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虚耗。”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曰:“自元光二年谋马邑,诱单于,绝和亲,为用兵之始。其后连年用兵,至太初三年西域贡献,凡三十二年。]
[按元光二年至太初三年(前133—前102),是西汉历史上的重要年代。汉武帝的全部事业,几乎都是在这三十二年中完成的,其中除四出征伐外,还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改革,还有如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等项政治、军事制度的改革,还有如统一货币、管盐铁、立平准均输制等项经济制度的改革,等等。]
[河决瓠子夺淮入海,为害武帝一朝达二十余年之久,也是在这个时间之内治理的。
”武帝一生绝大多数事业都是元狩(前122—前117)、元鼎(116—111)年间做成的;有少数完成于元封年间(前110—前105)。只有伐大宛一件事在元封以后。可以说汉武帝在元封年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或云董仲舒死于本年。以高寿86…88岁,寿终于家。]
汉武帝新传之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4岁 太初二年(B103,戊寅),54岁
正月,丞相石庆薨。
三月丁卯,以公孙贺为丞相。
[“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苛严。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数。公孙贺大哭,不乐受印绶。]
[“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顿首涕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受,出曰:我从是殆矣。]
2月,武帝巡视河东。祠后土。
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无功而返。兵还至敦煌。武帝怒,使使至玉门传诏:“军有敢入关者则斩之!”
[李广利不知兵。“贰师将军之西也,既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城守,不给食,攻之不能下。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瘦,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甚众。引兵还,至敦煌,士余什一二。]
秋,遣浞野侯赵破奴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里,击匈奴。军去不还。
[匈奴八万骑围击之,绝汉军水源。赵破奴率小队亲自夜出觅水,匈奴闻知掩捕,生得之。因急击其军,军遂没于匈奴。]
冬12月,御史大夫倪宽卒。
汉武帝新传之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5岁 太初三年(B102,已卯),55岁。
春正月,东巡海上求神仙。
4月,封泰山。
是岁,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于五原塞外,筑城列亭障千余里。
使路博德筑城居延泽上。
以胶东太守延广为御史大夫。
匈奴儿单于死,子年少,立其季父右贤王句黎湖为单于。
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掠数千人。行破坏徐自为所筑城亭列障。军正任文击救之,匈奴失所掠而去。
[公卿议请罢征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以宛小国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不来。遗外国笑。
乃案治言罢宛者邓光。赦囚徒,发恶少年没边骑,复出敦煌六万人。
贰师将军复围宛。宛城无井,出水工断其所开水路。天子增发甲兵十八万,置居延、休屠屯兵以卫酒泉。发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赘婿,故有市籍者凡七科,谪为兵。悉给贰师。]
汉武帝新传之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6岁 太初四年(B101,庚辰),56岁。
复下征匈奴诏。
[本年武帝伐匈奴诏:“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李广利破大宛,得汗血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斩大宛王首。然汉军马损失数量远过所获者。
[“贰师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台,攻不下。破而屠之。至宛,兵到者三万。攻之四十余日,宛内乱。求降,献马。汉军得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余匹。罢兵。]
春,汉军捕得楼兰王。
是岁,大宛破后,汉自敦煌至盐泽(今罗布泊)起亭障。于轮台、渠犁置屯田。每屯田率数百人,军垦。置使者,校尉领护,远至赤谷(今中亚伊塞克湖南岸)。
李广利回京师,途中所过西域小国,听说大宛被攻克,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入京师为人质。
四月,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
[武帝日夜思念李夫人不已,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又为作“秋风赋”悼之。《外戚世家》:“李夫人早卒。其兄延年以音牵,号协律。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佞幸传》:“李夫人产昌邑王,延年由是贵,为协律都尉。久亡,延年弟季,与中人乱,出入骄姿。及李夫人卒后,其爱弛,上遂杀延年兄弟宗族。”《功臣表》:“广利封海西侯,在太初四年四月。则延年兄弟坐奸族,当在太初二、三年;李夫人之卒,亦当在其时也。]
