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之旅-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人们竞相崇效金玉外表,而不顾败絮其中;只要求立竿见影的实效,而不知有长远的大利。在一个社会中,上上下下只顾近利,短视媚行,还有什么大是大非呢?没有了是非,哪里还谈得上可信不可信?
  比如说,人人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广告的商品,成本一定高,人们却宁愿买贵货,越贵卖得越好,原因只为了显示自己有钱。显示有钱的原因,乃是因为钱看得到、摸得到,钱能买到的东西,别人也都看得到,摸得到!
  有谁不希望受人尊重呢?受人尊重表示有着更多的自由,自由多了,相对的压力就减少。在任何一种环境中,压力总是变化的根源,人性怕变,变化代表了新的适应过程。而人类社会就在人们的相互倾轧挤压下,能量大的凌越了能量小的,最大的且爬上了顶端。于是一个金字塔形成了,最下层的人承受了所有的压力,所拥有的自由度最小。
  因此,人的信念经常成为交换自由的筹码,为了争取更多的自由,最容易建立的信念,就是最接近权与利的知识。(学易是唯一的例外,因为易的真理就是“世间没有自由”,接近真理的人,自然就是服膺人间没有自由的人。)
  对于得权当道的“自由人”,他们反对任何有损其利益的信念,将之贬为“迷信”。在历史上,神权曾经统治了人心达数千年之久,对他们而言,不信神便是迷信。而今唯物的信徒登上了金字塔顶,唯我独尊之余,反对唯物又成了迷信。
  到底什么叫做“迷信”呢?就定义而言,举凡未经了解就全盘接受的,不论所相信的对象和内容真假如何,都是“迷信”!
  就算是科学吧,就算是博士专家,就算获得当代人人尊崇的名人,如果他对自己所知所信的事物,说不出所以然来,再不然动辄引用别人的意见,或者以另一些权威做挡箭牌,那不是迷信又是什么?
  例如有人抱着《圣经》不放,如果他只能用《圣经》证明《圣经》,那是迷信。再若有人深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说不出相对论的道理何在,当然也是一种迷信。
  要知道,迷信是导向实信的必经之途,世人能有实信的不多。但是稍有理性之人,在排斥他人迷信之余,应该先问问自己,自己的迷信,是不是比他人少一点!否则何妨谦虚地三思?
  囿于我们主观的认知,对事物又能认识到什么境地呢?其实要真知也不难,因为所有的事物除了表象外,无一不建筑在变化的因果上。人是透过感官来辨识外界变化的,所以,只要能认识到刺激的本质,也就够了。
  在第六章我曾经简单地讨论过人的“认识”,这里我再提供一点更精深的课题,那就是宇宙能量变化的结构。这将是下一个时代的技术主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多下点功夫,保证在未来能多占一点先机。
  要彻底了解这种新观念,最好能具备一些计算机数据结构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懂一点易理,起码也该知道《易经》的分类。如果没有,则难免得先“暂时迷信”一下,我力求不用专门术语,希望人人都能明白,等到真有兴趣了,再学不迟。
  未来的各种技术都将离不开计算机,尤其是基本科学的研究,都需要大量资料的统计应证。如果我们把知识的进化史分为三个时代,前期是史前时期,是由无生有的探索时代,第二期则是分类发展时期,现在正好到达第三期,是知识的综合时代。
  在知识分类时期,各行各业分道扬镳,各自独立,互不干涉。这种状况是导致当今物质文明环境急剧恶化,知识伦理迅速凋零的主因。环境恶化的结果,人类面临了空前的存亡威胁。而知识伦理凋零之后,各种知识皆沦为雕虫小技,趋向末流。
  所幸信息时代继之而来,人类得以将各种知识汇聚于一体,正是重整接口,开创一个新时代的契机。然而事实并非如理想一样简单,因为知识伦理的凋蔽,举世已经没有一个能够放眼天下的大师级人物。不论在哪一个行业之中,都各有其既得利益之集团,划地自畛,极端排外,严重地妨害了时代潮流的进行。
  人若要掌控知识,就必须让知识成为一种统一的体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先打破目前的条条框框,重新建立一种人人可知、可用的系统。
  这种系统要有极大的记忆空间,极高的处理速度,极为完备的资料内容。有人认为只要将文字贮存在计算机中,成为知识库,就可以达到统一应用的目的了。事实大谬不然,图书馆里什么资料都有,是否建入计算机就能满足这种需求呢?
