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页。要用于购买武器装备和在中国内地建设新的军事设施上;这表明当时中国军②事权力机构承担了更多的作战责任。很难断定林是否欢迎这样的外部军事压力,也很难断定他是否希望中国在同时与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对抗中处于孤立与易受攻击的状态。然而,林确实是这种形势下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国内的混乱和来自国外的威胁使主席感到林及其军事力量不可或缺。1969年制定的党章规定林彪为毛的接班人;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中人民解放军的势力也进一步加强。这样,林彪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然而,中国政治进程的变化——可能主要是年迈的毛主席对林彪的野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使形势急转直下。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可以看到,①几乎在林成为毛的法定继承人之日开始,毛就想除去林了。尽管对林后来的政治失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是说他想谋害毛,其实,所有这些说法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对权力的不懈争夺。
  说林反对与美国改善关系便是这方面最好的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作为军事长官的林对与长期的对手和解,是应该十分谨慎的。当毛和周开始主动表示与尼克松言和时,美国尚深陷在越战之中,这对中国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这时候是不正常的时期。林成了毛的接班人后,毛决定重新组建在文化大革命中严重受损的党和政府仅力结构。这些决定对周及其政治伙伴非常有利,而对林的权威和长期的政治地位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林对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形势颇感不安,因为他肯定中国与华盛顿的和解是动摇他政治权力的步骤之一。
  1970年8、9月间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加强了对林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对美国的态度也日益好转了。10月1日,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与毛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他们在一起合影留念。这不仅是一个美国公民第一次享此殊荣的问题;毛借此首②次公开表示有意改善与美国尚处于试探阶段的关系。周与尼克松政府的初步联系 (1970年12月—1971年1月)表明林同毛一样是赞成与美国进行高层①接触的,但是,林在中美和解过程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周在1971年5月末的信中邀请基辛格秘密访问,同时邀请尼克松随后公开访华,信中只说是得②到了毛的赞同,并没有特别提林的名字。如果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话,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首次访华期间,周恩来的行为便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当这位国家安全顾问向中国高层领导人赠送礼品的时候,周代表中国领导层③向他表示了谢意,但是没有提及林的名字。事实上,林从一开始便是中美和解进程中的多余人物。自从中苏冲突开始以后,林就很少参与制定中国许多重要的外交政策了;这说明他的政治地位在迅速下降,1971年9月他不光彩地叛逃苏联时就全完了。
  林似乎完全赞成文化大革命的孤立政策和敌对思想;这与1970年初已发 ② 有关详情参见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对外评估中心:《中国的防务开支〈1965—1979〉》,第2— 4 页。 ① 有关党的文件汇编,见高英茂:《林彪事件》。 ② 基辛格:《白宫岁月》,第698—699 页。毛泽东和斯诺的合影直到1970 年12 月26  日毛生日那天才刊 登在《人民日报》上。 ① 基辛格: 《白宫岁月》,第701、703 页;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第547 页。 ②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第551—552 页。 ③ 所罗门: 《中国人的政治谈判行为》,第7 页。生变化的形势很不相宜,当时苏联被看成是头号敌人,美国是第二号对手。
  后来一篇文章评论道:
  林彪说什么“我们同帝、修、反没有共同的语言,要同他们划清界线,要同他们斗争,要同他们对立,而不能同流合污”。……对敌斗争的一个最主要的战略思想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集中主要力量,去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四面出击”还把马列主义者所制定的许多对敌斗争的重要策略思想践踏得一塌糊涂。……实行“四面出击”的结果,自然是造成到处树敌,使我们濒于孤立的处境。④正如一份阿尔巴尼亚的文件所述,与美国和解标志着中国文化大革命外交政策的终结:
  随着尼克松的访华,中国加入了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阵线和竞争者的行列;中国在想要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尼克松的访问为中国开辟了与美帝国主义及其同伙和解与联合的道路。同时,……与美国结盟标志着中国领导层已脱离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脱离了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美开放结束了中国对内对外长达10年之久的意识形态僵化状态。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和解进程中对美开放的重大步骤。中国外交政策摆脱了僵化的教条状态;主要的受害者是林彪。
