康采恩自然就成了日本垄断组织的主要形 

式。1913年,日本工商业中的少数垄断企业已经控制了工商业资本总额的75 

%。这些垄断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川崎、山口、浅 

野、大仓、古河、片仓等大财阀所有。其中,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 

大“家族康采恩”占据了统治地位。 


… Page 36…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金融资本统治的确立 



       (1)银行业的集中与垄断 

       在工业迅速集中和垄断化的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业也迅速 

  地走向集中和垄断。 

       美国在建国以后长期未能建立起稳固的中央银行制度。在南北战争前, 

  曾两度建立国家银行,即1791—1811年的第一合众国银行和1816—1836年 

  的第二合众国银行,但都未能坚持下去。1863年以前,美国的银行主要是根 

  据各州政府法令建立的州银行。美国州银行从1836年的713家发展到1860 

  年的1562家,它们总共发行了9000多种货币,其发行额要占美国通货的1/2 

  到2/3。为了建立一种安全、统一的通货发行体系,和便于政府举债以解决 

  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美国国会于1863年通过了国民银行法,建立起国民银 

  行制度。根据该法建立起来的国民银行,象州银行一样是私人股份银行,到 

  1913年达到7000多家。因此,在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制度建立之前,私人 

  银行在美国经济生活中起着较大的作用。由于各州法律不允许银行开展跨州 

  业务,绝大多数州(在当时的48个州中除9个州之外)也不允许本州银行广 

  设分行,因此造成美国银行数目众多、形式上比较分散的特点。从而影响了 

  银行业的集中进程。然而,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银行业通过扩大银 

  行资本和存款;加强银行的合并;组织银行连锁 (即形式上独立的各银行在 

  同一人或少数人控制之下的联合)和银行集团(即由某一持股公司所操纵的 

  一些形式上独立的银行);以及同各中小银行建立代理关系,使它们从属于 

  大银行;等等方式,迅速完成了集中的过程。到1900年,全美国12427家商 

  业银行中,最大的20家银行拥有全国银行存款的15%。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美国已形成以摩根和洛克菲勒为首,以及围绕它们的斯蒂尔曼、哈里 

  曼和库恩—罗比等少数大银行控制整个银行业的局面。 

       德国的银行业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迅速发展。70年代之后,随着 

  工业集中和垄断的发展,以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德国银行业迅速走向集中 

  和垄断。到1907—1908年度,资金在100万马克以上的银行共172家,它们 

  拥有70亿马克的存款,占全国存款总额的96%。其中,资金在1000万马克 

  以上的57家大银行占有存款总额的79。5%,而在这57家银行中,9家特大 

  银行所拥有的存款占全国存款总额的47%。到1912—1913年度,这172家 

  银行的存款总额又增加了40%,即新增28亿马克,其中的98。2%,即27。5 

  亿马克,为资金在1000万马克以上的57家大银行所占有。同年度内,这57 

  家银行所拥有的存款比重增加到85%,其中9家特大银行所占的比重增至49 

       ① 

  %。在银行业向集中和垄断的发展过程中,大银行通过兼并、参与等途径, 

  排挤小银行,使许多小银行成为它们的分支机构。例如,1895—1911年,柏 

  林6家特大银行在国内的分行由16家增为106家,所拥有的存款部和兑换所 

  由14个增为276个,所参与的德国股份银行由1个增为63个。特大银行之 

  一的德意志银行,在1909年已发展为一个庞大的银行集团。通过参与,它所 

  控制的较大银行已达87家,所支配的资本(包括其附属银行的)达30亿马 



① 《列宁选集》第二卷(中译本),第753 页。 


… Page 37…

  克左右,约占全国银行资产的22%,占柏林9大银行(包括附属银行)所支 

  配资本113亿马克的26。5%。① 

       英国银行业发展较早,经过19世纪中期的迅速发展,到70年代以后, 

  随着银行业中合并的加速走向了集中。英国股份银行的数目,在 1865年为 

  250家,1875年合并为120家,到1900年减为98家,1913年更减为61家。 

  在1900年,仅占银行总数24。 5%、资本在100万英磅以上的大银行为24 

  家,但所拥有的存款却占全国存款总额的68。2%。到1913年,这类大银行 

  增为27家,占银行总数的比重上升为44。3%,拥有的存款占全国银行存款 

  总额的比重高达85。7%。其中,5家最大的银行,即密德兰银行、威斯敏斯 

  特银行、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地方银行,在1900年,它们仅占银 

  行总数的5。1%,却拥有银行存款总额的27%,到1913年增加到近39。7%。 

  这样,英国银行业便在高度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的垄断。它们垄断着英 

  国及其海外殖民地的投资、信贷、保险等业务,并同其他国家的大银行通过 

  种种“参与”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若干国际银行财团。 

       法国银行业在19世纪初开始兴起,到70年代之前已相当发达。从70 

  年代起,法国银行业获得迅速发展,除70年代之前建立的巴黎国民贴现银行 

   (1848年)、法国地产信贷银行 (1852年)、工商信贷银行 (1859年)、 

  里昂信贷银行(1863年),法国兴业银行即总公司(1864年)等之外,又普 

  遍创设了许多新的银行,如巴黎荷兰银行(1872年)、东方汇理银行(1875)、 

  法国商业信贷银行(1892年)、法国工商银行和西非银行(1901年)、巴黎 

  联合银行 (1904年)等。总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银行资本的 

  发展,大大超过了工业资本的发展,银行的营业总额增加了9倍。与此同时, 

  法国银行业迅速向集中和垄断发展。如法国最著名的“三大银行”即里昂信 

  贷银行、国民贴现银行和总公司,在1870—1909年期间,它们的分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