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晓雯顿了一下,她说:“好吧,明年我尽量多给你一些。”
她倒不是为这个价钱,而是韩璐花费的这些心思,很让她感动。
韩璐甚至为了让这棵树明年多结果,专门给袁高赞助经费。
胡晓雯并没有干涉其中,韩璐赞助袁高,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跟她没有关系。
她只是答应了袁高可以让他来管理这棵树,从这棵树上选取健康的树枝去扦插。
这棵树是由灵雾催发过的树枝长成,胡晓雯也不打算再刻意输入灵雾,就让它那么自由生长。
她也想要看看,在没有她特意输入灵雾的情况下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上】,这棵树扦插成长之后的果实,还是这样吗?
坚强的双更了qaq
坐电脑跟前,脚好冷。
第133章()
关海川发给马尾姑娘的报告,经过总结用大白话写了一下,又重新被发在了朋友圈里。
几个身份不低的人转发了一下,这篇学术性质的文章,以内容不太科学为特点,默默的火了。
一开始先是在小范围内转发,然后传到微博上,辐射越来越广,逐渐的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么一个不科学的地方。
有人的地方永远有江湖,文章受到追捧,就会有闲的蛋疼的人去贬低。
本来人家马文姑娘只是推荐一个度假疗养地点,最后被人把意思一歪,成了以虚假内容欺骗消费者:现在人为了营销,造假的技术含量都提高了,编一个学术报告出来,就为了骗点游客去。
这种论调一出来,这篇文章就跟奇葩新闻一样传播的速度又火了一把。
桃溪村的游客也不是不会上网的,等到这些人知道这条新闻的时候,纷纷跑到桃溪村的官微留言。
有人在网络上边诋毁桃溪村,这还得了?
于是桃溪村桃花小筑的粉丝们就顺着转发摸过去跟人掐了起来。
越有人在意,有人回应,这种掐架越是愈演愈烈。
看到这种结果,最初发表文章的马尾姑娘不干了。领着同学和朋友真身上阵,证明绝对不是虚假广告,这份文件是真正的检测报告。
袁高基本上与这种网络上的社交平台绝缘,关海川却是整天拿着手机玩的人。
马尾姑娘这边振臂一呼,关海川终于看到这场乌烟瘴气的掐架。
关海川的微博可是有认证的,作为农科院的助理研究员,虽然是助理却算是研究员当中的一员。
科学家和专家教授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至少公信力度没有那么糟糕。
关海川证明这份报告是出自他的手,大部分的人都就相信了,也只有少部分为了掐架而存在的人还死鸭子嘴硬的质疑。
这场纷纷扰扰,持续了几天的网上混战,在网络大世界压根就没有掀起多么大的水花。
却仍旧给桃溪村狠狠的刷了一把话题,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一个地方,很清幽,环境气候好,适合度假疗养的人前去休假。
于是在桃溪村村民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原本应该随着暑假结束而减少的游客,反倒是慢慢的又涨了上来,让人摸不到头脑,一头的雾水。
来的这些人除了本省之外,外省市人明显增多。
这些人往往都是开着车带着行李,来了上一个房间十天半个月才走。
这些人的年龄都不算大,也就三十来岁。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白领,极少数是金领,个别的是什么ceo……
工作强度大,他们连年为了事业奋斗,身心疲惫,急需要到这么一个清静舒适,安静的地方休养身心。
一开始是马文姑娘的朋友圈辐射出去的,所以打头前来的是几个外国人。
他们不在乎度假地点的繁华程度,反而习惯在这样的偏远小山村租上一个房间待上两个星期。
早上起来慢跑一圈,运动一下。白天坐在一个地方,拿着一本书,喝上一杯咖啡。
晚上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小酌两杯。
这就是他们习惯的度假模式。
桃溪村的生态环境是不容置疑的,这些人亲自来到这里就再无疑问。
这才从他们的反馈,又吸引了他们的同事、同行、朋友。
九月份开学,再没有嬉闹的青少年们,整个桃溪村重归宁静,步调放得更加缓慢,气氛也变得柔和。
这些来度假的人们爬爬山,玩玩漂流,钓钓鱼。
他们以为这里就只是这些常规活动,哪知道早上起来还有一种灵雾浴可以做。
清晨,露水还没有散去,一个老大爷正在地里边干活。
他身边的地埂上慢慢的跑过去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
老大爷已经见怪不怪了,早晨起来总有城里来的客人游客们不嫌弃泥泞,早早的跑到山野当中。
他弯着腰拔掉一根杂草,那个跑过去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倒着回来了。
年轻人低着头,看着地埂上的一个草墩。
他拿起那个草墩在手里边捏了捏。
这个草墩是用稻草搓成草绳,然后再用草绳编织成一个圆圆厚实的小蒲团。
这样的草墩在村民家里随处可见,有的时候村民家里来多了客人,地方不够坐了,就拿这样的草墩往地上一放,坐在上边聊天说话。
年轻人看见这个草墩,觉得它很方便,又很轻。
这些来度假疗养的人早晨起来去做灵雾浴,山上的树叶上全都是晨露,地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坐。
铺一块报纸或者是布料,不一会儿就湿透了。
村子里边没有卖折叠小凳子的,别说那种折叠小凳,就连马札凳都没有。
看到这个草墩,年轻人就觉得有这么一个草凳子往地上一放坐在上边,就再也不用发愁衣服被弄湿了。
“大爷。”年轻人冲着地里干活的老大爷喊了一声。
老大爷直起腰,看着地埂上的年轻人拿着他家的草墩:“有什么事?”
