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牛顿力学的价值,不但英国人万分尊崇,就是如伏尔泰一般的法国人也都 

  同样由衷敬佩,并且花大气力向自己的同胞作了最充分的介绍。英国思想史 

  家I·柏林讲的好: 

         “如果说统治17世纪的是数学模式,那么,在18世纪到处被模仿的则 

                                                             ① 

  是力学模式,更准确地说,就是牛顿的理论体系。”事实上,“18世纪也 

  许是西欧历史上认为人类的无限知识这一目标是唾手可得的最后一个世 

         ② 

  纪。”因为“牛顿完成了解释物质世界这一没有先例的任务,这一任务也就 

  是通过相当少的几条关于宏观领域和力的基本规律,使得至少在原则上去确 

  定宇宙中的每一物质实体的每一质点及其运动状态成为可能,并且还要一定 

  程度的精确性和简明性,这是此前不曾梦想过的。现在,秩序和明晰性君临 

  于物理科学的王国了: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没在黑暗中。 

                                                        ① 

        上帝说, ‘要有牛顿’,万物俱成光明。” 

        18世纪的哲学家既不同于他们的前人,也不同于他们的继承者,他们仿 

  佛个个都掌握了世界的真谛、宇宙的真谛、人类的真谛和一切存在与精神的 

  真谛。他们勇于自任,善于自励,差不多个个都有一股“舍我其谁也”的英 

  雄气概——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上帝的奴仆,而是牛顿力学的知音。 

       但是就18世纪本身的特征而言,它又是一个技术型的历史时代。18世 

  纪不但有牛顿的影响,更有瓦特的影响;不但有万有引力作人生的指南,而 

  且有蒸汽机作开路的先锋。在英国,因为纺织工业机器的广泛应用,而创造 

  出人类前所未闻的工业奇迹;大量近代工厂的出现,更给了这些机器以用武 

  之地;加上煤与铁等能源工业的发展,更为18世纪欧洲工业的兴盛提供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举凡后来亚洲人所遇到的一切工业题目,几乎都在18世纪的 

  西欧国家首先是英国初见端倪。凡此种种,都令18世纪的哲学家们具有一种 

  全新的风格与气派。他们的时代使他们站得更牢,看得更远,信心更足,气 



① 《启蒙的时代》,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第5 页。 

② 同上书,第6 页。 

① 《启蒙的时代》,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第6 页。 


… Page 12…

  概更大,毕竟凭借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头与任何一匹千里马都不能同日而 

  语。 



       (3)结构在变,成份、等级地位也在变 

       所谓结构在变,是指社会各阶层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固然不 

  始于18世纪,但18世纪却是这种变化的关键时期。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由 

  于产业革命带来的人口迁移和人员素质的改变,即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涌 

  入,大量农村人口成为工人或工商业者。 

       资本主义文明首先是城市文明。没有近代城市就没有资本主义。虽然封 

  建时代也有城市——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表现在城市文化的基本区别是:第 

  一,城市功能不同;第二,城市居住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同。所谓功能 

  不同,即封建时代的城市如中国古代城市并非以工商贸易为其本色;所谓人 

  口比例不同,即,虽然彼时城市的居住人口也不算少,但其在全国人口中的 

  比例却少而又少。 

       资本主义文明兴之于城市,却成熟于18世纪。比如近代意大利名城佛 

  罗伦萨,它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于是便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颗明珠。但佛 

  罗伦萨终于没有成为后来如伦敦、巴黎一样的资本主义强国的首善之区,因 

  为单单一个或几个佛罗伦萨还不能满足上面提到的第二个条件。 

       纵观全世界各个民族的情况,凡是较早进入和完成工业化与现代化历程 

  的国家,毫无例外,都要走城市化道路:第一,城市要成为工商中心;第二, 

  城市人口在总量上要超过农业人口;第三,全部或绝大部分农业人口都变成 

  工业意义上的从业和消费人口。 

       因为人口在变,素质在变,成份也在变。城市人口多了,工业人口多了, 

  新的阶层主要是工商阶层所占的社会比例大了,从而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更 

  全面的政治要求。这种变化虽然早已有之,但在18世纪来了一个加速度。举 

  个例子说,属于英国新工业发达区的沃里克与斯塔福两个郡,“在1700年共 

  有224000居民,在1750年共有285000居民,在1801年共有447000居民” 

  ①。在兰开夏中,变化还要快,“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从24万升到67万2 

  千。”② 

       正因为有这样的变化,英国革命才得以顺利完成,法国革命才具有了坚 

  实的政治基础,所谓短裤党人才得以扬眉吐气,所谓第三等级才敢于向第一、 

  第二等级的贵人们挑战。也唯其如此,洛克才在英国本土得到那么多人的欢 

  心;卢梭才在法国革命前后得到那样的声誉,虽然早在革命爆发11年前,他 

  就不无遗憾地悄然故去了。 

       人口的变化,人口成份的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必定带来新兴阶层 

  地位的变化,他们如果还不曾全然自觉,至少他们的代言人——18世纪的思 

  想家们要以“人”的名义讨要历史本来应该提供给他们的历史荣誉与地位了。 



       (4)思想成就,水到渠成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并非从天而降,更非空穴来风,它有自己的承继对 

