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十三章 汉朝与匈奴大战的序幕(求订阅,推荐,收藏)() 
细君公主哪还顾得上写诗?她是个熟知礼仪、见过世面的奇女子。国事大如天,紧要关头,就得站出来,独当一面。

    双喜临门了!老昆莫猎骄靡已经浑浊的眼球闪耀着亢奋的光芒。他年轻时也是位英雄,身边这俩小妞儿意欲何为,老头儿一清二楚。干脆,谁也不得罪。封汉家公主为“右夫人”,匈奴姑娘为“左夫人”。相安无事比什么都好。

    老昆莫可以和稀泥,刘细君绝不能调以轻心。看得出来,匈奴女子登门就高三分:更年轻,更泼辣,更熟悉弓马骑射。这样的姑娘,在乌孙国天然占优势。如果细君公主仅凭端架子、使性子、争风吃醋,恐怕也休想达到目的。

    细君公主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新来的小妹妹,脸上浮现出一丝高贵的笑容。对手在侧,只有牢牢掌握老昆莫才能驾驭时局。她处变不惊,利用屈指可数的见面机会,向老昆莫施加影响力。她背靠大汉这个金主,舍得花钱,上下通吃,谁不待见彬彬有礼的“活财神”呢?刘细君真诚、练达,很快就成了老昆莫最倚重、最宠信的“贤内助”。汉武帝安排的这颗钉子算是回脚了。

    其五,被逼“转嫁”。

    与老昆莫一次的密谈,让刘细君难过的犹如‘五内俱焚’。其实老头儿也是好心,他一声长叹,说:“我眼看要死了,趁着一息尚在,就把你嫁给我的孙子军须靡吧。军须靡早晚是乌孙之主。即使你不愿意,按照风俗,我百年之后,军须靡也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你……横竖都一样,你就从了吧。”

    爷爷的老婆嫁给孙子,这叫什么事啊?中原人视为大忌,这么做连禽兽都不如。刘细君气得浑身颤抖,拂袖而去,回屋就向长安呈递奏章。

    汉武帝能说什么?为了和亲大计,还是忍着吧。皇帝的意志,就是公主的命。刘细君不得不低下了倔强的头,在嘈杂的号角声中,“转嫁”给了乌孙国未来的主人军须靡。两年后,老昆莫果然撒手西去,军须靡接管朝堂大权。不久,刘细君产下了一名漂亮的女婴,取名为少夫。大概是产后失调,再加心情苦闷不堪,赢弱幽怨的刘细君终于在下嫁乌孙后的第五年与世长辞,终生未能再回中原故里。”

    香吟、霍成君早哭成泪人,刘病已、张彭祖两人苦劝她们也不听,他们俩个像呆头鹅般“束手无策”,刘病已毕竟聪明,脑子反应快,现在这情况不好处理,还不如来一招“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刘病已叫来小二,准备结账走人。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二却拒绝刘病已付款,他是这么说的,你们这桌的账已经有人结了。刘病已、张彭祖对望一眼,均感到这事有些奇怪。小二对刘病已说,结账的人在楼上的雅座等着你呢。

    这时,香吟、霍成君的好奇心也上来了,鼓动刘病已上楼去看看。

    刘病已、张彭祖正准备上楼之时,小二拦往张彭祖道:“那人只愿见这位公子一人,其他人一律不见。”

    张彭祖执意要上,小二坚决不放,一时之间酒楼里的气氛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刘病已心里面想道:“要见我的这人,不知是善意还是恶意,不过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于是他朝张彭祖作了个眼色,张彭祖才不再和小二纠结,独自在楼下等待。

    小二引导刘病已到了雅座后便自行离开,刘病已推门而入,眼前出现了三个人,他们见到刘病已连忙行礼:“微臣拜见皇帝陛下。”

    刘病已一看,原来这三个人都是认识的。一个是“民族英雄”苏武,另一个是跟他一起出使匈奴的副手,回国后官拜光禄大夫的常惠,另一个是听许平君提过刘解忧的儿子万年。

    刘病已连忙吩咐他们免礼,笑道:“原来你们早就发现我了,还给我扮神秘人!”

    苏武忙道:“皇帝陛下请勿怪罪他们,都是老臣的主意。”

    万年扑通一声又给刘病已跪下了:“皇帝陛下请您救救乌孙吧!”

    刘病已忙扶他起来道:“有话慢慢说。”

    于是苏武便开始解释道:“乌孙王在细君公主死后求娶新公主,于是汉武帝将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册封为公主出嫁乌孙王军须靡,西域人称其为’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与军须靡生活五年期间,感情并不融洽,未能婚生一儿一女,乌孙王军须靡去世,堂弟翁归靡即位,号肥王。收继解忧公主为妻。军须靡与匈奴女子生育一子,名泥靡,军须靡去世时泥靡年少,不能打理国事,军须靡临死前只好把王位交给堂弟翁归靡,并下遗诏:等泥靡长大了,再把王位归还泥靡。据此,翁归靡实属摄政王。“

    刘病已打断他道:’那泥靡现在如何?”

