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十二人。庄子先评说四家八人,从墨家开始,以道家关尹、老聃为结,称赞这
两位是“古之博大真人哉”。然后述庄周的学说。最后一段介绍惠施的理论作为
“辩者”之首,又列举“与惠施相应”的“卵有毛,鸡三足”等悖论,指桓团、
公孙龙为“辩者之徒”,“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说惠施“卒以善辩为
名,惜乎!”还说他“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说他是“说而不休,
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
也。”可见庄子责备他们脱离群众,但还是重视他们,列举一些怪说,保存了下
来。
    《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有司马谈论述六家的要点的话。六家是:阴阳、
儒、墨、名、法、道德。前五家各有缺点优点,唯有道家最高,而对名家的解说
紧接道家之前,可见重视。他说名家的缺点是,“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
专决于名而失人情。”优点是,“控名责实,参伍不失。”这时已是汉朝大统一
稳定时代,名家地位仍然不低。
    荀、庄、司马说名家考察分析过火,使人不容易懂(不得反其意),只讲名
而不讲人情,这正好是科学的客观态度。是不是可以说他们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时代惟一脱离功利和政治而探讨客观真理的学术派别?东周春秋五霸时代,由孔
子及其门人开始的、士人学者游说列国统治者干预政治的风气,不断变化形式持
续了两千几百年。在读书人中,重视人性人情和功利的思想占上风,脱离人情的
客观态度受轻视。与实际结合的技术发明,中国几乎一直在世界冠军宝座上,如
指南车、丝绸、造纸、印刷、火药等等。直到近代落后了,但仍有善于仿制改进
的高明技术。不能立竿见影有实效又脱离人情的科学理论往往被认为是无用空话。
欧洲在近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由伽利略、笛卡儿等开始,科学思想突破
了由罗马帝国时代耶稣及其使徒保罗起动的神学的思想限制,技术同时突飞猛进,
风靡世界。中国在相形之下落后中急起直追。技术不难赶上而科学迟迟不前。思
想很难越出两千几百年走熟了的轨道。回顾春秋时代,孔子讲名(正名),后来
法家也讲名(刑名),可是名家说名和他们不同,不切实际,讲的是语言符号,
与人无关。战国时代人性成为热门话题时,名家不参加论人性。从汉代起,他们
的“怪说”受到冷淡,思想没有继续流传下来。他们把语言看成符号又重视分析
忽视实用的思想和客观看世界的态度没有传人。用现在眼光看,科学无不用符号,
特别是数字,可以说是用符号眼光看世界。名家的语言符号观能不能说是科学思
想的起点?不妨看一看他们的另外的一些命题。仍从公孙龙开始,再到惠施和其
他辩者。
    公孙龙说:“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指物》篇说的话很难懂,文本流传
可能字句有误。但是意思还是明显的。作者是古人,我们不能还原对证,不过可
以对这些命题作我们的现代理解。他的白马、坚白、名实、通变等理论都不离语
言分析,也就是讨论名。他所说的物首先是语言中的物,例如说马,马字指的是
具体的马,不论白马、黑马、活马、死马,所以是一个符号,是“指”。但是
“指”或符号本身不能是“指”或符号,因为符号一词所指的就是符号自己。所
以“指非指”。一个指头可以指任何别的东西,独独不能指自己。因此这个“指”
字作为符号,不能是指其他具体东西,只能指本身,因此也就不是“指”,所以
说“天下无指”。不是说没有符号,而是说符号本身不是符号。
    “坚、白、石,三。”触觉所得的坚和视觉所得的白和使人有这两种感觉所
得的东西,石,当然是三样。这里着重的显然是分析。
    公孙龙的论辩由于时代和语言不同,他所知道的想到的习惯的和现在我们的
不一样,加上文本流传可能有误,所以我们不能句句看懂,懂的也不一定合他的
原意。我们所作的只能是我们的解读、诠释,此处只举以上这两例。
    惠施是庄子的朋友。《天下》篇中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他“历物之
意”,“遍为万物说”,“散于万物而不厌”。南方有一位黄缭问他“天地所以
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
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由此可见,他是研究万物的,脱离了人情。庄子说
他“弱于德,强于物”。这就是说,他不重视研究人性善恶道德,而是天天辩论
万物之理,正是一位科学思想家,成为辩者、名家之首。可惜惠施的五车书都已
散失,辩者们的议论也和古希腊的许多智者的一样消亡了。他们可没有古希腊文
明中的一些人和书的好运气,得到阿拉伯人在东罗马灭亡时到欧洲传授因而复兴。
从庄子列举的一些怪说看来,他们是以明显的悖论引人注意,当然还有大量的解
说,有五车书,因此西汉的司马谈也没有说不懂。可惜现在书已亡失又缺乏解说
留下来,只好由我们作现代人的阐释了。就《天下》篇所引的看,可解的大致显
示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于无限的问题,由此引出一些怪说。可能是因为庄子讲“齐物论”,
所以这方面引得多。无限,感觉达不到,想象不出来,在语言中是个符号,只存
在于思维中,表现于数学为极限,在微积分里才化为符号能运算,由此,科学大
