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将“唵”声等同于梵。弥曼差发展了这种思想,把语言声量提高到凌驾 

于一切之上的神秘地位。 

      《弥曼差经》批驳了其他哲学派别的声无常说。针对他们关于声音是人 

为的,发出之后立即随之消失等观点,弥曼差派指出,声音是人为的,但谈 

话的人不是为发声而发声,而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如果声音是 

无常的,发声之后立即消失了,那么听话的人就无法理解整段的意思,说话 

者也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了。事实上不是这样,人们能够理解谈 

话者的意思和思想,正是因为声音本来就以概念表述的实在。这种实在是永 

恒不灭的,常住不变的。弥曼差派进一步解释说,声音是由发出的音,诠释 

的意,所指的事三者合一的。音本来是单个字母,众多字母相结合,成为可 

以被人了知的词汇概念。字母之音发出后刹那即灭,连续不断的发出,也连 

续不断地坏灭。之所以能诠释其意义,是因为音虽连续不断地坏灭,却各留 

下印象,这叫做“行”。这种继续所留之行联系起来,便能诠释概念,知晓 

其意义,明白所指之事理了。声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的常住,而不是无常。 



     (3)无前说 

     弥曼差派把吠陀祭祀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义务。它主张崇拜吠陀,但 

它把吠陀看成是一堆仪式戒律,因此说尊崇吠陀,毋宁说是尊崇祭祀仪式本 

身。它告诉人们,一切福报都是来自于祭祀。在祭祀之前没有任何神力可以 

赐福于人,只有通过祭祀之后才会显现出赐人以福的神力,这就是所谓“无 

前说”。 

     弥曼差派虽属婆罗门教神学体系,但它的无前说和声常住说却具有无神 

论的倾向,与吠陀神学相矛盾。祭祀起源于早期的感应巫术,这种巫术是通 

过一定模拟性仪式,加上适当的咒语,去影响甚至命令天神,迫使他们满足 

祭祀者的愿望,而不在于崇拜和祈求天神。弥曼差派继承了这个观点,认为 

祭祀仪式通过自身产生所希望的结果,就象人们靠耕耘便可以得到收获一 

样。祭祀是要通过语言的力量启动隐藏在自然底部的能力,机械般地通过自 

身产生它的果报。在行祭祀之前是“无所有”,在祭祀之后才能产生一种“新 

生力”。新生力不是祈求于神的恩惠,而是出于自己的业力,出于祭祀时的 

仪式,出于祈祷时的语言。这些仪式和语言背后有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独 

立原理,这就否定了最高神的存在。 

     弥曼差的无前说与它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观是一致的。它认为世界事物 

都是由于“极微”变化生成的,不依赖于任何神力,万物生灭不已,永恒存 

在,无始无终;不需要任何神的力量来支配。 

     弥曼差本来是以考察研讨吠陀祭祀礼仪为中心任务的体系,其中包含了 

丰富的哲理,但也充满了矛盾。它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倾向在中世纪得到进 

一步发展。它的许多观点分别被吠檀多派、胜论派、正理论所吸收和发展, 

为印度哲学做出了贡献。 


… Page 12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