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大笑:“你是想说我不嫌丢人吧?”

    “哈哈,正是此意。”李寿民乐道。

    周赫煊认真地对孟鸿荣说:“孟老板,我们这几个里头,毛笔字儿写得最好的是寿民兄,其次要数子沅老弟。我刚才那副字纯属献丑,你也别当真。想要求字的话,找他们两个写,保证妥帖。”

    原本很尴尬的气氛,因为周赫煊这个当事人毫不在意,其他人也就没再多想了。大家反而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那些围观看客,把刚才发生的事当成趣闻。以后跟人聊天,他们估计会说:别看北大校长学问大,那毛笔字还没我写得好。

    这件事还流传颇广,甚至连南方的章太炎都有所耳闻。等明年周赫煊厚着脸皮找章太炎求字时,一向吝啬墨宝的章老先生,居然大笑着挥毫急书,写给他一篇近百字的长幅。

    酒足饭饱,周赫煊跟李寿民、朱湘勾肩搭背,醉醺醺的下楼去。唯有沈从文自制力很好,微醉则止,临走时由他搀扶着已经喝上头的郑证因。

    孟小冬把他们送到楼下,微笑说:“谢谢周大哥。”

    “谢什么,都是朋友。”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于凤至夫妇,还有今天没来的冯庸,都是周赫煊帮孟小冬邀请的。再加上请新明戏院老板吃饭,效果应该非常不错,估计明天就会传出风声孟小冬是少帅罩着的。

    孟小冬心里明白,所以对周赫煊愈发感激,这个男人总是在帮她。

    “黄包车!”

    孙家兄弟的声音打破气氛。

    孟小冬捋了捋额前秀发,扶他们上车坐好,挥手道:“几位哥哥慢走!”

    “回吧!”周赫煊转头笑道。

    黄包车越行越远,张云鹤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女儿身后,满意地说:“这位周先生人品不错。”

    “我自然知道。”孟小冬抿嘴道。

    ……

    翌日。

    周赫煊没有去报馆上班,直接前往冯公馆,探望病重的冯老爷子。

    冯庸整个人都显得萎靡不振,他虽然是个喜欢恶作剧的浪荡公子哥,但却重情重义,对朋友很好,对父母更是孝顺。

    “老爷子病况如何?”周赫煊问。

    冯庸摇头道:“昏迷了两天,医生说已经不行了,让我准备好后事。”

    周赫煊安慰道:“说不定有奇迹发生呢。”

    “但愿吧。”冯庸叹了口气。

    就在此时,女佣突然急匆匆跑来:“少爷,老爷醒了!”

    “真的?”冯庸也顾不上周赫煊,慌慌张张跑进冯德麟的卧室。

    周赫煊快步跟去,只见冯德麟躺在床上,双眼虚睁,想要开口说话,却又中气不足,隐隐吐出两个字:“回……家。”

    “回东北?”冯庸问。

    “辞官,回家。”冯德麟眨眨眼。

    “爸,我听你的,以后都不做官了。”冯庸抹了把泪。

    冯德麟欣慰地笑笑,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冯庸大喊道:“来人,备车,回北镇!”

    周赫煊提醒说:“老爷子恐怕经不起旅途奔波。”

    “不管了,这是他老人家最后一个心愿,”冯庸转身对周赫煊道,“待会儿我写封信,辞去东北空军司令职务,你帮我转交给六子。”

    “好。”周赫煊答应说。

    冯庸这个空军司令,是张学良推荐提拔的,空军事务也基本上是少帅过问,所以他现在要向张学良辞职。

    当天下午,冯庸就带着父亲返回北镇老宅。仅仅两天后便传来消息,冯德麟病逝了。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立即赶往奉天,周赫煊做为朋友,也实在不好视而不见。他把报馆工作托付给李寿民,带着孙家兄弟乘火车沿京奉线直奔东北。

