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缓缓落下的帐帘,姜维心中洞明,这两人怕是要一去不回了。
这一次是曹真发动的第一次河西之战,终以曹魏朝廷击破地方上的汉人豪族势力,重夺河西四郡统治权告终。
在此不久后,曹丕以此为契机,火速篡位登记。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曹真还将于次年发动第二次河西之战,主要着手镇压叛乱的胡人。
他领兵先后击破卢水胡人、封赏胡人,治元多亦在此战中被击杀。
是役,曹真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凉州由是彻底荡平。
曹丕闻知消息后,欣喜若狂,对群臣大笑道:
“吾策之於帷幕之内,诸将奋击於万里之外,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未有如此也。”
自此以后,曹魏开始牢牢掌控凉州,甚至重启了中原与西域断绝数十年的联系。
“我方的汉中开发与平羌之行即将圆满结束,不想曹魏也是厚积薄发,不甘落后啊”
姜维轻扣案几,陷入沉思之际。
这时,治无戴忽得起身,正色道:
“正要劳烦马兄弟与姜兄弟回禀汉中王,我治无戴愿意接受大王册封,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
几日间,曹真大军压境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四散传播开来,西海诸部皆陷入焦虑繁忙之中。
马超与姜维见状,便向治无戴提议告辞。治无戴又挽留了几日,马超最终定下在五日后的十月二十五启程返乡。
对于马超、姜维、糜威而言,此行不仅成功求得战马,还借了曹真西征的威风,成功争取到治无戴投靠益州,故而心情都是大好。
糜威还一度调笑道:“远交近攻,古人诚不欺我也!”
如是到了第四日下午,诸人说说说笑笑开始收拾行李物件,准备明日启程出发。
就在此时,“嗒嗒嗒”马蹄声自远方骤然响起,一骑飞速掠来。
众人皆举目望去,却是一员汉人将领的身影,由远及近,正越来越靠近。
糜威眼尖,揉眼惊呼道:
“我莫不是看差了,是是赵统那小子!”
翘首以待,不多时,赵统已经飞奔到诸人跟前。
只见他飞身下马,一把抱住姜维,喘息的同时,不住舔舐干燥的嘴唇。
“一连走了好几个部落,可算找到你们了!”
姜维轻拍他的背脊,又叫姜武递来一碗水,叫他喝了,这才沉声问道:“发生了何事,需要你亲自跑一趟?”
赵统顾不得喝水,抱着姜维哭道:”伯约天塌了曹丕他他弑君篡位了!”
“什么!”
马超闻罢,怒目圆睁,纠过赵统衣领,喝问道:“你再说一次?”
赵统举袖抹去泪痕,哑声道:“关中传来消息,曹丕那厮杀了汉帝,自立为魏帝了!军师担心益州有变,主公独力难支,便派我加急传信他请左将军速速回镇武都,谨防魏国趁乱偷袭,还请伯约你速速回镇蜀中,共商大计!”
马超咬牙切齿道:“曹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姜维早知历史走向,反应明显淡定许多。
他知道接下来便是刘备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登基为汉帝之事了。
局势急迫万分,想来此时的益州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诸葛亮也应当已在回程的路上了。
“天下动荡,大争之世,主公身边岂能没有得力人手?差不多是时候回去为大汉尽一份心力了!”
姜维念及此处,只是催促姜武抓紧收拾。
糜威正要领赵统休息片刻,赵统迟疑了片刻,还是顿足道:
“伯约,还有一事须教你知晓蜀中来信,张苞他他病危了!”
“什么!”
姜维闻言,顿时如遭电殛,愣在当下。
闲暇时他也曾细想,与自己义结金兰的张苞、关兴两人在历史上皆是英年早逝。
其中关兴是因为关羽失了荆州后,被荆州籍贯的官员同僚冷嘲热讽,郁郁而终。
他自忖随着自己的横空出世,关羽洗刷了屈辱,亦为子孙后代换来坦途,关兴当已失去了早逝的可能。
但张苞平日里建状如牛,又有父亲张飞撑着门庭,自不可能被人排挤,也不可能被人暗中下毒,怎么会突然病危?
莫非冥冥之中当真自有天意么?
终是兄弟连心,姜维只觉心急如焚,再顾不得其他,吹个口哨声换来小白,翻身上马,极速狂奔起来。
不一会儿功夫,一人一马就已驰远,半空中只远远传来一句呼喊。
“我先行一步,你们打点好行装,赶紧回程!”
(本卷终!)
第三百零二章 代汉者当涂高()
就在距离西海以东二千余里的益州蜀郡锦官城公署,诸葛亮端坐案前,奋笔疾书。
一个月以前,当曹丕弑君篡汉的消息传到汉中时,他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旋即修书召集边关的臣僚将士各司其职,他自己亦火速启辰返回蜀中。
汉中王刘备闻知此事后,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他本人也因此忧虑过度,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诸葛亮。
想到眼前错综复杂的局面,诸葛亮放下手中毛笔,揉了揉太阳穴,轻轻叹了口气。
朝政好处置,身体也易打理,但自古最难收拾的,唯有人心。
何为人心?
