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昭帝时,时人或谓圣人,或谓庸人,作深沉浅默之行,或忠言,或戏语,莫知其旨。至宣帝初,弃郎以避乱世。置帧官舍。风飘之而去。后见于会稽卖药,五湖智者疑其岁星精也。]
武帝全盛时期,“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人,汉极盛矣”。(《地理志》)其中官奴婢约二十万口。何炳棣计算,国土面积近700万平方公里。
[赵翼论武帝之善用人曰:“武帝长驾远驭,所用皆跅弛之士,不计流品也。《张骞传》,自骞开外国道致尊贵,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利害,天子为其绝远辄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来,为备人众遣之。或道中被侵盗失物及失指,天子为其习之,辄案致重罪,以激之令赎,复求使,大者予节,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争应募,此其鼓动人材之大略也。
至其操纵赏罚,亦实有足以激劝者。如卫青、霍去病等,屡经出塞,为国宣力,固贵之宠之,封侯增邑不少靳。
或奋身死事,如韩千秋战死南越,帝曰:“千秋功虽不成,然亦军锋之冠。”则封其子为成安侯。或在军有私罪,而功足禄者,如李广利伐大宛,斩其王母寡,而私罪恶甚多,则以其万里征伐,不禄其过。甚至失机败事,而其罪可谅,其才尚可用者,亦终不刑戮,使得再自效。
如张骞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广失亡多,骞后期,皆当斩,皆许赎为庶人。广又全军覆没,身为匈奴所得,佯死,夺其马奔归,当斩,亦赎为庶人。后皆重诏起用,使之立功。
且任用时不拘以文法。如李广夜行,为灞陵醉尉所辱,及为将,请尉俱行,至即斩以报怨,上疏自言,帝不惟不以为罪,反奖奋之以成其气。其有恃功稍骄蹇者,则又挫折而用之。如杨仆已破南越,会东越反,帝欲以为将,为其伐前劳,特诏责之,又数其受诏不至兰池宫等罪,激使立功自赎。
其驾驭豪杰如此,直所谓条旋在手,操纵自如者也。而于畏怯者,则诛无赦。又或冒功行诈,如左将军荀彘击朝鲜,与杨仆争功嫉妒,虽克朝鲜,终坐弃市,赏罚明如此,孰敢挟诈避险而不尽力哉!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
[何按:刘彻有复兴华夏文化之功。《艺文志》:“汉兴,承秦之败,乃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事传说,皆充秘府。”刘彻平生手不释卷,雅好辞章,诗赋俱领一时之寇。招揽文学才士,厚禄以待。《楚辞》屈赋,赖之流传。]
[在政治制度上,由秦汉至明清两千年间中国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其原型多来自武帝时期所创制。]
清赵翼论秦汉以来政制之变云: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再并而为七国,益务战争,肝脑涂地,其势不得不变。
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于是纵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使秦皇当日发政施仁,与民休息,则祸乱不兴,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惟其威虐毒痛,人人思乱,四海鼎沸,草泽竞奋,于是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而是时尚有分封子弟诸国。
迨至七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而成后世徵辟、选举、科目、杂流之天下矣。岂非天哉!”
《汉书·贡禹传》论武帝云: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立,遂纵嗜欲。用度不足,乃行壹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宦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吏书习于计薄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
奸轨不胜,则择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无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尊于官。
故俗云:‘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官。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俗之败坏,乃至于是!]
