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尽心尽力协助管理后宫,后宫倒也相安无事。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其实后宫妃嫔一直没有放弃过争权夺宠,特别是孙贵妃的火速晋升大大刺激了众妃嫔,一个个用尽百般手段想方设法讨好朱元璋。
可惜朱元璋的心思都放在朝廷上,美人恩消受了,晋封一事却只字不提。
第四百三十六章 官员倾轧文武争
立秋早已过去,老天爷依然喷着火热的气息,空气闷热且黏黏潮潮,让人极不舒服。皇宫因是新建,树木并不郁苍茂盛,炽烈的阳光毫无遮掩地投射下来,愈发让人觉得燥热。
在没有外人打搅的情况下,马秀英是绝对不会穿戴厚重繁琐的皇后常服,只着一身寻常妇人的罗衫,躲在通风的庑房里,靠在软榻上静静听逊影诵读史书。一盏茶、一本书再偶尔打个盹就是她下午最好的消遣。
可惜今天好景不长,逊影泡上的茶水还未放凉,就有宫人通传,宋濂求见。
一般情况下,外臣不得出入后宫,因宋濂负责教导太子学习和操办太子大婚之事,朱元璋准其宫中行走。
马秀英叫人领宋濂进殿,自己换了燕居冠服,款款而出,“叫宋学士久等了,此为何事而来?”
宋濂头戴乌纱帽、身穿麒麟袍,许是走的匆忙,乌纱帽略微歪斜,露出半白的发髻。大红色的袍子贴在身上隐隐渗出一些汗迹,上面还沾了几片落叶。胡须也不似以往那般整洁柔顺,而是粘成一小撮一小撮的。他见到马秀英,仿佛松了一口气,佝偻的身子立刻挺直,跪下说道:“请皇后娘娘救救费将军和周将军。”
“发生了什么事?”马秀英见他神色焦急,满头大汗,急忙让宫人扶他起身看座,端来茶水。
宋濂哪有心情品茶,站起来也不坐椅子,急促地说道:“今日朝堂上费将军、周将军顶撞皇上,斥责皇上处事不公,皇上勃然大怒,当场庭杖了两位将军。两位将军不服,再次触怒皇上,皇上已命人押解两位将军回府闭门反思。老师怕皇上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特让学生来请皇后娘娘劝劝皇上。”
“后宫不得干政,本宫不方便出面啊。”马秀英略显为难。本以为宋濂是为朱标的事来,没想到居然是为朝堂之事。上次她帮汤和求情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还被朱元璋晾了几个时辰才得以觐见可见朱元璋不愿让她干涉政事的决心。为了此事,郭惠还差点陷害她和汤和,说实话,她如今一点也不想趟这些浑水了。
宋濂愁眉蹙额,再三作揖,“现在百官风声鹤唳,人心浮动,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恐会动摇我朝根本。只有皇后娘娘的话皇上才能听进去,请皇后娘娘毋拘小节,以社稷江山为重。”
“你且把事情详细说一遍,我们再想想对策。”马秀英微微沉吟,还是决定帮忙,事关大明社稷,袖手旁观不是她的本性,她不知情还罢,别人都求到面前了她实在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宋濂叹了口气,清瘦的脸上露出愁苦惆怅的神色,“今日朝堂上,皇上任命了六部官员……”
原来江山初定,朱元璋一方面整饬吏治,恢复经济生产,一方面继续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他深知打江山靠武将,治天下靠文臣,又恐武将功高震主,有心想把兵权从那些身经百战的功臣手里收回来。只因北方还没有平定,南方也还有别的起义军作乱,一时不便撤兵,只好一直拖着,但渐渐在朝堂上开始重文轻武。
处置徐达嫡妻张氏和降爵汤和就是朱元璋准备动武将的征兆,此举引起了武将的惶恐和不满,武将不甘坐以待毙,纷纷奔走呼应,攻讦文官。
武将功臣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最早打天下的淮西人,胡惟庸趁机拉拢了不少淮西武将,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众臣经常与江南文官在朝堂发生争执,两个派系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前面就说过,文武官员相互弹劾的奏折在御书房堆成了山,朱元璋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下旨封常遇春女儿为太子妃,就在武将以为他有心和武将集团拉拢关系的时候他又封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为太子良娣。这一手平衡之术没玩好,文官心安了,武将反而更愤怒,有些将领索性消极应战。
朱元璋的性格是吃软不吃硬,武将越是这样,他越生气,警告训斥了一批消极应战的将领。譬如到西北招降元军残部无功而返的费聚和安抚苏州府军民却无所作为的陆仲亨,甚至贬降了一些武将的职位。
周德兴,郑遇春与费聚、陆仲亨等人都是十多年的老友,见好友被训的训、贬的贬,心中不服,当时就想找朱元璋讨个说法,好不容易被汤和劝住。
事态并没有就此平息。到了八月中旬,中书省奏请设吏、户、礼、兵、刑的、工六部,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
朱元璋准其奏,在奉天殿召见了群臣,商议六部所应掌管的事情,设中书总领六部,并在群臣中挑选官员任命六部官员,于今日宣布官职。
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决策,坏就坏在朱元璋任命的六部官员大多为文职官员,武将寥寥可数,尤其是兵部也被他安插了不少文官,导致武将的愤懑不平终于爆发出来。
因为就在去年八月初,徐达率大军攻陷大都,赶跑元顺帝,灭了元朝,可以说武将在此战役中丰功伟绩。岂料朱元璋在任命六部官员时明显的偏颇和封赏不公,顿时犹如一盆冰水将热情高涨的武将淋了个透心凉。
积怨已久的武将当庭喧哗,性情刚直的费聚与周德兴直言朱元璋不公,是否鸟尽弓藏。
此言触犯了朱元璋的忌讳,他顿时恼羞成怒,下令庭杖两人。
