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原因。 

     卢梭探索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从对人的研究开始,或者说,是以 

人的自然状态作为他研究的逻辑起点。 

     关于人的自然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然法学说,始自文艺复兴运动,成 

形于17世纪。主张这个学说的最早的人物,当属阿尔色修斯和格老秀斯。但 

与卢梭的思想有更多可比性的,则是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自然法观念。 

     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弱肉强食,人与人的关系似狼。他 

立论如此,必定得出“利维坦”式的政治结论——即因为人人自私,人人自 

私又要人人相安无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个人的权力统统交出,由国家 


… Page 113…

  ——利维坦来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权益。洛克与霍布斯相反,他认为人性原 

  本善良,人在自然状态下完全可以友好相处。他的这个观念反映到国家政体 

  方面,就是国家的存在正是为了保护和强调人的这种本性。公民无须将个人 

  的权力交出,国家也没有理由获得任何一种不受限制的权力。从而,顺理成 

  章地完成了他的以君主立宪制为楷模的政治理论体系。孟德斯鸠上承洛克学 

  说,虽有发展,大体如是。只是他更强调国家权力机关的分权制衡机制,而 

  不像洛克那样,只顾欣赏和赞美代议制的历史价值。 

       卢梭在承认和坚信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法方面,比之他的前人,并没有 

  什么特别的贡献。他得出的“人就其本性而言是善良的”结论,其实也和洛 

  克相去无多。他的独特贡献在于,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人类的自 

  然状态是美好的,而人一旦脱离这种美好的自然状态,反而造成不平等。换 

  句话说,因为私有财产的出现,破坏了原本平等而美好的人类生活,这个, 

  就是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 

       对于不平等,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开宗明义, 

  就提出两种不平等现象。他说:“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类不平等:一种,我 

  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 

  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 

  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 

  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 

  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 

                       ① 

  叫别人服从他们。”而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他对于第一种不平等,关注 

  很少,他的全部政治学说,几乎都是针对第二种现象而来的。 

       那么,这种不平等现象究竟因何而起?他说: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 

  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假如有人 

  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壕,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听信这个骗子的话, 

  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 

  要遭殃了!’这个人该会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和杀害,免去多少苦难 

  和恐怖啊!但是,很明显,那时一切事物已经发展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 

  下去的地步了。因为这种私有观念不是一下子在人类思想中形成的,它是由 

  许多只能陆续产生的先行观念演变而来的。”① 

       认为不平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卢梭高于霍布斯、洛克的地方,也 

  是他对近代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卢梭认为私有财产造成不平等,但他并不就此而止。他将人类历史上的 

  不平等,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承认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度,承认贫富之间的对立关系; 

       第二阶段,设立政府权力,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地位。 

       第三阶段,政府权力走向腐化,出现主人和奴隶的对立,变成专制政治。 

       很显然,卢梭讲的第三个阶段,其实就是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拼命 

  反对的封建专制体制。然而,他们的反对和卢梭的反对是多么不同啊!卢梭 

  说:“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 



①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70 页。 

①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111—112 页。 


… Page 114…

  出发的起点相遇。在这里一切个人之所以是平等的,正是因为他们都等于零。 

  臣民除了君主的意志以外没有别的法律;君主除了他自己的欲望之外,没有 

  别的规则。”① 

        卢梭的政治理论,先讲自然状态,又讲自然状态下的种种好处,然后讲 

  不平等的起源,讲私有财产造成的专制恶果。他的这些观念,不但统治者绝 

  难容忍,而且必然会遭到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坚决反对。前者反对他是认 

  为他罪在叛逆,后者反对他则认为他走得太远。难怪他和他们要最终决裂, 

  也难怪伏尔泰要对他的这种著名冷嘲热讽,大不耐烦。实在,资本主义文明 

  的理论支柱之一,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容侵犯,他们认为这正是人类的文明所 

  在。而大胆的卢梭,却认为私有财产的出现正是不平等的关系的基础与起源, 

  他们显然绝对不能同意他的这些奇谈怪论。 

        但是,认真考究卢梭的学说,他其实并非完全否认私有财产和私有制。 

  虽然他说过:“从前本是自由、自主的人,如今由于无数新的需要,可以说 

  已不得不受整个自然界的支配,特别是不得不受他的同类的支配。纵使他变 

  成了他的同类的主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却同时也变成了他的同类的奴隶: 

  富有,你就需要他们的服侍;贫穷,他就需要他们的援助;不穷不富也决不 

                      ② 

  能不需要他们。”但他又曾说过:私有财产是“一切公民权中最神圣的权利, 

                                               ③ 

  它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自由还要重要” 。 

        对卢梭的上述思想,还是康德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说卢梭的目的不是 

  要使人返回到自然状态,而是要回顾一下,以便察觉传统社会的错误和弱 

  点。”④ 

        卢梭一生最痛恨不平等,最渴望平等。平等是他的主要理论贡献,也是 

  他的理论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私有财产既然已经造成 

  了人类的不平等,而私有制又把这种不平等推向了极端,那么,怎么才能从 

  这种恶劣的局面中解脱出来,达到他梦寐以求的平等呢?一条路就是回到原 

  始状态,这条路,卢梭本人也是不同意的;另一条路就是达到新的文明。而 

  达到新的文明的办法,有主、客体两个方面的要求。主体方面的要求,就是 

  以新的方式造就新型的人——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讲;客体方面就是卢梭所 

  主张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要点是: 

        第一,立论基础:人生而平等。他说:“人性的主要法则,是要维护自 

  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而且一个人一旦 

  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式时,他就从这时 

                               ① 

  候起成为自己的主人。”他又说:“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为了 

  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② 

        第二,所谓国家,只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所谓自由协议,其 

  实也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的事情。卢梭对此也许有些感悟,所以他说:“如 



①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捶,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125 页。 

② 同上书,第125 页。 

③ 卢梭:《论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 年版,第25 页。 

④ 转引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年版,第267 页。 

①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24 页。 

② 同上书,第25 页。 


… Page 115…

  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 

  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 

  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 

                   ③ 

  的一部分。”对这个最本质的内容,他又做了如下解释: 

         “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 

  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所有的票数, 

  而共同体就以这同一个行为获得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 

  和它的意志。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 

  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是 

  主动时,就称它为主权者;而以之和它的同类作比较时,则称它为政权。至 

  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 

  做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顺从者,就叫做臣民。但是这些名词往往互相混淆, 

  彼此通用;只要我们在以其完全的精确性使用它们时,知道加以区别就够 

  了。”① 

        作为谛约的主体,可以叫作人民,又可以叫作公民,还可以叫作臣民, 

  颇有些卢梭理论用语的特色。这个且不管它。这段话反映的主旨是非常清楚 

  的,即所谓国家,就是人民以契约方式产生出来的共同体,而人民在谛约的 

  一瞬间,而把自己变成这共同体的有机分子。有鉴于此,罗素才认为卢梭的 

   “社会契约概念起初好像和洛克的类似,但不久就显出比较近乎霍布斯的概 

          ② 

  念。”而且认为:“自由是卢梭思想的名义目标,但实际上他所重视的,他 

                                       ③ 

  甚至牺牲自由以求的是平等。” 罗素讲的有些道理,但从整体上看,却不合 

  道理。因为卢梭的契约思想中还有下面马上读到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命题。 

        第三,主权在民。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卢梭思想中最为宝贵的内容,是 

  他被称为激进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因,也是他在法国大革命中深受人们爱 

  戴和尊敬的主要因素。卢梭论及此题,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