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世纪末,波兰国家的统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1569年,它和立陶
宛合并后,由于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便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
的国家。与此同时,在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这里也传入了人
文主义思想,波兰进入了它的兴盛的时代。
波兰文艺复兴运动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性质,代表中小贵族政治立场的
知识分子是这个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是新教徒,他们反对禁欲主义,反对
罗马教会干涉波兰事务,要求宗教自治和限制教会拥有的财产,并提出让中
小贵族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大都用波兰文写
作,只有少数用拉丁文写作。在用拉丁文写作的诗人中,最有成就的是克刊
门斯·杨尼茨基(1516-1543),他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在教会中学里
读书时,就打下了良好的拉丁文基础,后去意大利留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思
想。他的诗揭露了大贵族的自私和虚伪,反映了“人群正义的控诉”和“人
民的呻吟”,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在《波兰国王的生平》一首中,他还指出
了波兰历代国王都出身平民。他的作品的民主倾向和他的农民出身有密切的
关系。
米科瓦伊·雷伊(1505-1569)是文艺复兴早期的诗人。出身贵族,年
轻时曾客居于一些拥护宗教改革的官员家,在他们的影响下,热衷于参与政
… Page 8…
事,后被选为议员,在议会上提出过贵族改革的纲领。他用波兰文写作,前
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地主、神父和村长三人之间的小争论》(1543),这是
三个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但他们在对话中互相揭露,道出了教会对财产贪得
无厌,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大贵族享乐腐化和对农民作威作福,有强烈的批
判意识。后期作品主要的有《动物园》(1562),它概括地介绍了波兰古代
最著名的国王、大封建家族和其它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作者在赞扬国王和
爱国贵族在促使国家统一和富强上作出了贡献的同时,对教会僧侣的贪赃枉
法和议会中的无政府主义作了无情的揭露,对于“任人宰割”的贫苦农民表
示了深厚的同情。《镜子》(1568)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个正直的
人的一生》要说明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但要保持纯洁的良
心。其他两部分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批判,但表现了悲观思想。雷伊的作品有
散文体,也有诗体,他很讲究波兰语的运用,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波兰人
不是鹅,有自己的语言。”这说明在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统治波兰的时代,
他要在人民中普及祖国的语言——波兰语,他的作品对波兰文学的发展产生
过一定的影响。
波兰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是杨·科哈诺夫斯基(1530-1584)。他
出身于贵族家庭,1552年曾去意大利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也熟悉了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1559年回国后,他住在克拉科夫,这里作为波
兰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教会和代表新兴社会阶级的改革派的斗争十分激
烈。科哈诺夫斯基和统治阶级的各种人都有接触,曾经拥护和支持改革派,
但他晚年离开了克拉科夫,定居于他家乡黑林村的领地。科哈诺科夫斯基一
生发表的作品主要的有长诗《萨尔梯,又名野蛮的丈夫》(1564)《团结一
致》 (1564)、《旌旗招展,又名普鲁士进贡》 (1569)、《圣约翰节前夕
之歌》、《挽歌》(1580),诗集《哀诗》和诗剧《拒绝希腊使者》(1428)
等。这些作品从题材看,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第一类作品主要反映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诗人把矛头指向了教会,对那
不勒斯教皇、波兰教会僧侣们的伪善、贪财、堕落腐化作了无情的揭露。在
诗剧《拒绝希腊使者》中,他借一个人物的独白,抨击了当时波兰政府和议
会中许多弊端:“王国内部一片混乱,它的末日就要降临,这里既没有法律,
也没有正义,这里的一切,都靠金钱收买。”
第二类作品描写波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祖国的自然风光。如《圣约翰节
前夕之歌》写的是:在圣约翰节前夕,照例有十二个姑娘手牵手地围在篝火
旁跳舞唱歌,气氛热烈,歌词内容大都反映农民丰收的喜悦和他们生活中的
趣事。科哈诺夫斯基在波兰文学史上首次将这种富于诗意的民间风习写进作
品,表明波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对民族文化的关心。
第三类作品主要反映诗人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其中以他在他刚满“三十
个月”的女儿乌尔舒拉死后写的长诗《挽歌》最著名。这首诗分十九段,写
得缠绵徘恻,真实感人,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人和人的思想感情为
中心的特点。
科哈诺夫斯基的创作丰富了波兰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他是波兰第一
