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间是人组成的,人则是肉体所支撑的,肉体全靠感官提供利与害的讯息,所以人间只有感官的活动空间。凡是重视感官的人,都有一个中心点,那就是他自己。他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他的喜恶是他的主观成见,任何有异于己的都是敌人。
当一群人拥有共同的成见,他们就有了无比的力量,为了巩固这力量的核心,成了群便结为党。同党便合流,滔滔洪流便不分青红皂白,形成现实!
现实的社会有如一池浑浊不明的死水,生活的意义不过是养得鱼儿肥、虾儿壮。弱肉强食的残忍,再加上教条似的枯燥,死水渐渐干涸。人们既不能离开营养,又期望流水的通畅,一般人没有这种能力,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天才身上。
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上,人人受到了现实的污染。重重悬浮的养分都在眼前,现成的利益只需要张开大口,还有谁看得出谁是“天才”?俗话说:‘伯乐能识千里马’,从古到今,千里马不知道有过多少,可是伯乐却只有一个!
在教育的立场,因材施教比“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价值多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有能力,能力有高低,这又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
一般人常用聪明与愚笨来形容人的能力,事实上这种说法不但不精确,也不见得正确。人受到人体结构的影响,为生活环境、学习过程等所左右。能力当然不能用一、两个简单的概念就可以说明。可是如果我们不能说出人有哪些能力,也不知道这些能力的性质,我们又如何从事教育,训练学子呢?
人体是一种结构,必定具有结构力,人体之结构力即为“体力”,人体结构与结构之间的接口控制,则为“反应力”。人体又有各种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对于各种讯息有“辨识”的能力。人又有大脑,大脑有“记忆力”、“联想力”、“分析力”及“判断力”。最后,最重要也最难获得的,为“自制力”。人若没有自制力,其能力越大,行为的危险性也越高。
“思考”是大脑最主要的功能,是神经电流在脑神经网络中动态的导通过程。在导通的瞬间,大脑的神经中枢在一短暂的记忆区,能“感受到”各种导通的讯息。那些讯息都是静态的资料,一旦联通,在时序的动力下,就产生了一种“幻觉”(与电影的放映一般,电影片也是以静态的资料,使之连续变化而成。)
人类即生活在这种幻觉中,其中的记忆讯息,我们称之为“往事”,人就是不断地把“往事”调出来(即回忆),并与当前的讯息相比较。而每一次所调用的“往事”又与“现今”相交连,记忆的资料也不断混合,这个复杂的整体,在中枢神经的导通下,形成一个笼统的感受,人称之为“我”。
由于记忆中的资料都来自感官,感官就在辨识的过程中,提供了利害的成见。所以,人很容易受到记忆的影响,把过去的我与现今的我,连结成为一个利害中心。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不断地想方设法维护“我”的利害中心,这种现象即称为“自私”。
人的能力成长,肇始于自私,以图生存。人类在长时期的生存、生活过程中,对各种变化的利害关系,逐渐有了更正确的认识。记载流传下来,便成为思想、文化。人藉此便可以由“小我”的“自私”推己及人,得到群体“大我”的“大公”。小我有小我的能力,大我有大我的能力,小我的能力及表现用眼睛可以看到,且只及于当时,而大我的能力及表现,只能用时间来证明。
我且概略地将这八种能力简述于下,以供读者参考(节录自《智能学九论》):一、体力:
体力指的是骨骼支撑力以及肌肉与肌腱运动作功的能力。体格越大,肌肉越结实,体力则越强。这种能力有利于体能上的工作,多由遗传及锻练而得。二、反应力:
是自主神经的讯息传输与控制身体的机构配合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反应之速度与体格之大小成反比。因为讯息传输之速度决定于神经生化电流传递之快慢,体格短小者需时较短,机构所需要的能量也较少。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的训练增长有限。三、辨识力:
辨识力全赖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在各种感官中,以听觉之差别最大,有些人能听到某种频率的声波及特殊的效应,有些人则一无所闻。视觉的影响比较复杂,举凡眼球的移动,颜色的接受,光暗的感应等都有差别。这种能力也是天生的,训练仅对特殊领域有所助益。举凡音乐、美术等依赖感觉器官的工作,辨识力的灵敏度特别重要。四、记忆力:
记忆是大脑皮层与神经原的导通关系,从理论上说,大脑皮层的细胞数越多,其记忆力越强。事实上现代人大脑的细胞数目相去有限,人记忆力之好坏,完全决定于思考的性质与频度,此能力可经由学习与锻练而增进。
在这里,我仅就“思考”与“记忆”有关的三种性质,讨论如下:
一是专注性,思考时,人脑在一种“动机”的电流脉冲下,驱使具有相关感应的皮层细胞产生电场,因而与神经原导通,而将感应传至中枢神经。“专注性”相当于“动机”,为一种控制电流脉冲的方法,可以透过训练而获得。人只有在注意集中之下,才能使大量的电流将脑中的神经网络导通,形成记忆,或将已经记忆的讯息导通。
二是单纯性,思考之内容宜单纯,不仅有助于注意之集中,更因讯息之单纯,不致将各种记忆资料混杂。尤其在导通时,若讯息泾渭分明,效率良好。