  象。它既是18世纪现实文化的典型反映,又是文艺复兴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必 



①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286 页。 

② 同上。 


… Page 13…

然结果。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固然不同于17世纪的理性主义思想家,也不 

同于文艺复兴早期开始涌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但他们的精神与本质是一脉 

相承的。属于这个历史阶段的早期人物,如洛克,他的思想和体系,与 17 

世纪的思想家更有许多相似之处;即使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那几位思辨 

大师依然没有彻底超越理性思维的天地,只不过他们将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 

唯理主义的哲学思想,在新的结合点上予以更其深化和系统化罢了。 

     如果从1350年文艺复兴兴起时算起,到英国光荣革命,就用去了300 

多年时间,到法国大革命,则用去将近440年时间。如果从1453年东罗马帝 

国灭亡开始计算,也有二三百年的时间了。18世纪的哲学正是上承400年文 

化传统,吸收300年哲学营养,从而形成更其成熟、更富战斗精神和更具思 

辩特色的新的哲学体系。尽管他们依然带有强烈的时代文化特色,而且在不 

同的国度,还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与表现特征。 



     (5)民主要求,如潮如涌 

     所谓民主要求,本质上是对于新的政权形式的创造与选择,这种创造与 

选择,最早出现在荷兰,但荷兰是个小国,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不过是放大 

了的佛罗伦萨罢了。它足以影响世界,但不能改变欧洲。后来又再现于英国, 

但英国采取的革命方式是十分温和的,甚至有些温情脉脉的,它不是突变式 

的,而是渐进式的。英国是个岛国,英国又有大宪章传统,英国的经验固然 

对欧洲大陆无比重要,但二者毕竟有别。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实现近代民主, 

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而是一件充满风险、血腥和危险的事情。即使最为靠近 

荷兰与英国的法国,同样不能逃脱这样的历史命运。但也因此,以法国为典 

范的民主运动,才显示出比之英、荷民主运动更强的震撼和幅射作用。而且, 

它所受到的内部外部压力越大,它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发强烈。所以无论在当 

时还是在后人心目中,英、荷革命总不能和法国革命相提并论。就是与法国 

革命同年发生的美国独立运动,也没有法国革命那样强烈的震撼和令人头晕 

目眩的冲击力。 

     而成熟于法国革命前后的西方思想家们,正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姿 

态、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作用,有意无意地为这场大革命尽了一份力量,从 

而也使他们成为这场革命的有机分子。 

     综合上述种种原因,终于酿成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题思想。而兴盛于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则将法国大革命作为自己的实践典范,又将德国古典哲 

学作为自己的逻辑归宿。 

     应该说,18世纪的启蒙运动即使在纯哲学意义上,也有它不平凡的历史 

贡献。 


… Page 14…

                    3。发展态势:三种速度,三大流派 



     启蒙运动是一个整体,但是在不同的国度,主要是在英国、法国和德国 

各有不同的理论表现。这些表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前或后, 

或直接或间接,或自觉或自在,都与法国大革命发生某种关联。 

     在英国人那里,虽然他们的革命已然完成,但他们的思想却成为法国人 

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法国人那里,革命正是他们的崇高愿望。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 

活到革命的那一天,也无法预料革命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但他们的所作所为, 

无疑都是在为这场革命准备火种。 

     而在德国人那里,很有一些思想人物正是法国革命的同代人。他们对法 

国革命,始则欢呼,继而愁烦,终于惧怕,但以他们的思想本质而论,他们 

所惧怕的东西,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尽管他们自己也许并没有真正感觉 

到这一点。他们是法国革命在德国的代言人。 

     造成英、法、德这种思想差异的,有许多原因,但概而论之,可以归纳 

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英、法、德的社会发展进程不同。英国革命发生在17世纪,法 

国革命发生在启蒙运动高潮之后,而可怜的德国人,直到19世纪,还在为建 

立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国家而奋斗。 

     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经验证明,无论那个成功的国家,都是先有经 

济变化,后有文化繁荣,先有专制道路,后有民主运动,经济、文化,且不 

谈它。专制道路则无论英、法、德、意、西、葡、俄、奥乃至东方的日本, 

几乎是毫无例外的——但要声明一句,所谓专制道路并非封建时代的专制旧 

路,而是新的经济基础上的国家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说到底,只能是一种 

过渡体制,一超过这个界限,便会酿成历史性灾难。但是,英国资本主义成 

熟得早。早在16世纪下半叶的伊丽莎白时代,就已经完成建立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