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卫生分册-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是46个而不是48个的论点,并把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956年的杂志上。 


… Page 24…

                             计划生育的由来 



     最早提出搞计划生育的是美国纽约的一位护士,叫玛格丽特·桑格。 

     1912年的一天,桑格到一位失业工人家出诊,看到他妻子因生活所迫而 

自行坠胎,不幸身亡。她由此联想到,一些家庭因孩子过多而生活窘迫,或 

母亲坠胎死亡,或弃婴流于街头的惨状,桑格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毅然提出 

要计划生育。她冲破习惯势力和宗教教规的阻挠,写出了《叛逆妇人》一书, 

宣传节育方法,免费邮送到贫民手中。又在纽约设立了“产儿节制讲授所。” 

桑格的宣传受到贫苦妇女的欢迎。但也遭到激烈的攻击,美国政府将此书列 

为淫秽作品,判她5000美元的罚款和5年劳役。桑格在法庭上面无惧色,据 

理力争,并在狱中绝食抗议。后因英国名人威尔士致信给美国总统威尔逊, 

为其辩护,加之纽约妇女集会请愿声援桑格,她才被宣布无罪释放。以后, 

桑格仍然勇敢地宣传计划生育,并出版了《产儿节制评论》杂志,其影响十 

分深远。 

     1922年,桑格曾来中国,考察人口情况,应北京大学邀请,以“什么是 

产儿节制及如何节制”为题发表演讲,为中国播下了计划生育的种子,桑格 

无愧为计划生育的先驱。 



                               避孕环的由来 



     很久以前,在大沙漠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商人门靠骆驼驮着沉 

重的货物,长途跋涉。但有的时候,母骆驼在途中经常由于怀孕而耽误运输。 

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用一些小的圆形石块,放进母骆驼的子 

宫腔内,这样一来,母骆驼就不会怀孕了。 

     1928年,日本人用软骨片移植到母兔的子宫壁上,得到了不孕的效果。 

以后,欧洲开始采用蚕肠丝环放入妇女宫腔避孕,这就是现代避孕环的雏型。 



                             试管婴儿的由来 



     1978年7月25日,世界出现了奇迹,第一个在母体外受孕的婴儿—— 

试管婴儿路易丝·乔伊·布朗,在英国曼彻斯特郊外的奥德姆总医院诞生了。 

这是一个重5磅12盎司、体格健壮、发育正常的女婴。她是用剖腹产降生到 

这个世界上的。 

     小路易斯的诞生要归功于3名专家长达9年的研究。她的母亲是当年31 

岁的莱斯利·布朗,像其他不育妇女一样,她曾被告知永远不会生孩子。奥 

德姆总医院妇产科大夫帕特里克·斯特普托、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家罗伯 

特·爱德华兹博士和巴里·巴维斯特博士,决心以现代医学科技上的突破, 

解除由于生殖道疾病引起的不孕夫妇的痛苦。他们悉心研究,通力合作,进 

行了长达9年的在“实验室进行创造人类生命”的试验。他们把布朗卵巢里 

的卵子取出来放进试管里,让它同她丈夫的精子进行受精,尔后,把受精卵 

移入她的子宫,进行正常的发育,获得了成功。 

     此后,印度、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德国等也相继有了各自的“试管 

婴儿”。 


… Page 25…

                         诺贝尔精子银行的由来 



    对于格雷厄姆的“诺贝尔精子银行”,国际科学界毁誉不一。赞成者认 

为,这是改变人的遗传素质,加速人口优化速度的创举。反对者认为,获诺 

贝尔奖和智商高不能作为有益社会或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同 

样,也不能单纯地、机械地看待基因的遗传。部分科学家还指出,迄今为止 

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基因是起决定作用的智力复合体。有的社会学家则 

尖锐批评,格雷厄姆是步希特勒“培养纯亚利安后代”的后尘。 

     罗伯特·格雷厄姆是一位美国学者。早在  1970年,他就设想建立一座 

收集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其他各界杰出科学家精液的银行,采用遗传学技 

术,加速人种的优化。经过  10年努力,           1980年,“诺贝尔精子银行” 

