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文道新作分享阅读的乐趣与思考:读者 作者:梁文道
目录
自序正常读者
第一章:准备做一个读者
你读过《红楼梦》吗?——《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
书要读得好的日子
当阅读成为一种运动
莫记小过
读者的身体
窥探灵魂——《AtHomewithBooks》
书房不可无书梯——《书天堂》
旧书哪里去了
只有战争没有和平
翻译的态度与常识——《(经由中国)从外部反思欧洲——远西对话》
第二章:不正常读者
失书记——《失书记》
记一次书缘
陈老师的病——《探幽途中》
一个编辑的藏品——《东写西读》
壮哉万圣
十年进一步
左派老板
喧嚣城市里的孤独
出版是门手工业
同代诗人的悲哀——《愔斋书话》
叫他们去闻自己的秽物
一家书店被海明威解放了——《莎士比亚书店》
第三章:政治花边
世界上最有名的地址——《唐宁街十号》
政治化妆师的内幕工作——《政治化妆师日记》
帝国的哨站——《帝国步兵》
台湾怎么了?——《10年后的台湾》
气度
国际视野——《Monocle》
独立建国不是梦——《微型国家》
打工妹的声音——《失语者的呼声——中国打工妹口述》
一九四五那一年——《旧闻记者》
第四章:经典常谈
你知道苏格拉底吗?——《柏拉图全集》
十博士大战于丹——《论语心得》
你的圣经说哪一种话——《创世记:传说与译注》
科学精神——《物种起源》
纪念玛丽·道格拉斯——《纯洁与危险》
怀旧波德里亚——《SimulacraAndSimulation》
人类学的必要——《文化的诠释》、《地方知识》
知识份子这种人——《罗斐斯坦》
小波死了,社会还僵
第五章:学点文艺腔
作家对真实可以不负责任吗?——《对角艺术》
暑假读诗正好——《咖啡还未暍完》
工业以外——《香港春卷》
室内的忧郁——《TheWriterAndHerStory》
出门是为了寻找自己——《彳亍地平线》
莱辛“伟大的失败”——《裂缝》
吸血僵尸原来是藏书家——《历史学家》
间谍的处境——《女鼓手》
剥洋葱,还是蟹行?——《蟹行》
必要而寂寞的注脚——《黎键的音乐地图》
汉学家的追忆——《追忆》
人人都是戏子的年代——《伶人往事》
招领记忆——《失物招领处》
村上春树的另一面
善本
兰姆的心灵鸡汤
第六章:常识补充
谁是今天的波斯王——《波斯之火》
砍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大崩坏》
唐朝媚外总纪录——《唐代的外来文明》
圆明园的真相——《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晦暗的上海——《上海歹土》
成为日本人——《成为日本人——殖民地台湾与认同政治》
别怕,我只是怀旧——《禁止吸烟》
核爆的机会有多大?——《怎样制造一颗核子弹》
吹水——《放屁》
新贫时代的阿Q哲学——《穷得有品味》
道歉不容易——《论道歉》
长尾拯救文化人——《长尾理论》
瑞典之谜一种——《了不起的宜家!》
城市的挽歌——《贫民窟行星》
消灭香港——《香港风格2——消灭香港》
老店的绝种——《重见·重建》
粗话的禁忌知识——《小狗懒擦鞋》
中大变英大——《令大学头痛的中文》
天命
榕树头——《细说榕树》
第七章:都世界杯了,你还读书?
足球让人类伟大——《太阳与阴影中的足球》
动脚别动脑——《动脑粉丝的世界杯指南》
世界不是只踢一种球——《足球如何解释世界》
心物不二说足球——《身体与灵魂》
用机器代替裁判——《如何进球:科学与美丽球赛》
守门员的思考——《守门员的焦虑》
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言(1)
正常读者的目录
陈智德
梁文道在本书起首第一篇《你读过〈红楼梦〉吗?──〈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的题目涉及了两本书,前者仅在文章第三行提及一次,后者更明言根本未读过,但梁文道仍在文中对该书评述了一番。该文真正谈论的是“书皮学”,一种不用仔细阅读却能掌握书本内容,以至侃侃而谈的学问或技俩。说是“技俩”,因它容易沦为作伪欺骗、以伪知识装点门面的手段;说是“学问”,因它在浩瀚书海尤其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又的确是一种整理个人阅读系统的方法。是学问或技俩、手段或方法,端视乎读者的心性、目的和理念。
《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mentparlerdeslivresquel'onn'apaslus?,台译本《不用读完一本书》,2009年3月出版)是法国学者皮尔·巴雅(PierreBayard,或译皮耶·巴亚德)所著,出版后广受青睐而成为畅销书,梁文道写作该文时,英译本才刚面世不久,他还未取得该书,但凭借其知识系统和“书皮学”的掌握,仍可概述该书,而且颇为切中要领。该书以梵乐希、艾可、巴尔扎克等人的著述为例子谈论书皮学的现象和历史,它不单是一种充撑门面的社交技俩,在作家笔下,书皮学也是一种文学批评的角度,以至小说表意的媒介。该书的书名很容易让人以为它是一种提供诸如速读等阅读技巧的方法书,但正如梁文道以本身的书皮学修为所指出,该书不是教人不读书而能作伪的指南,而是谈论一种文化现象,以至阅读的可能性。作者以集体图书馆、内在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三者作为阅读者触类旁通的门径,更写出了一种阅读的抽象观念;当然,该书也多少传授一点小聪明,教人理直气壮地谈论自己还没读过的书!这也许是它成为畅销书的原因。
