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黑暗时代,他写了长篇历史小说《黑暗时代》、《峭壁》、《狗头
军》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十七世纪捷克人民在“白山战役”以后处在哈布斯
堡王朝残酷统治下的苦难生活。
关于民族复兴运动,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弗·勒·维克》(五卷)和《在
我们这里》 (四卷)。它们展现了民族复兴运动的整个过程。
他的重要著作还有描写 1848年革命年代的中篇小说《哲学生纪事》以
及根据古老的编年史和民间传说写的一部诗意盎然的小说《捷克古代传说》。
他还写有剧本《伏依娜尔卡》、《父亲》以及神话剧 《灯笼》等。
… Page 42…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文学
1
二十世纪初,奥匈帝国经济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捷
克资产阶级投靠维也纳政府已成为一种反动势力、它压迫工人阶级、引起人
民的不满、在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斗争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社会民主党的
领导,从最初的激进主义者变成了机会主义者,以致最后堕落为奥匈帝国的
帮凶。在此情况下,一些作家,如诺伊曼、哈谢克等,都受到过无政府主义
的影响。由于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文学中各种流派纷纷出现。不过这些流派
在捷克文学中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非当时的文坛的主流,而被称为“被
奴役人民的歌手”的贝兹鲁奇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捷克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卡·马·恰佩克——霍特 (1860—1927)。
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深受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涡轮机》(1916)。作品描写了社会地位十分悬殊
的两个家庭的变迁。作者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生活中的消极面,强调人的本能
的、动物性的一面,因而有些描写显得庸俗、琐屑。
捷克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布热齐纳和索瓦两位诗人。这一流派的主要
特征是无视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文学艺术离开社会职责。
奥·布热齐纳 (1868—1929)幼年失去双亲,性情孤僻,一直抱独身主
义,在农村教书多年。他十分推崇法国的波德莱尔。他在《神秘的远方》、
《西方的黎明》、《从两极吹来的风》、《神殿的建筑师们》以及《双手》
等五部艺术性较强的诗集中,表达了他从最初的忧郁的情况发展到拥抱整个
人类的博爱主义。他的诗形式完美,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但过多的象征符号
和“意象”也使他的诗歌晦涩难懂。
安·索瓦(1864—1928)出身于教师家庭。曾任过图书馆员,后任馆长。
他少言寡语。在资产阶级上流社会中常有一种受压抑、受人践踏的感觉,因
而他反抗那个可憎的社会。最初的诗集《我的家乡》、《故乡之歌》,写得
很抒情,很成功,描绘了典型的捷克南部风光,表达了诗人诚挚的爱国主义
热情。诗集《同情与反抗》、《被蹂碎的心灵》以及《暴怒后的哀愁》中,
诗人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强调人的尊严。他的诗艺术造诣较高,表现力丰富,
但神秘、抽象,其语言也和布热齐纳的一样,较为晦涩难懂。
捷克颓废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卡·赫拉瓦切克 (1874—1898)。他深受
法国颓废派文学的影响。他出身于工人家庭,在一个典型的工人区长大,。
由于生活极端困难,还不到二十四岁就离开了人间。他的几部诗集,如《迟
到的早晨》以及《复仇的歌》,表现出诗人的一种追求。但这种渴望却无明
确的内容,多是些个人彷徨、苦闷情绪的反映。从艺术形式看,他的诗旋律
优美音乐性强。
还有几位诗人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如马哈尔、迪克、托曼以及什拉麦克,
他们都是二十世纪初捷克诗坛上的活跃人物。
约·斯·马哈尔(1864—1942)深受德国尼采的影响,是资产阶级个人
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主要的诗集有《信仰》、《来自维也纳的哀歌》、《各
各他》、《这儿可能盛开玫瑰花》和《抹大拉的女人》等。他最成功的作品
是大型组诗《世纪的良心》。诗中描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他描绘的历史
… Page 43…
画面有许多都是不真实和不典型的。诗作中还流露出一种颓废没落的情绪。
维·迪克 (1877—1931)是位记者和诗人。主要诗集有《轻快的和沉重
的步履》、《或许》、《窗子》、《最后的一年》等。他的《祖国之声》一
诗,是捷克爱国主义诗歌中最美、最赤诚的一篇。诗中指出一个人的命运是
与他的故乡、他的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的,祖国对他说:
你若离开我——我不会死亡,
你若离开我——你将死去。
卡·托曼(1877—1946)是位抒情诗人。他早期的诗作大多抒发个人的
情感和对女人、对家乡的爱。他的诗集《月历》是捷克最佳抒情诗集之一。
诗人的忧虑、信念、痛苦,是与他祖国人民的痛苦、希望息息相通的。
弗·什拉麦克(1877—1952)曾参加过无政府主义组织。早期诗集《生
活虽苦,但我毕竟热爱它呀》、《蓝的和红的》是站在无政府主义立场上反
抗旧社会,矛头直按军国主义和教权主义的。他的诗集《堰堤》(1916)则
响起了对生活、女性,大自然的一种赞美之声。他在法西斯占领时期写下的
诗集《伤痕、玫瑰》,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献给青年一代的抒情诗
体的小说 《银风》(1910)以及剧本《夏天》、《河上明月》,已成为捷克