107【一把火】

    奉天城内,送葬队伍排了几百米远。

    冯德麟的葬礼中西合璧,既有汽车开道、军队护送,又有传统的花幡旗伞、钱罗引吊。专门负责抬纸人纸马纸轿的,就足足有三四十人,一路上哭声震天,到处抛洒着纸钱。

    灵柩沿着城中主干道,直往南门而去。

    奉天南门乃是凯旋门,只有打了胜仗,或者举办庆典才能走。自明末大将李成梁后,冯德麟是几百年来第一个从南门出殡的。

    事实上,冯德麟死于北镇老宅中,为了风光大葬,遗体才运到奉天城来出殡。

    张作霖亲自主持葬礼,做了几天水陆道场,又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这才把遗体送往城外安葬。

    冯德麟盖棺入土后,张作霖父子连夜返回天津,但葬礼却还没结束。

    张作霖说了要风光大葬,按照他的意思,葬礼必须办足七七四十九天。所以在北镇老宅那边,接下来几十天都要摆流水席,还要开白事堂会,请戏班子来唱大戏。

    台上咿咿呀呀唱着,台下的客人吆五喝六吃饭痛饮。这场面不像丧事,反倒像在办喜事。

    周赫煊默然坐在饭桌上,看着热闹的堂会,突然感觉很荒唐诡异。

    这个葬礼靡费无度,估计要花十多万大洋。而在冯家庄园外,农民们却艰难度日,马上就要闹春荒了秋粮将尽,夏粮未收,正所谓青黄不接。

    而农民们的态度也值得深思,他们很多借过冯家的钱,被冯家占过地,被冯家催要过租子,按理说应该怨恨冯家才对。

    但丧宴的流水席却冲淡了仇恨,因为不要钱,大家可以来敞开肚皮吃,一吃就是四十九天。附近的农民庄户一个个吃得红光满面,嘴里念着冯老爷的好,似乎冯德麟生前是个大善人。

    “赫煊,照顾不周,你不要介意。”披麻戴孝的冯庸走过来说。

    周赫煊道:“你重孝在身,就别管我了。以后有什么打算?”

    冯庸说:“我已经辞去军职,以后就留在东北办学校。不但要办免费小学,还要办免费大学。”

    果然历史还是回到原来的轨迹,冯庸那个大学,几年下来就能让他散尽家财,不过也为中国培养出一批理工科人才和抗日义勇军。

    流水丧宴开到第三天,就在周赫煊即将返回天津时,冯庸突然召集方圆十里八乡的农民。

    冯庸站在开堂会唱大戏的舞台上,脚边是几个大箱子。他掀开箱子说:“这里都是大家的借款欠条和未收的佃租凭据,以前我老冯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父老乡亲不要计较。从今往后,咱们两不相欠。来人,把火盆拿来!”

    在周赫煊惊讶的目光中,冯庸把那些借条和佃租全部点燃,扔进铁盆一把火烧掉。

    “我草,牛逼!”周赫煊不禁低声自语。

    庄户佃农们也惊呆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狂喜。突然有农民跪地磕头,大呼道:“冯老爷仁义,冯老爷长命百岁!”

    呼啦啦跪倒一大片,诚心诚意地给冯庸磕头,好多人是一边哭一边笑。这把火对冯庸而言无足轻重,对他们来说却关乎身家性命,有人可能因此不用卖儿卖女。

    周赫煊好笑地摇摇头,他在想如果换成自己,会不会有冯庸那般气魄。

    烧的都是钱啊,几大箱子!

    农民们长跪不起,冯庸烧完债据就离开了,他不愿接受这种朝拜。

    周赫煊追上去,竖起大拇指说:“五爷,你是这个。”

    “别叫我五爷,我都不当官儿了,以后叫我五哥,”冯庸无所谓的笑道,“千万别把我想得多高尚。农民那么穷,赚苦哈哈的钱有什么意思?我以后要实业救国,赚钱就赚办工业的钱!”

