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0后少女纯真追梦之旅:非梧不栖-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沧海之泪
长天里的一声低唤,惊动恹然春困的群山。一只鹏,翼若垂天之云,怀揣着对光明的渴求,冲向浩瀚的天河。
这个不屈的灵魂,火红的热情在它眼中蔓延,燃烧。太阳,近在眼前。
茫茫天宇之中,有一团光耀九天的火焰,正向着太阳,以不屈的姿态展翅飞升。
当那团火焰与太阳融为一体,尘世间的人们都听到了一声长啸,声闻九天。
没有人注意到,沧海边土地上那一颗晶莹的眼泪。
土地无言,却承载着那些不屈的灵魂,一唱三叹,千年不散。 
  
 桃花的选择
 若干年前的春天,桃花红遍秦淮两岸,金陵玉殿莺啼绕,秦淮水榭花开早,那条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秦淮河静静淌过明末清初的风云际变。
媚香楼上,香君与侯方域再度相逢。
十年了,她恍惚地想,依稀记得初见侯方域的那天,他携了一把绿漪琴,长身玉立,俊雅无伦,四首清雅玄妙的歌令她不知今夕何夕。莺飞草长,桃花抽香,她的心如破冰的江河这段相遇,本是司马相如遇卓文君的故事,当时相如凭一曲《凤求凰》赢取了文君芳心。这里为让香君与侯方域的相遇更有诗意,于是用了“移花接木”手法。。
她于是选择与他长相厮守,然而因奸臣阮大铖所害,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他不得不远走他乡,在桃叶渡的十里长亭,她泣道:“公子此去,愿终身自爱,莫负了大明臣子的一世英名!”
侯方域轻柔的声音把她带回现实:“此次科举,我金榜题名,专程接你回京,封诰二品夫人事实上侯方域并未中举,此处纯属为写考场作文而做的虚构。。”
她的心像被针狠狠地扎了进去,她不敢相信他竟然降了满清甚至官至二品,这就是当年反清复明的复社公子吗?这就是当年那个在陈龙友因抗清而死之后信誓旦旦说一定会把复社事业进行到底的侯方域吗?
屋外的桃花枝在风中轻颤,在春的暖风中它竟然感到了一丝寒意。
侯方域笑道:“跟我走吧,荣华富贵任你享用。”
荣华富贵?!她冷笑,当年她选择他不是要图他日后的平步青云,只是爱他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如今,他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他成了叛徒,走狗,他背叛了明朝,背叛了中原,背叛了汉人,留起了那条奴性十足的满清长辫。他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他忘了那深重的国恨家仇!
在内心激烈的交锋中,她选择了站起,她拿起他的定情之物苏绣的桃花扇,一刀一刀地将它剪碎,如同在选择剪碎自己一生的幸福,但她清楚,倘若她选择去到清廷,那她更是生不如死。
秦淮的桃花忽然在那天都谢了,它们宁肯选择枯萎,也不愿苟同求荣。
香君的选择,桃花的选择,昭示着那为民族尊严与气节献身的精神,千年不变。
(后记:这篇初三大考的考场作文为话题作文“选择”,为切合题意,我对历史进行了改编。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查阅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命因追求更精彩
 陶潜挂冠远隐,因为他追求那一片遗世独立的精神家园;李白铁杵磨针,因为他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辉煌诗篇;宗悫闻鸡起舞,因为他追求“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戎马一生;孔子周游列国,因为他追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之治……
他们成功了,陶潜的诗篇流芳百世;李白的华章被传诵万年;宗悫的一生战功赫赫;孔庙的香火千年不绝……
执著的追求成就了生命的永恒,生命因追求而精彩无限!
当然,追求的过程充满苦痛,甚至会遭到众人的不解嘲笑,像那个寻找心目中的贝壳的孩子,想必也因一时的两手空空而被其他孩子讥为无能。面对这些疾风暴雨,我们知道:只有坚守做成的羽翼,才能带我们飞向成功的天堂。
记得在那个全国人民争当“英雄母亲,英雄父亲”的混乱的年代里,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却力排众议,提出了《新人口论》,提出计划生育势在必行。这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言论,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人的不满。当其中一位领导人婉言劝他写一份检讨书时,他却坚持“真理的尊严不容亵渎”。当那个疯狂的年代蹒跚地走过,人们才惊觉,才叹服于他当初那敏锐的洞察力,才开始弥补曾经因为鼓励生育而犯下的过失。
这个倔强硬气的人口学家,真理便是他心中最美的贝壳。他的生命在对真理的追求中升华,他的名字为世人铭记。
追求是蜿蜒不见尽头的群山,追求是时间老人赐予我们奋发的长鞭。
只要我们的一生都绷着追求的弦,我们的生命便会如激越舒缓的乐章——精彩到永远!
(后记:这次堂上作文的题目是半命题作文:生命因更精彩) 
  