  中国的资料只附带提了一下北京没有得到回答的 1968年末的那个建议;并指出由于没有得到回答,显然拖延了中美和解的进程。这些资料还对1969年北京对苏联发动攻击的可能性的严重担忧作了轻描淡写的叙述。而尼克松和基辛格却常被描述为急切盼望中国人邀请他们访问北京的人。埃德加·斯诺说, 1970年11月初周恩来对美国的意图提出了怀疑:
  '周'回忆说,1969年尼克松刚上台时,他声明愿意缓和紧张局势,并且想与中国谈判。
  尼克松还进一步表示,如果华沙地方不合适,和谈可以在中国举行。北京回答说,这样很好。
  讨论台湾问题,尼克松本人来行,他派使者来也行。然而,尼克松对此没有作出反应。继而在1970年3月发生了入侵柬埔寨的事件,中国人据此认为对尼克松的言行不能太认真了。②但是,这个月底尼克松的另一封私人信件又使北京受到了鼓励,但是否作出反应仍有疑虑。12月中旬,毛对埃德加·斯诺说:
  ……外交部研究一下,美国人左、中、右都让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要跟尼克松解决,在暂时。……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①与此同时,毛还非常关注尼克松访华对美国的政治影响:“谈到尼克松可能的中国之行,主席特意向到1972年是否要举行总统选举?然后他又说,尼克松先生可以先派一名特使来,他本人在 1972年初以前似乎不宜来北②京。”在中美最初进行试探性接触的时候就出现了“谁需要谁”的争论。首 ④ 张明养:“林彪和‘四人帮’极左外交路线剖析”,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 年第 2 期。 ①  1978 年7 月30  日“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信”,载外国广播信息处:《东 欧动态》,1978 年8 月1 日,第17 页。 ② 埃德加·斯诺:《漫长的革命》,第11—12 页。除第一句以外,引文的其余部分都在被中方认可的原 文中删除了。 ① 《毛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1970 年12 月18 日)。也见斯诺:《漫长的革命》,第 171—172 页。 ② 斯诺:《漫长的革命》,第182—183 页。先,北京不希望以需要者的身份出现;是美国想进行这样一次会谈,也是美国想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棘手的台湾问题。
  这种自信充分地显示在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提交的一份内部报告中:
  美帝国主义头子的访问,……使美国对华政策破了产……。苏修利用美国侵略越南的时机,极力扩张其在欧洲与中东的势力范围。美帝国主义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同中国改善关系,以便与苏修相对抗。……由于尼克松内外交困,所以,他强烈要求访华,他来时,不得不带些东西来。否则,他会发现他回国后无法向国人解释清楚。③因而,周对国人说,尼克松急切地、严肃地要求与中国建立关系。而毛和周认为,他们只是顺应美国要建立这种关系的热切愿望,而且声称,尼克松不应空着手来。
  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更不用说追求总统职位的许多民主党人了)急于要求得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虽然名义上是在评价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但是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和现时没有举行侵略的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差别做了区分却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文章的作者认为,无产阶级应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作者还指出,“毛主席制定的对敌斗争策略原则是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①中国人与尼克松政府私下达成的谅解依然是个让人琢磨的问题。许多观察家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为了使中国人支持美国在其他地区的政策,曾就②一些重要问题向中国提出过私下保证。十有八九,台湾问题算是其中之一。
  1970年末,毛告诉埃德加·斯诺:“除非尼克松想谈台湾问题,否则他就不③能来”。 (毛的原话是:“我看,七二年的上半年他可能派人来,他自己不来,要来谈是那个时候。”——译者)的确,美国驻华沙大使沃尔特·斯托赛尔在1、2月份已经向北京转达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重要让步,美国保证减少 (并暗示要最终撤出)其驻台湾的兵力。米歇尔·奥克森伯格说斯托赛尔与中国代办雷阳在1970年的两次会晤是“非同一般的”。奥克森伯格说:
  “美国第一次承认,这是一个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和平解决的问题。而中国人④则放弃了他们以前的立场:即问题不解决,关系就不会改善。”作为这种保①证的回报,中国人对基辛格和尼克松发出了访华邀请。但是,美国当时主要关心的是越南问题,尼克松政府竭力想使中国至少悄悄同意不再插手美越冲 ③ 周恩来:“关于国际形势的党内报告”(1971 年12 月),参见陈庆编:《中国与三个世界》,第 137—138 页。周的报告由台湾渠道获得,看来是一份可靠的真实的文件。 ① 中共湖北省委写作组:“团结人民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学习“论政策”,载《红旗》杂志,第9 期(1971 年8 月2  日),第14 页。 ② 例如,西摩·赫什的 《权力的代价:尼克松当政时期的基辛格》。 ③ 引自上书第367 页。 ④ 米歇尔·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十年”,载《外交事务》第61 卷第1 期 (1982 年秋季号),第177 页。奥克森伯格的评论根据的是大量有关这一时期中美谈判所得到的记录。 ① 西摩·赫什:《权力的代价》,第361 页。突。
  基辛格秘密访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