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预言王朝更迭的谶语,有一句尤为惊心动魄,惹人深思——
“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自前汉武帝以降,这句谶语就开始流传,到了黄巾之乱、群雄并起后,更被时人讨论解读,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当年淮南袁术曾说过“吾字公路,正应其谶”,于是在得了传国玉玺后,悍然称帝,建国号曰“成”。
当然,袁术称帝之举已被证明只是一出闹剧。
但洞察世情的诸葛亮早就知道,在益州,在汉中王和他的眼皮子底下,活跃着一群天下闻名的谶纬术士,其中当以董扶、任安、周舒三人执牛鼻耳,左右着蜀中世家百姓的舆论与人心。
三人中,董扶地位最高。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剿灭黄巾叛乱,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以宗室刘焉为益州牧,史称“废史立牧”。
刘焉即刘璋之父,传闻他自求出任益州牧,就是听信了董扶“益州有天子气”之言。
诸葛亮知道,益州或许有天子气,但刘焉、刘璋父子并没有天命眷顾。
董扶之下,论声望,便属任安为先,此人不但学术有名,也以仁义德行着称,先后教出杜微、杜琼、何宗三个名震巴蜀的大儒。
任安贤则贤也,但若要论及影响,周舒才是谶纬一派真正的预言师。
在数十年之前,就有人问他,“代汉者当途高”何解?
周舒解答说,当途高者,魏也。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曹操尚未成气候,当时也没什么人信。
但大约在预言二十年后,曹操一统中原、河北、关中,被封为魏公,不久又进为魏王,
于是乎,天下间但凡相信谶言之人,几乎都确认曹操将会代汉了。在传言的发源地益州,这种传闻更是喧嚣尘上,不可一世。
益州本土派的世家中,很多人并不看好刘璋,更不期待刘备,而是盼着曹操早日到来。
又于是乎,刘皇叔入蜀遭遇了异乎寻常的困难。张任的殊死抵抗或许不是为刘璋,而是为了故土不再落入除曹操之外的其他诸侯之手。
甚至连远在汉中的张鲁,都对曹操心向往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出征汉中。张鲁的谋士阎圃建议率部投靠刘备,结果张鲁怒道: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宾!”
他的观点几乎代表了当时天下的普遍想法——统一天下者非曹公莫属,代汉者,魏也!
在这种形势下,匡复汉室的号召力,正越来越消退。刘备、诸葛亮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内心也越来越焦急。
由是,在法正、杨洪等人的力主下,刘备亲自领兵北上争夺汉中,这才有了起自建安二十二年、终于二十四年的汉中之战!
此战以刘备一方大胜收场。
经此一役,刘备獠牙锋芒毕露,实力大增,趁势进位汉中王,用正面对刚曹操之赫赫战功,成功威压住益州的诸方势力。
但即便是在这等形势下,还有人暗中传播言论:
“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此人就是益州后部司马张裕。他一经发布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旋即被刘备枭首示众。
也就是因为刘备的强力镇压,谶纬学说万马齐喑,慢慢转到暗中活动。不少世家子弟纷纷投靠出仕,益州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世家归心,齐心协力共佐汉室的局面。
但在诸葛亮看来,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今年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算来正好是在庚子年。曹丕篡汉建魏,后汉灭亡,汉室的大旗就要散了,而张裕的预言,似乎眼看就要实现。
眼前的这般局势,说是生死存亡之秋,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当此之际,为匡扶汉室计,为心怀忠义之士计,必须要有一位身负天下名望的宗室挺身而出,克成大统,重整汉室旗帜,引导天下臣民秉持正道,扫讨凶逆。
于是,三日前的一次朝会,诸葛亮便与太傅许靖携手劝进,直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皆劝汉中王即汉帝位。
刘备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自此称病不出,再不召见群臣。
那一日的劝进,犹如瓢泼大雨倾泻入水面,一下的将表面的平静打破,露出地下那汹涌的暗流来。
其中,部分益州籍贯的官员和部分荆州籍贯的官员更如炸了锅一般沸腾起来,不少臣僚纷纷上书,反对汉中王称帝。
其中名望最高者三人,分别是尚书令刘巴、益州前部司马费诗,以及主簿雍茂。
而这三人德高望重,身后各有一拨势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骑墙派今后的言行态度。
自古名正则言顺,正确引导朝堂上的舆论向来很重要。故而朝廷对三人的处置,必须要慎之又慎。
诸葛亮早就写好书表,只是这几日来,刘备一直闭门谢客,两人已有数日未见,对此,他不免有些担心。
益州的冬季昼断夜长,当他处置晚一日的公文,抬头望天,日头早已西斜,不知不觉已到入暮时分。
这几日晚上,他都要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两位重臣商议劝进之事,今日自也不例外。
正要起身更衣,门外忽走进一名传来的宦官,垂首道:“禀军师,汉中王有请。”
诸葛亮精神一震,心道,主公终于想通了么!
第三百零三章 楼桑少年()
时刘备入主蜀中后,鼓励发展蜀锦行业,由是家家户户皆种有桑树。便是庄重的汉中王府内,亦遍地可见亭亭如盖的诸多桑植。
诸葛亮进得寝宫院落,正见刘备一身孝服,负手立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