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劳动党中央和作家艺术家协会,重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党经常强调 

我们要依靠健康的传统,进一步发展健康传统的必要性。她指出了最好的文 

化传统的伟大价值,指出这一传统的爱国主义和人民民主精神。但是,对于 

我们来说,传统并不只是民族复兴时期爱国主义文学的强有力的传统,也不 

只是解放前进步的民主的革命文学强有力的传统,还包括如今三十多年来我 

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异常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传统。”什么是“新”? 

劳动党中央和文艺领导部门也有规定:“对于我们马列主义者来说,新是指 

破坏每一种陈旧的、落后的和反动的东西,是指摧毁与社会和我们的思想格 

格不入的东西,是指那种靠近进步与革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及其上层建筑 

完善,以及精神生活产品发展的东西。”对于革新与传统的关系,劳动党中 

央和文化部门领导强调指出:“艺术中的革新,不应理解为是对传统的否定。 

革新与传统并无矛盾,它们不是相互排斥,把革新理解为反对传统的斗争是 

错误的。”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民族传统十分鲜明、突出, 

这一点同欧洲特别东欧某些国家的文学相比,显得尤为可贵。但阿尔巴尼亚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并不是封闭式的,它是很注意艺术革新的。 

     五、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文学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四十多年来,它 

经历了曲折坎坷的斗争道路。五十年代中期,文艺界在诗歌领域开展了反对 

少数人脱离社会的重大问题,提倡庇护抽象的浪漫诗歌的斗争;六十年代中 

期和七十年代初期,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文艺影响的斗争。这一 

时期里,斗争的锋芒指向对社会主义现实抹黑的错误思潮,指向抽象的、超 

阶级的人道主义表现;反对非英雄化,反对封闭主义和脱离民族土壤的行径, 

反对轻视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倾向,等等。同时,在文艺界也开展了反对保 

守主义、墨守成规的斗争。阿尔巴尼亚文学界为捍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 

开展的斗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在斗争中有扩大化的偏颇,对一些作 

家艺术家的处理有不当之处。这种失误和教训,也是要很好反思、认真总结 

的。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不能也不 

应该止步不前,正如劳动党的文献里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丝毫也 

不是静止的、僵死的;它是活跃的,在对立斗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新与 

旧的斗争中,它是要永远不停顿地发展的。” 

     四十多年来,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从民族解放战争年代反法西斯地下出版物的出现,到1944年反法西斯斗争和 

人民革命取得胜利是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刚刚 

兴起,文学作品反映了人民群众战斗的热情,高度的政治觉悟,以及不惧流 

血牺牲,为革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切集中地表现在这一时期的民歌、 

游击队歌曲、战斗故事和短篇小说中。这些作品,展示了人民群众崭新的思 

想观念。与此相联系的是出现了新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的党性也开始萌芽。 

     从 1944年全国解放到五十年代末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和文学方向,已经完全形成。这一阶段里的文学作 

品,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人与人全新的关系在生活 

中的确立。许多文学作品广泛而真实地描绘了广大军民在反法西斯的伟大斗 


… Page 76…

争中的生活和命运,讴歌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的革命英 

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新人,开始在许多文学作品里大量涌现出 

来。 

     从六十年代安到八十年代末是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这一阶段里的文学作品,反映与赞美了阿 

