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没有上学条件。但他聪敏过人,大约八九岁时,他 

  就有能力复述牧师的布道。有一位贵族非常偶然地发现了他的这个才能,于 

  是主动出援,为他的早期教育打开了方便之门。费希特12岁时进入普夫塔贵 

  族学校,但他初入学时对那里的环境很不适应,也曾中途出逃过一次。但当 

  学校为他解决了一些难题,而他也踏下心来学习的,他无疑是一位出色的学 

  生。进入社会后,他也和青年时的康德一样,开始作家庭教师,但他本人既 

  与康德的性格不同,他所遇到的雇主也很不如意,所以一直到1790年他接触 

  康德之前,他的人生道路都是很不平静的。1790年和1791年,他生平遇到 

  两件值得庆幸的大事,一是他与他未来的夫人建立了恋爱关系,二是他的文 

  章得到康德的赏识。经康德推荐,他这篇题为《天启哲学批判》的文章得以 

  发表。但没有注明作者的名字,于是人们认为这是康德的手笔——作为出版 

  者也许所希望的正是这样的效果。但一经康德出面说明,费希特反而倍受其 

  益。直到1794年,他才终于在耶鲁大学得到教授席位。从这一年起,他的创 

  作进入黄金阶段。1794年出版了《论知识学的概念》、《论学者的使命》, 

  1794—1795年出版《全部知识学基础》,1795年出版《知识学特征概念》, 

  1796年出版《自然法基础》,1798年出版《伦理学体系》、《论我们对一个 

  神性的世界主宰者的信仰的根据》,同年11月,因后者受到指控,1799年 

  出版《对公众的呼吁》,1800年出版《人的使命》。短短6年时间,他一生 



① 转引自《费希特》译者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9 页。 

② 同上书,第194 页。 


… Page 156…

的主要著作,大致出齐。但1799年他和康德因为哲学观点而决裂,同年又因 

为有人诬陷他是无神论者而被学校解职。次年,他自认为是他学生的谢林也 

和他分道扬镳。到了1803年,他昔日的好友莱因霍尔德、雅柯比、尼古拉等 

都和他断绝了友谊。从1791年他结识康德到1803年他与朋友们绝交,前后 

不过10余年时间,可谓其兴也勃,其去也速。不久他便迁往柏林。此后,他 

认为讲演或许比著书更为重要,于是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演说中去了。他在 

柏林居住期间,欧洲政局多生变故,尤其是拿破仑对邻邦的入侵,更成了他 

晚年的特大事件。1814年,他妻子因为护理伤员染上伤寒症,他又从妻子那 

里传染上此病,不治而逝。 

     费希特一生虽以教书著书为主要生涯,但他活得有声有色。只是他的性 

格有些偏激,因此,与友人友好相处难于持久。他的婚姻生活,就总体而言, 

算是好的,他妻子虽然比他年长7岁,对他却处处退让,而且富于牺牲精神, 

而费希特先生唯有在家中才能称王称霸。他虽然最是主张自由的,本人却从 

来不是一位民主丈夫。 

     费希特博学多才,虽然他以哲学家闻名于世,但他在国家学说、伦理学 

说和宗教理论方面,也均有建树。 

     费希特的宗教思想,众说纷纭,迄今为止,尚无定见。但他提出的理性 

高于信仰的思想,确实比康德前进一大步,而且在整个德国近代哲学史上, 

也具有空前性质。 

     费希特的国家学说,虽有民主成份,但更重视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他 

与一般法国启蒙思想家不同的地方,也与康德的国家学说有别。他其实也是 

一位自然契约论著,但他更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化生活。不从个人角 

度看待人的发展史,则是他理论的一大特色。他认为国家不能建立在个人意 

志的基础上,认为国家既然应该通过契约建立,所以就应该将保护公民的个 

人权利作为自己的职责。他主张人民主权原则,认为应该通过选举建立监督 

机构,用以监督政府的行为,使政府不能为所欲为,而必须依照法律行事。 

对于国家政体,他不认为共和制高于君主制或贵族制,而认为这三种政体并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他大约和康德一样,虽然内心有民主制倾向, 