个用十四行诗形式进行创作的诗人,也是波兰第一个戏剧作家,他的作品在
思想和艺术上标志着波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高峰。
西蒙·西莫诺维奇 (1558-1629)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他出身市
民家庭,曾在扎莫伊斯基学院任教。他最初用拉丁文写作,但这大都是一些
… Page 9…
应制诗,价值不大,后来他用波兰文写作,才充分表现了他的才能。他于1614
年发表的《田园诗集》是波兰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诗集内容十分丰富,
有的描写波兰民间的风俗习惯,有的反映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在《白面包》
一首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贵族的婚礼。参加婚礼的人和新郎新娘逗趣,
问他们为什么珊珊来迟,新娘此时的心情是矛盾的,她爱她的郎君,但又舍
不得离开她的母亲,最后她还是跟着新郎进入了她的新房。这种描写常见之
于民歌,诗人从中吸取了素材,作了艺术上的加工。《割麦人》这首很著名,
它以几个割麦的女农奴的对话和对唱的形式,展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
女农奴们在地主的田里割麦,由于饥饿和劳累过度而晕倒在地,可是地主的
管家兼监工还用鞭子把她们打得遍体鳞伤,“那鞭子抽着姑娘的头,舔着姑
娘的血。”像这种对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真实写照在波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中,实不多见。
十七世纪上半叶,由于城乡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出现了所谓平民文学,
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平民,有农民、手工业者、商贩、穷苦的学生、教堂执事
和行吟诗人等。他们创作的诗歌对教会的专制,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农民遭
受的压迫,社会上的贫富不均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有的作品还明确地把村长、
磨坊和酒店老板列为农村的统治者,把雇农和贫苦农民列为被统治者。由于
它们表现了激进的政治观点,作者们大都不露姓名,但它们依然遭到封建统
治者的查禁和迫害,其中大部分都散失了,至今流传下来的不多。
十七世纪中叶,波兰中央政府议会中的无政府主义愈演愈烈。由贵族控
制的议会实行所谓“自由否决制”,即对提交议会通过的议案,只要有一个
议员反对,它在议会上就通不过。在这样情况下,议员们为了个人或集团的
私利争吵不休,通不过任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决议。加之外国统治集团这时
插手波兰事务,内外勾结,便形成了几个隶属于外国统治者的党派。此外教
会也成立了耶稣会,开始对过去的改革派进行残酷的镇压,彻底否定了以往
宗教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在波兰和当时属于波兰立陶宛国家的乌克兰地区,
由于波兰大地主长期实行封建农奴制压迫,也导致了农民起义大规模的爆
发。在这先后,瑞典王国和沙皇俄国也相继入侵波兰,使波兰陷入长年的战
乱,造成田园荒芜,人口锐减,经济上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它的国力从此大
为削弱了。这期间,波兰文化事业也大为衰退,除常见的宗教读物如祈祷书、
赞美诗之外,在法国巴罗克文学的影响下,波兰也产生了巴罗克诗歌。这种
诗歌讲究华丽的词藻和新奇的形式,但矫揉造作,大都用在对贵族统治者阿
谀奉承,适合于宫庭的需要,它的代表诗人是杨·安杰伊·莫尔什亭 (1613
-1693)。这一时期较有成就的诗人寥寥无几,如瓦茨瓦夫·波托茨基(1625
-1696),他出身贵族家庭,曾长期居往在农村。他的长诗《霍齐姆之战》
(1670)歌颂了波兰军队1621年在霍奇姆打败土耳其侵略者的一战。诗集《诙
谐诗园地》抨击了贵族阶层的自私自利和目无法纪,揭露了波兰政治腐败、
国防空虚以及农奴遭受残酷压迫的状况。杨·赫雷佐斯托姆·帕塞克 (约
1636…1701)是一位战士兼作家,他参加过反抗瑞典、沙俄和土耳其侵略的战
争,他的散文作品《回忆录》是对他在1656至1688年参加这些战争和以后
一段生活的回忆,书中生动地反映了波兰十七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贵族豪
强争权夺利的斗争,教会对新教徒的迫害和波兰人民的风俗习惯,它既是一
部有特色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历史文献。
十八世纪初,由于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教会的专制以及农村残酷的封
… Page 10…
建压迫,使波兰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面临空前的危机。沙皇俄国在十七世纪中
叶乌克兰爆发反抗波兰地主的农民起义的时候,就侵入了乌克兰,后来经过
长年的战争,夺取了当时属于波兰的乌克兰部分领土,它现在看到波兰国力
已衰,便又开始干涉波兰内政。他们首先收买和扶植波兰统治阶级中的亲俄
势力,力图在政治和军事上控制波兰,以达到并吞整个波兰的目的。十八世
纪下半叶,沙俄和普鲁土、奥地利相互勾结,终于在1772、1793和1795年
三次将波兰瓜分亡国。
十八世纪下半叶初,贵族统治集团中又出现了一些改革派,他们要进行
的不是宗教改革,而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们主张加强王权,消灭贵
族豪强各自为政和议会的无政府主义现象,同时大力发展工商和贸易,变封
建农奴制为地租或雇佣劳动制,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在文化教
育方面,他们推崇理性文化,反对宗教迷信,要求在学校里讲授自然科学和
经济学等新的学科。同时反对文学中的阿谀奉承和轻糜陈腐的情调,倡导古
典主义文学,从而使波兰文学进入启蒙运动时期。
波兰启蒙运动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六十年代到1780年左右,第二
阶段从八十年代到波兰灭亡。第一阶段的作家和诗人都和宫庭有联系,他们
拥护王权,反对国家分裂,反对梵第冈教会干涉波兰内政,提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