尔巴尼亚人民好几代人的欢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革 

命在人民群众当中唤起了巨大的力量。为了生存和独立自由地发展,山鹰之 

国的儿女显示出宁死不屈的意志和改天换地的气魄。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始 

对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与细致的描写。 

     四十多年来,在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广阔天地里,涌现 

出了一大批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质量的文学作品。在诗歌方 

面,有科尔·雅柯瓦的长篇叙事诗《维果的英雄们》,谢夫契特·穆萨拉依 

的长篇讽刺诗《国民阵线的史诗》,德里特洛·阿果里的长篇抒情诗《德沃 

利,德沃利》、《父辈们》和《母亲阿尔巴尼亚》,伊斯玛依尔·卡达莱的 

长篇抒情诗《群山为何而沉思默想》、《山鹰在高高飞翔》,诘道斯·阿拉 

比的长篇抒情诗《血的警报》,拉扎尔·西里奇的长诗《普希蒂那》、《教 

师》,阿列克斯·恰奇的长篇抒情诗《你是米寨娇》等。在长篇小说方面, 

有荻米特尔·斯·舒泰里奇的《解放者》,阿里·阿布迪霍扎的《一个暴风 

雨的秋天》、《时代的三种颜色》,法特米尔·加塔的《沼泽地》,穆萨拉 

依的 《黎明之前》,阿果里的《麦茂政委》(拍成电影时取名《第八个是铜 

像》)、《藏炮人》和《居辽同志兴衰记》,卡达莱的《亡军的将领》(拍 

成电影时取名《亡军还乡》)、《石头城记事》,雅科夫·佐泽的《死河》、 

 《幸福的风》,荻米特尔·祝万尼的《重新站起来》,斯泰里奥·斯巴塞的 

 《起义者》、《他们不是孤立的》,戴奥道尔·拉乔的《胜利》等。在戏剧 

方面,有雅科瓦的《我们的土地》,舒莱曼·毕塔尔卡的《渔人之家》(拍 

成电影时取名《海岸风雷》),R·普拉哈的《马洛·茂科拉》、《城里来的 

太太》,阿果里的《第二张面孔》,斯皮洛·乔玛拉的《科尔察狂欢节》等。 


… Page 77…

                               南斯拉夫文学 



     原南斯拉夫由六个共和国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 

维那 (简称波黑)、黑山(亦称门的内哥罗)、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其中 

塞尔维亚还包括科索沃和伏依伏丁那两个自治省。通常所说的南斯拉夫文 

学,就是上述各共和国和自治省所有民族文学的总和。单独的笼统的南斯拉 

夫文学是不存在的。 

     在富饶的南斯拉夫土地上,居住着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门的内哥 

罗人、波斯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以上几个主要民族占人口的 

绝大多数。另外还有占人口总数二十分之一的人宣布自己是南斯拉夫人。南 

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土耳其人、 

斯洛伐克人、吉普赛人、保加利亚人、罗马尼亚人、卢辛人、捷克人、意大 

利人、乌克兰人和德国人等。 

     1918年以前,南斯拉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几个各自独立,但 

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小国所在地。这些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文学面貌也有着不小的差异。这里主要介绍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 

亚、马其顿文学。其中塞尔维亚文学还包括黑山 (即门的内哥罗)和波斯尼 

亚…黑塞哥维那文学。 


… Page 78…

                          十九世纪末以前的文学 



                               塞尔维亚文学 



     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塞尔维亚书面文学。十二—十三世纪,比较 

发达的是以寺院为中心的宗教文学。到了十四世纪,传记文学取很了长足的 

进展。在土耳其统治的四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民间口头文学比较发达,涌 

现出许多英雄史诗。十八世纪开始,塞尔维亚文学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和民族 

复兴思潮的影响,文学开始摆脱中世纪文学的束缚,注意世俗题材的开拓, 

代表作家是道希戴印·奥布拉道维奇 (1742—1811),他的《奥布拉道维奇 

生平奇遇》很有影响。十九世纪上半叶,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文化教 

育和科学的发展,文学也呈现出新面貌。武克·卡拉吉奇(1887—1864)对 

塞尔维亚语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使它与克罗地亚语合为一种文学语言,大大 

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卡拉吉奇搜集、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浪 

漫主义文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四十—七十年代达到高峰。诺维萨德成为文化 

中心,成立了文化教育协会,有了较多的出版物。诗人们的作品洋溢着饱满 

的爱国主义热情。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文学向现实主义迈进。描写现实、 

反映人生的小说迅速增多起来。十九世纪末,文学的题材领域有了很大扩展, 

作品的揭露作用和社会意义进一步增强,斯·斯雷马茨、斯·兰科维奇的小 

说,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十九世纪末与本世纪初, 

在西欧文学的影响下,文学中出现了各种流派,现代主义诗歌开始发展,出 

现了工人诗人,为无产阶级文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作家有约万·约万诺维奇·兹玛依 (1833~ 

1904)、久拉·亚克希奇(1832~1878)、米洛万·格列希奇(1847~1908)、 

斯戴万·斯雷马茨 (1855~1906)、拉扎·拉扎雷维奇(1851~1891)、波 

里萨夫·斯坦科维奇 (1875~1927),以及拉扎·科斯蒂奇(1841~1910) 

等。 

     塞尔维亚十九世纪诗人兹玛依出身于诺维萨德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 

维也纳受过高等教育,学习法律专业,受到当时侨居在国外的塞尔维亚爱国 

青年的深刻影响。五十年代在诺维萨德市政厅任职,投身青年运动,编辑进 

步刊物《旗帜报》,参加过建立民族剧院的工作。1863年受文教协会的委派, 

在佩斯塞尔维亚学习任教,并进大学学医。1870年回国,从此终身行医,并 

进行社会和文学创作活动。六十、七十年代创办 《兹玛伊》、《齐查》等报 

刊,成为讽刺文学的奠基者之一。1875年曾积极支援黑塞哥维那民族解放斗 

争。诗作甚多,其中《维拉》、《三个海杜特》、《不幸的母亲》、《琴师 

之死》等诗影响甚大,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他还是塞尔维亚 

最著名的儿童诗歌作者。有“塞尔维亚儿童文学之父”的美称。为了纪念他, 

南斯拉夫解放后在诺维萨德建立了著名的“兹玛伊儿童文学中心”。近年, 

他的作品汇集成10卷本在南斯拉夫问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