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妃是一个贪恋富贵的女人,她一心想当皇后。她读过几天书,有点文化,就引用孔子的话劝说丈夫:“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更何况有十二年呢!”
  王妃的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今朝有酒今朝醉,十二年以后的事,到时候再说!
  当时的人都很迷信,也非常相信祥瑞、谶记。为了令所有人相信自己有天命,公孙述采取了一些列行动,为称帝制造舆论。
  没有几天,成都城中传言四起,有人声称自己亲眼看见一件异事:一条龙在蜀王府中出没,在晚上闪闪发光,照耀四周。公孙述还让人在手掌之中刺刻了三个字:“公孙帝”。对外则声称:“这是神人在梦中所刻!”这些消息传出之后,当地人对公孙述为“天命所系”深信不疑,都表示支持。
  建武元年(西元二十五年)四月,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国号为“成家”,色尚白。任命李熊为大司徒,以其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改益州为司隶校尉直辖州,以蜀郡为成都尹(相当于汉朝的京兆尹)。
  历史上的朝代、国号,大多数是一个字,如夏、商、周、秦、汉等。公孙述为什么要用“成家”做国号呢?因为公孙述发迹于临邛,成事于成都,以此为家,故以“成家”为国号。
  之所以要崇尚白色,是因为汉朝以火德为主,崇尚赤色。公孙述的这个“成家国”朝崇尚白色,为的是与汉朝相区别。自己称帝,是重新受命于天,怎么能继续用红色呢?公孙述称帝后,下诏尚白色。即以白色为最尊贵的颜色,也是公孙皇家的御用颜色。
  两个月之后,远在河北的刘秀才在鄗城称帝,建元为建武。就这样,神州大地上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一个是西方的公孙述,一个是东方的刘秀。就公孙述这边而言,得知刘秀称帝后,称其为“东帝”。而刘秀则以汉朝正统自居,不承认公孙述的帝号。
  称帝的效果真是“立竿见影”,远在越帯さ囊淖迨琢烊喂罅⒓辞苌蓖趺Т笠倏す榻怠9锸龀米胖性盒刍煺健⑽蘖思拔髂现剩没笏晾┱牛季莸牡嘏淘嚼丛酱蟆<贪汀⑹穸ぶ螅撤绶宦纺孟铝斯愫骸㈥櫊槨⒃綆‘、益州、永昌、广汉七郡。益州十郡,除了汉中郡在刘嘉手中以外,益州大部都被公孙述所控制。
  到了建武二年(西元二十六年)二月,公孙述又趁着延岑叛乱,命令将军侯丹出白水关北上,一举夺取了南郑城。此后,又击败了延岑、刘嘉,将汉中王刘嘉唯一的地盘―――汉中郡据为己有。此外,他还派将军任满从阆中沿江东下江州,扼守扞关。至此,益州十郡之地外加广汉、蜀郡、犍为等三个属国都尉辖地,完全控制了益州全境。才两年不到的功夫,他竟然成了横跨十郡、威震三属的泱泱大国之主。
  而同期的刘秀,却一直深陷中原泥潭之中,无力西向。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哪里还有心思管益州的事。由于没有遏制力量,公孙述在益州的蓬勃发展,如日中天。
  建武三年春末,公孙述一直想趁着刘秀鞭长莫及之际,一举夺取关中三辅,然后挥师东进,长驱杀入中原,与关东群雄争衡。然而,他在关中却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劲敌―――征西大将军冯异。另外,陇西之王―――隗嚣也是他的对头。本来,他一直想拉拢隗嚣,却一直被拒绝。而且,隗嚣还与冯异联手,共同出兵来打他。公孙述在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单独干,另外想办法。
  当初,三辅豪杰吕鲔、张邯﹑蒋震等人为了抵御赤眉军的侵害,建立营寨城堡,拥众以万人自卫。吕鲔等人惧怕赤眉军,不知所归,惶惶不可终日。延岑北上之后,吕鲔等人归降。建武三年春末,征西大将军冯异将延岑打的满地找牙,无法在在关中立足,只得掉头南逃析县(今河南省西峡县)。吕鲔等人无奈,只好派出使者向公孙述请降。公孙述大喜,将吕鲔等人都任命为将军。又派将军李育﹑程乌率领数万大军频出陈仓,与吕鲔等人一起攻击三辅诸地。夏初,在隗嚣的配合之下,冯异率汉军西进,将李育、吕鲔等人在陈仓一线打的大败。“成家”军闻风丧胆,李育、吕鲔被迫率领残部逃往汉中。
  虽然对冯异屡战屡败,公孙述并不甘心,还在继续顽强地努力。建武四年(西元二十八年)十一月,为了准备北伐,他广修战备,大作营垒,训练骑兵,演习战射,会聚总兵力高达数十万人。他又下令在汉中郡首府南郑以及周边囤积了大量军需粮草,又在南郑县设立行宫,作为前沿军事指挥基地。
  为了昭示夺取天下的雄心,他提前镌刻了天下所有十三州以及几百个郡的州牧、太守印章,在又成都遍置公卿百官,准备为将来夺取天下之后所用。
  对于公孙述的举动,隗嚣一直在留意观察。虽然打心眼里隗嚣看不起他,但是对于公孙述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他也是不得不重视。刘秀与公孙述,都早已称帝。到底应该倒向一方?隗嚣犹豫不决,心中疑团重重。但是,不管要投靠谁,隗嚣的底线是:无论是谁,也不能踏进陇西一步!绝不允许!
