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经济史-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此相适应,在 

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 

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 

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 

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 

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 


… Page 108…

  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 

       第一个五年计划还规定了经济增长速度等重要经济指标。计划规定,五 

  年内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8。6%,其中工业为14。7%,重工业为17。8 

  %,农业为4。3%;五年内职工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购买力提高1倍。 

       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了,而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从 

  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首先,基本建设投资超额完成,大大增强中国的生产能力。在五年中, 

  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 

  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 

  施工的工业建设项目有1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 

  目数增加227个,有595个大中型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苏联帮助设计 

  的156个重要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经施工建设,有68个已 

                                        ① 

  经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 

  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在这期间,中国有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并试制成功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有了第一个年产3万辆载重汽车的长春汽 

  车厂,有了第一个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 

       其次,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1。9 

  %,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 

  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 

  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 

       ① 

  %,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状况有所改变。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获得大 

  幅度的增长,如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 

  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 

  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 

  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再次,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有较大的改善。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 

  以1952年为100,1957年为142。8,达到每人每年637元。全国居民平均消 

  费水平1957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三分之一强,其中职工平 

  均消费水平由148元提高到205元,提高了38。5%,农民由62元提高到79 

  元,提高了27。4%。② 

        (5)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付诸实施的同时,也开始 

  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谢明干、罗元明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第9、10 页。 

① 谢明干、罗元明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第10 页。 

② 谢明干、罗元明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第3 页。 


… Page 109…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土地改 

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当时占农户总数60—70%的 

贫农、下中农,平均每户只有11。7亩耕地,每两户才有一头耕畜,每3户 

才有一个犁,每17户才有一架水车。这种情况使他们难以摆脱贫困的地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在农村中已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贫苦农 

民缺乏生产资料、劳动力,或者因为遇到疾病、灾害,他们的经济地位不仅 

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为了摆脱贫困和改善生活,农民只有组织起来,走 

合作化的道路。 

     1953年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一个决议是1953 

年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再一个决议是1953 

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国的农业合作 

化就是在上述两个决议的指导下进行的。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前期,在上述两个决议指导下,中国农村积极和 

稳步地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1953年,全国参加农业生产互助合 

作组织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9。5%,其中参加互助组的为39。3%,参加合 

作社的仅为0。2%(全国有15,000个初级社,15个高级社)。1954年,农 

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有较大发展,参加各种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在 

农户总数中的比重增加到60。3%,其中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8。3 

%(全国有互助组993。1万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为2%(全国有合作社 

11。4万个,其中高级社为200个)。1955年春,全国初级社发展到67万个, 

中央决定对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一次整顿。整顿的方针是:区别不同地区的 

情况,或者暂时停止发展,全力巩固,或者适当收缩,或者在巩固中继续发 

展。整顿的结果,全国合作社缩减了两万个,初步巩固了65万个。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 

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认为农村中合作化的高潮有些地 

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对“右倾保守思想”和“右 

倾机会主义”进行猛烈的批判。由于批判“右倾机会主义”所形成的政治压 

力,农业合作化运动也就以空前的高速度向前推进。到1956年底,加入合 

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 

总数的87。8%。中国农业合作化的胜利实现,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然而在后期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化等缺点,以致后来 

较长时期内遗留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在中国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 

位。据1954年的统计,中国个体手工业的从业人数约2,000万人(产值为 

93亿元,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0%),其中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约800 

万人 (产值为68亿元),农业兼营商品性的手工业生产约1,200万人(产 

值为25亿元)。 

     对手工业的合作化,在前期也是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一般 


… Page 110…

经过了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在步骤上是从供销 

入手,从小到大,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员发展到98万人,占全国手工业全体从业人员的12%,人均产值达到1970 

元,比个体户高85%。后来,手工业合作化也出现类似农业合作化过急、过 

快的情况。1955年底提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手工业合作化。其实,到 1956 

年底,手工业合作化已基本完成,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 

人员的91。7%,其产值达到93%。由于手工业合作化后期出现集中、合并 

过多等问题,手工业中不少具有特色的产品(如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子以及 

景泰蓝等)受到了削弱。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的 

政策,而对民族资本则实行赎买的政策。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实 

行“利用、限制、改造”,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进行和平改造。改造的 

步骤是:先从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然后再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 

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从加工、订货、统购 (包括收购)包销和经销、 

代销等初级形式,向公私合营的高级形式过渡。 

    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工业中主要包括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等。 

1953年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行,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了较快 

的发展,国家扩大了加工定货的范围,1952年加工定货产值在全国私营工业 

产值的比重为56%,1955年提高到81。7%。在商业中,初级的国家资本主 

义形式主要是批购、经销、代销等。据1955年8月的普查材料,全国私营 

零售商业和公私合营商业共计295。4万户,其中实行批购、经销、代销的形 

式为70。1万户,占总户数的23。7%,占职工总数的44。9%,占资本总数的 

35。9%。从1954年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重点是转向发展公私 

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主要是国家同资本家在企业 

外部的合作;公私合营,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企业 

内部的合作,企业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有,公 

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无论是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 

主义,还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其利润都实行“四马分肥”,即分为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部分,资方红利约占 

四分之一,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 

     由于农业合作化运动高速发展的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也掀起了高潮。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首先宣布全部实现全行业公私合 

营。到1月底,全国50多个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都先后宣 

布实现全市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 

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转变为公私合营或合作社。据统计,1956年 

工业总产值中(不含手工业)国营企业所占比重为67。5%,公私合营工业为 

32。5%。在批发商业中,国营、供销社经营和公私合营的比重达到99。9%, 


… Page 111…

  私营只占0。1%;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营、供销社经营和公私合营的占 

  95。8%,私营的仅占4。2%。据当时的估算,全部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核定 

  为34亿人民币,其中工业为25亿元,商业为8亿元,交通运输及其他1亿 

  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