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着电影去旅行-中国卷-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风依计救走小妹。逃亡路上,随风对小妹呵护备致,小妺不禁对他渐生情愫;而随风与小妹朝夕相对,亦被她的出尘气质深深吸引。星月之夜,二人终究按捺不住,狂烈恋火,眼看一发不可收拾……
  林外,罡风凛冽,隐隐杀机正悄悄地向他们进逼……
  随风、小妹,这对不应相爱、却爱得炽热的恋人,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明明有爱,为何内心深处,总埋伏着深不可测的阴谋?以及看不见的颤抖。。。。。。
  《十面埋伏》文戏细腻武戏震撼
  章子怡像欲拒还迎的花
  金城武像欲走还留的风
  刘德华像欲擒故纵的手
  三角恋情,交织爱恨情仇


婺源:记忆中挥不去的温《暖》回忆(1)(图)




  “秋千帮了我的忙,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我真想就这样永远地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
  ——井河
  看完一场电影,总有某些场景在脑海里不断重演;去过一个地方,总有一些景致在眼前来回晃动。虽然那些场景中没有明黄的油菜花,没有绿色的梯田;那些景致里没有苍翠的山林,没有奔涌的溪流。而那里有收割过后田野上堆起的谷垛子,那里有关乎童年的温暖记忆,那里有承载着青春梦晃荡的秋千,那里有青石板巷子里悠闲徜徉的身影,那里有被岁月和误会湮没了爱情。只是这一切都在一个地方交汇,这个地方就是婺源,一个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一个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地方。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村庄,暖是一个美丽且能歌善舞的少女,井河是她青梅竹马的玩伴,还有一个暗恋他的哑巴,故事几乎是围绕这三个人展开的。但是后来村里来了一个唱京剧的小武生,希望唱歌跳舞的暖爱上了他,并让他吻了她。后来小武生回城了,暖就等着小武生回来接她娶她,很显然小武生没有回来。在她的那个梦几近破灭的时候,她又爱上了井河,当井河在秋千上向她示爱,她答应井河小武生不回来就嫁给她。因为一部吸引人的电影剧情需要有巨大的转折,这时候晃动的秋千突然断了,暖的一个脚受伤而变成了残废。我不知道秋千的断掉,导演是在暗示着暖的第一个梦的破灭,还是在预示着暖的第二个梦。井河后来考上了大学,暖又在等待井河,井河要求暖一定要常跟他通信,暖说如果她接连三封信没回的话,她就不会等他了……后来的后来,我们的哑巴在这段恋情中开始进入角色,为了暖他一次次撕掉了井河的来信,井河本来就处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两难之中,加上暖经常不回信,这段恋情就不告而终,十年后,井河再次回到家乡,这就到了影片的最初,在一个乡村的溪水边,偶遇初恋的情人。这是多么浪漫的相遇,而彼此心中的酸楚我想只有暖和井河才知道。这个时候暖嫁给了哑巴,并生下一女,井河也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庭。所有的情绪都好像是凝固的,压抑的,唯一的流露就是那苍凉的对白。
  看到这里,我莫名其妙的被感动了,可能是外面淅淅沥沥略带寒气的小雨和《暖》中连绵的雨和潮湿的空气形成一种共鸣,也可能是电影里那谷垛子和青石板巷子让我想起童年。《暖》这部片子给我很多关乎童年回忆的东西,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原因吧。谁都知道回忆总是有着不可避免的伤感,淡淡的忧伤中有一种怀念的留恋滋味掺杂其中。井河说人难免会犯错误,可是有的人就没有弥补的机会,他是幸运的。我深不以为然,爱情难道是可以用别的东西能够弥补的吗?