  统一的知识系统意味着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类方法,要能符合人性的需求,社会的真实。我不敢说是否有人有此能力,可是我却知道,至少《易经》是理想的理论基础,只要在数据结构、应用策略、服务对象上慎重考虑其得失即可。一、数据结构
  目前知识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存放在书籍或人脑中,书籍是静态的知识,人脑则是灵活动态的数据库。若仅以计算机取代静态的书籍,当能够理解书籍的人消失了以后,世界上很可能只剩下静态的知识。有知识的资料,没有灵活应用资料的人,其后果可想而知。
  数据结构是一种经过人为统一归纳、融会贯通的形式,最理想的数据结构应该具有生机性。亦即在机能上如同生命体一般有系统、有组织,在应用上能自动、能应变。有生机的数据结构意味着只要能了解组成生机的属性,就可以灵活应用其数据。
  易理分类就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把《易经》视为宇宙时空的编码,可以从任何角度去解读。仅仅预测一项,就有无数种方法,且各擅胜场。
  在第七章我曾介绍概念的分类,读者应该看得出来,这种分类法完全是抄自《易经》。再扩充下去,常识也可编入结构中,再进一步,则是知识库的分类。总之,在统一的系统下,有组织地将各种知识分门别类编入数据结构中,将是必然的趋势。二、应用策略
  历代中国人对《易经》的应用,概可分为三类,一为从理论上着手,称之为“天道”,专门研究先天数、时空关系、易理理论等。其次是从人生事物着手,为“人道”,有从义理下功夫的儒家圣贤,有用之为医疗诊断的医术,也有用之于吉凶休咎的占卜。最后是从事物性物理着手的“地道”,后来发展成为中医的药学,修士的炼丹术,化学等。
  以我之见,“天道”可以研究而不宜应用,因为人类世界迄今尚未崩溃,即为人与人之间力量的差距还没有到达极限所致。这个极限的到来似乎难以避免,但是在人类的良知下,能够延缓一天,就是人类的福祉。
  “天道”的能量太大,不能任人为所欲为。人类的私心不去,天人就亘隔关山。所以人对《易经》的认知,永远会有一段难解的玄秘。
  “人道”也应有所节制,假如预言的正确性是百分之一百,则人不能踰越半步,完全失去了自由,人生将成为永生难以逃脱的炼狱。
  想想看吧,一部精采的小说、电影或是球赛,所以能引起人性兴趣的,正是那些未知的因素。因为未知,人急切地希望知道,因为想知道而能集中注意力。又因为心情急切,人的情绪随着起伏变化,兴趣便由此形成。
  如果一本小说或一场球赛已看了无数遍,知道了所有的情节及后果。只要想到还要再看一遍,就是一种心理负担,人不免感到烦恼、痛苦。
  人生美妙之处,就在于对未来的憧憬、悬疑。而造物的玄妙之处,则是似有若无,人生显然有着一定的轨道,偏又不着痕迹。真想知道究里,只好自己用心去追寻,再不然也可以混水摸鱼。姑不论得到什么,都是必然的惊奇。
  除了预言之外,其它的则毫无禁忌,尤其是在概念分类的应用上,“人道”与“地道”两者并无区别。
  所以,有志研究《易经》的读者,千万不可不慎。三、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当然是人,可是《易经》的分类并非仅以人为限。一般人眼界太低,以为会一点命相,懂一点易理,便懂了《易经》,其实大谬不然。
  《易经》是宇宙的编码,所以也是众生的法门,真正透悉了《易经》的微妙,应是“道通天人”,也就是能回归宇宙。
  这话听来甚玄,其实非常简单。当人自限于肉体时,人只是个人,一个小小的“我”。当人扩大了认知,以家国社会为己任时,他的感知范围加大了,成为“大我”。但人还是人,人已经知道要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但是垃圾生生不息,便设法往太空送去。这种做法难道不也是私心吗?只是比个体的私心更大一些吧了。
  人还要突破,以天地宇宙为己任,视万象万物如己身。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所谓的“仙佛”、“真人”。反过来说,不能把服务对象扩及所有的生命、无生命者,就不可能得到这种能力,空谈技术,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就的。
  有了这些认识,我们才能讨论何谓生机结构。此结构说得明确一点,就是生命机体的基本条件。生命是一具有自主性以及变化性的结构体,因为有自主性,故能选择利害,因为具变化性,所以能趋利避害。又因为趋利避害的成功,生命才得以永续存在,而且进化发展。
  《易经》与生机结构的关系在哪里呢?在讨论此一问题之前,我们还要知道一点,人是透过概念了解易理的,感官的辨识功能将刺激转换成概念。要了解上述两者的关系所在,当然要先把自我感官刺激的真相弄清楚,不为表象所惑,才能认识本体。了解了本体,才能真正理解概念,从而将概念转换为数据结构。
  以生机结构的观念来说,易经的分类基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解释为:
  太极生两仪--太极为宇宙本体,能量充斥变化其间,能量有相对的负、正,是为阴、阳,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阴象征静态的自主性,相当于空间,在概念分类上象征客观的具象物,及主观的认识;阳则代表动态的变化性,相当于时间,在概念分类上指客观抽象的观念,或主观的行为。
  宇宙中所有的现象,都源自于这两种相对能量所作的功,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也都建立在阴、阳两极互变的现象上。既然只有两种相对的性质,故采用二进制数系也是客观事实。所以在基础上说,阴、阳分类符合真理。
  两仪生四象--能量变化继续不断,阴阳的组合,对时空而言,产生了四象、四时的属性。在概念分类上,对客观事物而言,四象是抽象的接口以及定义,或者是宇宙中具象的各种物质物体。对主观来说,包括认识的刺激及状态,以及生存及社会行为。
  四象生八卦--再继续变化下去,可以开展至无穷,但是由四象到八卦正是三次分裂。三次分裂相当于三的数系,八属于二进制的二数系,在此又属于三数系。两种数系相重叠,事物便有了结构,有结构便有功能,代表了自然界的各种象征。
  所有感官所能接受的刺激,都只有正负两种性质,此为客观的真实现象。而观察者是主观的人,以人为主体,当人对正与负产生了认知时,即形成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