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之路。正如英国有伊丽莎白一世的长期统治,法国有路易十四的强大政权, 

德国也需要有自己同样强大的专制时代。18世纪的西方,英国的专制已如烟 

云消散;法国的强大的专制政权也已经随着路易十四的去世而失去往昔的光 

彩,但路易的继承者却依然秉承先皇遗钵,以极其不合时宜的历史态度去与 

法国历史发展的车轮挑战。德国在经过大选侯腓特烈·威廉和腓特烈·威廉 

一世(1713—1740年)的统一进程之后,于腓特烈二世(1740—1786年)达 

到一个新的历史层次。英、法、德三国这种阶梯式的发展态势,决定了德国 

古典哲学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它属于哲学历史进程中的“这一个”。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资本主义在其政治文明成熟之前,多有一个特 

别的专制时代,这个专制时代却绝非中世纪意义上的时代;而且主导这些专 

制时代的大有作为的帝王们,也不是中世纪的昏庸无能而又残暴愚昧的统治 

者了。无论伊丽莎白一世,还是路易十四,以及腓特烈二世,都是很有眼光, 

很有经验又极富管理才能的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组合 

体:一方面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新的资本主义文明,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千 

方百计保住历史遗留给他们的特权,甚至他们还要想方设法扩大这些特权。 

他们统治的极盛时期,实际上也是他们的国家在文化、思想、经济和对外关 

系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功的时期。然而,他们所代表的专制体制和皇王特权, 

又必然会限制这些文明成就的继续发展。如果说,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成熟路 

上,确实需要某种专制形式作为阶段性过程的话,那么这些有作为、有见识 

又残暴不仁的国王,便是这种过渡形式的代表。他们都是一些两面人,在面 

前脑后各生一双眼睛,遗憾的是,这两双眼睛本身就相互矛盾,一双只顾高 

瞻远瞩,恣意前顾,一双却含情脉脉,向后留连。 

     德国腓特烈二世,亦称腓特烈大帝,他自1740年即位,作皇帝46年。 

在他的统治下,德国固然是西欧最不民主、最远离民主、最没有民主希望的 

国家,却又是德国近代以来最为强大、最为繁荣包括文化繁荣的国家。他被 


… Page 126…

认为是理性哲学的改良主义的忠实信徒。他身为专制体制的代表,却不愿以 

皇帝自居,而喜欢称自己是“国家第一号公仆”。他勤奋为政,废除对罪犯 

的酷刑,禁止贿赂司法官员;建立各类学校,促进工商农业经济的发展。他 

兴之所至,也曾自称是伏尔泰的崇拜者,对法国启蒙主义者也有类似的好感。 

但他并不真正理解这些启蒙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所以当他真的与他们亲身 

接触时,他就很快改变了观点,甚至把伏尔泰比作一只尚有甜汁可榨的柑桔。 

他对犹太人更抱有极大的偏见,向犹太人乱加税赋,并阻挠他们担任公职。 

     腓特烈不能理解伏尔泰,因为他反对自由,更反对民主;腓特烈仇视犹 

太人,因为他反对犹太人的商业成功,有些恼羞成怒。他骨子里既然坚决反 

对民主政治,在经济方面也必然反对自由竞争。正是在腓特烈的统治基础上, 

德国古典哲学得以诞生、存在和发展。而腓特烈的德国政治必定给德国古典 

哲学烙上深深的痕迹。 

     从英、法、德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题考虑,英国人正在全力以赴推进产 

业革命,法国人正在全身心投入、进行启蒙运动和社会革命,而德国人却在 

一片古板静谧之中悄悄地进行精神革命。 

     产业革命在资本主义文明中,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文明迄今 

为止,至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手工业场和自由贸易阶段,产业革命和 

开辟、争夺世界大市场阶段,以及现在仍在进行中的信息革命和市场一体化 

阶段。产业革命承前启后,它既标志着资本主义文明脚踏实地进入成熟时期, 

又标志着它对资本主义文明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 

     产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械化大生产方式。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在于: 

     第一,它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 

有机结合。在此之前,西方近代科学、社会文明与手工业场和商业的发展, 

虽然大体同步进行,但彼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时断时续,时有 

时无。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科学成果,自然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日心说 

与当时的工商业经济活动,几乎毫无关系。产业革命时期则不同。产业革命 

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体系与工业生产的革命性结合,从而产生了 

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能量,也为资本主义的文明需要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革命的第二个特性,在于它造成了新的工商大市场要求。虽然哥伦 

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的事,但真正与海外市场发生生死攸关的利害关系, 

则是17世纪尤其是18世纪以来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讲,18世纪之后的世 

界市场的大开拓和对殖民地的掠夺与战争,都是产业革命的直接或间接后 

果。 

     第三,产业革命造就了一代新的工商资本阶层和新的劳动者阶级。这个 

新的工商资本阶层就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成熟代表,这个新的劳动者阶级,就 

是随着大工业而出现的产业工人阶级。 

     第四,产业革命源于科技革命,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新要求,提供 

新动力。它的出现,对旧的工商系统提出毁灭性挑战,又为新的工业系统包 

括能源、材料、交通和制造业的充分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自然,产业革命的影响未止上述各点,但即使只有如上各点,也够伟大 

