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唇だ南苍茫嗟目赡苁窍羯锓绱吹恼笳蠛狻U饽臧嗽轮校跣阍俅未勇逖舫龇ⅲ细俺ぐ病T谡饫铮鬃灾富酉疒笫霞诺淖詈缶稣健
安易居士学兄:
“而能像李世民那样斗倒了太子后不伤害其家人”?这一论断恐怕有误吧?
《旧唐书。隐太子传记》:(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因自陈曰:“臣于兄弟无丝毫所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亦耻见诸贼。”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高祖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欲令穷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高祖大惊,谓裴寂等曰:“今日之事如何?”萧瑀、陈叔达进曰:“臣闻内外无限,父子不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建成、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济为恶,衅起萧墙,遂有今日之事。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苍生自然乂安。”高祖曰:“善!此亦吾之夙志也。”乃命召太宗而抚之曰:“近日已来,几有投杼之惑。”太宗哀号久之。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太宗即位,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葬。葬日,太宗于宜秋门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赠皇太子,谥仍依旧。
从此段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亲手射杀大哥李建成,而后又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全部杀死。这一血淋淋的残杀事实,也叫“斗倒了太子后不伤害其家人”?
等到埋葬大哥的那天,李世民又是如何表现?“葬日,太宗于宜秋门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杀了大哥全家,灭了人家的根,还假惺惺地“哭之甚哀”,难道天下人都是傻瓜么?
李元吉的下场更惨,不仅自身被杀、老婆被人夺了去,全家也被二哥灭了门!
“太宗于是定计诛建成及元吉。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太宗践祚,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如故,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
从这两段记载来看,李世民的心肠不是一般的狠毒。千年以降,读之令人胆寒。
llb938学兄:
对于李世民的功绩与能力,我一直非常怀疑。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他登基之后,为了淡化自己”逼父、弑兄、屠弟、灭侄、霸占弟媳”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拼命为自己粉饰,他指示史官篡改早期开国历史,刻意夸大自己在统一战争中的作用,尽力丑化李建成、李元吉等人,淡化开国之君李渊的重大作用,致使李渊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得不到公正评价。其实,李渊也不是一个酒囊饭袋,他能够登上皇帝之位,难道没两把刷子?难道他在开国过程中,一点作用都没起?
我不否认李世民素质上的“天生丽质”,但是他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几乎如同天神一般,这种感觉难道不是很虚幻吗?
反观刘秀,一直是非常谦虚。他白手起家,历尽千难万险,栉风沐雨,血战十五年,才取得天下。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能力不足吗?当然不是。打个比方,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想要赚到一万元,可能需要十年。而一个家资百万的富贵子弟,想要赚到千万,也许只需要两年就可以做到。难道仅仅凭着时间的长短、赚钱的多少,就可以成为衡量他们能力的唯一标准么?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个人觉得,刘秀活的很真实。读他的事迹,决不会有矫揉造作之感。将心比心,如果从人性的角度看,宽厚慈爱的刘秀,难道不更值得后人学习么?相对于李世民的浓妆艳抹,刘秀的质朴自然难道不更值得称道吗?李世民虽然对自己百般粉饰,却遮掩不住“中材之主”的本质。
戊己学兄:
止戈息武,休养生息,岂是忘战?暂弃荒蛮之土,量力而行,不求边功,岂是“贻祸万世”?若是如此,窦宪安能扬威大漠,封狼居胥?没有光武的休养生息,怎能做到?
建武二十九年以后,中原乂安,海不扬波,世祖君临天下,自以威德怀远,安用动兵?古云:“仁者无敌”,光武用他一生德实践验证了这一真理。
纵观中国历史,令人颇生感慨。上下五千年,虽然明君辈出,英杰并起,各领风骚数十年。然而,自三代而下,能够配上“仁者”二字的帝王,且有几人?以李世民之雄略,当得起“仁者”二字么?“仁者无敌”,重剑无锋,正是刘秀的写照。蕴智于拙,藏机于胸,恢廓深沉,百折不挠。百年沉疴,一朝中兴。九州遗黎,悉出汤火。赫伟烈勋,长河韬映。昭莹赤心,流霞成彩。如此伟烈之君,两千年来,谁可与之争锋?
