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和鸣-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32章 探索

    回到长安宫的姜元羲背着手俯瞰着长安城,足足站了好半响,直到阿方都忍不住出声担忧的道:“陛下,天色渐晚,不若我们回正殿?”

    姜元羲没回头,语气淡淡的:“阿方,为何天下总是对女子如此苛刻?”

    阿方不知该如何回答,这种事对她来说太难了,只能讷讷手足无措。

    姜元羲侧过头,轻声道:“阿方放心,你生产之时,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陛下。。。。。。”阿方更是担忧,陛下先前本就抗拒生孩子,还见了卢夫人的事,怕是日后还真的不肯找个枕边人了。

    姜元羲收拾起心情,转身往正殿走,亲自磨墨,提笔写了一道圣旨。

    “顾氏三娘以丹造香皂、创免束书院、提科举、造三省六部制、创《商律》,对我大雍王朝有大功,故封鸣侯。”

    这道圣旨明发之后,引起天下轰然大波,女子为候!

    且姜元羲这道圣旨甚至是在为顾以丹正名,先前科举这一开创之举是按在北梁的威胜王陈朝头上的,现在有姜元羲为她正名,这个前无古人的创举,终是名归原主。

    就连百姓对此都议论纷纷,毕竟女子为侯真的是太过罕见了,但百姓们想得更简单,既然陛下都是女子身,再册封一个女子侯也不出奇。

    但此举在天下士林和世家眼中却不是这般简单,至少他们从中嗅到了一种味道,陛下这是要逐渐打破父系地位,提高女子地位?

    不少人忧心忡忡,又庆幸像顾以丹这种奇女子应当往后没有了,因为姜元羲定下的铁律是:非有功不得候,顾以丹能封侯,是因为她有功,但若想再找一个跟顾以丹一样,能提出科举和三省六部制这种东西的女子应该很难才对。

    然后他们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不知是不是这道圣旨的刺激,在姜元羲在位的那些年里头,竟然逐渐涌现了不少得了爵位的女子。

    有的是因为发明了一个全新的织造机而得了一个子爵,有的是创出了能剖腹取子又把肚子缝起来的医道一举,救了不少女子和孩子的性命得了一个伯爵,而这个小娘子出身丹阳县太学院药堂,诸如此类还有不少。

    等第二任皇帝继位之后,更是出现了第一个女王爷姜徽音因军功超卓,被封为江夏王。

    大雍王朝终其将近千年的时间,杰出的女子就能单独列传记载,丝毫不输男儿,到了后来慢慢踏进现代社会,因有大雍王朝女子地位的高贵和自立自强的传承,男女齐心合力,这个国度走得远远比其他国度更远,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后世普遍认为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始于女帝册封鸣侯顾以丹这一举动,女帝是后世女子普遍的偶像,提到女子地位的改变,永远无法绕过她。

    而姜元羲这一道旨意,让顾以丹风光下葬,不是作为一个男人的附庸,而是用了一个侯爷的规格,是她自己挣来的,是她自己的荣光。

    而曾经暗中出手收买了顾家的几个世家心中惴惴不安,他们心中清楚顾以丹身死的真相,女帝这样看重顾以丹,生怕女帝会追究,结果发现女帝并无其他降罪,他们逐渐心安。

    然而这几个世家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头逐渐衰败,后来过得比普通百姓还要差,当最后一个世家再无一丝恢复往日荣光之时的可能,早已抱孙的卢和裕带着儿子去了顾以丹的坟前,给她烧了纸钱,对着坟前絮絮叨叨的了很久,她儿子早已继任了英国公,身上同样有着军功,沉声道:“阿娘,您在九泉之下可以舒心了,那些害死您性命的人,我和阿爹一个都没放过,他们都得了应有的报应。”

    若是那几个世家知道害死了顾以丹会导致父子两人几十年的报复,想来应该会懊悔不已,一定不会对顾以丹出手,可惜这世上最廉价的就是后悔,最没用的也是后悔。

    太初二年除了顾以丹被册封为鸣侯,以侯爵之礼下葬之外,再无大事,大雍王朝风调雨顺,因用了朱学真的稻谷种子,全境百姓过了一个丰年,只要勤劳就能吃上一口饱饭,大雍王朝逐渐呈现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盛景。

    “陛下,微臣想领着船队去海那边看看。”

    太初三年春,赵国公霍景山求见姜元羲,自请辞去工部尚书一职,恳请姜元羲能应允他带着石泥大船出海,去探索海的另一边。

    姜元羲挑了挑眉,“赵国公,你这一决定,可有跟恭王妃说过?”

    恭王妃就是霍景山的女儿,姜元羲二哥姜伯君的妻子。

    霍景山顿了顿,“微臣还没来得及跟恭王妃说这事。”

    姜元羲轻轻摇头,“赵国公,出海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你年纪也大了,太过折腾不好,你哪怕不顾及恭王妃,也得为一鸣几个孩子想想。”

    如今石泥大船只探索到海边二十里远,再远的地方就没去了,怕会在海上迷失。

    霍景山沉默了片刻,再开口还是很坚定的语气,“陛下,霍家先祖数代心心念念的就是想看看海那边是什么样,以前那么艰难的时候也阻挡不了他们,现在有石泥大船,微臣自信会比他们更安全才是。

    祖宗之遗愿,后代子孙不能不顾。恭王妃有恭王爷疼爱,子女环绕膝下,微臣相信她会过得很好,还请陛下应允。”

    姜元羲有些头疼,见霍景山一副死活都要去的样子,又问道:“那大雍的水运大河该如何办?”

