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用明白宋江的心思,又劝他道:“大敌当前,必须要用可用之人,一些小的缺憾寨主就不要太计较了。”

    宋江负手叹了口气,“军师不明白人心可怕,我这辈子是深有感触,被人出卖了一次又一次,朝廷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朝廷旧官若能率军投降,不仅既往不咎,还能封官升爵,呼延绰、董平之流能不动心?给他们两万军队,正好是进身之阶啊!”

    宋江之虑并非没有道理,平时大家喝酒吃肉,称兄道弟,一片祥和,真到了危机时刻,梁山军平时隐藏的各种矛盾都会显露出来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向善于洞察人心的寨主宋江,他更是心知肚明。

    吴用无言以对,半晌,宋江终于下定决心道:“我让柴进率军北上,他有文才,一向冷静,虽然武艺稍逊,我再让史进和石秀两位武艺高强者辅佐他,这样文攻武略都有了,这件事就这么决定。”

    虽然吴用觉得还是不太妥当,但既然寨主已经下定决心,他也只能表示支持,“情况紧急,希望尽快北援!”

    宋江点点头,“我今晚就连夜出发!”

    当天晚上,宋江便命柴进为主将,史进、石秀为副将,三人率两万大军疾速北上,赶去救援须城县,反击李延庆对郓州的骚扰。。。。。。。

    就在两万梁山军援军刚刚出大营北上,便被潜伏在外围的官军斥候发现,他们急返回大营向种师道汇报这个重要情报。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深夜,种师道的大帐内依旧灯火通明,种师道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等候着斥候的消息。

    种师道也同样接到了李延庆派人送来的紧急快报,得知李延庆已率军杀进了郓州,他知道今晚梁山军必然会有动静,他十分关心梁山会怎么救援郓州,这关系到他整个战局的成败。

    种师道从军五十年,他当然知道自己怎么才能以三万军队战胜敌军十万大军,关键就在于他要捏住梁山军的七寸要害,种师道很清楚梁山军的七寸要害之地在哪里?就在郓州。

    他以主力拖住敌军主力,然后以奇兵侵袭郓州,一步步地将宋江的十万大军拖散拖死,李延庆既然能在河北完成任务,种师道也相信他能胜任自己的奇兵任务。

    这时,大帐传来急促脚步声,种师道连忙走到帐门前,只听士兵在外禀报,“启禀大帅,刘将军送来消息!”

    种师道略略有点失望,他还以为是宋江的消息,当然,刘的情报也很重要,他便问道:“刘将军现在在哪里了?”

    “刘将军已经过了郓县,但没有惊动郓县守军。”

    种师道回到地图前,注视着刘的行军路线,郓县位于梁山泊以西,和郓州的寿张县一起,成为梁山的外围防御线,虽然不知道宋江在这两县部署了多少军队,但驻兵是可以肯定的,梁山是宋江的发家之地,尽管已经比不上须城县重要,可依旧是梁山军的精神圣地。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张叔夜的声音,“请禀报大帅,我有重要情报。”

    种师道连忙走出大帐问道:“可是宋江出兵了?”

    张叔夜微微笑了起来,“看来大帅就在等这个消息,确实出兵,斥候判断,大约两万人左右,不过暂时还不知道由谁统帅?”

    种师道忍不住摩拳擦掌,果然被自己猜中了,宋江不可能全部撤军回去,军队太少也没有效果,两万人是最合适的兵力。

    “刘那边有消息吗?”张叔夜又问道。

    种师道点点头,“已经过了郓县,明后天应该抵达须城了。”

    “那岂不是好戏要上演了?”

    种师道眼中闪过一起难以掩饰的期待,他望着黑黝黝的天空叹息道:“我期待他们二人的联手能为我们带来最后的胜利!”

    。。。。。。。。。。

    李延庆率领骑兵在须城县四周大肆破坏后,又退到了须城县西南面二十里外的郓山,郓山也位于梁山泊畔,一半山体是在湖水之中,和梁山隔湖相望,它其实和梁山是一脉而成,相对于梁山的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郓州要低矮得多,更象一座丘陵山岗,地形也不复杂,不过森林茂盛,一望无际的森林将郓山和梁山连为一体。

    这天下午,李延庆站在湖水旁凝视着三十里外的梁山,水面波光粼粼,一望无际,梁山就像一只黑色的锥子从湖面上钻出来,如果能一把火烧了梁山的忠义堂,对梁山军倒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惜他手中兵力太少,很多事情只能想一想,难以去实施。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单膝禀报道:“启禀指挥使,西面来了一支军队,说是种帅派来的援军,好像是。。。。。朱雀营!”

    李延庆一怔,随即大喜,他的援军也来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职

    之前种师道在信中告诉李延庆,他会在适当的时候酌情派兵支援李延庆,这个‘适当的时候’究竟是何时?派多少援兵?信上都没有细说,李延庆也一时摸不清,直到这一刻,刘率领五千人赶来支援,李延庆才忽然明白了种师道的意图。

    李延庆跟随士兵来到树林中的一片空地,数千士兵正坐在草地上休息,这时,刘快步走上前大笑道:“老弟别来无恙乎?”

    李延庆也忍不住大笑,上前和他紧紧拥抱一下,又给了他肩窝一拳,佯怒道:“是不是在军营闲得无聊,过来抢我的生意?”