年轻人双手捧着草墩,问:“您这个草凳子卖不卖啊?”
老大爷有点蒙,他家一个破草墩子竟然还有人来买。
“你要啊?你要就拿去吧,不值得什么钱。”老大爷挥了挥手。
这些人来他们村子就是客人,是来给他们增收的。
老大爷很朴实,客人想要点什么东西,又不是特别值钱的物件,给就是了。
“别啊,您这样我可就不敢要了。”年轻人说道。
再怎么不值钱,这东西也是人家里有用处的,要不然怎么会被老大爷放在这里,而不是留在家中呢?
这东西放在这里,也就是老大爷家的人送饭过来给他吃,他坐在那里用的。
“没事儿,我家里还有呢。”
“这样吧,您这个好歹也是个手工艺品,我用十块钱买下。”年轻人从兜里掏出了十块钱,放到了地埂上,用一块石头压住。
“你这人,也太客气!”老大爷有点不高兴了。
年轻人捧着草墩,临走的时候说:“大爷,我给您支个招,你要是有空就多做点草墩。在村子里边卖卖,来度假的人肯定很多人买啊。”
说完,他就捧着草墩跑了。
那大爷从田地里边走出来,捡起压在石头下的十元钱,抬头看那年轻人跑到山上去了。
“做草墩卖?”老大爷狐疑的看那年轻人的背影。
这老大爷是赵大军的父亲,名字叫做赵全。他的手很灵巧,会点木匠手艺,也会草编。
他家里边用的箩筐,还曾经得胡晓雯青睐,编了好多用来放桃子。
草编的家用工具很多,比如说簸箩,箅子,收纳盒等等,这些小玩意赵大爷都会做。
晚上赵大军回了家,赵大爷就跟儿子说了一下这个事情。
“要是真能挣到钱,我就多做一些。”赵大爷说。
最近他家的儿子在谈亲事,赵大爷就想着多攒点钱。
赵大军跟着胡晓雯干有三年多了,胡晓雯给他们这一批最早的员工工资涨到了两千五百元,每年丰收季结束和年底的时候都会给发一个厚厚的红包。
这些钱积攒下来也有几万块钱,再加上家里种地,村里边的收购价高出收购商很多,也赚了几千。
老赵家这些年也攒够了媳妇本,准备给儿子娶媳妇了。
以前他家的儿子是个哑巴,本来就不好说媳妇。好不容易家里攒下点钱,赵大军他娘又病了,钱都用来看病,更没钱取媳妇。
现在家里老婆子身体大好,能下地做饭送饭,儿子也成了果园里的领导,赵全就请了媒婆,打算给儿子说个媳妇。
赵大军三十多马上就要四十了,这样的年纪原本是说不上什么条件好的媳妇的。
可是他们桃溪村最近两年发展的红火,家家户户只要是能动就能挣上钱。
再加上村里边有了自己的企业,只要是个人头,就是襁褓里边吃奶的娃娃都有钱领。
这样的条件,让十里八乡的单身男女都想着从桃溪村找一个对象,要是能跟桃溪村的姑娘小伙结亲,一辈子就不用愁了。
给赵大军说上的是一个二十多岁快要三十岁的姑娘,跟胡晓雯差不多大。
只不过这个姑娘可没有胡晓雯那样的福气。
她家里边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奶奶,底下还有两个弟妹。
为了拉拔家里的弟妹,她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几个城市辗转,用微薄的薪水供两个弟妹上完了学。
两个弟妹毕业之后,她就回到了家乡,照顾奶奶。
她嫁人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带着她的奶奶。
就因为这么一个条件,吓退了不少人,让她一直等到了现在。
赵大军家里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姑娘性格坚强,有情有义,是个好的。
家里边有一个老奶奶要带过来也不算什么,好歹现在赵大爷身体硬实,老婆子身体也慢慢变得比以前好。
两边说了说,都对彼此的条件能够接受,就见了个面。
姑娘长得不漂亮,但是利利索索,干干净净。
赵大军虽然不会说话,却体格不错,看起来也很实诚。
俩边都很满意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上】,又见了几次面,相处了一下觉得可以,谈婚乱嫁就提上了日程。
第134章()
姑娘名叫史学芸,因为自己家里边做主的就只有一个奶奶,就自己跟奶奶商量。
她出嫁之后,带走了奶奶,家里边的房子就空了。这房子史学芸自己不要,将来留给弟弟结婚,这样弟弟结婚的房子也有了。
他们家里边比较穷,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嫁妆。
史学芸很直白,既然家里拿不出什么嫁妆,也就不打算要男方什么聘礼,只要能置办起新房,人就嫁过去。
她说是这么说,赵大军却不可能真把婚礼办得那么寒酸。
赵大爷给儿子凑了凑钱,赵大军就去村委批了宅基地。跟葛师傅的施工队打了商量,让他们加工加点,先把房子给盖起来。
宅基地的位置,赵大军听了胡晓雯的建议,选在了将来要修辅路的地方。
将来也开个门脸,可以让史学芸做点小买卖。
把这钱用来修新房子,赵大军家里边是真的没啥钱了。为了明年春天的婚礼能办得像样一点,赵全对任何可以挣到钱的途径都很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