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缅甸人一般不喜欢吃猪肉和动物内赃。
缅甸人还喜欢吃一种味道鲜美的鱼汤米粉。他们爱吃的水果有芒果、菠
萝、菠萝蜜、柑桔、木瓜等,不少人还喜欢在饭后嚼槟榔。人们的日常饮料
有茶、咖啡、柠檬汁等,多数人不喝酒,即使喝,也只喝一些低度酒。
(5)日本人的饮食习俗
日本人的传统主食是大米,配以清淡、味鲜、带甜味的菜肴,如瘦猪肉、
牛肉、鸡蛋、鱼、虾、蟹、生蚝以及各种野味。日本的名菜是生鱼片,鱼片
切得薄如蝉翼,蘸姜、芥末之类的佐料。日本人还爱吃新鲜蔬菜、豆腐和紫
菜,但不爱吃猪内脏和羊肉。他们喜欢吃西瓜,吃时一般要在上面撒些细盐。
每逢喜庆佳节,日本人爱做红豆饭,吃时在饭上撒些芝麻盐。
(6)喀尔喀豪古人的饮食习俗
19世纪时,喀尔喀蒙古人的饮食以奶食和肉食为主。奶食又分为食品和
… Page 47…
饮料,食品主要有黄油、白油、奶皮、奶酪、奶豆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
奶酒等。肉食主要有羊肉、牛肉及鹿、兔、野羊肉等,一般不食马肉。鸡、
猪在牧区一般不养不吃,驼峰、熊掌、天鹅是19世纪时喀尔喀蒙古人最宝
贵的珍品。
(7)朝鲜人的饮食习俗
19世纪时,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有米饭、冷面和米糕。冷面的面条是用
荞麦面或是白薯粉压制而成的,吃时配上牛肉、鸡肉、猪肉、蛋丝、辣椒、
芝麻、香油、苹果、狗肉汤等,吃起来甜中有酸,香中有辣,清凉可口。米
糕,或用糯米做成,或用大米做成,根据制作的差别,有打糕、切糕、片糕、
散状糕、发糕之分。
那时候朝鲜人传统的副食还有咸辣白菜、辣椒酱、大酱汤等,人们还特
别爱吃泡菜,喜欢饮自制的米酒。狗肉也是朝鲜人喜欢的食物。
(8)库尔德人的饮食习俗
19世纪时库尔德人平时吃的主食是米饭和面包。他们称米饭为“提麦”,
制作时配有油、盐、肉丁、葡萄干和肉汤等。吃面包时,往往先把中间挖空,
然后按个人喜好加入牛肉或肉馅、鸡蛋、生菜等,有时还撒上一些柠檬汁或
番茄酱、果酱等。库尔德人菜肴的最大特点是样样不离番茄酱,即使在吃生
菜时,一般也要沾点番茄酱。
库尔德人习惯饭后吃一点水果,如西瓜、苹果、柑桔、柠檬、石榴等。
19世纪时库尔德人常年喝生水,即使病了吃药,也用生水送服。他们还
有每天喝红茶的习惯,喝茶时,总是把茶熬得浓浓的,然后倒入只能容纳15
毫升左右的小杯子,再加入砂糖。人们在喝茶时有个规矩,即每个每次只喝
一杯,最多两杯。
(9)马来西亚人的饮食习俗
19世纪时马来西亚人以大米为主食,吃的菜肴都稍带辣味,咖喱牛肉是
风行全国的菜肴。由于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西亚人禁止喝酒,日常饮料是咖
啡和茶,喜好嚼槟榔。
那时候马来西亚人的饮食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用餐时不用刀、
叉、筷子,而是用手;一般不能用左手,只能用右手。
(10)阿曼人的饮食习俗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19世纪时这里居民的传统饮食是奶制
品、烤羊肉和咖啡。名贵菜肴有炸牛排、炸鱼、炸鸡、烤羊羔、烤驼羔等,
其中以烤驼羔最为名贵。烤驼羔是在驼羔宰杀后将其内脏掏出,塞进一头羊
