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到许多经济问题。这些问题概括了商业、货币利息、税收,公共信用和贸
易平衡等诸多方面。
他是一位重商主义者,又是一位自由贸易主义者。他以一个哲学家的身
份,对上述那些问题作出不少令人惊异却又受益的思考。这些思考中,固然
②
不免有许多错误之见,但还是值得尊重。他认为“商业能促进勤劳”,“商
③
业能发扬节俭,使人人安居乐业,发挥一技之长某求利” 。他认为“低利息
④
和商业中的低利润,是彼此互相促进的两件事,两者都来源于商业的扩展”。
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商业,就必然基本上只有地主和农民两种人;
地主的挥霍浪费产生着一种持久的借贷需求,农民是无钱来满足这种需求
的。钱分散在许许多多人之手,不是花天酒地滥用乱花,便是用于购买维持
起码生活的必需品,永远无法积攒成大宗的库存或现金以供放贷生息。只有
①
商业才能把钱币聚集成大宗的资金。”他认为资金总是向着比较发达的工商
业区流动,他举例说:“一千多年来,一直有一股公开而明显的潮流,使欧
洲的货币流向罗马,可是这些钱又通过许多隐秘而看不见的渠道从罗马流
走:由于缺乏工商业,罗马教皇领地如今已成为全意大利最穷的地方。”②
休谟的这些理论,即使对于时至今日如我一样的中国人,依然很有启
发。休谟的道德学说,也可别称一家。他的伦理思想源于他的哲学理论。因
之,他的道德理论不为理性所左右,而受感情所支配。他说:“我们关于道
德的邪正的判断显然是一些知觉;而一切知觉既然不是印象,便是观念,所
以排除其中之一,就是保留另外一种的有力的论证。因此,道德宁可以说是
③
被人感觉到的,而不是被人判断出来的。” 又说:“我们并非因为一个品格
令人愉快,才推断那个品格是善良的,而是以感觉到它在某种特殊方式下令
④
人愉快时,我们实际上就感到它是善良的。”在休谟的道德理念中,他将德
分为人为的德和自然的德。他认为自然的德使人利己,而人为的德使人利他。
利己与利他原来是难于调合的矛盾。但在休谟这里,二者完全可以和平共处。
利己与利他之所以能相亲相爱,因为人人皆有同情感。而这种同情感不但使
人因为自己有了财富而愉快,也为他人发了财而心情愉快,不用说,休谟先
生的这种体会总不免让人怀疑他是一个很有钱的资本家。虽然他以同样乐观
① 休谟: 《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659 页。
② 《早期经济思想》,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270、271 页。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① 《早期经济思想》,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271 页。
② 同上书,第290 页。
③ 休谟: 《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510 页。
④ 同上书,第511 页。
… Page 55…
①
的心情告诉人们:“同情是人性中一个很强有力的原则”。虽然他谆谆教导
我们:“当任何性质或性格有促进人类福利的倾向时,我们就对它表示高兴,
加以赞许,因为它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快乐观念来,这个观念通过同情来影响
②
我们,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快乐。”然后,这些话绝对不能讲给卢梭巴尔扎
克们听的。
休谟对美学也颇有研究,而且他的美学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通。
他认为美的本质不在客体方面,美是一种感情效果;而这种感情效果必然可
以使人的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他有两段名言曾为美学史家或美学评论家广
为引用。其中一段说:“幽克立特曾经充分说明了圆的每一个性质,但是不
曾在任何命题里说到圆的美。理由是明显的,美并不是圆的一种性质。美不
在圆周线上任何一部分上,这圆周线的部分和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美只
是圆形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这人心的特殊构造使它可感受这种情感。如
果你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
美,你都是白费气力。”③
美学史上自古即有美在客体或美在主体两大学派,其间变幻纷繁,难于
尽述。休谟立于“美在主体”的历史长河之间,前瞻后顾,自成一家。
此外,休谟哲学对近、现代心理学、文学批评等学科也都在不同程度上
产生影响。大凡19世纪之后的人文学科,没有提到或涉及到休谟的,可谓少
而又少。
休谟哲学对后世影响虽大,在他生前,却没有出现过什么轰动效应。不
