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拱指着远山近林对张居正说:“太岳,你看如此大好江山,却国势衰颓,江河日下,真是让人扼腕叹惜啊!”
张居正不像高拱那么多愁善感,只凝重地点了点头。
高拱看张居正没说话,转过头对着张居正说:“太岳,我看你和我一样,胸中自有沟壑,定非久居人下之人,你说我们能为这国家做点什么呢?”
张居正年龄比高拱小,倒反而显得老成持重一些,他沉吟了一下,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话,身对群山,手捻长髯,坚定地说:“若他日身肩国事,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拱听了击掌叫好,说:“好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武侯虽然当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终究也不负此生,应该无憾了。”
哪知道张居正听了这话摇了摇头,语气很坚定地说了句:“鞠躬尽瘁,但为国事;死而后已,功业自成。”
那意思就是说,我是要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但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大业未成就死,我要死,也一定是在建下丰功伟绩之后。
高拱听了这话,哈哈大笑,说:“太岳兄,不愧名居正,字叔大,这气吞山河、睥睨古今之势,非我高拱,何人能堪?”
这话说得就更傲了,那就是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啊,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英雄就咱们两个,高拱的意思也就是能超越诸葛亮,在鞠躬尽瘁之外,还能成就丰功伟绩的,在当今之世,也就我高拱和你张居正了。
于是两人击掌为誓,他日登阁入相,定当戮力同心,振兴大明王朝。所以《明史》上说他俩是“相期以相业”(《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也就是以宰相的事业互相勉励。
裂缝
可是就像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没多久,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但相似并不等于简单的重复。
虽然高拱与张居正后来在政坛上没能共同成就一个中兴的大明王朝,但两个人并没像曹操和刘备一样虚情假意、貌合神离,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像他们在香山上盟誓的那样齐心协力共进退的。
当然,他们俩之间的朋友关系,虽然的确是朋友,但和张居正跟严嵩不一样,和张居正跟徐阶也不一样。
张居正跟严嵩之间,是有着巨大的分歧的,他们的朋友关系,只基于一点联系,那就是严嵩对年青的张居正的敬重与欣赏。
张居正跟徐阶的朋友关系,是有着亦师亦友的前提的,再加上徐阶又是居正政治理想上指路的明灯,所以他们之间是铁板一块,没有什么可以动摇。
张居正跟高拱之间,可以说是意气相投、志趣相投,关系自然要比跟严嵩好,但又不是铁板一块。就在香山秋游之后不久,一道巨大的裂缝开始慢慢出现了。
那么,这道裂缝到底是什么呢?
这道裂缝其实就是——徐阶。
徐阶在扳倒严嵩之后,立即快速提拔了一些人,这其中就有高拱和张居正。
严格来说,高拱并不算徐阶这边儿的人,但作为嘉靖末年的执政大臣,徐阶已经明显看出隆庆不久即将接嘉靖的班,所以他早在几年前就把张居正也安排进了裕王府做隆庆的侍读讲师。在隆庆的各位老师里,高拱无疑是第一块牌子,因为在隆庆最无助的日子,高拱就像父亲一样给了他最大的依赖。徐阶很清楚隆庆对高拱的感情,所以早早地就把高拱引入了内阁。
按道理,高拱应该感谢徐阶,但高拱却打心眼里感谢不起来。
为什么呢?
因为徐阶虽然重用了高拱,但却更为重用张居正。
高拱进入内阁,虽然是徐阶提议的不假,但高拱认为凭自己的资历与水平,就算徐阶不提议,他也会入阁的,徐阶不过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但张居正的入阁就不一样了。
嘉靖四十五年,也就是嘉靖朝的最后一年,张居正虽然是国立大学的副校长,但论官阶不过是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到第二年,也就是隆庆元年正月里,徐阶就把他越级提为三品礼部右侍郎。
又过了不到一个月,到二月初,在徐阶的力主之下,张居正居然以才干了不到一个月的礼部右侍郎的身份突然就进入了内阁,成为副宰相了。
这不只是连升三级了,这在整个明代都是很少见的。徐阶也说这是引用了“特进”之例,也就是特别情况特别对待。
但别人就会问了,凭什么只有你徐阶的学生和亲信张居正才能享受这种特别对待呢?
当然,我们说作为张居正的朋友,高拱并不妒忌张居正,毕竟他自己也入阁了,而且凭他跟张居正的关系,他当然愿意张居正进入内阁跟自己“抱团取暖”。为张居正写过传记的朱东润先生说,隆庆初年的时候,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治世之能臣齐聚内阁,对于隆庆朝来说,这本来应该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可惜,有本事的人聚在一起,也未必是件好事儿。
徐阶的一个小小的决定引发了高拱态度的变化,又引发了他与徐阶关系的恶化,再加上这个决定又与张居正有关,所以也引发了高拱与张居正之间的矛盾。那道友情中的裂缝开始形成了,而且就像多米诺骨牌中倒下的第一张牌,必将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那么,徐阶的这个小小的决定到底是什么?笃信交朋友要居正道的张居正是否又能将他与高拱之间的情谊维护下去呢?