羔,羊羔的肚内又塞进一只鸡,鸡的肚内又塞进一只鸽子,再放入各种香料
和调料,然后架在篝火上烤,烤至外焦内嫩为止。
19世纪时阿曼人的饮料主要是咖啡,喝咖啡时讲究高浓度和苦涩,认为
这样有助于食物消化。
(11)菲律宾人的饮食习俗
… Page 48…
19世纪时菲律宾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其次是玉米。同时期有代表性的
菲律宾菜肴是咖啡鸡肉、肉类燉蒜、虾子煮汤和烤乳猪。在烹调中,菲律宾
人虽然爱用香辣调味品,但由于近代长期受西班牙人烹调法的影响,到 19
世纪中叶时,菜肴的辣味已不浓,讲究香辣可口,味美适中。
(12)暹罗人的饮食习俗
19世纪时暹罗人的主食是米饭,特别讲究吃“咖喱饭”。“咖喱饭”是
用大米、肉片或鱼片、青菜和咖啡做成的食品,吃时加上辣椒油。
暹罗人喜欢食辛辣味菜肴,还喜欢在菜肴中放鱼露,但不放糖和酱油。
暹罗名菜肴有咖喱牛肉、咖喱鸡块、咖喱虾肉、烤牛肉、烤鸡肉、烤猪皮、
酸猪肉和牛肉酱等。
暹罗人就餐时,习惯于跪膝围桌而坐,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着吃。
暹罗人爱吃水果,主要果品有槟榔和榴■。
(13)僧伽罗人的饮食习俗
僧伽罗人是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 19世纪时,在膳食上,他们一般以
大米为主食;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人们以龙爪稷(一种谷物,比小米还小)、
玉米、木薯为主食。进餐时,把饭盛在盘子里或芭蕉叶上,用手抓着吃。椰
子肉、红辣椒是僧伽罗人爱吃的食物。
那时候僧伽罗人还爱喝红茶,一日三次。喝时要加冰糖和牛奶;在农村,
人们则普遍饮用柳花酿成的低度酒。
僧伽罗人家庭吃饭有个规矩,妻子做好饭后,要让丈夫和女儿们先吃,
自己后吃。
(14)土耳其人的饮食嗜好
土耳其人中的大多数是穆斯林,但19世纪时,人们普遍吸烟喝酒,喝
酒以啤酒为主。土耳其人除对烟、酒有特别嗜好外,对茶和咖啡也十分喜欢。
(15)越南人的饮食习俗
19世纪时,越南人的主食是大米,常见的有米饭、米粥、粽子等。粽子
以糯米为原料,肉丁、五仁、豆沙作馅,外面裹以芭蕉叶,呈方形或圆形。
越南人平时很少吃猪、牛、羊肉,但很喜欢吃鱼、虾、蚧、海参、鱼翅等水
珍海味,尤其喜欢吃用鲜鱼加工制成的鱼酱。蔬菜则主要是空心菜。那时候
越南人的菜肴以清淡为上乘,人们不爱吃辣味,喜欢酸甜,名菜肴有脆皮炸
鸡、红烧鱼翅、蚝油鲍脯、汆虾丸汤、脆皮乳猪、咕噜肉、软炸虾球、开堡
猪肉等。
8。亚洲民居
19世纪亚洲大陆各地的民居别具特色,从西亚阿拉伯游牧民的帐篷住
所,到北方喀尔喀蒙古人的蒙古包建筑,从僧伽罗人的特色住房,到越南居
民的竹屋,无不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特点。
… Page 49…
(1)阿拉伯游牧民的帐篷住所
19世纪时,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地区,以游牧为生计的阿拉伯人,常年
无固定住所,而是随着畜群的游动,以帐篷为家。
那时候阿拉伯游牧民帐篷的篷布一般用粗羊毛和驼毛制成,多为黑色,
也有深褐色的。帐篷呈长方形,中间立一根柱桩。冬季,篷布的四个角要挨
着地面捆在木桩子上,四个边放下来拖着地面,夏天,篷布的四个角搭在高
高的木桩上,四个边也高高掀起。除开门的一边外,其它三边还用苇席围起
