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帮助不用他亲自动手,但是怎么也比不上监政院清闲而且更有权力,这才是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好地方。

    信王看了看周围的人突然想起杨涟和钱谦益不是监政院的人,仔细一想想起他们开始是来找刘宗周而刘宗周不在后来才来,想到这里信王问道:“刘大人开始和徐大人去博学院处理事务,到底怎么样了能不能说一说?”

    刘宗周本不想谈这事,见信王相问于是叹了口气说道:“还不是礼部的温体仁和周延儒闹出来的,前一阵皇上让他们去调查一下教育方面的情况,好提高大明百姓的识字能力,不识字怎么可能参加选举呢?明明是选张三结果把票投到李四的箱子里,那不是闹笑话了吗?这温体人和周延儒也是奇怪,调查就调查吧还把别人的火气逗起来了,现在就有一帮人说我们东林书院的思想是学阀思想,不是东林出身的人都会受打击排挤,这是从何说起?”

    信王一听就奇怪了,他知道温体仁和周延儒都不是东林党,但是他也知道这两人是很小心谨慎的人不会去做挑拨离间的事,就算要做也不会做得太明显。他虽然这么想但是也要问一问,因为这两人现在还属于他的下属,信王说:“我看温大人和周大人平时做事还懂规矩,怎么现在突然开始挑动是非了?等我回去问一下他们是什么意思。”

    刘宗周忙说:“这也不是他们在其中挑事,只是他们在调查时作了一些笔录,意思是日后皇上问起他们来也可以用数据说话,表示他们的调查不是走马观花说的话也不是信口开河。谁知道他们在调查其他人时,他们以前做的笔录被其他人看见了,被有心人一归纳总结,发现非东林书院的官都不怎么得意,于是就开始了针对东林书院的议论。”

    其实温体仁他们的笔录也没有针对性,确实也反映了大明现在的一些现象,朝堂上主要官员都是进士出身而且多半都是名次靠前的进士,于是就有了一些人看不起一些人的现象。举人当然瞧不起秀才,而同进士又瞧不起举人,进士肯定瞧不起同进士,就算同是进士前三甲也瞧不起百名开外的其他人。到后来朝廷中重要职位那是非进士不用,就算进士不够也是进士优先其他人候补,这就让人们感到很不舒服。

    在其中因为学历上的差距被人瞧不起还能忍受,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门派的歧视,非东林党的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前景很暗淡,在私下抱怨了几句东林党是学阀后,更多的是针对学历这一公开的矛盾所在。当刘宗周和徐光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到了博学院后,一群人立即就开始针对这种不公平开始了怨言群攻,在徐光启的要求下出来了两个监生出身的人,开始跟徐光启和刘宗周平等对话。

    前几年因为朝廷急着用人,而这两人也很优秀于是也没有去参加科举,后来在评品级时就比其他人少了很多,甚至很多不如他们的人也仅仅因为中了个进士就能多拿钱,这如何让人心服?这两人也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学历问题的弊病所在,历代帝王不是进士出身这事就不说了,连孔子、孟子等圣人还有姜子牙、诸葛亮等聪明人也被拿出来说事,说假如这些人在大明也不可能有所建树,因为他们没有什么高学历。

    等刘宗周告诉他们科举考试是隋朝以后才开始的,这两人就说唐朝的黄巢就是多年考试未中的人,最后造反使唐王朝覆灭,其中也有科举制度的功劳,是科举制度把黄巢逼反的。当然现在皇帝开明官员和百姓都非常忠诚,不会因为科举制度而让谁生出生异心,但是皇帝要求尽量让百姓都识字,现在如此不公平百姓恐怕也没有读书识字的兴趣。

    这两人的话有些像是胡扯,但是他们现在还拉着徐光启,让他评一评能写字的纸还有火铳、大炮等是不是全是进士发明的,博学院中的好多事务是不是全是由进士做出来的。

    信王听了这些有些好笑,他问道:“徐大人还在那里跟人说话,因为那里本来就是国子监他必须要说明白,否则的话那些人会天天烦他。刘大人当然可以一走了之因为你的圣学院以前就是翰林院支持你的肯定多,我只想问一下你认为他们的话该怎么回答呢?”

    刘宗周想了想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能准确认定人的能力的办法,学历和功劳什么的都不可靠,能力才是大家都比较服气的东西。”

484 人职分离(下)

    人们评论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说他的外貌长相外,都喜欢说这人聪明不聪明,当然这种说法一般是针对小孩子,对老人一般都说他的品德如何,而对成人说得最多的是此人的能力怎么样。每个人都喜欢说自己有能力,也喜欢被别人夸奖为有能力,但是人们对能力的评定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孔武有力的大胖子可以在轻松举起一个石锁后,弯动胳膊挥着拳头表示自己有能力,尖嘴猴腮的小瘦子成功让大胖子跌进自己挖好的坑里后,也会眯着眼睛认为自己有能力。

    士兵在攻城拔寨取得胜利后会表示自己有能力,铁匠打造出一件异常锋利的武器后也会为自己的能力自豪,商人在大赚一笔后拍着腰间硬硬的银钱也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各行各业都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所在。不说其它行业,就说在大明的官员里大家对能力的认定也不相同,有人认为治下之地犯罪率少是自己的能力,也有人认为敢为民请命是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有觉得能在上下都过得去的情况下捞两个小钱是自己的能力。

    信王见刘宗周说起能力,于是问道:“请问刘大人是怎么理解能力的?你的理解能不能让人们信服呢?”

