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带来极端的权力行动或者社会生活的大混乱。实在说,卢梭的契约理论, 

  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而不是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政体方案。他的这套政治 

  哲学非常需要某种相应的政治体制作依托。或者说,他的政治哲学属于贫困 

  者一方的哲学,因此,它更适合社会革命时代的需求。正是他的这种哲学, 

  在相当重要的意义上补充了英国革命及其理论的不足。但是,其理论又不能 

  作为一种方案去实行。我们不妨将法国革命与美国独立运动作个比较。法国 

  革命主要是贯彻了卢梭精神,又误将这精神作准则,其结果是给法国社会带 

  来大动荡,而其直接的历史后果,并没有达到民主法治,反而走向了拿破仑 

  称帝之路。美国独立运动则能兼收并蓄,既以洛克政治理论为基石,又吸收 

  卢梭哲学作价值导向,于是美国国家体制成为近代西方民主体制的最好样 

  板。 

       卢梭高于他的同时代思想家的地方,在于别人只走了第一步,他却走了 

  第二步——他确实有点超前。 

       卢梭哲学的意义在于:他是社会不平等方面的一本《圣经》。人民一穷, 

  必想卢梭。 

       他给历史的教训则是:可以欢迎卢梭,但不能只有卢梭。 

       这也就是说,卢梭的思想可以产生两个不同的走向:或者走向民主,或 

  者走向专制;或者走向人民主权,或者走向法西斯主义。历史提醒世人:若 

  使卢梭思想走向民主,必须努力达到平等,必须真正消除贫困。 



②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复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 年版,第84 页。 

①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复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 年版,第86 页。 

② 同上。 


… Page 119…

卢梭为社会不平等而呼号,他的影响焉能不大? 


… Page 120…

                     十一、法国18世纪的空想主义作家 



       法国空想主义作家包括梅叶(约1664—1724年)、摩莱里(生平不详)、 

  马布利(1709—1785年)和巴贝夫 (1760—1797年)。 

       仅从他们的生活年代考虑,就可以知道法国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思 

  潮实际上是与整个18世纪相始终的——不,相始未相终,它的历史高潮要到 

  下个世纪圣西门和傅立叶的时代才真正到来。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早有渊源,即使不考虑古希腊时期的空想理想,仅从 

  文艺复兴时代算起,也已经有过影响很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如托 

  乌斯·莫尔、康帕内拉、培根和哈林顿。 

       空想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于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反抗,是对人类理想的一 

  种企盼和追求。文艺复兴时代,他们的这种特殊方式,对中世纪以来的传统 

  宗教势力表示强烈的不满和蔑视。而此时——18世纪法国空想主义者,则是 

  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抗议和反叛,其中,梅叶属于法国启蒙运 

  动先驱者的行列。他的思想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的文化体系的。马布利和摩 

  莱里大体上属于与法国启蒙运动同期的思想:一方面他们另树一帜,是有别 

  于法国启蒙运动主流派和卢梭的第三种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在广义上也可 

  以算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巴贝夫则主要活动于法国大革命之后 

  的年代,他的特点是以人类的名义代表无产者提出种种社会要求,他是 19 

  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杰出代表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直接前驱。《乌托邦思想 

  史》的作者赫茨勒说:“就某种情况而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乃是引起 

  法国革命的那种精神的继续;而就另一种情况而言,则是一种对巨大动乱中 

  过火行为作出的合理反响。然而,不论是继续还是反响。它们都是那些同样 

  巨大社会力量的产物。”① 

       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独钟情于法国,他们的所有代表人物中,只 

  有一个例外——欧文式的例外——他不是法国人。法国空想家对法国启蒙运 

  动的贡献是明显的,但他们毕竟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力军;他们对后来欧 

  洲空想社会主义历史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他们的时代,这个运动还 

  远未达到高潮。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国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又是一种历史 

  的过渡。他们以空想的方式,向现实社会提出新的要求。但这种要求的合理 

  性还没有被社会完全认识,它本身也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 

       尽管如此,他们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价值。人们只有联系法国当时的现 

  实生活,才会深切感到他们的理论虽然属于空想范畴,但其内容却有坚实的 

  社会基础。下面对这几位代表人物作些简要的介绍。 

       梅叶,生平未详,只知道他出身在法国香槟省马泽尔尼村的一个劳动家 

  庭。他的父辈是纺织工人。他曾受过宗教学校的基础教育,1689年开始担任 

  该省某个低级教区的神甫。他出身贫苦家庭,他的工作又使他与下层人民接 

  触很多,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压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加上他所处的时代和他 

