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建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严重地影响了私有土地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地主
阶级国家对于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妨碍了印度社会发展的进程。
2。印度居民的经济生活
农业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印度的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
展。首先,农业技术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据不完全资料,这时的印度居
民已经掌握了有关土壤的基本知识:已经学会了分辨土壤,将土壤分成水浇
地、旱田、肥田、贫脊土地、休耕地、荒地几大类。印度居民还掌握了轮作
技术和施肥:他们将贫脊的土地分出不同等级,然后根据地力分成三年休耕
地、二年休耕地等;为了使庄稼长得茂盛一些,印度居民已经掌握了用草木
灰肥作底肥,用发酵过的粪便当作追肥的技术。
其次,农业作物的品种较之以前更加丰富了。据不完全资料,这时的农
作物品种有水稻、旱稻、小麦、二粒小麦、大麦、黍、豆、甘蔗、芝麻、花
生和胡麻等。
这个时期,印度居民的农副产品丰富了,比如果树、蔬菜、瓜豆等,都
较以前品种增多。大量文献证明,这个时期,印度居民已经开始种植香蕉、
苹果、梨、桃子、葡萄、杏、核桃、扁桃、樱桃、芹菜、韭菜、豆角、蕃茄、
土豆、江豆、南瓜、冬瓜、黄瓜等。
畜牧业印度的广阔土地较为平坦,较少山地和坡地,没有理想的发展畜
牧业的场所,故而此时的畜牧业经济,就像历史上的许多时期一样,在整个
经济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在印度,虽然没有大规模的畜牧业经济,但是却
有较为发达的家畜饲养业经济。印度居民饲养的牲畜有马、牛、羊、猪、狗、
鸡、鸭、鹅等。
手工业这个时期,纺织业、金属加工、木器制作、建筑和造船业都有发
展。首先,与农业经济直接相关的手工业经济,比如棉纺织业、榨油业等,
率先得到发展。
… Page 45…
印度是生产棉花最古老的国度,这个时期,印度的种棉业发展很快,与
种棉业配套的棉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文献记载,这个时期出现了鸯伽、羯
陵伽、迦尸等棉纺织业中心。除了城里的手工业工场之外,印度农村手工业
中有纺纱和织布。他们生产的布匹质料虽然不如城市,但是完全可以满足农
村居民生活的需要。
除了利用棉花织布以外,印度居民已经使用棉籽榨油。棉籽油不但富有
油类所需的所有物质,而且具有香味,是印度居民喜用的食用油之一。印度
居民还用芝麻、菜籽和花生榨油。
冶铁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印度居
民何时使用铁器,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考古学家在印度境内发现了公元前
1世纪前后的遗物,说明印度人至少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已经知道使用铁器
了。文献记载,印度居民掌握冶铁技术是间接从中原人那里学来的:中原的
汉王朝与中亚的古代国家在西域一带发生了战争,中原部队失利,一些汉人
被俘;中亚古代国家通过这些俘虏知道了冶铁业,并掌握了冶铁业;中亚古
代国家再与中原的汉王朝作战,失利,向南迁入印度,就将这种技术传到了
印度。印度虽然冶铁技术起步较晚,但他们迎头赶上。在印度境内,考古学
家们相继发现了许多属于5世纪前后的冶铁作坊,同时在德里发现了5世纪
的巨大铁柱。这一切都说明,印度冶铁工业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印度有着丰富的铜矿资源,而且从公元前15世纪起就开始使用铜器,这
就使得印度居民对冶铸铜器十分地熟悉。在这个时期的遗址中,考古工作者
相继发现了许多铜器,从生产工具到饮食器具,应有尽有,说明印度的采铜
冶铜铸铜业是比较发达的。
建筑行业此时正处在黄金时代:阶级分化加剧,富人们需要建盖华丽的
殿堂;佛教兴盛,大量佛教寺院有待建盖;社会经济发展,许多公众设施需
待改建。和西方完全使用石材不同,印度古代建筑并不完全使用石材。印度
居民有着自己特点的建筑学和建筑物。印度此时的大型建筑很多,这在唐代
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里有生动的记载。近些年来,考古学者在印度做了
许多工作,发现了许多遗址,比如摩揭陀的首府华氏城,城垣长达15公里,
宽约3公里,城墙上共建了570多座城楼,反映了印度建筑业的发达。还有
商质的佛塔(公元前1世纪)、德里的铁柱、那西克地方的宏伟的庙宇,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古代建筑业的发达。
印度造船业是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印度的造船业主要集
中在印度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带。主要是生产海船。印度海船运载
能力相当强,不但可以一次乘载旅客数百人,而且续航能力极强。印度船只
漂洋过海,向东,可至中国沿海的南部海域,与沿线的缅甸、老挝、越南、
菲律宾等国家发生商贸关系;还乘着季风,漂越印度洋,向西,来往于埃及、
非洲中部、地中海、欧洲和印度之间,与当地居民发生密切的商贸关系。中
国有位著名佛教高僧,名叫法显,是位与唐代高僧玄奘齐名的历史人物。4
世纪末,他由陆路进入到印度,去学习佛法,而后,在若干年后,他又伴随
一些漂洋过海的商人,取道海路,由印度南部海岸乘船返回中国。
印度手工业有一个与他国不同的特点,即所有的手工业,原则上控制在
国家手中。国家投资兴建手工业作坊;派遣官吏管理手工业生产,以官价买