宝贵的文学遗产。
彼得·贝兹鲁奇 (1867—1958),生于西里西亚地区是奥帕瓦城。父亲
是当地的中学教员、著名的爱国者。1885年贝兹鲁奇进查理大学语言系学
习,为生活所迫,停学回布尔诺任邮政员,直到 1928年退休。他的诗为数
不多,但内容丰富,革命性强,有力的地反映了捷克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反
对社会压迫的革命精神,从而在捷克现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唯 一的、
也是使他闻名于世的诗集《西里西亚之歌》(1909)描写了奥斯特拉瓦矿工
和贝斯基迪山区人民在民族压迫下的苦难生活。他为矿工和农民们的悲惨生
活鸣不平,写出了这些世世代代被压迫、受剥削的人对地主老爷们的强烈憎
恨,喊 出要反抗、要清算的声音。因此他被称为“捷克革命诗歌的先驱。”
诗集中的《玛丽奇卡·马格冬诺娃》、《矿工》等诗,在捷克是家喻户晓、
经常被朗读的名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其风格
与上述那些流派迥然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从奥匈帝国的统治下获得
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称第一共和国)于1918年10月28日宣告成立。
可是在新诞生的国家里政权依然落在资产阶级手中,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在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运动逐渐高涨。共产党成立于
1921年5月。 1921年至 1923、 1929至 1934年间出现的两次经济危机,
使捷克遭受损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矛盾重重。从1934年起,国内政治开
始走向法西斯化,资产阶级法西斯政党一个个相继诞生,集中力量以对付共
产党。捷共此时为了争取人民民主和自由,领导一切进步力量,对资产阶级,
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不同形式的坚决斗争。
在这时期,西欧哲学思想和各种文学流派,如结构主义、象征主义、表
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对捷克文坛有很大影响,一部分资产阶级作家鼓吹
文学脱离政治,不参与国家大事,他们的创作热衷于抒发个人孤独的感受,
局限在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中,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一部分革命作家,
却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像奥勃拉赫特、萨波托茨基等都参加过党的
创建工作。如诗人诺伊曼、沃尔凯尔、霍拉等,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了革命
… Page 44…
的美好前景;玛耶罗娃、万丘拉等党员作家塑造了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反映
了劳动人民的痛f苦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而尼耶德利、沃尔
凯尔的文艺批评在运用阶级观点分析各种文艺现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
果。以“旋覆花社”为代表的捷克现代派诗歌开始兴起。现实主义作家哈谢
克、万丘拉的散文和恰佩克表现主义的戏剧都从各个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
会的黑暗,抨击了反动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所有这一切,使二十年代
的捷克文坛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三十年代,在苏联文学的影响下,捷克文学中的社会主义思想倾向得到
加强。这时涌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瓦茨拉维克、伏契克等在文艺批
评中坚持了党性和阶级性的原则。玛耶罗娃、普伊曼诺娃等作家的作品,真
实地反映了工人阶级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消灭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制
度进行的英勇斗争,指出了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奈兹瓦尔、
哈拉斯、霍拉等诗人抛弃了脱离现实生活、内容空虚、追求奇特形式的现代
派的创作方法,真实而典型地再现了生活。恰佩克等作家坚决走上了反法西
斯的道路。无产阶级文学在团结现实主义作家的基础上,扩大了反法西斯的
统一战线。
1939年至1945年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1938年10月,
德、意、英、法四国签订了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第二年春天,希特勒占
领捷克斯洛伐克,宣布在这里成立斯洛伐克国和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
国。面对祖国灭亡、人民备受德国法西斯的奴役的局面,人民奋起反抗。
苏德战争爆发后,捷克由于发生怠工事件,激怒了占领者,他们派来了
享德里希,名为保护捷克,实际上在这里实行白色恐怖。在伦敦的捷克斯洛
伐克流亡政府于1942年夏天派人暗杀了享德里希后,占领者进行报复,将离
布拉格不远的利季泽村的男人和少年全部杀害,将妇女和小孩送进了集中
营,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利季泽事件”。这次事件使捷共地下组织遭受了重
大损失,许多作家如伏契克、万丘拉和瓦茨拉维克等惨遭杀害。解放前夕,
由于个别法西斯的顽固堡垒拒不缴械,布拉格人民和他们展开了激烈的巷
战。扬·德尔达在短篇小说集《沉默的防御工事》中歌颂了这一光辉的战斗。
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并于5月9日成立了自己的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