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据三国-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看着身后无数百姓车辆犹豫道:“那这些……”
李儒急道:“此时不走,我等死于此地也!钱粮百姓正可用于阻挡追兵,日后再聚不迟。”
董卓知道李儒说的有理,便令吕布劫了天子百官上马。诸多珍宝之中,董卓只来得及取了星宿紫霞霹雳仙衣和万里浮云自行车两件神物,其他宝物钱粮尽弃之于道,用于阻碍南烨追兵。
南烨从队尾追至队前已经不见了董卓、吕布等人,唯有万余董卓士卒看押着无数车辆口称:“愿降!”
一向不杀降卒的南烨急忙命麾下士卒停止厮杀安抚百姓。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些押送车辆的士卒正是当初南烨、丁原释放的洛阳守军。这些守军在洛阳城下一战失了兵器甲胄,回城之后只能充当辅兵,这次专帮董卓押运财宝辎重。他们感念南烨当初不杀之恩,又见董卓跑了,便都投降了南烨。董卓劫掠的财宝一车没少,也全都便宜了南烨。
南烨一边感慨好人有好报,一边施放了定位、寻宝技能开始在上万车辆上淘起宝来。看着一件件宝物显示出来,南烨顿时有一种发财的感觉。上一次产生这种感觉还是在交州查抄士家的时候,不过士家积攒的钱财与眼前的宝物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首先南烨寻到的宝物是数百车珍贵的东观藏书。东观是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的处所,藏有五经、诸子、传记、百家等等,同时也是史官撰修国史的地方,蔡邕就曾在此编修典籍。
董卓迁都之时不可能将东观所有书籍带走,很多藏书都被付之一炬,十分可惜。不过珍贵藏书还是被王允等朝臣力保下来。而这些珍贵典籍正是南烨想要的。
宝物:《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记载着有关战争的各方面问题。装备后智力+5。
南烨随便一找就找到一本《六韬》,而与六韬一样+5智力的书籍便有好几本,包括《墨子》、《论语》、《庄子》、《诗经》、《书经》、《礼记》、《易经》。这些经书在三国游戏中也经常作为增加智力的秘宝。
宝物:《史记》,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装备后政治+10。
像《史记》这样政治+10的史书共有四本,另外三本分别是《汉书》、《战国策》、《春秋左氏传》。南烨知道这些宝物最主要的用途便是增加总将星,就算装备了政治+10的宝物,也开启不了90星的政治技能。不过因为宝物栏有限,政治+10的史书要比智力+5的兵书和经书更加有用。
除了诸多书籍之外还有三把神兵,就是倚天剑、青釭剑和七星宝刀。两把宝剑皆是武力+6的宝物,七宝刀则是武力+10。这可把南烨高兴坏了,至今为止他的武器栏还空着呢。
这些宝物的出现虽然让南烨十分开心,可是却并不惊讶。我国历朝历代最顶级的珍宝都是被皇室所藏。即便到了现代,民间收藏家实力再雄厚肯定也比不过故宫博物院。
真正让南烨感到惊讶的宝物是一棵千年人参,这棵人参虽不能增加一颗将星,却正是制造无敌金尸的千年地宝。
人参的个头并不大,只有手掌长短。不知是经过什么特殊加工,看上去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其形状酷似人形,不但有头有脚,竟然连须发眼鼻都能分辨出来,就像一个玉雕一般。
南烨听投降士卒讲,这棵人参是董卓从帝王陵寝中挖出来的陪葬品,至于是哪位皇帝陵寝士卒就不知道了。南烨心中一算,这千年地宝、万年天材、无瑕玉匣全都凑齐了,就差百年蛊虫不知到哪里去找。如果能尽快找到造出无敌金尸来,正好可以替代韩虎上阵。
就在南烨幻想着用无敌金尸大战吕布的时候,典韦走到他身旁小声提醒道:“启禀法师,降卒、百姓皆已收拢完毕。共有降卒三万余人,百姓六十余万口,粮草辎重不可计数。只可惜跑了董卓、吕布。此时大家都等着法师吩咐呢。”
南烨回过神来聚集众将道:“董卓挟持天子逃往长安我等不必再追,以免他狗急跳墙伤及天子。如今重中之重是让此地六十余万百姓随我等到交州安居,免得再被战火波及。”
田丰道:“百姓跟随董卓一路担惊受怕,若法师此时启程恐怕有违民意。依我之见不如先扎营在此休整一番探查民情,而后再行不迟。”
南烨想想也对,便命全军扎营休整。又让士卒将截获的粮草辎重分与百姓,帮助百姓埋锅造饭。与董卓麾下的虎狼之兵比起来,南烨麾下士卒完全可以堪称人民子弟兵了,很快便得到了数十万百姓的拥护。而此战中投降的董卓士卒却不得不与百姓分开扎营,以免被百姓围起来群殴。
对此情此景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前些日子刚投到南烨麾下的赵岑了。此时他十分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若是当时没有投降而是选择和李肃一样逃跑的话,今天肯定也会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而此时赵岑感受到的却是百姓崇敬的目光,他也第一次真正的感觉自己像个将军。
当天夜里,南烨命人点起了篝火,组织了一场简单却盛大无比的篝火晚会。数十万百姓唱着,跳着,庆祝南烨法师赶跑了董卓。南烨少不了让士卒们献上军歌一曲,增进军民感情。
这次南烨让士卒唱的是改编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法师士卒要牢记,三大纪律八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步伐一致得胜利。不拿百姓一针线,民心所向才无敌……”
第二十七回 匿玉玺孙坚背约 访蛮疆南烨寻蛊(1)
南烨选择这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给百姓,一方面是为了让百姓认同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让新降士卒都知道军规军纪不要违犯。毕竟这一战的降卒数量快要赶上自己原有士卒了。
百姓们一听南烨法师的军法中竟然规定了公平交易,不损庄稼,不戏妇女等等,顿时钦佩无比,皆道法师麾下是仁义之师。
南烨见晚会上气氛融洽,便趁机道:“各位乡亲父老,董卓残暴不仁,劫迁天子,焚毁洛阳,让众位无家可归。我有心引领众位南下交州,到我治下安居,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听南烨一问,大多百姓都叫起好来,不过也有人犹豫不决。一个老者起身道:“老朽深知法师好意,也感激法师救了我等性命。只是老朽世代居于洛阳,有道是落叶归根,实不想古稀之年四处飘零。法师何不引我等回归洛阳,重建家园?”