却又认为那只能是一种理想。费希特著作中还有一部《闭关商业国》,书中 

提出的政体设计,带有浓重的乌托邦色彩。 

     费希特的国家学说的缺点,是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国家主义倾向。加上 

他出于希望德意志民族统一和强大的考虑,他对本民族的称颂和企望,不免 

有某种民族优越感在内。而他对犹太民族的无理歧视,更是他政治理念中的 

一大糟粕。这三点加在一起,使他的理论具有脱离民主政体的不良趋向。而 

这种趋向的恶性发作,便是德国法西斯主义。 

     费希特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他的哲学。费希特不同意康德的二元化理 

论。康德认为人的知识只对“物自体”的现象有用,而对“物自体”本身则 

无能为力。费希特强调人的能动性,认为康德理论中的“物自体”属于多余 

之论。他认为,人完全有能力解决一切问题,而且所谓“物自体”也不过是 

人的世界的一部分。 

     他的哲学思路,是以人为出发点的,用他的语言讲,叫作“自我”。第 

一步,先有自我;然后由自我转化为“非我”,这是第二步;第三步,再由 

 “自我与非我达到统一”。他的这种思维逻辑,对后来的黑格尔颇有启发。 

 “自我”属于正题,“非我”属于反题,“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则是合题, 


… Page 157…

  由正而反而合,正是黑格尔构建自己的庞大哲学体系时所使用的方法。 

        在费希特看来,世上一切哲学,无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条道路 

  是不能长期存在的。康德哲学的缺点恰好在此——它是二元论的。对康德的 

  学说,可以从唯物论这一面去批评,也可以从唯心论那一面去批评。二元论 

  哲学有时会如猪悟能先生照镜子,弄得里外都不是人。但他认为,唯物论者 

  认为的从外部到内部、从存在到精神的观念,正是他所不能同意的。他推崇 

  唯心论,而且要把它贯彻始终,于是发明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费希特认为,建立哲学体系应有一个“最高原则”,由这个原则出发, 

  其全部体系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他的最高原则就是“自我”,所以后来人 

  评论费希特哲学,总说他是主观唯心论。 

        强调自我,本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大特色,但把自我作为完整哲学体系 

  的最高原则,则是费希特的发明。他的这个理论既是对康德哲学的一个修正, 

  也使德国古典哲学在新的历史层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费希特的“自我说”,一经出世,便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讽刺。据海涅 

  介绍说:“在费希特哲学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困难,那就是:他要求精神在自 

  己的活动中观察自己本身。自我应当在它进行它的智能活动时,对于它的智 

  能活动进行观察。思想在它思维时,在它逐渐热起来到最后完全煮熟的过程 

  中,应当窥探它自己本身。这个操作使我们想起那个坐在灶上铜锅边煮自己 

  尾巴的猴子。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烹调术不仅在客观上进行烹调,而且也得 

                                      ① 

  在主观上意识到在进行烹调。”海涅还亲眼看到过一幅漫画,画面上“画着 

  一只费希特式鹅。这只鹅有一个肥大的肝,肝大到使这只鹅自己都不知道它 

  究竟是一只鹅还是一个肝。在它的肚子上写着:我=我。”① 

        但是,费希特哲学中的“自我”并非个体的我,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我”。更重要的是:他所谓的自我是一个主体存在。他说: 

         “因为自我的自身设定,是自我的纯粹活动——自我设定自己本身,而 

                                                    ② 

  凭着这种纯粹的自身设定,自我才存在。” 他认为:“我们必须找出人类 

  一切知识的绝对第一的、无条件的原理。如果它真是绝对第一的原理,它就 

  是不可证明的,或者说是不可规定的。”③ 

        这段话很费解,他自己虽然用了很大篇幅来解释,但稍不小心,便会成 

  为笑柄。但他还是坚持认为自我是我,这一点是无法否定的。所以才有这样 

  的命题:“A是A(这就是A=A,因为这就是逻辑系词的含义)是任何人都 

  承认的;这就是说,人们不加丝毫考虑就会承认它是完全确定无疑的。”④ 

       A就是A,犹如人就是人,唯有人就是人,才能从人开始自己的世界旅 

  程,换句话说,如果人≠人,人甚至是负号的人 (—人),那么,还怎么去 

  建立任何可能的哲学体系呢? 

        费希特既讲自我,又讲非我,他看到自我和非我处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之 

  中,然后才得出“自我与非我统一”的结论。实事求是地说,他的这个思路 

  确实将康德哲学打开一个缺口。他证明:康德哲学虽然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① 海涅: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118 页。 

① 海涅: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118 页。 

② 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vi,6 页。 

③ 同上书,第7 页。 

④ 同上。 


… Page 158…

但并非没有缺点,并非没有再开发的天地。 

     费希特哲学的缺点,也是显然易见的。后来谢林说他的理论只应限于知 

识学的范围,他还大为震怒。他认为自己的这套观念不但适应于知识学,而 

且适用于一切哲学。但是认为“自我”是世界的本体,无论如何不合常识。 

而不合常识的理论,即使它可以产生轰动效应和具有极大的合理性成分,却 

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历史理论而存在,费希特哲学的命运刚好如此。 

     费希特的主要哲学贡献是:第一,他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一点, 

正是康德哲学也是整个德国近代哲学所缺乏的。第二,他扭转了康德哲学的 

二元论倾向。二元论哲学同样只能成为一种历史理论的过渡。二元论理论的 

最好结局,就是它既提出了问题,又没有主观武断地解决问题,康德哲学恰 

好如此。费希特以自己的方式改变康德哲学的二元化倾向,为后来的谢林黑 

格尔哲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方便。第三,他哲学中的辩证发展观。他不 

把自我和非我看成静态的存在,而看成动态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互动互进的。 

因为互动互进,才能达到新的统一与和谐。他的这个思想,对黑格尔哲学影 

响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