但绝少轰动,他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人性论》出版之后,
社会反映十分冷落。据后人考证,大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杂志对此书有所
评论,其中较长的评论文章,不过三篇而已,而且就是这点评论,“绝大多
①
数是含有敌意的,有时甚至是带有污辱性的。”休谟本人也是大失所望,他
说:“再没有比我的《人性论》更为不幸的学术企求了,它从印刷机器中一
出生就已经死了,它甚至连在狂热的人们中激起一丝怨言的荣誉都不曾得
②
到。”这书的出版效果确实差了点,至少市场效应令人沮丧,直到休谟去世,
这一版的图书都没有卖完。
但休谟绝非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尤其不是一个性格浮躁的学者。他自然
也有一般大思想家所固有的自信,但并不怨天尤人。他认为,“人性论”出
版的效果不好,全是因为误解所致,为去掉误解,他便开动脑筋,以匿名方
式写了一本介绍《人性论》的小册子,并且以王婆卖瓜似的口吻作广告说:
“《人性论》招来了众多的反对者,且被描述得如此可怕,其主要设想和观
③
点是什么,本书对此做了更为充分的介绍和说明。” 然而,效果依然不佳。
他又从自身寻找失败的原因。他觉得出现此等尴尬,或许是因为这书叙
述方式不当造成的。以后,他便将《人性论》第一部分内容,改写成《人类
理解研究》,接着又写了“道德原则研究”一书,并想用它取代《人性论》
① 休谟: 《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620 页。
② 同上书,第623 页。
③ 朱光潜:《西方美字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226 页。
① 艾耶尔:《休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8 页。
② 同上书,第8 页。
③ 同上书,第9 页。
… Page 56…
的第三部分。然而其社会反映,依然不温不火,令人失望。
休谟一生出版的主要著作有: 《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
原理研究》、《政治论文》、《道德、政治及文学论文集》和《英国史》等。
他的另一部重要哲学著作《自然宗教对活录》,是他去世后由他侄儿帮助出
版的。这些著作,主要是那些最能代表休谟思想的哲学著作,出版效果大体
如斯。倒是《英国史》第一卷,经过出版商的一番策划,获得很大成功。以
后六卷本“英国史”的陆续出版,使他在书评方面大受青睐,在经济上也有
了大约3000磅的空前收入。连法国大作家伏尔泰都评论此书说:“这部历史
的声望高得无法再高了。它大概是迄今为止用任何一种语言写成的历史中写
得最好的一部。”①
作为一名哲学家偏在历史方面取得成功,不知道这是对休谟的肯定还是
嘲弄。但在他那一面看来,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休谟的性格原来是和美顺达的,逆境时从不妄自菲薄,顺境时也不得意
忘形。他只是满怀信心地投入新的创作,而且常常以自满自足、自得其乐的
心情看着自己的稿酬不断增加。他对别人的批评,从不作答,管你是耶非耶,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大约也和他的这种性格有关。他一生大约和卢梭发生过
严重的不愉快,而这种不愉快差不多全是由卢梭那一方造成的,这一点先不
管它。他本人对自己的这种性格也甚感满意。他的年轻朋友亚当·斯密曾评
论他说:“他欢快的脾气在交往中令人愉快,也常不免伴有琐屑和浅薄的品
性,而这一切在他身上当然都伴随着最严肃的专心,最精深的学问,最深刻
的思想和无所不通的能力,所有这一切都使我认为他在人类脆弱的本性所能
接受的范围之内最臻于完善的智慧和有德之人的理想——不论在他生前还是
②
在他死后。”他本人也带着满意的心情自我评价说:本人是“一个秉质温和
的人,会克制脾气,性情开朗,乐于交游;而又愉快幽默,可以有些眷爱,
但几乎不存敌意,在我的一切情感中都非常有节度,即使我的主要欲望——
文名欲,也不能使我的脾气变得乖戾,尽管我经常失望,我的交往对那些初
①
出茅庐、担心莽撞的人以及勤奋执着的饱学之士,无不欢迎。”的确,他一
生最主要的欲望,就是他的文名。为此,他曾给一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贵
族作家庭教师,而且即使被无理降薪,他依然以宽容的态度继续为他服务,
其目的无非是想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完成他的研究课题。
休谟一生,有许多相当要好的朋友,无论在英国还是在欧洲大陆,他都
是很受欢迎的人。他和法国大百科全书的各位代表人物如狄德罗、爱尔维修,
和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和亚当·斯密,甚至和患有妄想症的卢梭,都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