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他现在大小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了,没有必要什么都亲力亲为。
目前,他的主要精力,依旧是放在《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拍摄上面。
——没办法,随着《魔戒》电影项目的展开,幽灵党工作室的流动资金也没那么充裕了。
要知道,流动资金很多时候是比资产规模更重要的——这东西就像是人体中的血液,一旦血液循环出了问题,再庞大的身躯,依旧是毫无用处。
就像是曾经的福克斯公司,身为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之一,詹姆斯·卡梅隆只不过通过《泰坦尼克号》挤占了其约两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就差点儿把其逼到破产。
可以想见,如果《泰坦尼克号》票房失败,早在米高梅完蛋之前,好莱坞一线电影公司就从七大变成六大了……
幽灵党工作室的现金流虽然还没有到紧张到那种地步,但安全起见,早些让资金回流是最好的办法。
而能最快让工作室回流现金的,现在除了环球方面《木乃伊》的分成尾款,以及之前几部电影的版权和周边分成,也就是《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投资了。
所以,夏洛特才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这部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上。
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讲,夏洛特也可以找银行进行贷款,又或者为幽灵党工作室引入其他的投资人。
但因为工作室内有法术特效等需要保密的特殊“东西”,夏洛特最终放弃了这些方案。
当然,也是因为确实没有那方面的必要。
实际上,相比于大部分的影视公司,幽灵党工作室的资产负债比例和资金流比例已经相当健康了。
只不过,考虑到工作室的造血能力,主要是依靠夏洛特拍摄的电影的收益,所以不太稳定罢了。
这也正是好莱坞一般的明星或者导演旗下的电影公司,与真正的老牌电影公司之间最大的区别——
老牌电影公司不管规模大小,普遍都有自己的片库和发行体系。
前者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资金流,而后者,赚钱的风险性相比制片来说,却也是要小上很多。
——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除了自己的亲儿子影片在,也常代理发行其他公司的电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总之,正经的老牌电影公司,是有些除了电影票房收入外的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
这让它们有着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只要不连续出现大制作失败,导致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一般来说影响不大。
而相比之下,那些由明星和导演们自己开设的,没有发行能力的纯制片公司,抗风险能力就差多了。
虽然到不了一部投资大一点儿的电影失败了就会让其破产的地步,但失败的投资,却会让其现金流大幅减少。
而在没有其他稳定收入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公司的投资能力也下降了,而且无法快速回复。
这样一来,后面对新电影的投资规模就会减小,反应到结果上,就是公司后面的收入也减少了。
——这可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为了避免掉入规模缩减的恶性循环之中,一般好莱坞明星和导演们的制片公司,往往只会在电影的投资中,作为跟随者,而不是作为主力。
这样就能减少投资规模,顺便抱紧大制作公司的大腿,避免较大的风险。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用于那些并不打算扩张的小制片公司,或者说一般明星旗下的皮包公司。
像夏洛特的幽灵党工作室这种正在快速上升和扩张的真正制片公司,是必须要有自己重点投资的电影的。
而公司的重点投资电影也必须得成功了,最好还连续成功。
不然公司上升的势头很快就会被打断,变得跟一般的皮包制片公司没什么区别了。
好在,既是了解未来的穿越者,又是拥有法术的开挂人士,夏洛特拍摄电影的成功率即使不说是100,只要全力以赴,90还有有的。
所以,夏洛特其实倒也不是特别担心。
只不过,这次《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拍摄,会应用大量的新技术——
不但会用到iax摄影机,来强化一些大场面的震撼力,还会用到高速摄影机来拍摄动作镜头。
——这些在目前的电影拍摄中,都是没有什么应用经验的。
何况,外景拍摄的时候,还会有大量的绿幕拍摄镜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以《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故事背景,要想以真实布景来拍摄,必须布置大量的19世纪伦敦风格的外景,这个资金和时间的成本是相当庞大的。
这种情况下,反倒是用绿幕拍摄,之后用电脑特效合成背景,会性价比高一些。
尤其,经过夏洛特一直以来的努力推动,以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木乃伊》两部电影的锻炼,幽灵党工作室在电脑特效方面的技术已经有了大幅的提高。
现在,他们已经是好莱坞业界的第一水平,并不次于老派特效公司工业光魔了。
甚至于,有些地方,还尤有超出。
所以,夏洛特最终选定了绿幕拍摄的方式,来拍摄一些真实布景困难的场景。
不过,这样一来,《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新技术应用就真的不少了,夏洛特确实需要小心盯着点。
毕竟,新技术的应用,肯定是伴随着大量意想不到的问题的。
就像现在,在拍摄动作戏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夏洛特预料之外的问题——
“打击镜头在高速摄影下,没有出现想要的肌肉波动效果,这可该怎么办呢?”