  片尾,井河穿行在芦荡中,旁白里说到,哑巴给予暖的,是我不具有的,所以,暖是幸运的。是啊,暖的幸运,在于时间、空间、阅历上的距离拉开以后,是被岁月和误会湮没了爱情,还留下一点温暖的底色回味,悠然的余响荡漾,而不是被齐大非偶的现实所折损殆尽,疲倦而绝望。
  井河说,我怕回来,怕见到暖,于是,不回来,好像就真的可以忘了她。
  这是一个被世俗允许的陈世美的故事,涂上了初恋的亮色。
  暖的向往,总是都寄托在爱情身上:等着小武生回来接她,等着井河回来接她。连暖的爹都说,井河,把暖那份书,一齐读了吧。所以暖注定了漂泊。纱帐下,灯光里,镜子中,小武生给暖画脸。那一扫眉,一凝眸,一瞬睫之间,光影氤氲,恍然忆及李碧华的一句话,那些恩恩怨怨,卿卿我我,都是脸上的胭脂,本不是人间的颜色啊。
  暖这半生,就像扑火的飞蛾,端详着镜中端丽妩媚的脸庞,不能自已,这样的暖,怎样的舞台怎样的戏,才能配得上她?暖在婚宴上离去,清冷的月色下独自摆荡着寂寞的秋千,众声喧闹中不经意一低首的沉默,本就是一种低回的女儿心事。
  哑巴带给暖的,是土地,劳作,丈夫,女儿,生活……
  然而暖心中的情感,是绵郁如黛色的远山吧?是纠结如盘根的老树吧?是烦乱如五月的梅雨吧?对于远方曾经的渴求和追索,如今也只空留一丝怅然。我想《暖》片中一切情感都是节制,含蓄的,人的表现是高贵,宽恕的……同为讲述初恋的电影,这让我想起日本影片《情书》中的回溯,追忆,挖掘,思念,埋怨,谅解,是如此入情入理和细腻动人。可是暖的生活,本不是爱情可以拯救的,暖的漂泊,也不是爱情可以结束的,纵然时光流转,井河的一诺成真,暖就能翩然起舞在她的胭脂人间么?所以,暖,暖这样的女子,是世间被观看,怀念,追忆的风景,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暖的美丽,盛放在那对镜贴花黄的刹那,在那之前,自此之后,都不曾存在。
  看完《暖》这部影片,我捕捉到了一种熟悉的情绪,因为这部片子的拍摄地就是江西婺源。这个被称作中国最美的农村,被霍起建收入镜头中后,美丽的乡村风光不染一丝尘埃被一一呈现,激发了我心中难以名状的乡村情结。影片中哑巴的痴情,暖的等待,成了夜雨中窗纸上的一抹剪影。这是一个很美很安静的小镇,导演对空间的选择也是颇费心思,如暖未出嫁之前的家,一座两层的阁楼式房屋,房前是平静的湖水,湖旁有一个小石阶,空间很开阔,暖在上面洗头,等待井河的来信,远景一拍,很美,很美……而暖出嫁后的家也是两层的阁楼式房屋,一层是做饭和吃饭的地方,二层是暖的卧室,出门是窄窄的街道,空间相对较拥挤,突显出暖处于不同空间的不同心情和处境。另一处空间,即秋千的所在地,是全片的重点,秋千代表了井河年轻时最重要的回忆,秋千见证了井河对暖的爱,哑巴对暖的爱以及暖对小武生和井河的爱,也正是在秋千上暖的腿变残废。秋千的周围是稻草堆,加强了画面的暖色调,一侧是水塘,哑巴常在那赶鸭,另一侧是忘不到边的远方,代表着乡村的另一端——城市。这个场景的处理是很有意味的。就像暖所说,她在一边看到的哑巴,另一边看到的是北京。这部片子雨夜告别那一场戏拍的很精彩,徽州建筑般古旧斑驳的高墙,阴霾的天空,狭窄潮湿的小巷,一柄红格子伞,井河身上的红背心,暖手里亮着晕黄的灯光。所有的巧妙安排,在婺源这个大背景的衬托下,呈现出一种惊骇的美。
  电影旅行
  初识婺源,是两年前偶然在网站上看到了一个驴友发的几张婺源的照片:在一片黄绿相间的稻田中,一个老农牵着头牛在田埂上悠闲地走着;还有袅袅炊烟下的粉墙黛瓦、薄薄晨雾中的茶园梯田、静静黄昏里的古宅老树……一幅幅远离尘嚣、隽永素淡的美景,如梦如幻,令我屏息凝神、怦然心动。
  到了婺源我发现,整个婺源就像一幅水墨丹青长卷:群山如抱、蓝天碧水,在葱笼的绿色掩映中,粉墙青瓦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每个古村落都是一个景点,在经过各方资料的收集和精挑细选后,我们决定去汪口、晓起、理坑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一探实境中的婺源美景,感受“暖”片中那挥之不去的回忆。