    身为工部尚书,霍景山早在太初元年就亲自带着常明义走了一遍大雍全境,勘定下了能贯通南北、疏通洪涝的水运大河,这个水利工程是大雍目前最为庞大也是最为看重的工程,一旦水运大河通了,南北两地百姓受益众多,还能浇灌良田万万倾。

    “水运大河早已经勘定好了路线,也开凿了大半,有恭王爷看着,不会有问题的。”霍景山答道。

    姜元羲没辙了,最后只得应允:“朕派虎贲军护你出海,但你必须与朕约定,三个月必返。”

    就算霍景山不答应,虎贲军也必定会按时返航,这才是她派虎贲军护他出海的原因。

    霍景山也明白这点,只能应了。

    才走了霍景山,胡不归前后脚也来求见。

    “你说你想带着血狼军去西北一探?”

第433章 黄金之地

    大雍王朝的北边,就是边康所在地,而西北边,则是比边康族更远的地方,此前并无人探过边康更远的地方有什么。

    胡不归认真的道:“陛下,微臣探西北之时会小心谨慎,绝不会让血狼军陷入危险中。”

    然而这番话无论是胡不归自己还是姜元羲都明白并不能让人安心,去西北边一探究竟,就意味着要深入边康族的地带,胡不归带着血狼军去会不会跟边康发生冲突摩擦?气候会不会很恶劣?深入那么远,吃什么,喝什么?

    姜元羲连番问话砸下来,胡不归依然镇定,显然是有备而来。

    “陛下,如今才初春,天气并不炎热,可以带上一些用盐腌制的肉干和馍馍,我们会人手带上五袋水,微臣和血狼军里还有几个懂得查找水源的好手,可以沿途查找水源。若是肉干和馍馍都吃完了。。。。。。”

    胡不归眸中闪过一抹历光,“不是还有边康人饲养的牛羊么,总不会饿死我们。”

    姜元羲微挑了下眉,沉吟了片刻之后道:“你去找常先生要几个精确的指南针。”

    没道理给了霍景山不给胡不归。

    这话就是答应的意思了,胡不归大喜,再次行礼,“陛下,请静候微臣佳音!”

    没有哪一个帝皇没有开疆拓土之心,就算是最不堪用的帝皇,埋在骨子里的扩张之心都会在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

    霍景山是跟着胡不归一起上路的,虎贲军护送着霍景山回丹阳县,胡不归带着血狼军去西北边,两人中途有一段路程同路。

    与此同时,姜元羲也开始调兵遣将,派重兵由曲成文率领镇压边疆,既是给边康威慑,也是随时准备支援胡不归一行人。

    朝中知道两人消失之事的,只有二品以上大员,都在数着日子静等他们消息。

    太初三年三月,北疆传来消息,西北之地出现了一伙流寇,流窜作案,边康各部落苦不堪言,时常被抢盗牛羊。

    这伙人总是抢完就跑,倘大的草原竟然还真找不到他们的踪影。因着这伙人只抢不杀,损失的牛羊也不多,边康各部落也就没有劳师动众抓拿,边康自己也知道,骑着马的流寇一旦在草原上撒奔,想要找到他们的踪迹很难。

    等到四月之时,这伙流寇销声匿迹,再无动静,等到消息的姜元羲眉头微蹙。

    到了五月底,胡不归那边还没传来消息,霍景山就回来了。

    他带着十艘石泥大船出发,最后只回来了八艘,所幸沉没的那两艘大船上的虎贲军被同袍救起,到了约定的期限,划船的虎贲军们不顾霍景山继续前航的命令,如约回到了丹阳县。

    这一趟出海回来的人都晒成了黑炭色,踏上陆地的那一刻,他们齐齐吁了一口气,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还是我大雍神州大地好,脚踏实地心也安稳。

    回到丹阳县的住处,霍景山一头埋在书房里,开始整理他在海上这段日子的手记,然后把整理好的手记让虎贲军送往长安城给姜元羲。

    等姜元羲拿到这份手记时,霍景山早已经又一头带着虎贲军扎进了大海。

    姜元羲仔细的阅读了这份手记,把这份原稿交给了弘文馆,让人刻印出来上千本,写上霍景山的名,不仅世家豪强们人手一份,大雍王朝各地的国学里还要加上这本由姜元羲亲自提名《大雍海上游历记》,成为学子们必读的一本书。

    正在编纂《百家盛典》的士林闻听此事,纷纷艳羡不已,霍景山没有与他们一起编纂,结果自己先编书成册了,一想到这里这些人就充满了更多的斗志,一本海上游记不算什么,他们现在编纂的才是能影响未来数千年文明走向。

    在各地学子对大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致时,不到一个月,石泥大船对比约定的时间提早了两个月回来。

    踏上岸边的时候,虎贲军们把大船团团包围起来,一副守护不让人靠近的样子,且立时就有一支百人小队策马带着几口箱子、还有好几个被捆绑在一起的人齐齐飞奔往长安城而去。

    这支队伍还带着“八百里加急”的旗帜,一路上城门大开方便之门,从丹阳县到长安城只用了短短的五天。

    “报!启禀陛下,从丹阳县带来了八百里加急军情!”

    在长安宫外广场巡逻的虎贲军,不觉眼的往山下看了一眼,立时就眼尖的看到了那面旗帜,赶紧进正殿回禀姜元羲。

    姜元羲一把将手中的奏折丢下,信步走出殿门,站在广场上往下俯瞰,果然见那支虎贲军扛着六只箱子往长安宫上冲。

    姜元羲眉头皱得死紧,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幸好随着虎贲军身影逐渐出现在姜元羲眼前,他们脸上带着喜意的笑容露得大大的,她才放下心来。

    百人队伍踏上最后一个台阶,见到姜元羲站在前方等着他们,齐齐单膝下跪,把六只箱子献于跟前,“陛下大喜!得陛下天佑,臣等出海寻到了一片黄金之地!”

    说话的同时,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