匈奴欲发兵阻李广利征大宛,闻大汉兵盛,未敢动。
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域者皆得职。
[余嘉锡论武帝求马此役曰:
汉武帝使李广利将兵伐大宛,取善马,太史公极非之,故以微文讥刺。传说中盛陈出兵时甲认真之众,牛马杂畜兵弩粮草之多,以见其劳民伤财,疲弊中国以事四夷,死士卒数十万,而所得善马不过数十匹,所以讥汉武者深矣。王允谓司马迁作谤书,不虚也。
桓宽《盐铁论·西域篇》文学曰:“有司言外国之事,议者皆徼时之权,不虑其后。张骞言大宛之天马汗血,安息之真玉大鸟,县官既闻如甘心焉,乃大兴师伐宛,历数期而后克之。夫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未战而物故过半,虽破宛得宝马,非计也。
当此之时,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奸伪萌生,盗贼并起,守尉不能禁,城邑不能止。然后遣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
当此时,百姓元元,莫必其命,故山东豪杰,颇有异心。赖先帝圣灵斐然,其咎皆在于欲毕匈奴而远几也。为主计若此,可谓忠乎?”此其归咎武帝,与司马迁之意同,后之论史者莫不从之。
余以为迁责汉武骚动天下,及广利不爱士卒,皆是也。独谓伐宛之役为闻天马而甘心,一似武帝有爱马之癖者。夫武帝虽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用汲黯语)。亦一世英明之主也,岂其因欲实天闲,备法驾,遂以数十万人之命,易数十匹之马,贵人贱畜,一至于是哉。且贰师出兵用马至三万馀匹,而所得宛马不过三千馀匹,是时方患马少,以十易一,智者必不为也。
盖匈奴行国,人人便骑射,汉兵常出塞数千里,与之鏖战于沙漠之间以争胜负,其势不能不多用骑兵,欲练骑兵,不能不养马。
中国之马,本不如匈奴所产之良,故晁错曰:“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汉书》晁错上书言兵事。)
是则汉与匈奴,不必交战,固已情见势绌矣。况又屡经战阵,马之死亡且尽,故武帝大修马政,广求善种以求其蕃息孳生,其闻天马而其心者,欲得汗血之种也。司马迁非不知之,而言之不明,遂使后人莫知汉武之用意耳。
今以《汉书》考之,武帝之初,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犊牝者摈而不得会聚。(见《食货志》。)卫青、霍去病之伐匈奴,所将少者万骑,多者十馀万骑。(见《卫霍传》及《匈奴传》。)
元朔六年,卫青比岁击胡,汉军士马死者十馀万(见《食货志》)。志承《史记平准书》之旧,叙事不明载年岁,第云其明年或后几年。今据颜师古注及《平准书》注补载年号,
注所无者,以前后事推定之。
元狩二年,马生余吾水中。(见《武纪》)。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长安者数万匹。三年,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见《食货志》。)四年,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大出击胡,出塞之马凡十四万匹,而后入塞者不满二万匹,(见《食货志》及《卫霍传》。)
又《匈奴传》云,“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匈奴虽病远去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自此至青之卒,凡十四年,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故也。(见卫、霍传。)青以元封五年卒,自元狩四年至此凡十四年。其后又三年,是为太初二年,始遣赵破奴将二万骑伐匈奴。
五年,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见《武纪》。元鼎二年,乌孙发使送张塞还,因献马数十匹报谢。(见《张骞传》及《西域传》。)
四年,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礼乐志》作元狩三年,此据《武纪》。
《史记·乐书》云:“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大一之歌。”其歌辞与《礼乐志》不同。
五年,令民得畜边县。(注:孟康曰:“令得畜牧于边县。”)官假牡马,三岁而归,及息什一。六年,车骑马乏,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封君官下至三百石吏以上,差出牡马,天下亭亭有畜字马,岁课息。(见《食货志》。)
元封元年,帝巡边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威震匈奴。(见《武纪》。)
盖自元狩四年后,未尝与匈奴战,至是经十年之畜牧,始稍蕃息矣。然去年尚言车骑马乏,今年何遽多如此,盖汉时养马常至三十余万匹,见后。十八万骑,未为多也。故亟亟焉求马于西域。会匈奴闻乌孙与汉通,怒欲击之。乌孙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许,曰:“必先内聘,然后遣女。”乌孙以马千匹聘。(见《西域传》。)
徐松补注以为事在元封初,今从之,故次于此。大宛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始为武帝言之。(见《西域传》。)
天子好宛马,使壮士持千金及金马请宛善马,宛王爱其宝马,不肯予。(见张骞传及西域传)。太初五年秋,遣李广利伐大宛,四年春,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见《武纪》。)言西极天马者,以别于元狩四年所作之天马歌也。(礼乐志无西极字,史记乐书所载歌辞与礼乐志不同。)
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见《张骞传》。)
计武帝凡四得善马,其生渥洼水中及得自乌孙大宛者皆号天马。
元狩四年“天马歌”曰:“沾赤汗,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