请看下集:《妙计初安天下》
第八讲 妙计初安天下
窝里斗
徐阶在扳倒严嵩之后,把高拱与张居正都快速提拔进了内阁,尤其是张居正,在徐阶的关照下,几个月内连升了n级,以42岁的年龄,一下子成了内阁中最年轻的副宰相。
隆庆元年的内阁,这时可谓是人才济济,号称三大治世之能臣的徐阶、高拱、张居正齐聚内阁之中。
当然除了这三个能力非常强的人之外,还有老成持重的李春芳和老实巴交的郭朴和陈以勤,这三位都是老实人,基本上也就是个陪衬。
徐、高、张三人就不一样了。
徐阶久历政坛,和严嵩明争暗斗十几年,政治经验那不是什么丰富不丰富,而是随便一划拉,那就是一箩筐啊。
高拱的行政能力那更是非常的杰出,《明史高拱传》里说他是“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也就是说,他的行政能力非常强,强到什么地步?超强。《明史》里说,有个什么事到高拱手上,绝对不会积压下来的,有工作立马做掉了,行政工作效率非常高,没有工作留到第二天的。可见这个人的能力有多强。
张居正那就更不用说了,他要是稍微差劲儿一点儿,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万历新政了。
所以这三位简直就是个完美的组合,再加上年龄上也刚好是老中青三代,这个领导班子的梯队建设也堪称是最理想的。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其实隆庆朝刚开始的时候,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可惜,就像柏杨先生在讲中国的人劣根性的时候所说,他说中国人单个看都是一条龙,可在一起就成虫了。
为什么呢?
喜欢窝里斗。
事实上,就成功的因素而言,比能力因素还重要的是性格因素。高拱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心眼儿太小,再加上脾气急,又沉不住气,这下隆庆朝开场的好局,就给搅黄了。
按理说,高拱把张居正引为知己,两个人在香山盟誓,互相“期以相业”(《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那感情还是不同寻常的。所以,对于张居正的快速发迹,高拱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想法。但高拱这种人太过情绪化,他对张居正没意见,并不代表他对徐阶没意见。徐阶扳倒严嵩之后,等到嘉靖帝一死,隆庆帝一登基,立即借隆庆的名义草诏告谕天下,为那些在严嵩手下以及在嘉靖朝蒙冤受屈的官员平反昭雪,这就叫拨乱反正,那是一件极其得人心、顺民意的事儿,所以参与这项工作,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暗示了你在中央权力层的核心地位。当时这事儿徐阶也做得稍微欠考虑了一些,他只让张居正参与了这项工作,而且是让张居正参与了领导工作。这一点,我们以前分析过,张居正在后来给徐阶的亲笔信里曾明确提到过,他说:
“丙寅之事,老师手扶日月,照临寰宇,沈几密谋,相与图议于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张太岳集书牍十四答上师相徐存斋》)
这句“相与图议于帷幄”就是说张居正是和徐阶共同商议、策划这事儿,并不只是一个助手;而“不肖一人而已”就是说内阁中只有张居正跟着徐阶干这件功德无量的事儿。
这下高拱就不乐意了,他倒不是妒忌张居正,他是恨徐阶。心的话这事儿你徐阶怎么能不让我参与呢?怎么说我比张居正的资历也老多了,我又是隆庆帝资格最老的老师,你们借隆庆帝的名义起草诏书,收买人心,怎么能不经过我呢?所以高拱后来在徐阶下台后重新执政的时候,就“尽反阶所为”(《明史卷二一三高拱传》),也就是把当初徐阶、张居正进行的平反昭雪的工作全部推反掉,概不承认,可见这个人的气量真的不是太大。
就在平反昭雪工作开展的时候,还有一件小事,让高拱认定了徐阶就是自己的对头。
有一个言官叫胡应嘉的,他闲着没事儿,弹劾了高拱一下。
这个言官现象,我们现代人可能没什么感受,在古代那可是官场上一大文化现象。我们中国人喜欢说“文死谏,武死战”,那就是说文官要死于抗颜直谏,武将要战死沙场,那才是死得其所,算是有荣耀的事儿。这个“文死谏”的“谏”,就是说话,就是议论,不管你喜不喜欢听,我爱批评谁就批评谁。这又被历来看作是文人气节的一种表现,所以宋明以来,汉族知识分子就好斗嘴、就好党争,说起来都是打这个“文死谏”的根子来的。
在孔孟之道影响下,历代王朝还都对这一点要加以鼓励,所以明代的言官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系统,叫六科给事中。他们可以“风闻言事”,就是没根据、没调查研究也可随便议论朝政、弹劾大臣,对于这一点,张居正也非常厌恶,所以他后来执政的时候,就不准这些言官说话,老是空议论,就干不成什么大事儿了。
这个胡应嘉是吏科给事中,专门可以就官员的作风、生活什么的发议论。有一次高拱在大内值班的时候,因为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溜回家去搬家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说高拱因为一直没生儿子,溜回家是“植树造林”去了。
不管是为了什么,这事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儿,可是胡应嘉知道了,就郑重地上了一本弹劾高拱,说他不配当内阁大臣。
这一下高拱鼻子都气歪了,但他确实值班时间溜回去了,所以他还不好说什么。隆庆当然不会因为这种事处罚他的老师,所以也就没什么下文。
但高拱心里头这口气蹩的难受啊,他就琢磨这个胡应嘉跟他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怎么会冲着他发难呢?
人就怕瞎琢磨,很多事本来很简单,自己关着门、捂着被子一琢磨,就变复杂了。这高拱在家琢磨了半天,突然琢磨出味道来了——这个胡应嘉跟徐阶可是同乡,会不会是徐阶指使的呢?
这种念头一出现,就压制不住了,高拱越想越觉的是这么回事儿。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