  汽车从婺源县城开出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千年古商埠,徽州第一镇”的汪口。古村汪口沿溪流由东向西延伸,河边青树翠蔓,沿河可以乘竹筏而下。岸上是一片广阔的卵石滩,几个妇女一字排开在岸边洗衣捣素;石滩后是一排吊楼,高低错落,十分入画。被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的俞氏宗祠,就坐落在河边。气势雄伟,其布局和工艺,都给人一种震撼。在宗祠内,我们还有幸看到了舞蹈的活化石——“傩舞”,那种原始粗犷摄人魂魄,虽然他暴露出人身,但分明感觉有神的力量!村中的“大夫第”、“一经堂”等可谓是婺源官厅、商宅等徽派古建的缩影;保存完好的“养源书屋”,使我感悟到了婺源深厚的文化积淀。一人独自走在铺满青石的“千年古街”上,看着两边高高翘起的马头墙,仿佛回到了远古,依稀能感受到昔日商铺的繁华。
  在汪口感受了千年古商埠的繁华和俞氏宗祠的雄伟,驱车不到十分钟,就是“桃园胜境、画里乡村”的晓起村。晓起村是一座纯朴古韵的古生态文化村,村中至今保存有“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各具特色的明清古建,院邸气派,装饰精美。村中小巷均铺青石,与村内居宅相连互接,村屋门前瓜棚豆架,绿蔓缭绕,错落有致,呈现一派悠然自足的田园气象。在上下晓起村的田间小路走过,你仿佛走进了画里!眼前是黄绿色的稻田,久住都市的我们,无不对这鲜嫩的黄绿色感到眩目,她让我们那根已经麻木的神经兴奋起来!稻田的尽头是翠绿色的树林或竹林,再往上是墨绿色的山,在山田之间、绿树掩映中,是白色的墙和灰黑色的瓦,在村中还缓缓流淌着清冽冽的河水,村民傍水而居。


婺源:记忆中挥不去的温《暖》回忆(2)(图)




  而把绿色诠释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在去理坑的路上,穿梭在锦峰秀岭之中,穿峡谷而行,路边的峡谷、植被、溪流、小瀑布构成的风景美不胜收,山上数百支大小瀑布从岩石和丛林间奔腾而下,气势磅礴,其声似擂鼓、如雷鸣。一路而来,绿树葱茏、群山叠嶂,林越密、绿越浓、景越奇。一路的绿也是多资多彩,深绿、浅绿、军绿、墨绿、翡翠绿、苹果绿……。
  理坑也是最能体现婺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口的“理源”桥,就给人一种文气冲天的感觉。村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官邸有“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驾睦堂”、“司马第”等,翘角飞檐,“三雕”工艺精湛,图案寓意隽永,也让我感受到理坑的当年的文风鼎盛。
  资讯补给站
  婺源,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是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地,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婺源古属吴中楚尾,正式建制于唐开元年间,隶属安徽省,文革后并入江西,因而当地建筑文化风俗还和皖南类似。婺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一方乡土养一方人,百代文气造传世名流,著名理学大师朱熹、铁路之父詹天佑都出于此。最为难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