来。帐篷内以中间的木桩为界一分为二,用毯子隔开,其中的一半是女子住
的地方。
游牧民家中用品较简单,除了铜锅、木盘、茶具、毯子、衣服外,就是
一些必要的粮食和茶叶等。
19世纪时阿拉伯半岛游牧民这种以帐篷为家的生活,在北非阿拉伯牧民
中也同样存在。
(2)缅甸人的“干栏”建筑
19世纪时缅甸人的传统住房一般采用“干栏”建筑,多是一间大房屋,
内部隔成几小间,门前通常有一条走廊,房屋往往建在离地面两三米高的木
桩上。
缅甸人的“干栏”建筑多用竹类做成,墙壁是用竹片编成的,地面用剖
开的竹片铺成,屋顶多用茅草或棕榈叶覆盖,也有用竹筒的半片相互咬合盖
成的。
在缅甸人家正屋的照壁上供有佛龛,家中的床多是低矮的台子,屋角放
有盛清水的水缸,水缸边的木架上摆放杯盘碟勺锅瓢碗盏,离水缸不远处是
火炉。
(3)日本人的传统住宅
在日本人传统住宅的房屋内,到19世纪,其内部结构形式基本上仍是
历代相传下来的,有铺设在地上的塌塌米、障子 (滑动的门窗)和分隔房间
的活动屏板等。草屋顶部是用稻草和茅草盖的,一般有30公分厚,夏能防
热,冬能防寒。
(4)喀尔喀蒙古人的蒙古包住所
19世纪时喀尔喀蒙古人的传统住所是蒙古包,它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
毛毡子覆盖。蒙古包的门呈长方形,较小,且连着地面,以抵御漠北的寒流;
蒙古包的百叶,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
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起来,还可当牛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个口作为天
窗,可通烟气,又可采光。包门大多向南或东南。
(5)朝鲜人的传统住宅
19世纪时,朝鲜人的传统住宅分瓦房和草房两种。房屋一般是面向东南
或西南,大多没有院子。不论是瓦房还是草房,屋顶都由四个斜面构成,用
瓦片或稻草覆盖。每座房屋正面开三扇门或四扇门,门同时也是窗子。屋内
… Page 50…
分为卧室、客房、厨房和仓库等几部分。起居室多采用火炕或暖房形式,室
内用土砖和平坦的石块铺成平坑,炕面上再铺上木纤维,然后刷上一层油类
的东西,使炕面平滑、光亮。房内、房外还用白灰粉刷,使整个屋子显得整
洁明净。客人进屋,都要脱鞋,在炕上盘腿而坐。
(6)僧伽罗人的住宅
斯里兰卡僧伽罗人的传统住宅,在19世纪时,城乡间的差别已很大。
城镇的房屋多为单层或双屋,正面朝街,每幢房之间相距较远,并以矮墙或
栏杆隔开,楼的外表颜色多为白色。
乡间的房屋一般是以木为柱,以土为墙,宽厚结实,十分凉爽。房顶一
般用苇席、棕榈叶和椰子叶铺盖而成。房屋往往没有窗户。屋内的设备很简
陋,除凉席外,还有几条凳子。
斯里兰卡人喜欢种植花草,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家家户户的门前
户后都有绿草花木陪衬,环境幽雅。
(7)土库曼人的传统住宅
生活在中亚的土库曼人,其传统住宅是类似“蒙古包”的活动式帐篷。
在19世纪时,这种帐篷的骨架由山毛榉的树枝做成,较为轻便,既容易搭
盖,又容易拆卸。活动式帐篷的入口处必须向南,四周挖一条小水沟,以防
雨水流入帐篷里。这种帐篷房屋从外面看不大,但里面仍较宽敞。在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