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华记-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进而一想,这些年郑氏在谢家也不是一无是处,不管怎么说,人还算勤快,能吃苦,做事也麻利,又生育了四个孩子,功劳苦劳都有,如今到了这个阶段,一个当娘的,想为自己的女儿多谋划一点嫁妆,也不是什么大的罪过。

    于是,张氏放下了对郑氏的成见,一心一意地为小月的亲事筹划起来。

    而郑氏在见到这份礼单时更是连嘴也合不拢了,对张氏的那点小怨气在听到张氏吩咐人把东西抬到小月的屋子里去时也无影无踪了,实心实意地帮着张氏打理起家务来。

    谢涵这段日子也挺闹心,那天杜廉离开前,特地跑到她家来,把前几次她借给他的书一并还了回来,还说了一番奇奇怪怪的话,说什么人这一生要背负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小的时候盼着长大,可长大了后却又盼着能变小,盼着时光能停止,盼着能随心所欲地为自己活一次。

    一开始谢涵还以为他是因为乡试的压力太大,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感慨了几句,便很是劝慰了他几句。

    可谁知临走时,杜廉突然摸了摸谢涵的头,哽咽着说了一声“好好保重自己。”随后连头也没回地跑了,这个动作引起了谢涵的怀疑。

    联想到杜廉那次在幽州听到尹嬷嬷的话之后便莫名其妙地急急离开,后来连给她的书都没送进来,这个大夏天也只是打发司画来借过几次书,他自己是一次也没来过,再联想到方才他离开时的不舍和迟疑,有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了。

    不过谢涵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甩了出去。

    不可能的。

    她才多大,她相信杜廉对她有同情有怜惜有共鸣,可绝对不会有爱恋。

    她还是一个孩子呢,杜廉应该是拿她当小妹妹般疼爱的,怎么可能会有那种不可思议的念头。

    一定是她自己想错了,一定是的!

    好在谢涵并没有纠结两天,因为孙氏生了一个男孩,又是洗三又是下奶的,家里就没有断过客人,谢涵也没空去琢磨杜廉的心思了,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去琢磨琢磨怎么应对身边这些魑魅魍魉呢。

    这不,刚到八月初八,尹嬷嬷便又带着一车的东西上门了,一直在谢涵家住到八月十三,见顾家没有来人,徐侧妃也没打发人来,便和从京城送礼回来的杨冰一起回幽州了。

    令谢涵意外的是,这次杨冰从京城回来,竟然给谢涵捎了一大堆东西,有皇上送她的书和笔墨纸砚,也有夏贵妃送她的衣料首饰和各种吃食,此外还有王公公送她的几样宫制小玩意,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等。

    看着这堆东西,谢涵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皇上收下了她送的虎皮,也还记得她是谁,所以才会给她回礼。

    忧的是如果何昶的案子真的有进展,如果父亲的秘密真的被查出来,皇上会不会后悔自己错看了人,把对父亲的迁怒转嫁到她身上来?

    谁知就在谢涵犹豫着要不要让高升去找童槐的人偷偷打听一下何昶的案子有没有进展时,高升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幽州城外的村子有被鞑靼人洗劫一空的。

    高升的意思是想让谢涵搬到幽州城里去住,并把家里的贵重东西也搬到城里去,毕竟鞑靼人想要攻下幽州城不是一件易事,可绕过幽州城进村子里烧杀抢掠就容易得多了。

    谢涵听了寻思起来。

    她知道这场仗应该一时半会打不起来,鞑靼人之所以跑到这边来抢东西应该是跟他们今年大旱脱不了干系,眼看着这边已经开始秋收了,鞑靼人肯定得把这冬天的粮食备上,自己没有,只能抢别人的了。

    而谢各庄离幽州城有百余里路,鞑靼人就算是抢,应该也不会跑这么远来,一天的时间根本打不了一个来回。

    可任何事情都有意外,她不敢赌那个意外。

    因为方圆百里之内,谁不知道已故两淮盐政谢纾的女儿在乡下守孝,光行李就拉了足足有十来辆大骡车,更别说皇上为她筹集的那些金子和银子。

    自古以来便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谢涵更怕的是附近山上的山匪,山匪们既然落草为寇,还管他什么皇帝不皇帝,有银子抢才是真的。

    可问题是谢涵不想去幽州,一方面是不想离赵王府太近,谁知道那个徐侧妃知道她在幽州了会不会又来打她的主意,还有王妃的嫡长子说不定也会打着关照她的借口登门;另一方面,战事一起,谢涵知道顾家肯定得来人,先是顾霖,顾霖病没后是顾家的其他子侄,三年孝期之后,是顾琰和顾铄父子两个。

    “这样吧,你去找一趟杨冰,看他什么时候还会出来公干,咱们跟在他们的人后面把一些贵重东西搬到幽州去,此外,你和李福、阿金、还有陈武几个在每个院子里都挖个地窖,藏点粮食和菜蔬,记住,这件事千万别传出去。”

    高升听了思忖了片刻,这才点点头,答应着出去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堡

    谁知还没等高升找到杨冰,也没等谢涵下定决心搬不搬走时,幽州那边又传来了有盗匪活动的踪迹,说是也把一个村子的粮食和牲畜抢走了不少。

    虽然被抢的村子离这边有七八十里路,可村民们还是被吓到了,都慌慌起来。

    一边是鞑靼人,一边是盗匪,这日子怎么过?

