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大臣听人家喊他,更害怕了,脚底下不敢停,头也不敢回,照往前跑。
那小孩一看火了,心的话:“靠!我问都不回答,这还得了!”于是大喊了一声:“逮着他!”
这话还没说完呢,身边早就噌噌窜出好几个,赶上来两脚就把王大臣给踹倒了。
王大臣痛得直嚷嚷,可没用,人家把他踹倒之后,几只脚立马踩上来,把他给踩得结结实实的。
这时候小孩儿和他身边那几个人赶过来了。他身边有个年纪比较大的人上前一步指着王大臣喊:“什么人?给我搜!”
他这一声令下,大家七手八脚就来扒王大臣的衣服。王大臣是个逃兵啊,腰里别着把短刀呢。这一扒衣服,短刀咣啷一下就掉到了地上。
说那小孩看了这把刀,当时脸就白了,直往后闪。这时还不止这小孩脸白了,他身边年纪大的这位脸也吓得煞白,大喊了一声:“保护皇上!”
几个人赶快呼啦一下往小孩儿身边一围。
其实,哪需要什么保护啊,这时甬道上除了王大臣就他们这拨人,王大臣躺地上给踩得结结实实的,想动也动不了啊。
那这拨人为什么这么紧张呢?
原来啊,这个小孩儿就是刚登基当上皇帝的小万历,而他身边那个年纪大的就是小万历的大伴儿,司礼监大太监冯保。
小万历才当上皇帝没几天,刚经过高拱的闹腾,他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知道自己这皇位还没坐稳呢。这时候突然见到这皇宫大内里有个带刀的人打身边儿跑过,再傻他也知道自己有危险啊!冯保就更不用说了,这整个皇宫就是他的地盘儿,他的地盘儿他做主!如今在他的地盘上见了个莫名其妙的带刀的家伙,他当然吓了一跳。
不过,这个小万历还是比较有性格的,他看看也没什么危险,就分开护着他的人,走到王大臣的面前,用小脚使劲踹了两脚王大臣的头,边踹还边骂:“你个臭贼,好大的胆。”又转过头对冯保说:“大伴儿,你给我好好地收拾他。”
冯保一听这话,赶快使个眼色,身边的人就把这个王大臣押到冯保主管的东厂去了。
救急
王大臣这个事儿,朝廷里最先知道的是谁呢?
是张居正。
因为确实需要冯保的支持,所以自上台以来,张居正很注意处理跟冯保的关系。我觉得他一方面是吸取了高拱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冯保是有很大的政治潜能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和李太后之间联系的必要,所以他确实是把冯保引为同盟的。他不仅自己跟冯保交好,还让自己的管家游七跟冯保最亲密的手下徐爵结拜为兄弟,这样两方面之间信息沟通就更方便了。
游七已经从徐爵那儿得知了宫里抓到了王大臣的事儿,也汇报给了张居正。可张居正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儿。可紧接着徐爵又传信过来了,说东厂已经审出来了,这个王大臣,是蓟辽总兵戚继光手下的逃兵。
张居正一听,立马吓了一跳,心的话冯保你这是要干嘛?一个逃兵你处理下就得了,刨根就底的问,这不是一拔萝卜带出泥嘛!现在这种情况,我张居正要的是政治稳定压倒一切,结果你不仅是瞎闹腾,居然带出来的泥还是戚继光,这还得了!
不怪张居正生气,从冯保初审王大臣带出戚继光来,我觉得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几点来:
第一,这个冯保喜欢挑事儿。
确实如张居正所想,这时候小万历才登基不久,高拱和冯保之争才闹腾完,张居正刚接手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政府上下,能不节外生枝就不要节外生枝。冯保你既然也想跟张居正合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不应该横生事端。说起来放这个王大臣进了紫禁城,你冯保也是有责任的,你悄悄地把人给处理了不就得了吗?还牵连出戚继光来,这事不是要眼见着越闹越大吗?
第二,他并没有很高的政治眼光。
你看他审出来的结果是什么,说这个王大臣是戚继光的人,那岂不是暗含了一种可能,就是是戚继光派王大臣来刺杀皇上的吗?戚继光什么人啊,他一是抗倭的英雄,二是镇守北部边防的大帅,三更关键,他是张居正最亲密的心腹。你冯保牵扯出戚继光来,天下人怎么议论?北部边防军心怎么稳固?张居正怎么脱得了干系?所以张居正一听就急了,这是动到他的根本利益了。冯保既然跟张居正结盟,这都想不到,说明他的政治眼光实在不怎么地。
第三,他也确实有实力搅动政局。
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他只要想,他在这个位置上随时都能折腾出些事儿来。而且往往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这个王大臣事件经他手一折腾,事情马上复杂起来了。
先是张居正专门去找冯保,亲口保证这决不会跟戚继光有任何关系。冯保只是政治眼光不远,但也不傻,他一听就明白自己捅了个漏子。牵出戚继光实在是没必要的事儿,可能那个逃兵原来真是戚继光的手下,但这个事件有刺杀皇上的可能,就不能乱说了。他连忙向张居正保证,这消息还没放出来呢,审的结果也没上报呢?一切他心里明白,请张先生放心。
张居正听了这话才算是放了心,嘱咐他不要借这个事儿做文章,见他答应了,才放心地走了。
这边张居正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他的万历新政,那真是日理万机,很快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哪知道才过了两天,只见游七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说:“老爷,大事不好。”
张居正听得一愣,心想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哪一环又出错了?他抬头看着游七说:“什么事?休要惊慌。”
只见游七叹了口气说:“唉,我刚听徐爵说,冯公公把那个王大臣的案子给结案报上去了。”
张居正一听是这事儿,松了口气,心的话工作我做过了啊,肯定跟戚继光没关系。所以他很放心,说“噢,这事儿啊,怎么大事不好了?”