    常惠解释道:“翁归靡在乌孙威望非常高,泥靡现在也只能乖乖听话,”

    刘病已没再做声,苏武继道:“解忧公主再嫁翁归靡后终于在乌孙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

    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女外交家的冯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

    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

    刘病已听道这里,不禁抚掌叹道:“解忧公主、冯夫人真是‘巾帼英雄’,她们的事迹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苏武点头称是,续道:“解忧公主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态度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

    解忧公主和翁归靡国王也不是好惹的,在元平元年写信给孝昭皇帝刘弗陵,匈奴人经常在乌孙和汉朝边境发起挑衅,我们决定发动全国人马与他们抗争,希望大汉皇帝也能出兵帮忙,狠狠地给匈奴一点教训,让他们别老在边关附近惹事。

    此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正愁自己没有边功可立,听说匈奴竟敢主动挑衅,立刻答应出兵,而且表态乌孙国出多少兵,我们大汉军队的人数至少是你们两倍,这一次要打得匈奴十年内不敢动弹。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狠话都放出去了,汉朝的战争机器就开始准备,不料孝昭皇帝刘弗陵竟然年纪轻轻就去地下陪孝武皇帝了,这一年成了国丧,不能出兵;而第二年又是新皇上刘病已即位改年号的第一年,是国庆,又不能出兵……总之这两年汉朝净忙着红白喜事了,根本没功夫。”

    刘病已听到这里也点头称是,回想这一两年的时间,朝堂上发生了多少大事,自己完全“应接不暇”。谥号事件过去以后,汉朝的朝政才算恢复了稳定。

    苏武接道:“匈奴连年派遣大军攻打乌孙,夺取了车延(新疆沙湾县)、恶师(新疆乌苏市)等乌孙国土,把当地的百姓都抢走了,还派使者来煽动乌孙人用胁迫手段求得解忧公主,把解忧公主交给匈奴人,并威逼乌孙和汉朝断绝往来。情势如此危急,仍不见朝廷出兵救援回音。

    乌孙王翁归靡决定再派使者到长安催促,解忧公主与冯嫽深思熟虑后,决定再次上书,叮嘱使者务必把上书交给故友常大人,通过常大人转呈天子。”

    常惠道:“微臣收到密函,自知职位卑微,便与苏大人商议,想方设法直接呈交给天子。”

    刘病已笑道:“你们怎么发现朕在这里的?”

    常惠道:“这间酒楼的主人乃是解忧公主,你们先进来的时侯,我们还没有发现;后来你们说话后才注意到你们。”

    刘病已看罢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的上书,才知道乌孙已经艰苦卓绝的抗战了三四年,决心救援乌孙,重创匈奴,安心治内;与此同时,赵充国、杨恽、常惠、苏武等主战派积极活动,征得大司农魏相、少府韦贤二人支持,再次联名上书请求出兵救援乌孙;

第五十四章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求订阅,收藏,推荐)() 
刘病已即位初期,百废待兴,诸多政务皆由霍光决断;当时汉廷规定,凡是给天子的上书皆为两份,其中的副本先由掌领尚书省事的官员开卷审阅,如果奏书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皇帝,以致很多奏书被霍氏集团的人阻挡下来;政绩斐然的魏相被汉宣帝征召为大司农后依然无法直接上书给皇帝;

    刘病已密诏霍光、蔡义、田广明、张安世、韩增、赵充国五府大臣集体讨论,魏相、韦贤应邀列席,密议出兵大计;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态度暧昧,五府大臣默不做声。天子再三催问下,御史大夫田广明这个“傻大胆”的勇士又开始表演了,他“冷言冷语”质问道:“我不赞成支援乌孙,谁能保证乌孙必定出兵呢?我看是乌孙王‘大言不惭’,拿我们大汉开玩笑!乌孙人一向在大汉与匈奴之间‘首鼠两端’,所谓愿意出兵五万连同大汉讨伐匈奴之言,万不可信!说不定汉军未到,他们就调头倒向匈奴了!这样会至我大汉将士于危险境地。”

    田广明此言一出,惹怒了老将军赵充国。他怒斥田广明道:“早在孝昭皇帝之时,匈奴就已经开始攻打乌孙了,我大汉既然已经和乌孙结盟,盟友之间遇到危难,就应该鼎力相助;当时我大汉就准备出兵,只是因为孝昭皇帝突然驾崩,又拥立新帝,我们‘自顾不暇’才没有出兵;乌孙与匈奴开战,已经三、四个年头了,他们国力始终比不上匈奴,支撑得非常吃力,才会向我们求援,如果我们不去救的话,则乌孙国危矣,西域危矣,孝武皇帝、卫青、张骞等人辛辛苦苦开创的基业就全部断送了。”

    田广明也是个奸诈之徒,他眼看皇帝和诸大臣被赵充国说动,不甘心地道:“孝武皇帝当年对匈奴大加讨伐,已经弄的民不聊生,好不容易过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才慢慢缓过劲来。现在两个番邦打仗,有如两虎相争,聪明人应该做山观虎斗才是上策,何必要为了虚幻的什么盟友之情,耗费大汉的金钱,让大汉军人的鲜血流敞到西域的领土呢?”

    赵充国“慷慨激昂”的道:“国家养军人,本就是为了备战,怕流血流汗不是军人的本色;坐看‘两虎相争’也要看对象,匈奴本身是大汉最凶恶敌人,乌孙国怎么能应付得了。坐视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