  哪个是敌人?哪个是外援?公孙述的势力有多大?他与刘秀哪个能够成气候?隗嚣的心头,划上了无数的问号。
  在隗嚣看来,刘秀方面发展的势头更猛。建武四年前后,不仅刘秀在中原地区屡获大胜,统一中原指日可待。与陇西接壤的关中三辅,由于守将冯异在这里施恩布惠,洛阳朝廷深得民心,已经在此生根,基础日益稳固。敏感的隗嚣,顿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要想保住自己的地盘,再也不能再这么无所作为地傻等下去了!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悔就来不及了!
  为了与刘秀暗中对抗,在击退了卢芳的入侵、安定了北边形势之后,他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南边,他要与这位历来不入他“法眼”的公孙子阳联络,打算与之联手。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想先摸一下“公孙皇帝”的底牌。于是,在这年的十月,隗嚣决定派早年的好友马援为使者,出使成都去探探虚实。
  这位神秘的使者马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马援其人
  隗嚣之所以主动派人与巴蜀方面联络,完全是为了应付日益加深的战略上危机。迫于形势,他不得不改弦更张,破天荒地向一向瞧不起、多次侮辱过的这位“成家皇帝”主动伸出“橄榄枝”。此刻,他心里也有几分懊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扯诏杀使,毁印拒爵,做的真是太绝了!如今却要上门求人,情何以堪?如果公孙述“以牙还牙”,那该怎么办?
  政治家与道德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脸皮厚度犹如城墙拐角一样。在他们的哲学之中,政治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过,该讲的面子还是要讲的。在遇到困难之时,“托关系”、“走门子”,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事的传统习惯。搞政治,更是离不开“人脉”关系。对于过去的这点“宿怨”,如何能够难倒精明过人的隗嚣?他派出的这位密使马援,不但是公孙述的同乡,也是其早年的好友。隗嚣的意思是:公孙述,你不会为了报复我,把你的同乡兼好友也宰了出气吧?
  隗嚣派马援出使成都,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马援字文渊,与公孙述一样,同是右扶风茂陵县人。其实,马援的祖籍不在关中,而在那片“多慷慨悲壮之士”的燕赵大地。他的家门显赫,是闻名天下的将门世家。
  马援远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当年,赵惠文王为了褒扬赵奢御敌安国之大功,赐封其为马服君。“马服”二字的意思,就是能够“驯服马匹”之意。赵奢之子,就是那个只会“纸上谈兵”,葬送了赵国的前途命运,最终被秦将白起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万精兵的赵括!赵括死后数年,赵国被秦国消灭,而他的子孙依然居住在赵地。秦王嬴政二十六年(西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嬴政消灭六国,混一天下。在严酷环境下,赵奢、赵括的子孙不敢再姓赵,而是改以“马服君”为姓氏,改而姓马,隐姓埋名,依旧居住在河北邯郸,安安分分地生活了数十年。
  到了汉武帝时期,沉沦多年的马氏家族开始复兴。一些家族后裔逐渐入仕,在赵地做到了二千石高官。此后,朝廷颁诏修建茂陵,要从各地征集守陵民为城邑。于是,马氏家族举族应征,从邯郸搬迁到关中,迁到茂陵县定居,成了汉武帝刘彻的守陵邑民。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曾以军功被加封为重合侯。就在马氏家族重现昔日祖上荣光之际,却横空遭遇了一场大难,几乎要举族覆灭!
  当时已是武帝末年,由于累年对匈奴征战,国家表面强盛,实则外强中干。晚年的刘彻宠信奸人江充,嗜杀成性,人心不安。为了确保家族利益,由于江充也是赵国人,马通之兄马何罗就去攀附这位老乡,以求避祸。马何罗与江充一见如故,私交甚厚。“巫蛊之变”中,江充被杀。马何罗担心自己也被株连,竟然携带利刃潜入宫掖刺杀汉武帝。结果被金日磾发觉,马何罗被擒伏诛。马通因受其兄之案牵连,爵位被废黜,获罪被杀。马通死后,马氏家族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由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一下子变成了平民,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
  十多之年,汉宣帝刘恂即位,马通之子马宾在朝廷里做郎官。汉宣帝曾令其着节仗出使各地,由于马宾没有具体官职,只是一个后备补缺的郎官,皇帝就特别给予了其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使君”。因此,人们都尊称其为“马使君”。“马使君”之子名叫马仲,他的仕运不佳,最高只做到“玄武司马”的低级武官。马仲,就是马援的父亲。
  马仲共有四子:长子马况,字长平。次子马余,字圣卿﹑三子马员,字季主。四子马援,字文渊。马氏兄弟四人,皆有才能。王莽篡国后,由于他的祖上在魏郡,亦属赵国旧地。因此对马氏家族予以重用,故而马况、马余、马员兄弟三人都成了二千石高官。在衰落了三代之后,马氏终于中兴家门,光耀门庭。
  而马援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他的年龄太小,还没有成人,当然也就无法做官了。当他十二岁的时候,父亲马仲去世了。有三位长兄罩着,他自然是衣食无忧,而且给他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生活费用,供养他读书。
  “长兄为父,长嫂为母”。马况的年龄比马援大了数十岁,从年龄上说足以做他的父亲。马援小时很聪颖,深得大哥的喜爱。马况怜悯这个过早失去了父爱的小兄弟,将他带在身边,对他呵护的很周到,视如己子。在马况的监护之下,马援逐渐长大成人。
  马援年龄稍长之后,大哥又出钱供给他读书。他的悟性极高,读书颇有见解,胸怀大志,器宇非凡。马况看着小弟如此见识,内心也是非常的欣慰。不过,为了精益求精,同为饱学之士的马况觉得弟弟还有必须不断深造,就为他寻访名师。
  当时,马况调任河南郡做太守。颍川郡人满昌擅长《齐诗》,也在当地开馆授学。《齐诗》是西汉《诗经》的著名学术流派之一,满昌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马况就让马援就前去拜其为师。于是,马援就成了导师满昌座下的《齐诗》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