游七看张居正不着急,自己就更着急了,他说:“老爷您还不知道冯公公报的幕后主谋是谁吧?”
张居正一听眉毛就竖起来了:“上次我都给他说好了,这事儿就是个偶然事件,没有什么幕后主谋啊!”
“就是这个问题啊,冯公公上报皇上说王大臣幕后的主谋是——”
“是谁,你说啊?”张居正心的话,总不能是我吧。
“是高阁老!”
张居正一听这话,“啪”一拍桌子就站起来了。这真的是像游七说的,事情麻烦了。
游七为什么说大事不好呢?因为高拱下台之后,很多人都认为是张居正和冯保一起阴谋陷害了高拱,张居正虽然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但毕竟还有不少人在背后悄悄地议论。现在冯保要借王大臣的案子趁机报复高拱,张居正作为现任的内阁首辅一定脱不了干系啊,这下就更证明了他和冯保是阴谋勾结在一起来陷害高拱的。
这个冤案要是做成了,天下人怎么看他张居正呢?朝廷上下又怎么议论他张居正呢?他的改革计划又该如何实施呢?
这其中的关键连游七都看出来了,更不用说张居正了。
张居正立即吩咐备轿,他要去大内去参见皇上和李太后。到了乾清宫,经人通报,张居正进去一看,李太后正在那儿抹眼泪呢?一个劲儿地埋怨:“你个姓高的怎么这么狠心,先皇待你那么好,可先皇一死就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现在人走都走了,还不放过我们。”
小万历在旁边扯着李太后的袖子劝妈妈,而冯保则一脸得意地站在旁边。
张居正一看就明白了,冯保这挑拨离间的功夫是下够了,看来他存心要借王大臣的案子整一场冤狱了。
张居正没搭理冯保,他先向小万历和李太后参拜。李太后看张居正来了,立马也不哭了,感觉有主心骨了嘛,所以她就问:“先生知道了吧,这高拱太欺负人了。先生看这事应该怎么办?”
万历和李太后都瞅着张居正,冯保也瞅着张居正,心的话,你说别牵连戚继光,我就按你的意思办了,现在你也总该按我的意思办吧。
哪知道张居正正眼儿都没看他一眼,向李太后说:“太后息怒,我听说这个王大臣初供戚继光主使,现在又供高拱主使,前言不搭后语,朝三暮四,所以所言恐怕不足为信。”
李太后一听这话,转头就看冯保,问“有这事儿吗?”
李太后多精明的人啊,冯保也不敢说没有啊,所以只好说:“确如张阁老所言。”
你看张居正多聪明,我们说戚继光是他的人,他怎么着也不能透露出这事儿跟戚继光还有关联啊,冯保死也想不到他会这么说。但张居正突然这么说,还就显得这事儿他秉公判断,不藏私心。况且这样一说,就显得王大臣现有的供词是不足为信的了。
李太后看来是听张居正的话的,她紧接着就问:“那依先生的意思,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张居正也不敢贸然说这事儿背后就没有主谋,所以他很聪明的提出了一个公事公办的办法。他说现在这事儿已经引起朝廷内外的注意了,若不能查清真相,恐怕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最好由东厂和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这些三法司一起会审。这样审出来的结果就能服众了,真相也能水落石出。
李太后当然听张居正的话。冯保也没多大的脾气,因为张居正也让他主管的东厂参加了主审,所以他当时也没说什么。心想,既然再审,我还是主审官啊,反正我一定会借这个机会把高拱给整死的。想想高拱气势汹汹要搞定他还不过就是几个月前的事儿,他心里这个恨就压不下去。
苦心
从宫里回来后,张居正赶快物色了两个资格老、人又忠厚的王侯,打算让他们和冯保以及三法司的官员一起审这个案子,这样也好制衡冯保。可正忙着的时候,有两个他最敬重的官员来拜访他了。
谁呢?
一个是吏部尚书杨博,一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
这两个人一个六部的最高长官,一个是监察系统的最高长官,都是在高拱下台后帮张居正稳定政局的老臣。所以张居正对他俩是相当敬重的。
把这二位迎进来,厅堂落座之后。二人直奔主题就说上了王大臣的案子,原来冯保要借王大臣案整高拱的事儿已经满城皆知了。两个人开始拐弯抹角地说,后来索性直来直去的说,意思就是你张居正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能帮冯保做这样缺德的事儿。
张居正越听脸越沉,《明史》上反复说他是“沉毅渊重”,那就是说他的性格是非常沉稳的,别人说话他一般都是很深沉地在那儿听,轻易不打断别人。现在听这两位老臣都误解了自己,以为是他张居正和冯保合着伙要陷害高拱,更不要说满朝文武是怎么想的了。
杨博和葛守礼喋喋不休说了半天,才发现张居正一句也没搭话,但脸色已经沉得像一潭秋水了,两人这才反应过来,一齐愣住不敢说了。只见张居正沉默了半晌,突然暴发了出来。他猛地站起来,袍袖一拂,桌边的茶碗啪地摔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只见张居正眼含热泪,满脸激愤地说:“居正一心为国,只知鞠躬尽瘁,唯愿死而后已。不料一片苦心,连我素来敬重的二位大人都不能体谅!罢了,罢了!”
张居正仰天一叹,长袖一拂,说了声“送客”,转身进了内堂。只把杨博和葛守礼两个人面面相觑地晾在了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