    “看你这话说的,我就算想抢也没那个本事,还是老规矩,我来当你的副将。”

    刘又指着四周五千军队道:“这是大帅交给你的军队,另外恭喜你荣升军都指挥使。”

    这时,种霖带着几名指挥使走上前,他给李延庆介绍了几名指挥使,一营指挥使朱森,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高大,满脸大胡子,相貌极为威武。

    二营指挥使裴群,长得文质彬彬,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但刘后来私下告诉李延庆,裴群也只是外貌文雅,骨子里却是个大老粗。

    三营指挥使顾长春,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但长得十分阴险,目光有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他侍卫出身,是权贵向家的孙女婿。

    然后就是朱雀营指挥使刘,他带了两千军队,出任李延庆的副将。

    种霖当着众将的面宣读了大帅种师道的命令,正式提升李延庆为军都指挥使,授都指挥使剑,统领七千军队,这七千军队是指李延庆玄武营的两千士兵和这次北援的五千军队,如果包括李延庆带来的相州乡兵和战俘编制的军队,李延庆实际统帅已超过了一万军。

    权力增加了,但责任也重大了,李延庆已不仅仅是负责骚扰郓州,还包括了大量杀伤敌军的任务,削弱郓州梁山军的实力,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

    李延庆坐在一块大石前,默默听着种霖给他传达大帅种师道的战略计划。

    “大帅认为你这次率军侵袭郓州,必然会引来梁山援军北归,大帅希望你能尽可能地歼灭郓州梁山军,逼迫宋江不断派北援,一旦宋江被迫放弃济州撤回郓州,那时我们就开始掌握战局主动了。”

    李延庆点点头,这一点他其实也想到了,种师道给他五千精锐之军,就是希望他能在郓州打开局面。

    李延庆沉思片刻,对身边士兵道:“速传令所有指挥使到我这里集中,我有重要决定要向大家宣布!”

    不多时,包括刘在内的四名指挥使来到了李延庆身边,这四名指挥使除了刘之外他都是第一次见到,虽然三名指挥使刚才都纷纷表态服从军令,但李延庆已经知道他们全部都来自殿前禁军,这是禁军中最难伺候的一支老爷军,这些人可不是西北军,他们连种师道的命令都未必执行,更不要说是自己了。

    关键是他现在没有时间和这些将领磨合了,梁山援军已经北上,他必须尽快安排伏击,迎头给梁山援军一记痛击。

    “我知道在军中资历我比不上各位,但军令如山,既然种帅任命我为军都指挥使,那么在我任都指挥使这期间,你们每个人都务必听从我的指挥,如果战败我来承担责任,和诸位无关,但如果因为你们不听指挥导致兵败,那就休怪我李延庆军法无情。”

    李延庆目光凌厉地注视着四人,四人一起躬身施礼,“愿听将军指挥!”

    李延庆点点头,“现在我没有时间和大家一起操练军队,既然宋江已派援军北上,那战机将转瞬即逝,我们必须抓住战机,希望这一次我们全力配合,打好这一仗,我会为各位将军请功!”

    禁军虽然待遇优厚,但最大问题就是升迁困难,百年不遇战争,禁军没有立功的机会,将领们只能靠各种人脉后台,挤破了头向上爬,稍微正义一点的将领几乎就会无出头之日,所以这些将领一方面瞧不起资历浅薄的李延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军功,获得升职的机会。

    李延庆便抓住他们的软肋,将军功突出,暗示这些军官,如果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将会获得军功,相反,如果背后做小动作,军功就不要指望了。

    众人都听懂了李延庆的言外之意,都默默点头,即使心中有什么不满,这个时候他们都只能乖乖听令。

    李延庆看了看夜色,便对众人道:“现在是一更时分,大家先回去安排弟兄休息,我们五更时分准时出发!”

    “遵令!”

    几名指挥使都纷纷回各自的队伍了,李延庆叫住了刘,笑着问刘道:“你的骑兵还是重甲骑兵吗?”

    刘摇摇头,“大帅认同了你的判断,已经全部改成轻骑兵了,我才能长途跋涉北上。”

    “那我自己的一千骑兵也交给你,两千骑兵都由你一并指挥,他们将是破敌的关键,你务必要听从我的安排。”

    “请都指挥使放心,我一定会严格执行命令!”

    “那好,你跟我来!”

    李延庆便带着他向自己的骑兵驻地快步走去。

    。。。。。。。

    五更时分,包括李延庆一千骑兵在内的六千官军起身向南出动了,他们沿着一条废弃的官道向南面疾行军,前往李延庆选定的伏击地点,这处伏击地点位于须城以南约三十里处,当初梁山军便在这里伏击杨戬,杨戬也就在这里被李延庆射杀。

    这里虽然不是最适合伏击敌军之处,但李延庆已经没有时间细找了,这是他唯一知道的一处伏击点。

    西面是一片延绵十几里的丘陵,沟壑众多,树木茂盛,一条笔直宽敞的官道就在丘陵下方,而东面则是大片麦田,在麦田远处又是一片树林。

    时间太短,李延庆还没有完全能掌控这支军队,虽然各指挥使都纷纷表态,愿意服从命令,但李延庆知道,如果自己不拿出一点本事来,是不会让他们服气,要想控制住这支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胜利。

    此时,两千骑兵埋伏在麦田对面的一片树林内,距离官道至少有五里,而李延庆率领四千步兵则在距离官道两里外潜伏。

    这也是打伏击战的一种经验,一般行军队伍都会派探子在前方探路,防止路边有埋伏,当然,并不是每一支军队都会这么谨慎,但李延庆还是宁可相信梁山军会派探子走在前面。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一个上午官道上依旧没有看到任何梁山军的影子,中午时分,就在士兵们原地休息之时,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