第三种是组织性,是将许多复杂的资料,利用单纯性的特性,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这种组织的过程需要有系统的训练,而且要有复杂而深刻的经验。这种系统观念相当于“动态数据库”,如果索引建立得精确有效,数据的层次深厚完整,则可以用最小的记忆空间,贮存最多的资料讯息,而且能迅速有效地将贮藏在脑海中之资料取出。
这种能力先天后天都有关系,对智力有很大的影响,单纯的记忆力较适合于技术性的需求,仅具有资料存取的功能。组织性的记忆力则对资料具有完整而正确的认知,能够灵活应用资料(《易经》即为组织性数据结构的代表)。五、联想力:
各个单一事件之间,有许多共同的概念因子相互关连,由于因子与因子的联结而想到另一事件,即为联想力。人的经验愈复杂,所贮存的讯息交互纠结,联想力愈强。联想力强有利有弊,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性,则常漫无头绪,易流于胡思乱想。
这种能力完全导因于环境的压力,人只有在压力加身,设法逃遁时,才会在过去的经验中寻求解决之道,渐渐地便养成了联想的能力。联想力再加上丰富的知识,便适于创造、发明等工作,能解决疑难问题,否则空泛的联想多无实用价值。六、分析力:
人从生到死,各种刺激纷至沓来,相关的讯息有些记住了,有些又湮灭无踪。如果不能把所记忆的资料加以整理,就算还存于记忆的某个角落,却也难以应用。记忆是些感受,在神经的导通下,以概念的形式储存。人对原始的感受无法控制,却可以利用思考的方法,分辨概念的异同,这种能力就是分析力。所谓分析就是分辨概念记忆中概念的异同,并自动解析为相关的类别。换句话说,就是分门别类,将概念组织成为系统资料。
分析能力是人具备智能的第一步(记忆力与智能关系不大,但却为基本条件),透过分析人才能知道各种现象,在无穷的排列组合中,哪一些现象的本体与其功用如何,哪一些现象在何种条件下,所可能发生的原因与后果。
分析力多经由训练及学习而来,只因今人对智力的了解不足,忽视了分析力的重要性,并无专门的训练方式。数学、逻辑、物理等科目都需要分析的能力,然学者们只能根据经验,不断地自我练习而已。
有了分析力,再加以训练,就可得到归纳力。那是在对事物各种关系都能掌握后,将分析的诸多因素,用象征的概念,把各种关系以简驭繁地纳入一完整的体系之中。
《易经》是分析、归纳的总纲目,自汉朝设置易经博士以后,在清代以前,中国的“读书人”无不以《易经》为最重要的学习对象。是以能培养出开阔的心胸,经世济民的卓见与天人合一的认知。七、判断力:
当某一种变化发生时,这时必然有多种可能选择的情况,这时就必须有判断力。判断也就是以变化的结果与既定的目标作比较,在利害杂陈的关系中,选择最符合目的者。人之能与万兽有别,分析力与判断力两者乃不可或缺的因素。
判断决定了人的行为,人也常以判断力之高低来评定他人的表现。从广义来讲,判断力也可以视为从观察经过联想、分析,最后与目标作比较选择的全部能力。
判断力的正确与否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指针,理论上说,判断力强则成功率高,但是每个人有不同的目标,加上“成功”二字本身也很难定义,所以在此仅提供参考。有些人终其一生毫无判断能力,仅凭本能的直觉,却也生活如常。如果环境条件允许,固定的经验模式可行,自然不需判断。一旦所遭遇的环境有了变化,判断的重要性才会被彰显。
不论如何,在一般情况下,判断能决定成败。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者或决策人士更必须具有判断力。然而,人判断事,事定于环境机运,人无法掌握人世间所有的正确资料,因此再高的判断力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故每当判断时,只能针对已知蠡测未来,一切尽其在己罢了。
形成判断力的要素有:
1。建立明确的目标:前面说过,判断是以当前事态与目标相比较。人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判断的标的,也无所谓对错、是非。目标不同,则对同一事件的判断可能南辕北辙。我经常看到人们在一起辩论,大家都不愿暴露自己的目标,然后各说各话。
判断力的训练首重目标的认知,当一个人完全了解目标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于可以做到如同程序执行一般,判断便成为简单的比较动作。但是人生相当于有无穷个目标,面临着无穷种变化,有长期有短期,也有临时发生的。即令是一个简单的目标,有关如何定义目标,如何定义比较参数等,对于一个没有受过思维训练的人而言,在在都是大问题。
2。对因果体用充分认识:判断只是一个步骤,但是判断的结果却经常是一系列的得失后果。后果是一段时间流程,往往要到全部经历完毕后,才计算得出得与失。人生苦短,怎能凡事一一经历?何况得失影响身心至大,若能事先充分了解事件的因果,自然而然人的判断力会因为对因果的预知而提高了效率。
3。面临后果重大的抉择: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个苹果和一根香蕉,虽然也算是一种选择,但这选择的成败与否能导致重大的冲击的机率很小,因此不可能调动心理上的动机,去作判断思考及练习。判断的过程经常是痛苦而无趣的,唯有当得失的痛苦更甚于判断的痛苦时,人才会调动积极性去思考判断,这种机会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才会说天才是“天”成的。八、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