    刘宗周说:“我认为最能体现一个官员能力的地方在于两个一致,一个是上下一致也就是皇上要求的那样能让上下都满意,另外一个就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不走样。”

    钱谦益这时候想起了开始跟天启的对话,于是接口说道:“开始皇上也说起上下一致的事,认为上下一致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可以说目前大明很少有官员能做到这一点。刘大人说上下一致是体现一个官员能力的地方,真要认真起来是不是就说我大明的官员目前都是没有能力的人?下官也许没有理会到刘大人的精义,请刘大人不要见怪并多多赐教。”

    刘宗周笑道:“无妨,其实说目前大明的官员很少能做到上下一致,这话还是留了情面的话,真要认真起来可以说目前大明的官员没有一个达到这个标准。我想起当年皇上成立圣学院后说起圣学院名称的起因,说的就是要让圣学院里的官员最后都成为圣人,但是直到现在也没见谁说他达到圣人的标准,光是没拿过一文多余的钱这一条就没人做到。是不是就说皇上定的标准没有用呢?我看是有用的,很多圣学院中的老臣都在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作用所在。”

    钱谦益缓缓点头说:“下官明白了,做到上下一致可以说是有了一种大能力,而只要向着那个方向走就是有了小能力,不知道下官理解得对不对?”

    刘宗周说:“大致是不错的,主要还是在具体事务上的具体体现,我认为就上下一致这事上应该分为三种境界。比如说一个官员对上面的要求能够全部完成,对下面的需要能够全部满足,我们就可以说他做到了上下一致,当然这种情况几乎还没有。第二种就是一个官员做官做得通透,上面的要求如果他无法完成,他会尽量向下面传达到求得下面百姓的理解,特殊情况下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还是有必要的,反过来当下面的要求他无法满足时,他也会尽量向上级反应也就是常言说的为民请命。”

    杨涟这时候皱眉说:“第二种已经是做官之人的起码要求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官员那还是人吗?”

    杨涟这话让包括钱谦益在内的其他人都不敢认同,在目前的大明官场流行的就是欺上瞒下,真能做到上呈下达的官不是没有而是不多,连钱谦益自己都认为自己很多时候做不到。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钱谦益还会暗中鄙视这人虚伪,但是杨涟一贯立身甚正所以钱谦益只会暗自佩服。

    刘宗周这时说道:“当然有第三种,这种人就是居中得利的官员,上面有什么好处拨下来比如说什么救灾款之类的钱,他会从中截下一些自己用,而下面百姓交的税收他也会多收一些吃上一口。就算这样的人也分两种,一种是捞了好处的同时还为百姓做点事,这种人太多的话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另外一类人就是只管捞钱从来不做好事,这类人可以说是败类中的败类应该大力清除的。”

    高攀龙就是管官的,刘宗周说的这几类人他都有所闻,以前他也是疾恶如仇见到捞钱的官就恨不得一个个拉出去全宰了,后来对大明的官员有个全面的了解后,他发现真要宰的话估计大明的官员会立即死一多半。他想了想说道:“我们都察院管的就是官员的品行,像刘大人说的那种只捞银子不做好事的官,我们是见一个抓一个绝不留情。但是对那些捞得不凶还能做些事的人,我们也只有慢慢警告罢了,真要全部清除那是清不完的。”

    信王没兴趣知道为什么清不完贪财的官,因为他多次听过‘水至清则无鱼’的话,大明的官场经过几百年的演化已经有了很多陋习,要立即有所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的,至少现在要人做事得说好处,没好处干起事来都没精神。

    信王见刘宗周只说了个上下一致,于是问道:“刘大人开始说能力的要求有两个一致,现在只说了上下一致还有个言行一致是怎么说的?”

    刘宗周说:“所谓言行一致就是说一个官员不但要能做还要能说,当然对那些只长着两片嘴的人来说要反过来,就是不但要能说还要能做。能说就是指你要告诉大家你准备怎么做,不说出来谁知道你是来做什么的?不说下面的百姓摸不清,旁边的同僚也不知道怎么配合你。会做就不用解释了,就是指说得到就要做得到,说到做到就是言行一致。”

    高攀龙这时候说:“刘大人这两个一致我很赞同,可以在下一期的东林月报上把这思想公开发表出来,让天下的官员都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类人,还能不能自我改造好。开始刘大人说起能力一说是源于博学院的两个监生有意见,他们说唐朝的黄巢是被科举制度逼反的,这话不能多说否则会被有心人乱引用。而且事情的起端是温体仁和周延儒去调查引起,这事也不能多说,否则也容易被人认为是他们故意挑拨离间。”

    开始是信王不相信温体仁和周延儒会故意挑拨离间,刘宗周也解释了说两人是无意中被人看到笔录,现在是高攀龙也认为温、周两人是清白的不能多说免得人误会,但是钱谦益不这么想。从上一次周延儒的举动中钱谦益就知道这些非东林人士对东林党人有看法,而且这种看法是根深蒂固没法改变,说他们无意中挑起事端说得通,但是要说他们是有意为之也解释得过去,你去调查怎么不把以前的笔录收拾好?

    几个人商议了一阵决定把结果给天启呈上去看一看,尽管大家都知道天启这一阵身体不舒服,但这毕竟是天启亲自推动还十分关心的事,呈上去他看不看就是他的事了。

    其实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