然则,在我辈看来,书皮学根本毋庸学习,也毋须方法,所有累积一定阅读量和修为、对书本敏感以至建立了个人观念图书馆的读者而言,都会自然获得触类旁通的本领,毋须通读甚至读过一书,而能略知一书的知识源流;事实上书皮学的要领亦无外乎目录学的范畴。梁文道的读书评书修为,绝非读一本诸如《不用读完一本书》这等之书可臻,尤其视作快捷方式方法者。梁文道评书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博而杂,他的首本书话集《弱水三千》,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罗列所评之书,共分十五类,实际上是为个人博杂的知识涉猎建立体系,将其安放于观念上而不真正存在的、抽象的图书馆中,成就了我辈心中的“书痴目录学”。
作为梁文道书话之二,《读者》一书因应书评的对象,有更多普及知识的意向,造就真正坚立的“读者”。在本书原序中,梁文道以“正常读者”自许,书中却有一条目为“不正常读者”,谈及郑振铎、陈子善、许定铭、陆灏等藏书家、读书人。正常与不正常看似对立,在本书中却不然,梁文道认同也心慕那“不正常”的藏书理念,而他本人自许为“正常读者”,正如他在原序所说:“我开始能够体会浮士德的悲剧,也开始明白知识、禁果与傲慢的关连了,你愈是以为自己谦卑低下,就愈容易犯上骄傲的罪,愈容易陷入文字障所导致的我慢。”是一种对异化的儆醒,愿意把知识的面向放回人间,这理念与他另一本着作《常识》以“常识”抗衡空洞玄说的想法实一以贯之。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言(2)
与前著《弱水三千》相比,本书同样建构了一座虚拟的图书馆,但有更多人间气息,他孜孜论书的对象不是作者,而是在知识流动的长河中,与作者位置同等的读者。我相信,这种贴近人间、普及知识的阅读态度,并非一蹴而至,而是梁文道多年来藏书读书以至从事媒体工作的体认。
在我眼中,梁文道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不正常读者”,在中学时代,我们都不满足于课业范围内的“常识”,因而自行到书店和图书馆寻找真正值得探求的事物,开列属于自己的书单。他的书单以文化理论和哲学为主,也涉猎不少文学。那时内地知识界正值“文化热”时代,香港的书店可找到不少内地出版的文化理论著作和翻译,如“走向未来丛书”,梁文道就是最早向我推介这套书的同学,他又介绍我读傅柯、谈论女性主义、批判电视台的选美活动,此外他也热衷于前卫剧场,有一次捎来一迭稿纸,是他新近写成的剧本……我也不甘落后,向他介绍杨牧最新出版的诗集和我自己写的诗,我们就这样在课余交换阅读情报,那时,我们还未知悉,这样的阅读会怎样染织我们的人生,留下班驳的纹理、脱落的毛线。
那时我已知道他在《信报》的“戏间形采”专栏不定期发表剧评,在《电影双周刊》的附刊“阅读都市”与汤祯兆展开笔战。九十年代初至中,梁文道在《越界》发表更多艺评、杂文与人物采访,我也一篇一篇的跟着读了,后来,他先后参与创办《打开》、牛棚书院、《E+E》、《读好书》和《读书好》;我自己也和别的朋友先后办了《呼吸》和《诗潮》两份刊物。除了《读书好》之外,我们都耳闻目睹以上的刊物和朋友如何凝聚然后消散,一个一个与之相关的文化议题如何热烈讨论又一再由于经验断裂而在不同场合从零开始重复展开,这轨迹彷佛也是香港无数前代文化人的轨迹,所不同的,是梁文道在精致、前卫与普及、通俗之间,愿意以更柔轫的心力接近于寻常巷陌人间,相信这也是他创办牛棚书院的民间办学理念及其一直沿用“牛棚书院院长”名号之所由。
逝者如斯,大断裂当中,阅读似乎成了少数得以延续的精神活动。阅读本书的关键,与《弱水三千》一样,在于梁文道对知识的分类。如果读者家中也拥有为数不少的藏书,就会明白分类的重要性,甚且,有时分类的意义还不仅在于便于搜寻,而更在于分类者为知识所赋予的观念。藏书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AlbertoManguel)在《深夜里的图书馆》(TheLibraryatNight)一书中,描述了各种私人藏书和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分类以及当中的趣闻,其中私人藏书往往有许多异想天开的分类法,有一位作家以各种颜色纸包装书籍封面并作分类,如小说用蓝色,西班牙文用红色等,使其书房一眼看过去有如几度彩虹。曼古埃尔还记述他的书痴友好们各种古怪的图书分类法,如把兰波的诗集《醉舟》列于“航海”之列,把利瓦伊.史陀的《神话学:生食与熟食》列作“烹饪”一类!
书痴们的古怪分类不是一种望文(书名)生义,而是出于玩笑和重新安放知识之雅意。古怪的分类其实不止于私人藏书,曼古埃尔留意到公共图书馆的分类也有离奇的类别,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目录里,主题标题中还包括有“香蕉研究”、“蝙蝠皮装帧书籍”、“艺术品中的靴子与鞋子”等类别,这是图书馆编目员的创造性杰作,曼古埃尔认为,“简直就像是对这些编目员而言,书籍内容还不及它们所归类主题的独特性来得重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言(3)
其实,对书籍分类的观念意义知之最切、用功最深者,莫如中国古代的目录学家,从《七略》以六经即儒学为中心,演变至“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古代目录学除了反映社会思潮流变,也标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意义。梁启超一*六年在《时务报》发表《西学书目表》,把其时所见之译着分为西学、西政、杂类三项,西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