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经济史-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了30—40%。从1950年起物价开始下跌并趋于稳定,1950年3月批发物 

  价指数为100,12月为85。4,1951年为92。4,1952年为92。6。① 

       为了进一步从根本上稳定物价,还必须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信贷进出平 

  衡和物资供需平衡。为此,就必须改变战时遗留下来的各地方分散经营的财 

  经工作,统一由中央管理。1950年3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22次 

  政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工作的决定》。该决定的主要内 

  容是:第一,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 

  支。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农业税(公粮)、关税、盐税、货物税、 



② 谢明干、罗元明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第3 页。 

① 谢明干、罗元明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第5 页。 


… Page 105…

  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第二,统一全 

  国物资调度。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所有仓库物资统由政务院 

  财政委员会统一调度,合理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关的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 

  民政府贸易部统一指挥。第三,统一全国现金管理。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 

  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 

  者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外汇牌价、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全 

  国实行财政经济工作统一管理和领导后,国家财政收支的情况很快就得到了 

  改善。1950年国家财政支出仅超过收入4。4%,1951年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 

  节余,1952年财政节余 (为7。7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2%。 

       ②调整私营工商业。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如何对待私营工商业,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1950年私营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51%, 

  私营商业的商品零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85%。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 

  人民政府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的政策,但与此同 

  时也注意限制其消极的作用。 

       1950年初在物价稳定以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等 

  原因,私营工商业发生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停业、职工失业人数增加 

  等问题。1950年6月,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调整,以帮助其解决上述问题。 

  对私营工业调整的措施包括: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并在原料分配等方 

  面给予适当照顾;通过大量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村购买力,组织工业产品出 

  口等办法,扩大私营工业产品的销路;银行对私营工厂实行贷款,以解决资 

  金周转的困难;适当减轻私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除此之外,还合理调整公私 

  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等。对私营商业的调整,一方面对其投机活动实 

  行限制,另一方面又在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和营业范围方面给以活动的余 

  地。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整工作到1950年秋完成。到1950年底,私营工商业 

  出现了繁荣的景象。1951年同1950年相比,全国私营工业户数增加11%, 

                                                                           ① 

  生产总值增加39%,私营商业户数增加11。9%,零售总额增加36。6%。 1951 

  年,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 

       ③农业、交通和工业的恢复。农业的恢复是一切国民经济部门恢复的基 

  础。由于实行了土改,农民摆脱了封建枷锁,生产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发 

  挥个体农民积极性的同时,政府又引导个体农民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走 

  互助合作的路。到1952年,全国的农业劳动互助组达到800多万个,初级 

  农业合作社4000个。政府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 

  发展,这些措施包括减轻农民的赋税、发放农贷、疏导供销、推广技术、奖 

  励丰产等,动员群众并拨出大量资金进行兴修水利方面的成效更为突出。在 

  1950年至1952年的三年中,全国直接参加水利建设的总人数为2000万人, 

  完成的土方约17亿立方米,相当于23条苏伊士运河。如此大规模的水利建 



①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年版,第252 页。 


… Page 106…

  设是史无前例的。三年中属于基本重点项目的水利工程投资7亿元,如根治 

  淮河第一期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引黄灌溉工程,以及北京官厅水库等。 

  在恢复时期结束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已超过解放前的最高年份。1949年农业 

  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 

   (408亿元);1949年粮食产量为11318万吨,1952年达到16392万吨,也 

  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 (15000万吨)。 

       交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把交通特别是铁 

  路运输的恢复放在优先的地位。到1950年,全国原有的铁路网基本修复, 

  铁路交通中断十多年的华北和华南连接了起来。在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属 

  于基本重点建设项目的交通运输工程共投资17。7亿元,新修了来 (宾)睦 

   (南关)、成渝、天(水)兰(州)三条新铁路,共长1263公里。 

       在工业方面,由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主要依靠国营经济,其恢复 

  和发展较快。在重点建设方面,除首先恢复和改造东北等地原有的企业外, 

  还兴建了一批骨干企业,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鞍钢的无缝钢管厂和大型轧 

  钢厂、山西重型机械厂,武汉、郑州、西安、新疆的棉纺厂以及哈尔滨亚麻 

  厂等。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 

  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也超过了解放前的 

  最高水平,如棉布,1949年为18。9亿米,1952年达到38。3亿米,超过了 

  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27。9亿米),1949年的发电量为43亿度,1952 

  年达到73亿度,超过了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41年 (60亿度)。 

       总的说来,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的财政经济工作已经统 

  一,全国物价已经稳定,工农业生产已经全部恢复。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 

  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 

                                                ① 

  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职工和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得 

  到了改善。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70%,农民收 

                          ② 

  入增长了30%以上。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营 

  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了发 

  展,其中国营经济的发展更为迅速。1949年,社会主义工业在全国工业(不 

  含手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34。7%,1952年提高到56%。工业(含手 

  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从1949年的30 

  %上升为41。5%,其中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7%上升 

  为26。6%。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6。4%提高到 

  1952年的35。5%。① 

        (4)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①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294—295 页。 

②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294—295 页。 

①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294—295 页。 


… Page 107…

     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1953年7月,朝 

鲜停战协定签字,这也为中国转向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1952年底,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该总路线载入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 

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 

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正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进行的,而 

由中共中央主持拟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则成为全国人民为实现过渡时期总 

路线而奋斗的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周恩来、陈云主持,从1951年春开始进 

行。到1954年9月基本定案。1955年3月经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于同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实际上,第 

一个五年计划在编制过程中已开始执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 

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 

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 

作化;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 

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中国的国民经济仍然十分落后。1952年现代 

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 

重只有35。5%。中国机械工业基本上只能从事修配,有一些工业门类,如飞 

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还属于空白。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 

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 

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 (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 

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 

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 

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也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 

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 

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此相适应,在 

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