    谢涵听到这个消息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思索了半天,随后又站在书架前找了半天,最后找到了一本游记翻读起来。

    次日一早,谢涵带着这本游记找到高升,把这本书递给了他。

    书里介绍了晋州的一个富商为了应对山匪,把他所在的村子用厚厚的城墙包围起来,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城堡,虽然不能抵御大规模的战争,但一定可以抵御一些散兵游勇,那些山匪盗匪什么的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计策倒是可行,可银子只怕不好筹集,若单由我们自己一家出了,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高升犹疑起来。

    这不是一笔小数,问题是怕银子花了还落不到好,或者是适得其反。

    “你去找我两位伯父,和他们商量之后再找族长,让族长牵头,看看村民们能拿出多少来,不够的那些我们补上。我觉得城墙还是有必要修的,别看这两年鞑靼人老实了,那是因为前几年他们自己内讧,忙着抢夺地盘,没顾上我们,我听顾铄说如今他们大局已定,没准已经腾出手来对付我们了。”

    谢涵记得上一世顾霖来幽州视察军情应该是她九岁那年的冬天,也就是明年冬天,随后顾霖便病得卧床不起,回到京城没多久便不行了。

    顾霖病没的消息传了出去,当即鞑靼人便挑起了战事,顾琰因为守孝不能前去,皇上只好派了顾家的姻亲,也就是老夫人的嫡女顾瑜的婆家,也是顾铄未来的岳丈家,安国公沈家前来幽州督战。

    二十七个月后,这场战事还没有结束,非但如此,大夏这边还丢了两个县城。

    彼时,顾铄已经十八岁了,也该上战场历练了,于是,他带着谢涵跟着顾琰来到了幽州。

    谢涵记得十分真切,这场战事又打了三年,附近一带的百姓有不少遭殃的,山匪、劫匪、散兵游勇、鞑靼人层出不穷,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所以谢涵才会想着修一座围墙,不管怎么说,至少能保住村民免受战乱偷盗之苦。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也能保住自己的东西。

    高升本来还有点犹疑,一听顾铄说可能还有大规模的战事便不再摇摆了,急急忙忙去找谢春生父子三人商量去了,随后谢春生又带着高升去找族长了。

    族长一听自然愿意,这几年村民跟着谢纾借了不少光,正经有几家富裕的,尤其是谢涵,早就名声在外了,土匪说不定已经踩好了点,真要来了,也不可能只偷谢涵一家。

    粮食、牲畜事小,听说土匪还会祸害人,这全村一百多户人家,谁家没有闺女?

    因此,几乎不用怎么费力族长又说服了村民们同意修城墙,可轮到出银子时,大家沉默了。

    毕竟大多数的人家还是很穷,有的甚至还吃不饱饭,哪有多余的银钱捐出来?

    所以族长的意思跟谢涵想的一样,这银子就别各家摊派了,村子里的这几家大户认下来,那些穷些的人家出点力气,都是一个祖宗下来的,也别太计较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族长带头捐出了十两银子,其他各家有五两也有三两二两或一两的,谢春生捐了二十两,不足的部分便由高升垫上。

    族长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第二天便开始派活了,由于秋收秋种还没有完全结束,他只能每天轮着抽出十个壮劳力来做事,挖地基、运石块、搬砖、煮江米汤和泥水等,老人和孩子们则负责去河边捡大石块,高升和李福负责去买砖和江米。

    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村子都忙碌起来了,全都风风火火的,就连新月和弯月也没闲着,带着几个丫鬟也去河边搬石块了。

    谢涵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她忙着帮小月调教新丫鬟。

    上次在幽州给小月姐三买的丫鬟带回来之后,正好赶上了夏收夏种,正是忙的时候,张氏便让这三个丫头分担了一些地里的活,比如说拔草、点种、翻晒等。

    这不眼看着小月没多久就要出阁了,张氏才想起来这三个丫鬟啥也没学会,便送到谢涵这边来,让司琴几个帮着调教调教,学学怎么服侍人。

    而司琴几个这些日子都忙着整理库房,哪有工夫调教别人?谢涵便接过了这活。

    谢涵刚把春杏调教得有几分模样时,便传来了杜廉中举的消息,此时已经是九月底了,离成亲的日子也没几天了。

    这对谢家来说,也是真正的双喜临门,别人还好,独独郑氏又开始兴起来了,忙着给自己的娘家兄弟姐妹送信,忙着接待自己的娘家人,甚至还从谢涵这边借走两个婆子去灶房帮忙,说是实在忙不过来。

    由于谢涵还在孝期,不能穿红着绿,自然也不能去凑这种热闹,所以一进十月她便很少去老房,都是谢春梅带着小英和新月弯月几个过来陪她说说话,用新月的话说,叫躲一会清静。

    十月初五这天是送嫁妆的日子,谢涵知道谢春梅和新月几个肯定不能过来,可她又不想一个人待在家里,略一思索,便和司书一起换了身旧男装,为了怕人认出来,还特地在脸上抹了点脏东西,随后两人溜到村口去看新修的城墙大门。

    大门开在了村口,门高有六尺,宽也有五六尺,足够过一辆马车,城墙高有七八尺,城门上也有一个瞭望台,有点类似于瓮城,不过比瓮城简单多了。

    谢涵正和司书在瞭望台上追逐时,从官道那边走来了两个女子,谢涵正觉得这两人有点面熟时,司书拉了她就往城下跑。

第二百六十五章 、通匪?

    司书一跑,谢涵也想起来了,这两个女子正是她们来幽州时在破庙里碰上的劫匪,是一对主仆,主子有三十多岁,丫鬟有二十来岁,对了,谢涵还记得那个丫鬟口口声声喊她主子“夫人。”

    “喂,小弟弟,向你们打听个事好不好?”丫鬟喊住了往村里跑的两人。

    这声“小弟弟”把谢涵的理智拉了回来,她站住了,并把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