的设想变为现实,它座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郊100多公里外的埃 

斯孔迪多镇。格雷厄姆将收集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精液依次编号,注明该 

人的智商、从事专业、杰出成就、爱好及身体状况等。 



                              消毒法的由来 



    英国的外科医生利斯特,主持了一个较大的外科医院,尽管利斯特在外 

科上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却也解决不了病人在手术后因感染而死亡 

的问题。他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对病人极大的同情心,立志要改变这种落后 

局面。 

     1860年前后,利斯特偶然读到了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著作,知道了存 

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起着发酵变腐的作用,是伤口化脓的罪魁,于是他百般 

寻找一种药物使伤口上的微生物死亡。 

    一天他在马路上散步的时候,偶然发现清洁工人往阴沟里撒石炭酸水能 

掩住难闻的腐烂气味,于是他赶回医院,拟定了实验计划。最后,他以巴斯 

德的理论为根据,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凡能与伤口接触的东西都用 

石炭酸消毒,经过这样手术的人,几乎再没有发生意外,并且迅速恢复健康。 

     1867年,利斯特完成了消毒法的论文,在论文公开发表后的数十年时 

间,消毒法已在全世界全面应用了。 

     1886年,德国的贝格曼发明了手术机械、绷带等的高温消毒法,1890 

年,美国的霍斯特德又发明了手术手套。 



                              文明病的由来 



     “文明病”,其实只是个笼统的病名,它概指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 

动脉硬化、糖尿病、便秘、结肠憩室炎、阑尾炎、痔、肠癌和车祸等疾病及 

事故。目前,它已跃居为使当代人减寿和致死的头号中老年人流行病。 

    据传,1973年,英国外科医生布基特发现,本世纪以来,欧美人因患上 

列疾病而丧生的很多。查史籍,上述病例较少。阅文献,亚洲人上述疾病的 

发病率,低于欧美人几倍甚至几十倍。布基特研究后得出结论:欧美各国工 

业发展迅速,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文明生产,造成人体逸多劳少,心血管功能 

衰退;追求高营养、少渣滓的精细饮食,导致人体胃肠功能败坏;交通工具 

的发达,引起车祸增多。于是,他给“文明国家”这类非传染性中老年人流 


… Page 26…

行病,起了个美称叫“文明病”。 



                               听诊器的由来 



     很早以前,医生是用耳朵直接贴在病人的胸部来诊断病情的。有一次, 

法国名医雷纳去给一个贵妇人看病,病人的身份不允许雷纳用耳朵直接去听 

她的胸部。怎么办呢?他根据声音可以通过圆筒传播的道理,随手取了几张 

厚纸卷成圆筒,用线扎牢,一端放在病人胸部,一端用耳朵细听,顿时喜出 

望外。原来他听到了清晰的心跳声。这就是最初的“听诊器”。随后,他又 

多次作了改进,用木筒代替纸筒,并装上金属振动片。在长期的实践中,后 

人又用传音更好的胶管代替木筒,并由单筒改为双筒,就发展成为今天医生 

使用的听诊器了。 



                              “澳抗”的由来 



      “澳抗”即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这一医学名词的提出不过 20多 

年。  1964年,一位名叫 Blumberg的人和他的同事,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 

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抗原,能与反复接受输血治疗的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中的抗 

体起交叉反应。后来,纯系偶然,人们才把这种抗原与潜伏期很长的肝炎联 

系起来。故此,这种抗原被称为“澳抗”。 



                               注射器的由来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 

仲景在他的《伤寒论》(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 

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 

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 

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 

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他写 

道:“以小竹管……  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器 

的雏形。 

     到了15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们 

为了深入研究人体组织,纷纷进行尸体解剖。为解决尸体防腐问题,意大利 

著名解剖学家欧斯达秋士等先后将防腐剂通过“注射器”注入尸体的血管里。 

至1851年,法国医生普拉威次制成一个金属注射器。在同一时代里,爱尔兰 

医生德林也用自己制造的金属注射器给病人注射镇痛剂。1896年,德国科学 

家路尔制成第一个玻璃注射器后,它才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上。 



                               血压计的由来 



     临床上正式应用血压计,迄今有  100多年的历史。 

     约在18世纪初,英国人哈尔斯用一根长达9英尺的玻璃管,以铜管连接, 

插入马腿动脉内,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到8英尺3英寸的高度,测到 

了马的血压。以后,法国人普塞利为了便于观察血液在玻璃管内的高度,提 


… Page 27…

出在测量血压的玻璃管内先装入水银。 

     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了不损血管的血压测定计,使血压 

计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用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时,将橡皮囊臂带围绕手臂, 

捏压橡皮球,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跳动的高度,以推测血压数值。 

     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改进了血压测定法,使它除了血压 

计外,还需用听诊器放置于橡皮囊臂带之后动脉处,根据听诊时所听到的第 

一个脉搏声以及其后脉搏声音的突然减弱,分别定为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 

这种测定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显微镜的由来 



     据有关史料记载,德国人衰伯、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英国物理学 

家胡克都曾做出过简单的显微镜。不过,使显微镜得到改进并获得了实用价 

值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德尔夫特。他出身寒门,虽没受过正规教育, 

但勤奋好学。他年轻时学会了用玻璃制造透镜。据统计,他一生中制做了247 

台显微镜和172个镜头。 

     1668年,他用显微镜证实了马尔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