 学会放弃
 闹了许久的奥赛选科风波,终于在一纸参加各学科竞赛的规定贴出后尘埃落定。在此之前,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数、理、化三科竞赛的名额和选择而提心吊胆,严重的可以说寝食难安。当学校的选科规矩公之于众后,仍有人不安于现状,四处找老师求情,希望可以参加自己所想参加的学科竞赛。为此,曾经人丁兴旺的奥数班现在竟成了众矢之的,以至于出现“考上者愁眉苦脸,落第者眉开眼笑”之景象。无怪乎数学老师要在班上直言道出自己的心事:“数学是理科之母,数学思维的应用在物理、化学中举足轻重。将来高中文理分班,可以躲开物理、化学,但是数学将永远存在于你们的读书生涯。”
我闻此感触良多。当然,对于如愿以偿的人,我衷心祝愿他们可以在自己喜爱的科目上学有所成,不过,那些“迫不得已”要进数学班的人,也实在无须泪眼涟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放弃不是懦弱,不是无能,它是智慧的结晶,心灵的选择。正如热气球在上升时不得不抛下一些重物一般,深思熟虑之后的放弃,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曾有一个人做过一个实验。他看见不少蚂蚁总在他家门前的树干上忙忙碌碌,于是,此人拿来粗大的双面胶粘在树干上。蚂蚁群在双面胶的威力下束手无策。那天下午,蚂蚁群就这样被隔断在树的上部和下部,无可奈何。第二天清晨,这人发现自己家的墙上忽然多了许多蚂蚁,抬头一看,才发现蚂蚁放弃了先前的路,改从墙上爬上树梢。
放弃,让蚂蚁突破了桎梏,找到另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当它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悄悄为你开了另一扇窗,但许多人只顾对着关闭的门唉声叹气,却忽略了另一扇窗中别样的风景。
学会放弃,让放弃成就人生。
(后记:这篇考场作文为话题作文“放弃”。之所以出现第一段的“奇事”,是因为班上人大多在初二就在初三数学竞赛中卓有成就了,自然想尝尝新鲜去考奥化、奥物。) 
  
 我的视线
 《二泉映月》的二胡曲汩汩地流淌,宁静的夜晚,皎皎孤月把清辉洒遍大地,月下的泉水彻骨透凉,满载着月华没入林间……透过圣洁的音乐,我的视线落在了那把流浪的二胡身上,还有,那个孤寂的盲人阿炳。
少年的光阴挥霍殆尽,青年的韶华一去不返,双目失明后的阿炳终于悟到人生真谛。于是,在将近风烛残年之际,他发誓此生不再虚掷年华,他发誓此生要拉断一百根琴弦。于是,当寂寞的晚风轻拂台门石柳,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人们听到了流浪盲人的歌。
视线之中,阿炳空洞的双眸中灵动闪现着对艺术的渴求,天籁之音在他跳跃的琴弦上翻腾不绝。我为阿炳而欣喜。因为流浪的他遇到了流浪的二胡,从此,阿炳和二胡长相厮守。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我的视线落在了杨萌浏的身上。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是他,带着一台残破的录音机,在辗转中留下了中国那个时期流浪于民间的艺术。
当杨萌浏遇上阿炳,不抱任何希望的盲人拿起了二胡。当《二泉映月》一曲终了之时,杨萌浏无声地感泣着握住了阿炳的双手。无需多言,两颗心灵已在对艺术的共鸣中契合。阿炳深陷的双眸中涌出“二泉”,与杨萌浏孤月般的执著辉映千古。
当艺术家的心灵融合的一幕进入我的视线,我也禁不住喜而生慨了。自古知音难求,钟子期死后,伯牙便不复鼓琴,但阿炳与杨萌浏,却是人间知音的绝唱。
视线里,流浪的阿炳带着流浪的二胡淡褪了身影,淡不去的是流浪的真谛。
流浪不只是一种无奈和困顿,不只是一种悲苦和惨凄,更是一种追求,一种执著,它是不屈的人性的写照。
(后记: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我的视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语文乃万科之母
 像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大;像大海不择细流,汇川成其无穷;语文,也以它博大的胸襟包容万科,吞吐万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语文传递着千年的文明。自仓颉造字之后,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便有了寄托,那一本本历史典籍中围堵着历史的长河。当我们翻开浩如烟海的史料,生命就必然会在历史的天空里开合,就必然会与远逝的生命展开一场继往开来的时空对话。王昭君的琴声清冷似冬夜之月,我们知道那蕴含着的分明是一种凄凉;柳永的诗词哀怨似深秋桂子,我们知道那潜藏着的分明是一种苍凉;谭嗣同的临刑之言沸扬如夏日山洪,我们知道那充盈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悲凉。千年前的故事啊,千年后听来仍如此扣人心弦,时光没能荡涤曾经的悲壮吗?是语文,把已沉淀的美丽再次激起。
语文尽述身边的时事。小小的方块字中禁锢着政坛的风烟。民族魂,兴国志,强国策,无一不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语文,让我们对政治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语文连缀着心灵的星空。前人的研究成果,语文把它留存至今;今日的数、理、化定理,语文让它走进万人之心。“百炼成钢”中暗含物态中的变化,“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暗含光的反射与分子的热运动,“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中潜藏着置换反应中的玄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则包含着能量之间的转化……
语文,以它开阔的胸怀包容万科,哺育了万科,愿我们能学好语文,为将来胸藏斗牛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文是当时我和几个同学忘交语文作业后,被老师罚写的命题作文,以便我们充分认识自己不重视语文的错误。) 
  
 无为有处有还无
 依稀记得以前跟董老师学中国画的时候,在基本功之外,他总爱为我们讲一些中国画中的内涵,当时只听了个似懂非懂,但有一点却牢记于心,那就是好画的原则:无为有处有还无。
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理解,是后来在书中见到那个关于“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高中榜首的画恰恰是一朵花也没有的。画上只有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跨着一匹骏马飘逸般地飞奔着,高扬的马蹄边有一些蹁跹的彩蝶。
妙啊!正是这无香之中尽得香之神韵。踏花之多以至于让恋花的蝴蝶久久不去,可见蹄上的花香该是多么的醉人啊!
无独有偶,在另一次的画院考试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