司马光论汉武帝曰: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仙,巡游无度,使百姓疾弊,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守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杜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朱熹说:“武帝天资高,志向大,足以有为。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方能如此。尝因人言:太子仁孝不能武,答曰正欲其守成,若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可见他当时已自知其罪。””
[何按:武帝为抑制贵戚、权贵、豪强、民变,推行其政令,使用酷吏及峻法治天下。《韩非子》:“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有度篇)
武帝治国,阳儒阴法,以儒典为文饰,政术所行乃法家之道也。
汉初约法省刑,元光元朔间,张汤为太中大夫时,受命与中大夫赵禹论定律令,恢复了汉初曾废除的连坐法、族诛法等,增设见知故纵法、腹诽法等,条令苛密,汉法从此严酷化。《汉书·刑法志》说:
“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征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断胜。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网寖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避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汉武帝以法治国,视法度高于一切,不仅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司马谈《六家要旨》)实践上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司马光指出,武帝“以法制御下,好尊用酷吏,而郡、国为治才大抵多酷暴。”
贡禹评论武帝时政云: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轨不胜,则取勇敢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酷吏搏击诸侯王、豪族强宗、富商大贾、不法官吏。如义纵任长陵和长安令,行治不避贵戚,曾惩处王太后的外孙修成君子。迁为河内都尉,族灭豪强穰氏。杜周任南阳太守,即捕县官后家居而横行郡中的宁成;南阳豪强孔氏、暴氏因此逃窜。周阳由治郡必灭豪强,尹齐斩伐不避贵势。凡治诸侯王狱,武帝多委任酷吏,如张汤、咸宣治淮南狱。御史也多以酷吏担任,所以刺史六条所察的对象,也就是酷吏所搏击的对象。二是“督盗贼”,就是镇压吏民暴动、起义。如当“郡国盗贼并起”,武帝迁“以杀伐为治”的田广明为淮阳太守。岁余,故城父令公孙勇与客明倩起义,田广明觉知,发兵捕斩,血腥镇压。
[《汉书·酷吏传》,武帝朝酷吏九人,即宁成、周阳由、赵禹、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咸宣、田广明、以及张汤、杜周计十一。其中最著名者为张汤、王温舒、杜周、宁成等。]
[张汤出身长安史,曾为宁成掾,田汀魑┫嗍罚钟捎谔锿‘的推荐,补侍御史。
元光五年,武帝命张汤治陈皇后巫蛊狱。大事株连,杀三百余人。迁为太中大夫。元朔三年(前126),武帝重用张汤为廷尉。
[汤见武帝好文学,就用博士弟子补廷尉史,附会《尚书》、《春秋》经义。
张汤内修私德,居官廉洁,又善处理同僚关系,调护故人子弟及穷兄弟,造谒诸公不避寒暑。
元朔三年(前126),汲黯当着武帝的面责斥张汤;“公为正卿,上不能褒扬先帝的功业,下不能化导天下的邪心,安国富民,使监狱出空,为什么要乱改高皇帝的法度?我看你从此要灭种了!”张汤巧言善辩,汲黯辩论不过,怒不可遏,骂:“天下人都说刀笔吏不可做公卿,果然如此。一定是这个张汤,要弄得天下人心怀惧,仄目而视!”
元狩二年(前121),武帝又因张汤治淮南、衡山两狱有功,进一步提升他为御史大夫。自此以后,“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汤。”
王温舒为河内太守时,打击“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至流血十余里”,“郡中无犬吠之盗”。元狩三年(前120)迁为中尉。
元封二年(前109),杜周继王温舒为廷尉。杜周概以武帝意向治狱,从不依法,凡武帝想打击的,就罗织以罪,武帝想开释的,就拖延审理,一点一点地显示他的“冤状”。宾客问杜周:“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杜周答:“
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公孙弘曾对汉武帝谈论宁成,说:“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令治民。”武帝用宁成为函谷关都尉。吏民出入关者皆畏之,云:“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
[何按:武帝一朝削平了困扰文景时代的同姓王问题。极大地加强了君权。但其结果,却使得皇帝孤立,失去了外部的屏藩。导致士人阶层及行政官僚集团的权力强大。皇帝不得不依靠外家即舅氏通过控制军权屏藩王室,又不得不加强宦官的权力(此武帝晚年的办法),即以内朝去监督和控制外朝行政官僚。又以酷吏去监督内外臣官僚。外戚、宦官与士人官僚的矛盾(最激烈者即演为东汉党锢之祸),遂成为西汉后期和东汉一代常困扰以至汉朝亡国的根本政治问题。]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曾说:“案中国之政,始于汉武帝者极多。”其略述曰:
“一、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帝王有年号始此;
二、是年诏郡国举贤良方正进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擢广川董仲舒为第一。科举之法始此;
三、仲舒请不在《六世》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之。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