大前进。惠施的时代里不能有微分积分的学,但是可以有关于微分积分中问题的
思想。这个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只好说成怪说,让人思考。当时必然另外有解
说。若不然,怎么会有五车书?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这是无穷大,没有边,无限,当然不能有外。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是无穷小,是一个变量,不一定是零。印度人
给了它一个名字,佛教徒译成“邻虚”或“极微”,但那是极小单位,不是变量,
不与极大相对。惠施说的“小一”很可能是几何学的点。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这明显是几何学的平面。
    以上三句话相连,分明是说多面体(立体)的无穷大,无穷小量,点,平面。
    “南方无穷而有穷。”这仍是说无限,但指定了方向,所以又是有穷,有限。
    “今日适越而昔来。”这是说时间的无限。惠施好像看出了时间是由事物的
连续不断的迅速变化而显现出来的,所以说,今天到南方已经是过去来南方,因
为说“去(适)”时是在北方,还是“今”,说“来”时已经是在南方,是“昔”
了。现在时不能停留,时间上没有不动点,于是成为时间的无限。说出现在,已
成过去。佛教徒说“刹那生灭”是同一意思。
    “日方中方脱,物方生方死。”这正是“刹那生灭”。时间上无物可以停留,
一切都在不停变化。太阳刚刚正中,立刻就偏了。任何东西转眼就变,旧变为新,
旧死新生。由变化显出时间。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这是说地上平面的无限,所以
任何点,北国之北,南国之南,都可以是中央。那时自然不知地球是圆的。圆球
面上也是任何点都可以算中央。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说无限分割,仍是说无限。说法
好像和古希腊智者的英雄追不上乌龟的悖论一样,其实不同。芝诺是揭露运动的
矛盾。辩者是说明无限。
    二是关于运动的问题。
    “轮不辗地。”轮子在地上转,和地面接触的只有一点,只是一点又一点连
续不断,不是辗转。这是解析运动。两物相交,一动一不动,一转一不转,不能
合说为一。
    “飞鸟之景(影)未尝动也。”这仍是解析运动。鸟在空中飞,影子在地上
不会飞动,只是一个又一个影子连续不断,仍然是一动一不动。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这是解析一物的运动。前面两个命题说
的是两物,相交,相应,一动一不动。这里说一物的运动,是接着前面说飞鸟影
子的。鸟飞而影不能动。箭射出去如同飞鸟,无论怎样快,也可以分析成为一些
连续的点,其中有行有止,有行止转变中间的不行不止。这仅仅是推论,还是在
数学力学中也有表示法,我不知道。
    “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这仍然是说运动的问题,“至”的问题。目
可见物,但不是运动到物那边去,物也不向目移过来,没有见的运动。指可指物,
但双方都不动,指不至物。“至不绝”大概是说接触了就不是断绝分离,不分离
就目不见物,指不指物。现在看来,这些话不过是两千几百年前光学和心理学等
知识缺乏时说的,可是提出眼怎样看东西的问题可以引起科学研究。不提问题,
知识怎么增加,思想怎么前进?名家的贡献正在于他们穷究万物之理,有了科学
研究的起点,可惜惠施的五车书和辩者的著作以及他们不停辩论的记录都失落了,
仅仅传下来零章断句。他们没有传人,反而长期作为笑柄。庄子说:“由天地之
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恐怕就是因为看不起这一蚊之能的思
想太普遍了,所以中国才没有出现和名家差不多同时代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吧?
    其他一些怪说,有些话明白可讲,有些不明白,我们不便强作解人,但是还
可以说些意见。
    三是关于语言符号和有无的问题。
    “犬可以为羊。”“狗非犬。”若把犬、羊、狗都当作语言符号,脱离所指
的实物,当然可以互换,也可以互相否定。可以指鹿为马。古语说犬,口语说狗,
所指实物虽同,语言符号不一样,不能同时用两个。
    “卵有毛。”“马有卵。”“丁子(蛙)有尾。”这好像是说,依据感觉所
得以为没有的,在事实上,道理上,可以有。从卵孵出的鸟有毛,卵中自然也有
毛。看到卵的表面上没有毛,就说卵无毛,不合实物的全部。驹在马腹中可以是
卵形的胎,和鸟雏的胎是卵一样。蛙幼时是蝌蚪,有尾,长大后,尾巴掉了,不
能说蛙无尾。这些是为了说明,凭一时感觉所得作出的判断和凭观察全部事实作
出的判断不相符合,有无不能确定。语言只能说有或无,对应事实往往不确切。
    “黄马骊牛三。”这好像是和公孙龙说的,“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
互相矛盾。实际上用的是同样的分析法。那里是着重分析石的属性的坚与白,不
算石,是“坚白论”,所以坚与白是二。若算石,坚白属性和石仍是二。这里是
分析色和形,所以黄、骊是一,马、牛是二,合而为三。也可以说,黄、骊是两
种颜色,马、牛同属兽类,是一,合而为三。
    “龟长于蛇。”这可能是说,龟形论大小,不论长短,蛇形论长短,不论大
小,彼此不能相比。硬要比,那就怎么说都可以。或者说,龟甲的圆周比小蛇长。
表明两物相比时可有种种说法。
    此外的一些命题,不明白着重的是什么,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