看着监视器上的成片,无论是夏洛特、老枪还是摄影师艾迪森·杨,都皱起了眉头。
。
第556章 拍马屁()
正常来说,高速摄影镜头下的景象,总是让人惊叹的。
像是用子弹打穿木板,在正常人眼中,可能只是简短地一瞬,但在高速摄影之下,却会有木屑飞溅,被穿透的木板如水波纹般波动的画面。
这种画面如果设计的好,会很有美感。
这也是后来高速摄影镜头在电影中用得越来越多的缘故。
然而,有的时候光靠高速摄影本身,却还不够,就像夏洛特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如果是真的搏斗,拳拳到肉的话,高速摄影拍摄下来的镜头中,自然会出现被击打的位置肌肉和皮肤波动的画面。
但问题是,电影中没法真正的打啊!
尤其是动作镜头,如果真打的话,有几个人受的了要害部位挨上几下重拳?
——与功夫电影中打上半天都没事不同,现实中的人,要害部位受击,往往瞬间就会丧失行动能力。
所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拍电影的时候真打是不太可能的。
就算演员们愿意忍,演员工会方面也不会同意。
这样一来,怎么处理打击时,受击方身体上的肌肉反馈,就成了一个麻烦。
——高速摄影让原本用来欺骗观众眼睛的假打动作无法遁形了。
当然,依靠电脑特效技术来做后期处理,简单来说就是修图也不是不行,但这样一来,几段使用高速摄影的镜头的成本又要大幅上升了。
所以,拉着副导演老枪、摄影师艾迪森·杨和动作指导研究了一阵之后,夏洛特决定采用一种变通的办法——
正常的动作镜头,继续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实际动作,但碰到身体的击打反馈镜头时,则使用假体。
——简单来说,就是让道具师制作一些特殊的人体模型,专门来拍摄击打反馈镜头。
也就是说,让演员们打假人。
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早在拍摄《断头谷》的时候,夏洛特手下就聚集了好几个非常擅于制作人体模型的道具师。
他们制作的头颅真假难辨,《断头谷》中那些被砍下来的头颅,用的都是这些模型,完全没有穿帮的迹象。
甚至于,在德普到了剧组拍摄的时候,道具组还开玩笑似的给他做了他自己的头颅模型,看起来一模一样,把德普吓得够呛……
所以,现在让他们制作被击打演员的人体模型,并不是什么难事。
尤其,考虑到拍摄的镜头,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拍到演员全身。这种局部位置模型的制作就更加容易了。
反倒是模型的材料问题,需要他们多加实验。
毕竟,要想看起来真的是在击打人体,那模型的反馈效果就需要很逼真了。
虽然硅胶等东西是常见的人体填充物,但做成模型后,打击效果是不是理想,还是需要一些研究的。
好在,这次的工作量就真的不大了——
试验了几次后,道具组就确定了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
实际上,他们选定的材料,击打效果要比真实的人体更夸张一些,但电影本来就是欺骗与夸张的艺术,只要表现效果好,在夏洛特眼中,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在确定了动作设计方案后,夏洛特先是用高速摄影机和普通摄影机拍摄了几遍,截取了理想的效果。
之后,又从这段镜头中专门找出了其中需要真实肌肉反馈的部分片段,找道具组制作专用的局部假体。
最后,就是专门拍摄演员击打假体的部分了——
“这样的感觉好奇怪!”
按照夏洛特的要求击打了几次肌肉假体后,小罗伯特·唐尼忍不住吐槽道,
“这样真的能拍摄出理想的效果吗?”
“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
夏洛特向唐尼和裘德·洛等几个好奇的男演员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到监视器前来看一下。
这却是让几人颇有几分受宠若惊。
没办法,按照好莱坞默认的习惯,导演一般是不会将拍摄完的成片给演员看的。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争执——
毕竟,如果导演觉得拍得不错的镜头,演员看了觉得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演技,又或者把自己拍丑了,那该怎么办?
正常来说,应该听导演的。可演员心中必然会有怨言,这不利于剧组后面的工作。
所以,到现在,大部分导演没有必要的话,都是不会将拍摄好的镜头给演员们看的。
这既是为了避免争执,同时也是导演权威的一种体现。
当然,例外也不是没有——
如果演员身兼了位高权重的制片人,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其打造时,其自然能看到拍摄完成的镜头的。
甚至还能对着镜头,向导演指手画脚。
本质上,这其实就是谁在剧组中权力更大的问题。
像查理兹之前拍摄《女魔头》的时候,身兼制片人工作的她,自然对这部她用来冲击奥斯卡的电影做了很多干预。
而她其实还算好的——
在汤姆·克鲁斯主导的《碟中谍》系列中,他因为和导演意见不合,最后把导演挤走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就连大卫·芬奇这种知名导演,也压制不住握有制片大权的汤姆·克鲁斯……
*******
总之,如果不是被迫的话,导演们是不会轻易给手下的演员看拍摄好的成片的。
所以,现在夏洛特说让唐尼他们看一下通过高速摄影拍摄剪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