  本人的追求,使他形成十分独特甚至有些奇特的文化品格。他对专制体制充 

  满痛恨,对下层人民尤其是贫苦农民充满同情。他虽是牧师,却决不迷信, 

  想来也决不会如一般神甫那样履行自己的宗教职责。他认为宗教不过是“拴 



① 赫茨勒: 《乌托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第177 页。 


… Page 121…

                        ① 

  住牛鼻子的绳子”,认为宗教迷信是狡猾的阴谋家所捏造。他不信上帝,认 

  为“万物都是物质的和有形体的,所以只有物质才是它们存在和它们的实体 

                ② 

  的基础。”他反对灵魂不死的神学理论,认为思维产生于大脑,他说:“我 

  们用头脑 (更确切点说是用大脑)在思维、在想望、在认识、在判断,正好 

  像我们用眼睛在观看,用耳朵在谛听,用嘴舌在辨味,用手在触摸,用脚在 

                                                                ③ 

  走路,并通过自身各部分在感受快乐和痛苦一样。”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基 

  本思想,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自由联盟。他说:“同 

  一城市、同一乡镇、同一教区的全体男女,应当构成一个家庭,彼此看作兄 

  弟姊妹,同父母的儿女。他们应该象兄弟姊妹般互爱,从而彼此和平共处, 

  共同享用同一种食物或相似的食物,有同样好的衣服,同样好的住所,同样 

  好的寄宿处,同样好的鞋子;另一方面,人人应当同样做事情,即从事劳动 

  或作其他某种正当的、有益的工作,每人应当按自己的行业,或考虑到某种 

  工作对象比较需要、比较适当,并按照环境和季节来工作。这一切不应当在 

  一心只想独断独行地、横暴地统治别人的人的领导下进行,而只应当在最英 

  明、最善良、极力想发展和维持人民的福利的人的领导下进行。”④ 

        梅叶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的,他的政治倾向是社会主义的。他的理论 

  颇得伏尔泰等法国启蒙人物的赞赏。然而,他与他们其实有别,他们的立场 

  毫不例外全站在新兴资产阶级一边,而他则是法国贫困阶层的代言人。在这 

  方面,他甚至与卢梭都很不一样,卢梭只管为穷人呜不平,骨子里还是资本 

  主义文明所必需和喜爱的货色——卢梭为所有的穷人鸣不平,他则代表穷人 

  中的贫苦农民与无产者。或者说,卢梭代表的是富人中的穷人,穷人中的富 

  者,他所代表的则是法国最贫穷的人。 

        梅叶流传下来的著作,只有一部《遗书》,而且这部《遗书》,还是由 

  他根本无缘见面的伏尔泰为他出版的。 

        摩莱里,也是一位教士,而且是一位文学人物。他在他的时代不很知名, 

  但后来的研究者对他都很重视。赫茨勒评论他的历史地位时说:“我们如果 

  不把他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至少也应看作是最杰出的先驱。”① 

  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他留下一部《自然法典》和其他几部颇有影响的著 

  作。 

        摩莱里的空想思想同样以人性与人的自然状态说为出发点,但他的自然 

  状态与卢梭理解的自然状态不一样。他理解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公有制的原始 

  社会形态,在这样的社会形态里,人人劳动,相互友爱。他的自然状态说的 

  理论,目的在于反对私有制。他说:“就人的本性来说,人不是懒惰的,而 

                       ② 

  是后来变懒的。”为什么会变懒呢?因为私有制在作怪。他认定“私有制其 

                                                                                            ③ 

  实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和原因,summi materia(万恶之源)。”mali 

        他反对私有制的态度坚决而彻底,甚至一切与私有制相关 



①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500 页。 

② 同上书,第502 页。 

③ 同上书,第503 页。 

④ 同上书,第505—506 页。 

① 赫茨勒: 《乌托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第182 页。 

②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510 页。 

③ 摩莱里: 《自然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182 页。 


… Page 122…

        的政体形式也统统予以反对,即不但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体 

  制,连同样基础上的共和制也不赞成。他一生的基本攻击对象就是私有制, 

  他的奇异之处在于:他反对一切私有制,但不一定追求民主,也不一定追求 

  共和。实际上,若从他的《民主论》和《巴齐里阿达》等书中表达的思想看, 

  他似乎更倾心于君主政体,而且在君主政体中,他显然更喜欢世袭君主制, 

  而不欣赏选举制。在他看来,唯有建立公有制,唯有达到人人劳动、财产共 

  有的社会状态,才算到达理想社会。他说: 

         “世界是一张饭桌,它足以陈列所有共餐者所需要的一切,桌上的菜肴 

  或者属于一切人,因为大家都饥饿,或者只属于某几个人,因为其余的人已 

  经吃饱了。所以,任何人都不是世界的绝对的主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要求 

               ① 

  这一点。” 一方面,他主张公有制;另一方面,他又欣赏君主制。他的高见 

  是在公有制度下,人们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君王,然后达到共同幸福的目的。 

  这理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