的了。产业革命需要一个安定稳妥的社会环境,又需要种种与之相适应的社 

会文化条件。而这些条件,英国无疑是最为具备的——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发 

源地。英国产业革命及其文化表现,必然会对欧洲大陆产生最为直接也最为 

强烈的影响。英国的18世纪,就是产业革命的世纪。 


… Page 127…

     法国落后于英国一步,虽然落后又不甘落后。其实,这种落后局面在路 

易十四时代已成定势,不过彼时还有专制条件下的一时繁荣。人们对这种已 

成落后之势的态势还感受不深,但路易十四时代很快结束了。路易十五、十 

六时期的法国,犹如江河日下,出现一派腐朽破败的局面。人们怀念往昔的 

繁荣,更渴求出现新的繁荣。因为怀念往昔,伏尔泰才写出他的《路易十四 

时代》;因为渴求新的繁荣,所以才产生启蒙运动。法国既已落后,而法国 

式的启蒙运动又以最直白、最恳切、最激动的情态方式要求变革。他们恨不 

能将本该100年完成的转变在50年内完成,恨不能将本应100天否定的道德 

在1天否定。实际上,他们面对的困难远比别人多几倍以上。于是,法国启 

蒙运动就绝少抽象思想特色,它的代表人物,虽然也被称为大思想家的,却 

最少哲学家的品性。它的直接社会后果,就是引发了法国革命。 

     德国有自己的国情,德国人正处在腓特烈大帝的统治之下,而且这是一 

位显然十分精明的人物。就德国的历史状况而言,它实际上不但远远落后于 

英国,而且比之法国也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但他们一方面处在专制体制的 

特殊繁荣之中,一方面又受到英、法新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冲击和浸染, 

于是德国哲学家便呈现出一种有别于英法思想家的特点。他们对现实自然不 

能满意,因为不满意现实,所以他们一接触休谟哲学就感到振奋,而一接触 

法国启蒙思想特别是一听到法国革命的信息,马上产生极大的热情。但他们 

尽管欢迎法国革命,却绝对惧怕社会动乱。所以法国革命一旦超出他们的想 

象,他们马上改变态度,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战战兢兢。他们在精神方面确 

有最为伟大的追求欲,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最为庸俗的满足感。于是,英国 

发生产业革命,牛顿便是它的象征;法国发生社会革命,卢梭便成为它的精 

神;到了德国就变成了精神革命,康德则是它的代表。康德代表的只是一些 

思想领域中的文化巨人。 

     从英、法、德哲学思想领域的发展情况看,虽然三个国家都处在启蒙运 

动的广义范围之中,但英国的启蒙运动更像是一篇总结——对于光荣革命的 

总结,法国启蒙运动却像是一场动员——对社会大革命的动员令,德国的启 

蒙运动则更近乎一种思考——对整个欧洲及世界文明的思考。因为有这样的 

差别,表现在三国思想界的风格上,英国人就有一种意得志满、雍容大度的 

感慰,法国人则有一种血脉贲张、跃跃欲试的冲动,德国人却是一副高深莫 

测、喜怒无形于色的安然形状。然而、就其思想归属而言,他们却是一脉相 

承的,只是其外在文化表现,确有遇与不遇,幸与不幸,顺与不顺的巨大差 

异。英国18世纪的思想家虽然对人类思想文明贡献尤多,但在国内,却不过 

是一种生活常识,不管洛克、贝克莱还是休谟,他们从来不是英国社会生活 

中的主角,而是与英国社会生活主旋律十分和谐的一个华美的协音。法国启 

蒙运动的诸位代表人物,则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角,至少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瞩 

目的热心所在。唯其如此,他们才遭受了他们英国同行所没有遭受过的屈辱 

和打击,同时,也享受了他们这些同行未曾享受过的荣誉和光荣。德国古典 

哲学家至多只能算社会的智囊,他们的心灵深处固然燃烧着和法国启蒙运动 

思想家一般的火焰,而其外在形态,却表现出统治者可以接受甚至十分乐于 

接受的庸庸之气。他们的某些著作虽然也曾受到过种种指责,但他们的学说 

却或早或晚逐次成为为统治阶层首肯的官学。 

     就德国古典哲学的自身发展而言,它既是德国近代哲学合乎逻辑的发展 

结果,又是欧洲启蒙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它既有自己的哲 


… Page 128…

学文化传统,又吸收了英、法哲学的相关内容。德国哲学文化的特点,在于 

其长于思辨,长于抽象思维,长于逻辑推理。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库萨的尼古 

拉算起,德国哲学就已经显示了这样的风格。17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中,唯有 

莱布尼茨对逻辑学最为重视,而且也最富于创造性贡献,这并非仅仅是莱布 

尼茨的个人爱好或因其天才所致,实在是和德国哲学文化传统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则从最好的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对尼古拉和莱布 

尼茨及沃尔夫的哲学传统又予以新的拓展,他们是德国思想文化传统的突破 

者和继承人。 

     但是,仅有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