两人不服提出辞官,言语颇为激烈。
朱元璋不甘被威胁,先发难扒去两人官服,责令两人闭门反思。
其他官员为两位将军求情也被朱元璋驳回。兔死狐悲,群臣虽不敢多说,难免生出一丝异心,感慨自己以后的命运。
下了朝,胡惟庸故意引导不敢指责朱元璋的淮西武将把矛头指向江南文官,迁怒于对方。
众武将把文官团团围住,痛骂他们蛊惑朱元璋,如果不是在皇宫,恐怕这些人都拳头相向了。可是虽然没有动手,彼此已有水火不容的趋势。刘基担心长此以往,君臣不和,百官倾轧,影响朝廷稳定,故而特叫宋濂前来求助马秀英化解这段积怨。
第四百三十七章 帝后高处不胜寒
马秀英听完宋濂的陈述,当即命福顺带着太医去费聚和周德兴的府上仔细治疗两位将军的伤势,又让逊影和白菱拿些宫中吃食去慰问两位将军和其家属。安排好这一切,她才对宋濂说道:“皇上正在气头上,本宫不好直接劝说,否则适得其反。当务之急是要先安抚好群臣的情绪,让他们不再惶恐。本宫不方便出宫,只能请宋学士和刘太史代为出面安抚一二。等皇上冷静下来,本宫再劝皇上收回对费将军、周将军的责罚。”
宋濂苦笑道:“微臣和老师出面安抚无妨,只是淮西武将对我们江南文官颇有微词,微臣怕不能办好皇后的嘱托。”
马秀英想了想,“韩国公乃淮西官员之首,由他出面调停……”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宋濂打断,“实不相瞒,韩国公和老师政见不同,平时极少来往。”
他说的还算客气,实际上文武百官都清楚李善长极不待见刘基和江南文官,时常在朝堂上攻讦对方。这次明面上是胡惟庸在煽动淮西武将发难江南文官,然而谁不知道胡惟庸是李善长的门生,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出自李善长的授意。
“这样啊,”马秀英还不知道李善长和刘基已经水火不相容,暗暗吃了一惊,躇眉问道:“那今日在朝堂上可有劝阻费、周两位将军的淮西官员?”
宋濂叹息道:“朱老学士和冯将军曾劝阻汤、周两位将军不要冲动,也劝说皇上息怒,无奈两边都听不进去。”
“朱升、冯国胜?”马秀英思忖片刻,说道:“他们在淮西官员中颇有声望,让他们出面帮忙安抚臣心倒是不错的人选。”
宋濂继续苦笑,“朱老大人和冯将军虽明事理,却和微臣不太热络,微臣怕请不动两位大人。”
“无妨,朱老学士和冯将军都是深明大义的贤臣。待本宫修书一封,你交与他们,他们阅后定愿意协助你。”马秀英提笔洋洋洒洒写了几大篇,先赞两人识大体顾大局,忠君爱国;接着写到朝廷稳定乃国之根本,党派之争有害无利;最后恳请两人从中周旋,摒弃党派之争,使朝廷上下齐心协力,守望相助。
“多谢皇后。”宋濂拿了书信,好似吃了颗定心丸,忧虑的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匆匆告退。
马秀英再无心情看书,缓步走出坤宁宫,抬头仰望。空旷的晴空蓝得像一张透明的纸,几片薄博的云像被融化了的奶油,若隐若现地变幻着形状。明媚的阳光笼罩宫殿,仿佛给殿宇涂上一层金光,每个角檐都悬挂着铜铃,无风自动,带着一种孤零零无法言喻的寂寥。
高处不胜寒。马秀英猜测朱元璋的心情也是如此,世人只看到他高高在上,却忽略了他身上承担的压力。随着地位的变化,知心好友都成了臣子,当所有的言行都被利益化,他能信任谁,他该信任谁?他也是人,他也会有怀疑和猜忌,他也担心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拉下来,所以他只能把一切权利控制在手中。而控制权利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军权、消弱臣子的势力。
对于朱元璋的这些作为,马秀英深为忧虑。但她无法指责朱元璋做错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帝王的通病,也是朱元璋避不开的宿命。她自忖不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定,只能循循善诱,劝谏朱元璋宽待臣子,尽力挽救功臣们的命运。
她正在惆怅之际,逊影禀告杨云花来答谢她的抚慰,特在宫外求见谢恩。
马秀英知道杨云花前来定然也是为了她的夫君费聚,叹了口气,让逊影拿着腰牌领杨云花进宫。
这个时代的女人似乎都逃不开一个男尊女卑的宿命,譬如她自己,曾经信誓旦旦要调教朱元璋,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大明盛世,然而实际上朱元璋早就脱离了她设想的轨迹,反倒是她只能臣服在朱元璋脚下随波逐流。再譬如杨云花,在出嫁前无论有多少豪情壮志,嫁人后都把心思放在了家庭,这些年在府中相夫教子,渐渐退出了政局,以前那个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彻底变成了一个温婉的妇人,让人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笑容和善的女子也曾经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杀人不眨眼。
岁月在杨云花的脸上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她看起来仍然像个二十出头的女子,这或许跟她心情开朗有关,也或许跟费聚对她的宠爱有关。府中也有朱元璋赏赐的美人,费聚却不屑一顾,加上杨云花外柔内强的性格,所以其他妾侍的日子并不好过。她和费聚成亲多年膝下只有一子费超,在这个看重子孙繁衍的时代简直就是不能接受的事,然而费聚依然对她爱惜如初,或许这就是她愿意放弃自身的成就荣耀甘为费聚“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作羹汤”的原因。
“臣妇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安!”多年的妇人生活让这个从前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