戊己学兄:
在冷兵器时代,打仗在很大程度上是“打钱粮”。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做支撑,怎么打仗?窦宪北征,花了朝廷多少钱?调动了多少军队?没有光武前期的休养生息,能够做到么?再者,北匈奴虽弱,岂是容易对付的?难道朝廷对南匈奴就那么放心?单靠南匈奴与北匈奴自相残杀,再加上乌孙、鲜卑等部,就能轻易取胜?难道北方边郡无需调动兵马监视吗?怎说“动用的资源有限”?怎说“与光武的休养生息并无多大关系”?
关于冯异的后人,我补充一下:
建武十年(西元三十四年)夏,冯异病死在落门军中之后,其子冯彰袭爵为阳夏侯,食邑仅阳夏一县。冯异病故后第二年,也就是建武十一年(西元三十五年),陇右已平,刘秀感念冯异之功,特诏冯异之次子冯?为析乡侯。建武十三年(西元三十七年),汉军克成都,天下大定,刘秀在洛阳大封功臣。下诏改封冯彰为东缗侯,食邑三县(阳夏、东缗以外,其他一县不祥)。
刘秀对冯异的封赏,略次于邓禹、吴汉,此二人都是食邑四县:
刘秀以邓禹功高,加封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吴汉于建武二年(西元二十六年)加封广平侯,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四县。在建武十三年的册封中,维持不变。
东汉一代,人臣就封最高不过四县之地。冯异两子得封,冯彰、冯?二人总共得封四县,一门两侯,甚至比岑彭的规格还高!岑彭于建武三年加封舞阴侯。建武十一年,他被刺客杀害之后。其子岑遵袭爵改封为细阳侯。建武十三年,刘秀怀念岑彭平蜀之功,加封岑遵之弟岑淮为穀阳侯。
冯异一门两侯,就食三县,位次虽然在岑彭、寇恂之下,实际地位、利益却与邓禹、吴汉一样,属于一等功臣。由此来看,刘秀对冯异之后,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汉明帝永平年间(西元五十八年至七十五年),冯彰之子冯普袭爵。冯普因为好打抱不平,以尊贵的侯爵之身,竟然“斗杀游徼”,深犯重罪,被朝廷缉拿下狱问罪。由于祖父冯异的赫赫战功,冯普虽被汉明帝赦免了死罪,但是他的东缗侯爵位却被废除。在这个案子中,就连他的叔父析乡侯冯?也在劫难逃,一并被废除了爵位。至此,冯大将军之后,再次成了草民。不过,到了永初六年(西元一百一十二年),汉安帝刘祜下诏:“夫仁不遗亲,义不忘劳,兴灭继绝,善善及子孙,古之典也。昔我光武受命中兴,恢弘圣绪,横被四表,昭假上下,光耀万世,祉祚流衍,垂于罔极。予末小子,夙夜永思,追惟勋烈,披图案籍,建武元功二十八将,佐命虎臣,谶记有征。盖萧、曹绍封,传继于今;况此未远,而或至乏祀,朕其愍之。其条二十八将无嗣绝世,若犯罪夺国,其子孙应当统后者,分别署状上。将及景风,章叙旧德,显兹遗功焉。”于是,绍封冯普之子冯晨为平乡侯。次年,云台二十八将绝国者,全都被绍封。
关于后人对冯异的评价:
《宋史》卷一百零五《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档:
一档:张良;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关于云台二十八将的位次,现在的通行本史书都是这么排列的:
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脩
、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王常、臧宫、马武、刘隆。
这个名单一眼看出肯定有问题:马成何德何能,居然位在吴汉之上,成了榜眼? 征西大将军冯异,居然排在第十三位!这是谁排的?如此变态的一个顺序?
实际上,这个名单的排列顺序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根据胡三省的考证,云台诸将正确的次序应该是:
犹如梁山好汉分为天罡、地煞一样:
第一行十六位,依次是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询、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这是一等元勋。第二行十二位,依次是: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具体书写如下:
一、太傅高密侯邓禹
二、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三、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四、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五、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六、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七、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八、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九、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十、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十一、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十二、卫尉安成侯铫期
十三、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十四、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