南烨细数道:“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诸位父老经历的灾祸还少吗?眼下董卓未除,诸侯蜂起,洛阳四战之地岂能久留?恐怕我等还没重建洛阳,便又遭战火焚毁。交州虽说路远,却非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远避烽烟战火。我也不想在此讲什么大道理劝服诸位,我只想说:活着,才有希望!待到天下太平之时,老人家想要落叶归根再回洛阳也不为迟晚,何必非要选择死在洛阳?”
老者被南烨一番话说的心动,他自己虽上了年纪,可是还有子孙,总不能因为自己固执送了子孙性命。老者刚坐下,又有一个少年大着胆子起身道:“法师见多识广行走天下,小子无知从未远离洛阳。听闻交州乃是蛮荒不毛之地,敢问法师这是真的吗?”
南烨对少年笑道:“若想知道梨子的酸甜,最好的方法便是亲口尝一尝。道听途说不可轻信,你亲眼去看一看交州景色不就知道了?反正在我眼中的交州可是个好地方!”
少年问道:“法师可愿讲讲又有哪些好处?”
南烨道:“世人皆言交州路远,如到天涯海角,今日我就给诸位唱唱这天涯海角的好处。”说罢南烨开口唱道:“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珠崖州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
百姓一听交州还有这般好处,顿时喜笑颜开,再也无人反对迁移之事。南烨搞定了洛阳百姓又找来张燕四人道:“你等肯出兵随我讨贼,我也不能让你等白辛苦一场。此战缴获颇丰,便分你等每人一千车辎重粮草。你等回到山寨之后,一定好好考虑我之前的话。不论争霸迁移作何打算,皆要早做准备。”
张燕四人之前或许还有争霸天下的打算,可是见了诸侯势大、吕布勇武、南烨神算之后便都放弃了争霸的打算。纷纷言道:“我等谢过法师!一定早迁治下之民来投法师,也会尽力劝道各寨来投。”
南烨闻言笑道:“有四位鼎力相助乃我之幸也,交州之幸也!此事回去也不要强求各寨,以免伤了和气。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我等苦心。迁移之时,你等可打我旗号,也可传信于我,我必派兵接应,以免诸侯阻拦。”
张燕四人再次道谢之后欢欢喜喜去了。次日天明,四路人马各领千车辎重钱粮分兵而走,南烨则自领兵马百姓南迁。
袁绍、袁术等诸侯搬入了科学城中。孙坚、马腾、公孙瓒等人却没有搬离洛阳。众人扑灭城中余火之后便在城中扎营,每日在废墟之中寻找有无落难百姓,顺便也找找还有没有董卓落下的值钱东西。
孙坚设帐于建章殿基上,令士卒扫除宫殿瓦砾,将董卓挖掘的陵寝尽皆掩闭。又在太庙殿基上草建三间房屋,将神明、祖先牌位收敛,加以祭祀。
当夜晴空万里星月交辉,孙坚想起昔日洛阳繁华,再看今日残破之景,心中凄凉难以入眠。便在帐外按剑观星,见紫微星斗白气漫漫,孙坚叹道:“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可惜!可惜!”言罢不觉流下泪来。
此时有士卒匆忙来报道:“启禀太守,适才我等在帐旁发现一井。本想就近取水,不料水桶不沉于井水之中。取火照之,井内似乎有人藏身。我等呼唤却不闻回声,还请太守定夺。”
孙坚正睡不着觉,听闻有这等奇事也不害怕,只感到有些好奇。便亲自领四亲将与一队士卒来到井旁,此时井边已有不少士卒围观,并且纷纷议论井中为何物?
士卒见孙坚到了忙让开一条通路,孙坚命士卒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没想到竟无一人敢于下井,不少士卒皆言井中隐约传出腐尸臭气,恐有不祥之物。
孙坚除了有些迷信南烨之外并不信鬼神之说,就算信也只信那句:“神鬼怕恶人!”他见士卒畏惧不敢下井,便要亲自下井打捞。
四亲将见孙坚要自己下去哪里肯依?祖茂道:“主公还是让我下井。法师说我有血光之灾都不曾身死,可见我命硬,还是让我下井一探究竟。”
孙坚点了点头,命人将数根绳索系于祖茂腰间,亲自在井上拖拽。祖茂下井片刻,便捞起一具妇人尸首。此尸为宫人装束,面孔已然被水泡烂,无法辨别样貌。在其颈上有一锦囊,颇为醒目。
井上围观士卒见只是一具寻常尸体都松了口气。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见惯了尸体,并不十分畏惧,纷纷凑上前来观看,猜测着妇人投井的原因。
孙坚一眼就看到了那只锦囊,打开一看,内有一朱红小匣,木匣之中有一玉玺。此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传国玉玺历来是皇家至宝,寻常人可不认识。而且皇帝行文用玺另有六方玉玺,从不用传国玺。孙坚取出玉玺问四将道:“此印为何人所用?因何在此?”
当时皇帝所用称玺,臣民所用称印,孙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