走手工业产品。与国家手工业作坊相比,农村辅助性的手工业经济在印度手
工业经济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 Page 46…
城市与前一段时间截然不同,这个时期,大城市开始出现了,并在经济
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中国古代城市完全相同,印度城市并不完全是在手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时期,印度最为繁荣的大城市就是
华氏城。这座城市方圆约45平方公里,整个城垣由木质城垣环围。除了华氏
城之外,在印度境内,还有好几十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印度大城市内,手工
业虽然发达,但是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市场,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消
费,故而城市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印度的诸大城市内,主要聚居着统治
阶级和官署衙门,还有为他们服务的手工业者。
商业贸易此时的印度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商业贸易活动,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各大城市之间交换频繁了,出现了一系列专营某种商品的手工业城
市,如专门纺织的城市,专门制做酒的城市等等;城市开始与农村发生商业
贸易关系了,城市向农村推销自己的手工业产品,比如布匹、酒水、铁铜制
品、盐、茶等,而农村开始向城市提供手工业必须的原材料,以及其他农产
品,如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等;印度城市还与国际上的发达地区保持着密
切的商业关系。
印度商业具有深厚的官办性质,通常都由国家出面组织和严格管理。国
家投资某些商业部门;国家派遣市场管理人员进驻商业机构;国家委任官吏
专门经营商业,如矿产品、盐、酒等,这都是专卖商品;国家经营主要的对
外贸易。
这时的印度有着较为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文献记载:这时的印度已经
与中国、印度、中亚、西亚两河流域、埃及,以及非洲南部地区的商业城市
有着频繁地交往。在乔底利耶《政事论》第二卷第十二章中曾经提到,印度
境内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大量丝绸。那时的印度人称中国生产的丝绸为“支那
帕塔”,即中国丝之意。印度的商船曾经进入到非洲中部的东海地区,将中
国的产品运到那里,然后再由那里运往非洲的其他地方。印度还通过阿拉伯、
波斯诸地与欧洲发生商业关系。
货币通过考古资料,我们知道,印度至少流布孔雀王朝、贵霜王朝和笈
多王朝时期的货币。印度各个王朝的货币主要是金质的,其次是银质的,根
本不用铜质货币。关于后者,则与同时代的中原王朝的货币质料是完全不同
的。印度货币的外形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为圆形或圜形,面为国君造像以及
其他一些图案。目前发现的印度此时的货币,质地都很好,而且制作都很精
美,反映了此时社会经济的富强和稳定。除了金银货币之外,印度人与欧洲
古代居民一样,还很喜欢收藏珠宝,并以此作为货币的一种价值单位。印度
的珠宝主要来自锡兰,有些来自缅甸和尼泊尔。
3。印度居民的宗教生活
我们这个时期,印度宗教有三大特征:其一,印度社会是专制独裁的社
会,受其制约,宗教以一神教为主;其二,印度古代的三大宗教,即佛教、
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生命力极强,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经过改头换面,在我
们这个时期还是最主要的宗教;其三,印度宗教内容相当丰富,理论相当深
奥,体系相当庞杂。
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一种古老宗教,相传产生于最初雅利安人。雅利安
人原是北方的古老民族,约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印度
… Page 47…
本土。婆罗门教最初只是原始宗教,后来才遂渐形成为代表奴隶主利益的宗
教。
婆罗门教教义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几位大神,还有好些位小神,这
些神主宰者芸芸众生的命运 (这里即有中央集权制的折光反映,还有氏族社
会多神崇拜的反映)。为了求得众神保护,人民大众必须将自己所得的相当
大一部分拿出来奉献给诸神,由此,婆罗门教是讲究供奉的。婆罗门教规定,
众百姓无法与诸神沟通,居民想与诸神沟通,只有请求专门为诸神服务的祭
司,祭司是诸神在人间的代言人,这就使得诸神的祭司在世俗社会里享有极
大的权力。婆罗门教教义明言,人世间是有等级差别的,存在着种姓方面的
差异,婆罗门种姓是最高等级,其次是刹帝利,再其次是吠舍,最后才是首
陀罗;人类这种等级差异是终身的,是永久的,是无法更变的。可以看出,
婆罗门教是一种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宗教。
佛教在奴隶制占有统治地位的时期,婆罗门教作为一种维护统治阶级的
思想,在奴隶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到了我们这个时期,尊崇部落之神
的,理论上显得较为支离破碎的,总的讲来是表现关门主义的宗教思想,已
经不能满足于大的封建主义的专制国家的需要了。印度经济政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