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础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大量投资,国家对内部再生产环节和外部国际经济关
系进行干预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垄断
… Page 46…
和国家调节普遍地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据了支配地位,从而
推动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国家调节。如前所述,国家垄断
是在私人垄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私人垄断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经济的
一种调控。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以及生产过程中
的资源配置,都是通过市场竞争加以调整和实现的。正如对自由竞争时期的
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详尽研究的恩格斯曾经指出的,“竞争制度是一架精巧
①
的机构,通过一系列的价格和市场,发生无意识的协调作用”。 自由竞争
推动着那一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强大的社会生
产力。但同时也激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导致了经济的混乱和危
机。私人垄断组织就是在 19世纪连绵不断的经济危机过后出现的。虽然垄
断资本就其本性来说是要通过对市场的争夺攫取垄断利润,但它们在从事垄
断活动时,都程度不同地对内部的企业生产过程和外部的市场竞争进行了干
预和调节。例如前者表现为垄断组织对参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以及销售市场
作出规定;后者则是在市场上商品过剩、价格下跌时,垄断组织为继续获取
垄断利润,往往压缩生产,减少供应,以维持或平抑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由于垄断组织在客观上对经济所起的促进作用,20世纪后它成为资本主义经
济生活的基础。但是,私人垄断的这种调节,是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的(即
使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它只是由个别垄断组织在其各自内部进行的
调节,是一种分散的局部性的调节。并且由于垄断组织之间的协调是以各个
垄断资本的利益为转移的,它们之间经常性的矛盾和冲突,往往使协调过程
带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以至破坏性。显然,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进
一步发展提出的要求,不能担当对更高水平上的经济活动和竞争的调节,而
必然被新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国家调节所取代。由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根
本利益,从稳定经济,促进生产,缓解矛盾的全局目标出发,对社会再生产
的各领域、各环节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干预调节,以克服私人垄断调节的局限
性和不稳定性,确保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
国家调节就没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国
家调节。
(2)战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通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
容和特点进一步体现出来的。然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与战前相比有了重大发展,这种发展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内容。
①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新发展的表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
控的基础,是国家垄断资本所具有的经济实力。与战前相比,战后国家垄断
资本实力迅速扩展,资产阶级国家已成为当代最大的资本所有者。它通过直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 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270 页。
… Page 47…
接投资建立国有企业,握有一定量的产业资本;通过财政收入的途径把其中
的相当一部分转换为财政资本;并通过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以及建立
国家金融机构握有大量的金融资本。例如,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80
年代末,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央政府控制的财政收入,已占其国内生产总
①
值的27。3%。战后国家所具有的雄厚经济实力,使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
调控的力度即深度和广度,都是战前时期所不能相比的。
与战前国家调节的最大不同,在于战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常性。国
家对经济的调节不再仅仅是反周期调节和应急性调节,则是贯穿于经济周期
的各阶段和经济发展各时期的经常性调节。这种经济调控的经常性表现为:
(1)国家资本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家调节活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 (2)在形成相应的国家干预经济制度的同时,建立起一套相对
稳定的国家经济调节机构;(3)国家实行经济调控的形式,也由短期调节
普遍扩展到中长期计划调节。这些经常性的干预和调节,充分表明战后国家
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
与战前不同,战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发展,还表现在其调控作用程度
的深刻性上。战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制定经济政策和法令,对社会
财务进行管理,以及参与对铁路、银行等特殊部门、企业的经营和监督等,
基本是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产生影响。战后,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已不再局限
于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外部条件。国家作为最大的资本所有者和最高
层次的经济调控者,进入了实际的生产过程和经济运行过程。一方面直接从
事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支配和组织大量的社会资本流动,使国家调节成为社
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机制一样,成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与战前不同,战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一种全面的调控。它包括国家
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也包括调节过程中国家所使用的调
控手段、调控体系的完整性。战后科技革命推动的生产高度社会化,以及资
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的复杂化,使国家调节由过去的对某个经济领域和某个
再生产环节进行单向调节,发展成为对整个再生产各环节和各个经济领域进
行全方位的调节;使国家干预由过去的只对国内经济过程进行干预,发展为
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经常性干预和协调。伴随战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发
展,国家所使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调控手段也不断完备,以至形成一套完整
的调整体系。战后以来西方各国所普遍使用的调控手段包括: (1)建立国
①
有企业,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导向作用;(2)实行财政调节。力
求迅速实现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目标;(3)运用货币金融手段,促进经济
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金融统计年鉴》,1990 年,第112 页。
① 在战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各国以凯恩斯理论为指导,实行以财政调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调控,它包括国
家投资、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与支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等内容。
… Page 48…
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4)实施计划化调节,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
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预定的战略性目标。除了上述经济政策
手段之外,国家还在必要时继续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
上述手段为各国所普遍采用,只不过各国的情况不同,所使用的调控手段的
侧重点不同而已。
②各国不同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由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宏观调
控手段的侧重点不同,其国家调节的特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宏观经济
调控模式。国内研究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专著曾对有代表性的宏观调控模式
①
作了简要的概括。 一般来说,主要的宏观调控模式有以下几种:以短期调
节为主的美国宏观调控模式,其特点是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
式,运用不同的政策措施组合,对周期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进行调节。日本
对经济实行的宏观调控,是通过“民间企业和以通产省为代表的政府紧密合
作”的途径实现的,因此被视为是以官民结合为特征的经济调控模式。在前
联邦德国的国家调节中,实施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以市场竞争为经济
发展的动力,通过国家的适当干预限制垄断,保护竞争。法国则是一种典型
的计划调节模式,国家在扩展国有经济的基础上,连续地实行全面的经济计
划调节,以期与市场调节紧密结合。国家参与制模式是意大利国家调节的基
本特征。这一体制是由国家、各级控股公司和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
业组成,采取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形式。英国的国家
调节主要体现在企业所有制的变化上,战后40多年里企业的国有化和私有
化运动是交替进行的。瑞典等北欧国家始终是以“福利国家”的模式,对经
济发展实行干预和调节的。长期以来瑞典都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用
于公共和私人消费。建立起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并对民间
企业实行各种财政支持。
③宏观调控手段的变化,以及调控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各
国的宏观调控模式反映了各国国家调节方面的许多不同做法,但相同的经济
结构、经济进程,以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使其在变化了的经济情
况下对调控手段和政策所做的调整与变化方向是一致的。这一点在70年代
后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自70年代
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失灵之后,各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普遍将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紧缩,同时英美等国家将货币政策调节手
段提到重要位置,以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对付恶性通货膨胀。进入80年代
之后,法国等推行计划调节政策的国家,在政策实施中以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为前提,经济计划更加松动和灵活,并出现了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
趋势。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发展,在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
① 参见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论》。
… Page 49…
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是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资本主义自我调整、
自我完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历史进步。由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