    好嘛,周赫煊这才想起来,冯家还自个儿开着矿山工厂。那才是日进斗金的大买卖,完全可以不把农民的几个租子当回事儿。

    周赫煊说:“那就祝五哥办学校、开工厂马到成功!”

    “借贤弟吉言!”冯庸掏出他的配枪,拍在周赫煊手上说,“我估计两三年内不会离开东北,这个留着防身。”

    “多谢五哥。”周赫煊抱拳道。

    冯庸拍拍周赫煊的肩:“一路保重!”

    周赫煊坐着冯庸派来的汽车返回奉天,然后又乘火车去天津。

    车上,孙家兄弟还在讨论冯庸的义举,都说冯五爷是仁义豪杰,比他们老家的地主强上百倍。

    周赫煊却玩着冯庸送他的枪,这是把勃朗宁m1900,俗称“枪牌撸子”,时下中国人最喜欢的手枪。

    咔嚓咔嚓的声音很快吸引到孙永浩,这小子看得眼睛发亮,忍不住说:“先生,给额玩玩呗。”

    周赫煊把枪扔过去:“改天我帮你们弄两把,遇到突发意外也好反击。”

    “那可好。”孙永浩高兴道。他的功夫不如哥哥孙永振,但枪法却更胜一筹,在天津靶场练枪的时候,经常打出好成绩。

    孙永浩继续玩着枪,周赫煊懒得管他,躺在床上倒头大睡。这趟是长途,周赫煊选择坐一等车厢,有床有桌子,还有专门的餐厅吃饭,不用坐着受罪。

    第二天早晨,火车驶入天津总站。

    周赫煊发现车站里多了一些士兵,个个挎枪肃立。带着大宗行李的旅客,还要接受严格检查,行贿都没用,那些当兵的根本不收钱。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张作霖要在天津蔡园跪拜祭天,正式就任安**总司令了。另外孙传芳、张宗昌任副司令,杨宇霆任总参议。

    张宗昌这种狗肉将军都能当副司令,可想而知安**是什么样子!

    下了火车走出站台,周赫煊突然听到一阵小孩儿的哭声。

    庐隐哄着哭泣的女儿,一脸愤怒地看着搜查士兵。她的两个随身箱子都被打开,衣物和书籍被翻得乱七八糟,甚至有一件女人家的内衣被丢在地上。

    “好了,你可以走了。下一个!”士兵不耐烦地说。

    周赫煊正从这边走过,瞥到箱子里的几本《小说月报》,还有一张文学研究会的会员证。他犹豫着停下来,拿出糖果(火车头等车厢吃剩下的)递给小女孩儿说:“乖,别哭,叔叔给你糖吃。”

    小女孩儿怕生,吓得连忙转头,趴在妈妈怀里。

    庐隐勉强笑道:“多谢先生好意,小孩子吃多了糖不好。”

    “你是作家?”周赫煊打听道,“正好我也在给《小说月报》投稿。”

    庐隐有些惊讶,没想到遇到同行,她自我介绍说:“我叫黄淑仪,笔名庐隐。”

    “我叫周赫煊。”周赫煊说。

    “你就是周先生!”庐隐大声惊呼。

108【追更】

    周赫煊对庐隐的了解,来自于大学选修课《中国现代文学史》。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权主义作家(吕碧城不算),作品常以女性为主视角,但文风直切、刚劲、倔强,下笔如刀。

    庐隐的女权是真女权,追求男女平等和独立自主,提倡女性不要当花瓶,女性应当要自救,女人应该和男人共同分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对于无法从事工作的家庭妇女,应把她们做家务、教养子女也视为劳动。

    这种思想在民国初年,是难能可贵的放到几十年后的中国也很可贵。

    而周赫煊选修《中国现代文学史》时,对庐隐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那悲剧性的一生。明明生活在官宦世家,却从小受尽磨难,结婚生女结果丈夫病逝。被婆婆赶出家门,又苦了好些年,终于遇到好男人再婚。眼看着过了几年幸福生活,却最终难产而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